养生 > 饮食养生 > 五谷养生粉 > 导航 > 饮食养生五字诀

中医食养五字诀 ――五谷为养

五谷养生粉。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饮食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医食养五字诀 ――五谷为养》,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周礼》上的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现代所说的五谷泛指谷类和豆类,如米、谷、麦、豆类等五谷杂粮。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代医家们认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它强调人们日常所必需能量和蛋白质应主要由粮食供给,粮食是摄取营养素的主体和根本。可见,粮食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古人强调“为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精细搭配,杂食五谷”。

粗细搭配 吃点粗粮

我们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面粉称作细粮,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豆类和薯类等称作粗杂粮。粗杂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丰富,玉米、薯类等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营养学家认为,每周至少吃3次粗粮,会对健康有所帮助,也使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其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其中,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富含脂肪酸及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我们应特别关注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大豆是常见的食补上品,含丰富的蛋白质(40%左右)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豆浆有“绿色牛乳”之称,但食用时一定要煮熟,做到煮三开,否则易中毒。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称,它有补脾益胃、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的功效。

粗粮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其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谷类蛋白质缺赖氨酸,而豆类蛋白质缺蛋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补,营养翻番。

新鲜的糙米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粗粮还有减肥之功效,如玉米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我们可以把鲜玉米煮汤当茶饮,也可把玉米面制作成玉米糕、玉米饼等。

当然,如果完全用粗粮代替细粮,不仅口感上难以接受,而且营养也不尽合理。研究表明,体重超标准者、喜肉食者以及亚健康人群,每人每天食用粗粮50~80克为宜,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杂食五谷 营养互补

小杂粮含淀粉和蛋白质较多,主要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薏苡仁,以及菜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的粮食中,小杂粮应占20%。

小杂粮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含有特殊营养素,例如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多重氨基酸配比合理,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荞麦含还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荞麦中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2倍,烟酸是其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豆类还含有丰富的脂肪,为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现代营养学食物互补原理验证,杂食五谷是符合饮食的。例如,在吃白米、白面时,常搭配些玉米、甘薯、黄豆、胡豆等粗粮,不仅可获全面营养,且可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大米与玉米搭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米不含维生素A,而玉米维生素A含量丰富;大米蛋白质有色氨酸,所含赖氨酸少,而玉米中的蛋白质几乎不含色氨酸,但含有赖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均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大米与玉米搭配,可起到蛋白质互补效应,使人体获得的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更全面,还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王维恒)

扩展阅读

食养五字诀 五果为助


“五果”是一般水果,尤指桃、梨、杏、李、枣,实际上是水果和干果的统称,还包括某些能生食的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等。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它们辅助“五谷”、“五畜”,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水果滋养又治病是人们的共识。“遍尝百果能成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说明常吃各种水果有利健康。果品味美更有妙用,在中国历代医书中,有很多果品是作为药用的,《本草纲目》第29~31卷就收入果品50余种。如梨,具有清热、止咳、平喘、化痰等功效。在秋冬交替之际,适量吃梨能有效缓解烦渴、咳嗽、咽痛、失音等“上火”症状。枣,民谚称:“一日吃数枣,终生不显老。”据《本草备要》记载,枣能补中益气、滋脾胃、润心肺、通九窍、和百药。柿,据《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血分之果,其味甘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润肠、治咳、止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柿子和柿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预防心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再如樱桃,“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应自知”。山楂可调胃增食欲,其降脂之功更是众人皆知。

“五果为助”助什么?水果类含糖、脂肪、蛋白质相对较少,吃水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补充这三大营养物质,而在于补充其他营养素,即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果的最大优点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大,容易破裂而出血,还可引起坏血病;使体内乙酸转变为胆固醇的速度加快,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容易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维生素C缺乏还可增加某些致癌活性,而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则可减少患肠癌的危险性。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尤其不能缺乏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是促进儿童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如果再缺乏维生素C,抗病能力就会减弱,更容易生病。

【温馨提示】吃水果四注意:

吃新鲜水果:“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新鲜水果不仅口感最好,营养也最好,能使人体最大限度地获取水果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吃时令水果:所谓时令水果,就是指当季的水果。当季水果因为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饱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雨露滋润,多为自然成熟,因而营养更为丰富,口感更甜美,气味更芬芳,价格相对便宜。吃多种果品:吃果品同样应讲究一个“杂”字,所谓“遍尝百果能成仙”,即是说食用果品也要多样化,以获取多种营养,促进营养均衡。吃适量果品:有些果品(如柑橘)如果过量食用可致胡萝卜素血症;橘子吃多了可能“上火”。又如柿子,鞣酸的含量较多,与胃内的蛋白质混合后可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可导致胃石症,更不要和白薯、土豆一块吃。而荔枝含有大量果糖,能被细胞利用的葡萄糖的含量较低,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

