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养生以养血为本

打造以养生运动为特色。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人养生以养血为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人一生都要养血。肖教授说,女人做小姑娘时,常会因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导致失血过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下降。出现头晕心烦、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面唇苍白等症。女人十月怀胎时,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滋养,胎儿更需要依靠母亲的血来供养,所以一般孕妇都会出现贫血、厌食、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女人生产时失血过多或引产、流产时导致流血过多,更容易因贫血引发多种病症。严重贫血者,还会过早出现皱纹、白发、脱牙等症状。而产后哺乳期,母亲更需要补血化生乳汁。女人到了更年期,又会因为肝肾不足、心肾不交,出现潮热出汗、胸闷眩晕以及腰酸骨痛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女人不同的生理阶段都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有些女人可以很顺利度过,有些则症状明显,这主要与是不是及时调养并加以养血有很大关系。

我们知道,阿胶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之功。现代科学证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生成,有显著的抗贫血、止血作用,并能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使血清钙增高。肖教授解释说,正因为如此,阿胶是女人一生滋阴养血的最好选择,女人在不同年龄都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服用阿胶,那么就不仅可以因血滋养顺利地度过不同的生理阶段,而且对保持容颜、身心健康都有一定裨益。

阿胶是妇产科的圣药

临床中妇科疾病,多以阴血虚者较多,而阿胶正是滋阴、补血和止血的佳品,所以,很多妇科病的治疗都用到阿胶。

月经是女人一生需要面对的一个痛苦,在那几天特殊的日子里,无论小姑娘还是已为人母的女人,都不得不忍受因失血带来的种种不适。肖教授提示,如果平时适量服用阿胶,不仅可以补血养血,改善面色,还可以减轻经期的痛苦。

肖教授特别提到月经失调,她说这是妇科的最常见疾病,是指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常见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痛经、崩漏等现象。其临床治疗重在调经养血。

阿胶味甘平,性微温,临床上常用它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对于阴虚血虚者,肖教授建议,可以适量服用阿胶。

阿胶对先兆流产也有治疗作用

近年来,由于高龄孕妇的不断增加,使流产和面临保胎的患者数量骤增。对此,从事妇科临床40多年的肖教授十分忧虑,但她同时表示,中医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用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很好。

对于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临床上可用阿胶、杜仲、白芍、炒艾叶、熟地、桑寄生、菟丝子等,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但服药期间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不孕症已成为育龄女性的一大困扰。肖教授说,治疗不孕症中西医结合很重要。首先要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确定男方精液是否正常,女方的排卵功能以及其他的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寻找出不孕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中医进行辨证施治。

民国时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寿胎丸是妇科医生常用的一剂补肾安胎的良方。其中就用到阿胶,并配以桑寄生、川断、菟丝子。

更年期也是所有女人必须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月经紊乱伴有阵发性潮热出汗、头晕、失眠、心烦、焦虑等是这一阶段妇女常常出现的一些症状,当出现一些信号时,就应适当调养,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精神。

古人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味甘,以补阴血。肖教授认为阿胶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恰好可以作为这一时期妇女补养的很好选择。而阿胶所具有的促进钙吸收的功能,又能有效改善更年期女性面临的骨质疏松的问题。

白领更需阿胶补血

现代女性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哺育后代的重任,使女人同时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势必会给她们的躯体和精神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那些对脑力和精神状况要求更高的白领丽人,她们终日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脑力和精神疲劳日益严重,必然伤神耗气耗血,以致血虚,久而久之导致肝血不足,肝郁气滞、心肾不交,从而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欲下降、情绪抑郁、便秘等不适状态。

肖教授建议她们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避免烦躁、易怒等经前期综合征,可以在经前和经后适量服用阿胶以养血柔肝,平时也可适量服用阿胶颗粒剂。因阿胶性平,所以一年四季均可适量服用,尤以冬季最佳。

所以女性朋友还应该从生活中学会养生。

扩展阅读

冬季养生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五、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适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春季外出,最好以淡妆为宜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或者踏青。因此,也开始更注重自己的妆容。对于女性来说,对于化妆品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要记住的是外出时化妆应该以淡妆为最好。

有研究表明,使用化妆品外出后,会增加皮肤的皱纹和斑痕。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化妆品中普遍使用一种食物防腐剂——对羟苯甲酸甲酯。


