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小偏方 > 导航 > 中医养生偏方

总结中医退热13偏方

【www.ys630.com - 中医养生小偏方】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总结中医退热13偏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文导读:发烧发热时,退热是很重要的,中医对退热有自己的辩证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退热13偏方。


发烧发热是最常见的日常小疾病,中医对发热的治疗有很多研究,针对各种发热症状提出了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退热的方法总结。

1、辛温发表

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2、调和营卫

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3、清解少阳

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4、清气分热

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5、通便泻火

适用于阳明腑实证发热,治以宣腑通便为主,代表方:如大承气汤,主药为大黄,可广泛应用,也可加减配伍灵活应用。

6、温阳散寒

临床常用于有发热而阳气虚者,代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7、祛暑化湿

用于暑热季节感寒发凉,感冒无汗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黄连香薷饮。

8、养阴清热

功能养阴清热,添水以制火,适用于外感热不退而阴虚者,代表方:青蒿鳖甲汤。

9、辛凉解表

有退热与解毒作用,为治发热之常用方法,又适宜于外感温病初起,代表方为银翘散。

10、清热化湿

其退热作用不明显,但其治疗对长期低热及不明原因发热常可取效。代表方:三仁汤。

11、滋润肾阴

适用于外感后期,低热不退,有肾阴虚症状者,或热不退而津液已伤者,代表方:加减复脉汤。

12、益气升阳

用于阴火上冲,中气不足,长期低热法, 取甘温除大热 之意,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退热方法,发热的表现症状不同退热方法也不同,学学中医退热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发热病。

相关阅读

中医常用的退热法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中医常用三种退热法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

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

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

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中医常用的三种退热法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

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

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

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

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13个花椒治病食疗偏方


本文导读:我们知道,花椒是烹制美食的调味品。其实,花椒全身是宝,可谓一剂良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巧用花椒食疗养生偏方治常见小病。当身体出现牙痛、腹痛等常见小病时,不妨试用以下花椒食疗养生偏方,以缓解不适症状。


13个花椒治常见小病的食疗养生偏方

1. 治牙痛:将花椒6克,陈醋100毫升加水煎煮,再去掉花椒,喝入口中含漱。治牙痛

2. 腹痛:将花椒3克,干姜6克,香附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

3. 治蛀牙:将川椒9克于烧酒30毫升中浸泡10天,然后滤过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可止痛。

4.治顽癣:将川椒(去籽)25克,紫皮大蒜100克研成泥,揉搓患处,每日1~2次,效果较好。


5. 治妇女阴痒:将花椒、蛇床子各50克,藜芦25克,陈茶一撮,炒过的盐100克加水煎煮,微温熏洗患处。

6.治痢疾:将花椒9~12克,红糖15~20克加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7.治受寒痛经:将花椒9~12克,生姜18~24克,大枣10~20枚加水300毫升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退热食疗偏方 吃它效果比较不错


发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引起很多症状。如头痛,失眠,感冒等等。尤其是宝宝特别要注意不能够发热。所以,在这里,就推荐几种能够退热的食疗偏方,希望这些偏方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退热食疗偏方

蔗浆粥

原料:将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

做法: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王新良

西瓜汁

原料:新鲜的西瓜。

做法: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热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麦冬粥

原料:麦冬30克。

做法:煎汤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

荷叶粥

原料: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

做法: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

葱姜汤

原料:葱白连须3-5根,生姜5片,红糖适量。

做饭:将葱白和生姜加水共煎即可,饮服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红糖。 此汤可发表散邪,对于流行性感冒和外感风寒型感冒都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

蒸梨杏仁蜜

原料:梨1个,杏仁3克,蜂蜜适量。

做法:梨的外皮洗净,切半去核后,加水淹过梨的一半,放入杏仁、蜂蜜,再用电蒸锅蒸10分钟即可。此妙方可缓解高烧症状,连梨的果皮一起蒸可以去脚气,适用于秋天脚易肿者。 梨的外皮一定要洗干净,以免农药残留。

炖老鸭

原料:老鸭一只。

做法:去内脏及头足,砂锅清水炖至八分熟,加入鲜藕、鲜竹笋各半斤,炖熟,酌加盐、味精等调料,吃肉喝汤。注重不可加辣椒、八角等温热调料。 用于因血热妄行引起的咯血、便血或痔疮出血。

清热养阴方

原料:用瘦鸭一只。

做法:去头及内脏,切块、砂锅炖至半熟,加水发海带和去皮切块的荸荠各半斤,文火炖熟,捞去浮油,分次吃肉喝汤。于阳热亢盛、阴液亏虚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硬化等证。