食养五字诀 五菜为充


有人误把“五菜为充”的“充”字理解为“充饥”。的确,在粮食不足的荒年灾月,蔬菜的确是粮食的补充,俗称“糠菜半年粮”,这是历史。四川的诸葛菜,即蔓菁,春可吃苗,夏可吃苔,冬可吃根,四季皆有,诸葛亮用以充军粮,可见当时粮菜可以互补。其实,蔬菜并不只是扮演充饥的角色。现代研究认为,蔬菜是维护健康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糖类、淀粉、钙、磷、铁、无机盐以及锌、硒、碘等微量元素。所以说,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和抗病能力是离不开蔬菜的。

蔬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食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古籍《尔雅》定义蔬菜为:“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中国作为农耕文化发源最早的国家之一,7000年前,除了种植谷类,对其他植物也进行了选择和驯化;神农尝百草,把它们分为不可食的草和可以食用的菜,而对不宜常食,但可医病的则称之为草药。《礼记曲礼》篇中说:“羹之有菜者用,其无菜者不用。”可见,即使是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古代,蔬菜也绝非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保健食疗效果的体验。正如《本草纲目》所述:“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小也。”

蔬菜一般可分为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等四大类。根茎类蔬菜以淀粉为主,含糖量较高,如胡萝卜、红薯、芋头、土豆、山药等能部分替代主食;瓜茄类蔬菜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较多;鲜豆类蔬菜如毛豆、扁豆、绿豆、碗豆、豇豆等含有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B族类维生素较高)和无机盐比其他蔬菜高;叶菜类蔬菜,特别是深色、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等营养价值最高。主要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并含有较多的叶酸及胆碱,无机盐的含量较丰富,尤其是铁和镁的含量较高。

诚然,蔬菜对补充三大营养素(糖、蛋白质和脂肪)是微不足道的。蔬菜的特点是水分多,维生素多,特别是纤维素多。动物类食品不含纤维素,五谷杂粮虽然含纤维素,但在人们精细加工过程中,大多已被除去。因此,蔬菜就成为供给和补充食物纤维最重要的来源。

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食物纤维素是一种不易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过去认为是废物,现在认为它在保障人类健康,延长生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称它为第七种营养素。研究认为,食物纤维的的主要作用有:

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止便秘、肛裂和痔疮的发生;高纤维饮食可加速胆固醇的排泄,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的胆固醇也相对减少,因而有利于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可以增加食品的体积,没有发胖的忧虑。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多吃蔬菜无疑是最佳选择。研究还表明,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状态,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由此可见,蔬菜不仅富含营养成分,而且补充了其他食物的缺陷和不足,是平衡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食养五字诀 五畜为益


五畜是指牛、羊、猪、犬、鸡以及乳汁、禽蛋等各种动物性食品。《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畜为益”。益是增补之意,可补充增进主食的不足。中医认为,五畜为“血肉有情之品,最为补人”,能滋养人体精血。

肉类是人们的主要食品。禽、畜、鱼肉共有100余种。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由于动物蛋白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与主食相辅,更能促进人体健康。在瘦肉中,蛋白质约为20%左右,其中以猪肉、牛肉、鸡肉、兔肉等营养价值较高;肉类脂肪含量5%~50%不等,是热量的重要供给来源。除肝脏外,一般肉类都缺乏碳水化物。肉类是维生素B和尼克酸的良好来源。肉汤一般含少量动物胶,少量的肉类蛋白与维生素B族,由于它具有特殊的香味和鲜味,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所以,许多人对肉汤情有独钟。

各种禽蛋是人们较易获得的良好食品。蛋类的蛋白质具有各种必需氨基酸,易为人体所利用。同时,一个鸡蛋中含有30毫克的钙与1.5毫克的铁,是孕产妇以及少年儿童的好补品;在蛋黄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维生素A、硫胺素、尼克酸和核黄素,都是人体生长发育与健康所不可缺少的。

【食养提示】食用动物食品遵循“五原则”