由于对羟苯甲酸甲酯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小,在粉底霜、化妆水、乳液等化妆品中普遍用来防止其变质,在防紫外线的化妆品中,也含有这种物质。对羟苯甲酸甲酯本身已经被确认是对身体没有害的。但是这种物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会产生促使皮肤细胞老化的作用,所以,人们在外出的时候,最好是化淡妆为宜。

另外,外出回来后,可以多食用一些西红柿、苹果、葡萄、草莓、橙子、猕猴桃、胡萝卜等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含量较多的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而这两种维生素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延缓衰老、消除斑痕的功效。既然对于外出来说,适当的使用防晒、淡妆产品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多吃一些抗氧化的食物来弥补不足吧。


夏季养生以”清“为贵 夏季养生进补因人、因症而异


夏天高温酷暑,人们在食补应遵循什么原则,方可达到的目的,夏季养生进补因人、因症而异。

夏季食补要按照辨证进补的原则,因人、因症而异。夏季大病过后或术后的病人身体虚弱,且消化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因此,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考虑到夏季的气候特点,病人在进补时不宜过多的食用甜味食品。因为连续摄入甜食会助湿生痰,郁而化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明显地影响了身体健康。

夏季若能适当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味鲜而微咸,既营养又能增进食欲,有助于病人康复。

盛夏酷暑,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员,在饮食和营养方面应当多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如黄鳝、泥鳅、绿豆汤等,可以有效地防治食欲不振、恶心、头昏、中暑昏倒、疲乏无力、四肢酸痛、体力下降等症。

再者,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从中医的理论而言,主要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夏季食补也要根据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补,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

对于热体、热病者,宜多食寒凉性食物;寒体、寒病者,就要多食温热性食物。只有这样的食补才能相“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夏日炎炎,食补应遵循什么原则,方可达到的目的,夏季养生应以清为贵。

炎炎夏日“清”为贵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夏季极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津两虚,再加上夏季气温炎热,所以容易导致气虚中暑,故在夏季应避免食用燥热之品,如羊肉、狗肉等,而应多选食清淡而又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香菇、紫菜、鲜藕、绿豆、冬瓜、西瓜、西红柿等,以消暑健身,增进食欲。

山药、大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二者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对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

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既可益气养阴,又可养胃生津,是夏季体弱多病、出汗较多、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和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阴虚体弱者在进补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白斩鸡、咸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

另外,夏季人体对糖分和热量的需求也较大,要保证粮食的摄人。应注意细粮和粗粮的适当搭配,稀食与干食的合理安排,一般每周应吃三餐粗粮,如玉米、全麦食品、糙米等。

还有,夏季“清补”多吃些生姜、大蒜、苦瓜等具有泻火杀菌作用的蔬菜,可预防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例如生姜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流加快,汗液排泄通畅,对防暑也有一定好处。

夏令清补虽说多以清淡寒凉的食物为主,但生冷及冰冻食品则不宜过多食用,特别是老年体虚、久病初愈或脾胃虚寒者,以及婴幼儿,更应少吃或不吃冷饮食品。

秋季养生 立秋注意防“空调病” 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什么时候立秋?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22点2分,立秋意味着酷暑将离去,天气由热转凉。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立秋养生以养收为原则。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剑)、集体舞、瑜伽、游泳、柔软操、拉筋、快走、慢跑、爬楼梯、长跑、滑旱冰、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

 秋季养生 立秋注意防“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预防有三: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其次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雨水节气 饮食以平性为宜


说道雨水节气,就意味着雨水两增多,气温回暖,人们经过冬天的摧残,迎来春暖花开,这时养生好不过了,那么,雨水节气养生方法有哪些呢?雨水节气怎么养生呢?下面,我们将到文中看看春季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吧!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养生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雨水节气属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昼夜温差变化大,体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于脱冬衣,要注意保暖防寒!

饮食以平性为宜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雨水节气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当然,广东人的食疗多以汤为主,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而健胃养脾的汤有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笔肉等。

据介绍,用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

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

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这时候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食物,但避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会克伤脾土。

雨水节气养生,清热与柔和

古语有,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将渐渐消失,而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那么在雨水之时应在保健养生方面注重哪些呢?中国保健协会理事、养生专家尹志超提示读者,应在以下三方面多加注意。

女人养生以养血为本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