滋阴养胃方

原料:老鸭一只。

做法:洗净切块,保留鸭内金,炖半熟时加入百合100克、黑木耳50克(水发),文火炖熟,吃肉喝汤。调料中少用花椒、大料、桂皮,以免有伤胃阴。适合因脾胃有热、胃阴不足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燥结等症。

利尿消肿方

原料:老鸭一只去内脏,赤小豆半斤。

做法:先泡半日后用纱布包妥,与鸭共炖,快熟时加入冬瓜约500克,酌加调料,文火炖熟,以喝汤为主,盐不可多加,以保持清淡。用于因脾肾不足引起的小便不利、尿少、水肿。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的几种能够退热的食疗偏方,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非常独到的了解。所以,如果有这方面需要的话,可以在医师的叮嘱后用词偏方进行治疗。祝早日康复!

退热的中药


退热的中药材见效也是非常快,最主要的就是副作用还没有常喝的西药那么高,这样就会受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很多的人们在发生高烧以后就会去服用一些中药材,就可以达到退烧的目的,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自己的身体,或者是采用冰敷的方式,这都是可以用来进行治疗。

1.物理降温

(1)高热而循环良好者:

①可用冷水或冰袋敷前额、腹股沟、腋下、腘窝等大血管处,每3~5分钟更换1次,直至热度下降。

②酒精擦浴:用75%酒精加入一半温水后擦腋窝、腹股沟、颈部、四肢。

③冷盐水灌肠 婴儿用:100~300ml,儿童用300~500ml。

(2)高热伴循环不良者:

①温水浴:对四肢发凉、紫绀病人可采用。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2~3℃温水中浸浴10~15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此法多可使体温下降,循环获得改善。

②胃内降温:儿童可用4℃生理盐水100~300ml反复洗胃至体温下降。

2.药物降温

(1)阿司匹林:10mg(kg·次),口服,体温38.5℃以上服用,必要时4小时后可重复应用。

(2)安乃近滴鼻或口:25%安乃近滴鼻,降温效果良好,本法简单方便,不用注射,易为小儿及家长接受。现市售有诺静,每支1ml,滴口,高热时应用。

(3)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阿司匹林解热止痛药,国外小儿多用此药退热,无阿司匹林副作用,对胃无刺激,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应用更好。每4小时服用1次,一天不超过5次。国内常用泰诺或百服宁。

较大儿童可肌注柴胡或安痛定退热。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多由急慢性感染(包括病毒和细菌)引起。发热程度可高可低,且热度高低不一定与病情平行,一般低热多不需处理,但如高热(一般在38.5℃以上)或发热日久,可导致代谢增加,机体消耗,部分婴幼儿可引起惊厥,故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中医高效退热常见方法有三种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病人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养生的好处总结


做机械的人热别清楚,机械的保养特别重要,保养得好了,不光能保证性能的有效实现,还能延长其有效的使用寿命。人体的养生好比机械的保养,中华几千年的,厚重而异彩纷呈,一般的人,只知道养生好,可养生也并不是万能胶,什么都能给你胶好。那么,养生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这里我们做个总结。

中医养生可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增强体质,人体体质可以分为先天遗传和后天的获取。正气充实而身体强壮,反之则若。先天体质完全取决于父母,父母身体体质的好坏往往对后代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人体明显或者潜在的发挥着作用。除了父母的体质之外,在妊娠期间的调护是否得当也会影响胎儿出生后的体质。后天体质主要包含了饮食营养,生活起居,运动健身等。。。不同的环境成就不同的体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的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某种体质就很难在改变,但也不是一直一成不变。有些体质可以通过后天的中医调理来进行相应改善,尤其是先天体质较弱的人,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来使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从而弥补先天的缺陷或者不足。

养生不可以一概而论,阳性体质和阴性体质的人有相对的养生办法,使用不当的话不但不会起到作用还有可能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失去阴阳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体质万万不可随意的进行调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中医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发生疾病会削弱人体机能,甚至会缩短人生寿命。人体生活在自然中,面对各种细菌危害,食五谷杂粮,难免会得病,因此如何抵御邪气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中医中所说的“治未病”其中包含了未病先防和既防病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说在没有生病之前要做好保养,养足正气,以此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既防病变是说一旦发现自己得病就应该要立即诊断和治疗,从而保护脏腑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疾病是由于人体在正气不足时邪气趁虚而入,破坏体内生态平衡而产生的。因此未病先防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就是保养自身正气,提高身体机能的抗病能力。二是避免防止邪气入侵。

平常就要多多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到劳逸结合,饮食合理,起居有常。还要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污染,注意天气变化,防止跌打损伤,也是中医最核心内容。健康有序的生活状态还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衰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体衰老的时间长短人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人体正气旺生命元气充实,衰老的速度便会明显降低,反之则会大大加快衰老速度。

蜂蜜治疗疾病的13种食疗偏方


本文导读:蜂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同时还可以治疗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蜂蜜治疗疾病的13种食疗偏方。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滋补品,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蜂蜜治疗疾病的13种食疗偏方,一起来看看吧!