多禽少畜:据统计,在我国居民的肉食品中猪肉占85%,禽类及鱼只占15%。专家认为,这样的肉食比例结构极不合理。畜肉和禽肉两类肉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有区别。分析表明,鹅鸭脂肪的化学结构更接近于橄榄油,不仅无害于心脏,反而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将猪肉在肉食中的比例降到60%,禽类及鱼肉增加到30%以上是比较合理的。多鱼少肉:猪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高血脂。而鱼肉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质的含量高,约为猪肉的两倍以上。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含量也大大高于猪肉。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易于消化,吃鱼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脂。多骨少肉:就畜类食品而言,眼睛也不要只盯在肉上。以猪骨为例,其蛋白质、钙、铁和能量均优于猪肉。尤其难得的是,这些养分易被人体吸收,很适合胃口与消化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减退的老人食用。多炖少炒:就猪肉的烹调方式而言,在蒸、炒、炖等多种方式中,宜于中老年人的最佳方式是炖食。首先,炖肉鲜嫩柔软,而中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因而较为适合。其次,炖食可以消除猪肉的某些弊端。实验表明,长时间炖煮,油脂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口感也好。荤素搭配: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混合食用可以提高彼此的生理价值,称为蛋白质互补。若将猪肉、禽类配伍,由于都属动物性完全蛋白质,因此,其互补作用较小,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而要将猪肉和豆制品或蔬菜等搭配,就可以弥补豆类中蛋氨酸含量少,蔬菜中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都较少的不足。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盐,维生素可促进蛋白质的代谢,而矿物盐又能中和肉类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产物,以维持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先吃菜,再吃肉:吃饭的时候,饭馆喜欢把蔬菜放在最后吃,其实就餐最好的顺序是这样的:汤→蔬菜→米饭→肉类→水果(半小时后再吃)。

中医饮食养生 五谷为养


五谷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古代医家们认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它强调人们日常所必需能量和蛋白质应主要由粮食供给,粮食是摄取营养素的主体和根本。可见,粮食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古人强调“为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精细搭配,杂食五谷”。

粗细搭配 吃点粗粮 我们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面粉称作细粮,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豆类和薯类等称作粗杂粮。粗杂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丰富,玉米、薯类等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营养学家认为,每周至少吃3次粗粮,会对健康有所帮助,也使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其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其中,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富含脂肪酸及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我们应特别关注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大豆是常见的食补上品,含丰富的蛋白质(40%左右)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豆浆有“绿色牛乳”之称,但食用时一定要煮熟,做到煮三开,否则易中毒。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称,它有补脾益胃、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的功效。

粗粮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其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谷类蛋白质缺赖氨酸,而豆类蛋白质缺蛋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补,营养翻番。

新鲜的糙米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粗粮还有减肥之功效,如玉米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我们可以把鲜玉米煮汤当茶饮,也可把玉米面制作成玉米糕、玉米饼等。

当然,如果完全用粗粮代替细粮,不仅口感上难以接受,而且营养也不尽合理。研究表明,体重超标准者、喜肉食者以及亚健康人群,每人每天食用粗粮50~80克为宜,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杂食五谷 营养互补 小杂粮含淀粉和蛋白质较多,主要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薏苡仁,以及菜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的粮食中,小杂粮应占20%。

小杂粮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含有特殊营养素,例如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多重氨基酸配比合理,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荞麦含还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荞麦中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2倍,烟酸是其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豆类还含有丰富的脂肪,为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平衡膳食,五谷为养


五谷杂粮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薯类等3大类。

五谷杂粮这类食物,特别是谷类食物和豆类食物,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传统食品的主食。人们日常所需的大部分热能及相当数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均来自此类食物,既经济又有益于健康。

营养学认为,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则就要求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多样化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类的多样化,就是要尽量吃粮食、肉类、豆类、奶类、蛋类、蔬菜、水果、油脂类等各类食物:另一个是种的多样化,就是在每一类中要尽量吃各种食物,比如肉类要吃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兔肉、鸭肉等。

谷类的营养结构

谷类食物包括粳米、糯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类是供给人体热能的最主要来源,目前在我国人们的膳食中,约有80%的热能和50%的蛋白质是由谷类食物供给的。谷物中还含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由于谷类食物的种类、品种和加工方法及种植地区和生长条件不同,其营养素含量也有很大差别。

豆类的营养结构

豆类食物按其所含营养成分可分为大豆类和其他豆类。大豆按其色泽又可分为黄、青、黑、褐、双色等5种大豆;其他豆类如蚕豆、绿豆、赤豆、豌豆等。豆类食物是我国人民常用的食物,其中黄豆产量最高,食用量最大,也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黑豆虽然在习惯上很少食用,但它是一种很好的药用食物。