1、蜂蜜500-1000克,顿服,治肠套迭。

2、蜂蜜100克,开水冲服,治误吞水蛭(蚂蝗)。

3、蜂蜜与冬瓜汁各一杯,共调服,治妊娠小便不通。

4、每日早晚服蜂蜜两三次,每次三汤匙。可治高血压,冠心病。

5、蜂蜜搽患处,或加生葱白共捣烂外敷患处,治一切水火烫伤和疮疡。

6、牛奶250克,煮开后加入蜂蜜30克,空腹温服。有滋补健身、美容健肤作用。

7、白蜂蜜、威灵仙各50克,每日一剂分早晚服,连服一周,对食道癌有一定疗效。

8、藕粉30克,用滚开水冲搅成糊状,加入蜂蜜30克温服,有清除虚热、润肺止咳作用。

9、川贝末5克,蜂蜜30克,蒸半小时服用。治经久不愈的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

10、白芨、百部各12克,瓜蒌仁15克(捣碎),水煎去渣取汁,冲入适量蜂蜜,分作两次服,可治肺结核。

11、鲜藕汁100毫升,蜂蜜30克,拌匀服用,每日一次,连服数天。可治肺热咳嗽,咽干喉痛,血热鼻衄等热性病。


12、黑芝麻15克(捣烂),冲入蜂蜜、牛奶各30克,早晨空腹时服用。可治老年人或妇女产后便秘,亦有美容黑发作用。

13、蜂蜜50克,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治干咳,痢疾,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若加冰片粉末0.3克同饮,可治声音嘶哑。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蜂蜜治疗疾病的13个治疗偏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蜂蜜的功效很多,但是要提醒大家一岁以下的幼儿不适宜喝蜂蜜。

针刺放血迅速退热


两岁4个月的女孩张友霞,于日前因患重症手足口病,住我院ICU十余天,生命体征平稳后转感染科3天时,申请针灸理疗科会诊。

孩子家长哭诉说:我的孩子原本爱跳爱唱的,患了这病后,一直神志不清,喊名字无反应,持续发热13天多了,体温38℃~39℃,不吃东西,一喂食就吐。全身一直无汗出,皮肤很干燥、很烫手,还腹胀、尿黄少,大便秘结3~5天一次,总是烦躁哭闹,整晚不能入睡。我小孩这个样子,还能治好吗?

我们一边安慰家长,一边仔细检查患儿。发现孩子口唇、面部红赤,舌往外伸展,舌尖红,口腔及口周疱疹,呼叫无回应,双眼睁大,无追视,有时眼珠望着天花板来回打转。四肢软弱无力,肌力0级。针对病情,我们决定采取针刺放血疗法。首先进行肢体针刺疗法,采取下肢针刺足三里穴,补法烧山火(先浅后深,一进三退,重按轻提,行九阳数),10分钟后患儿汗出,再在上肢针刺曲池穴,施泻法透天凉(先浅后深,一进三退,轻按重提,行六阴数)。然后进行放血疗法,在双侧大拇指少商穴各点刺后挤出血约1毫升左右。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体温基本降至正常,神志转清,面色好转回病房后立刻解大便。治疗1周后,患儿舌尖不再往外伸,四肢能活动,会主动侧翻身,治疗两周后,患儿会说话,可以独坐。

手足口病在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肺主宣发肃降,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水上之源;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下侵于脾,肺脾受损,水湿内停,而又在暑湿热的夏季,与时行邪毒相搏,蕴蒸于外故发生本病。



小儿即病传变的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该患者身热持续13日,不思饮食(纳差),四肢无力,表明脾胃已受损。脾胃虚弱兼有实证如面赤、尿黄少、便结、烦躁不安等,是由于因虚致实的真虚假实或虚实夹杂,主要是因正气亏虚无力抗邪。所以我们首先在足三里施行补法烧山火,补益脾胃,待正气充足再施行泻法透天凉及少商点刺出血,祛邪外出,促进身体康复。

临床上,我们对一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药物治疗无效时,采取该疗法均取得满意效果。

总结中医退热13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