豆类食物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因品种和种类的不同而相差很大。

薯类的营养结构

薯类食物包括番薯、芋头、马铃薯等。近年来,人们还很重视薯类防治疾病的保健作用,因为它们富含保健功能因子,对机体抗氧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维护心脑血管功能、健脾、护肝、抗诱变、抑癌、解毒等有益。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薯类所含的营养素及保健功能因子不尽相同,所以日常膳食中,我们应将不同品种的薯类调配着吃,力求多样化,保证营养。

五谷为养 五脏健康


五谷,是指小米、大米、高粱、小麦、豆类等种子的总称,是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主食。《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就是说五谷对人体是最有营养的,也是最全面的。但是,五谷也各有偏性,分别与五脏健康相对应。

小米为脾之谷

小米为五谷之首,也是五谷中营养最好的。小米性温,最重要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人食五谷而化精”,靠的就是脾胃。脾胃好了,其他的内脏才有营养来源。因此,养脏先养脾,养脾可常食小米粥。

小麦为心之谷

《本草纲目》记载,小麦的功用为除热、止烦、润燥、利小便,善补心气。在五谷中,小麦是唯一得四时之气的。它秋种夏收,它的生长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心烦、心慌、失眠者,那么可以用小麦煮粥喝;虚汗、盗汗者,则可用浮小麦和糯稻根一起煮水喝。

稻为肺之谷

稻为水中之物,性偏凉,能补肺阴、益肠,止烦渴,利小便,有补中益气、生肌的功用。

黑豆为肾之谷

黑豆为肾之谷,它不仅味甘性平,中医认为它还具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黄帝内经》介绍,肾的方位为北方,尚黑色,其味咸,在五气中为腐。因此,经过发酵的黑豆补肾的作用最强。

绿豆为肝之谷

《黄帝内经》说,肝居东方,其色青,主升发。现代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喝酒、吃肉过多,因此肝易犯升发太过之病,也常犯肝火旺之病。

常食绿豆粥,可以清肝火,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爱发火等症状的人,更宜常食。另外,用枸杞子、怀菊花泡茶常饮,既清肝明目,又养肝血之不足,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治头晕。

总之,常食五谷,以五谷为养,才能保证五脏健康。尤其是现代人,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心理压力过大,又没有做好日常的养生和保健,开始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的身心疾病。这些都是五脏失调,体内阴阳失和造成的,此时应多食五谷,并做好心理调整,才能够恢复身心健康。

五谷为养 吃出美丽肌肤


不同的粗粮有不同的功效,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它的纤维素要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可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

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

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它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两倍,烟酸是3-4倍。同时,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疗效。

新鲜糙米又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

粗粮的诸多益处,直接给皮肤带来好处,如粗粮中的纤维素加速肠部蠕动,促进排便排毒,减少长暗疮等皮肤病。

粗粮利尿消肿让皮肤细腻均匀;对皮肤来说,豆类及坚果中的油脂富含维生素E,能帮助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是保护皮肤的天使;特别是粗粮中还含有大量镁,可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有减肥之功效,这也是保证皮肤健美的关键。

爱美的女士、中年人“三高”症状者、长期便秘者、长期坐办公室者、接触电脑较多族、应酬饭较多的人则更要多吃粗粮。瓜果营养丰富,粗粮可解腻,更宜多吃。如白天可以多吃水果,晚餐可以吃杂粮粥等。坚持一段时间,皮肤定会有改善。

但需注意:粗粮普遍存在感官性不好及吸收较差的劣势,可以通过把粗粮熬粥或者与细粮混起来吃解决这个问题。

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人(60岁以上)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要少吃粗粮,并且做到粗粮细吃。患有胃、肠溃疡,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食物要求细软,所以要尽量避免吃粗粮;患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肠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粮。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解释,是汉朝人写的。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麻子虽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纤维来织布。

把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看、共有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所谓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者指这六种作物中的五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断演变着,现在所谓五谷,实际只是粮食作物的总名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这一句言简意赅的话,表达出了丰富的寓意。五谷杂粮养生成为如今不断被追逐的时尚,而豆类,毫不逊色于其他,甚至是其中的佼佼者,生活中理当受推崇。

喝完暖心的八宝粥,记得以后多吃五谷杂粮吧,美味佳肴,一样会有惊喜哦!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中医食养五字诀 ――五谷为养》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五谷养生粉”专题。

中医食养五字诀 ――五谷为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