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小动作大养生 > 导航 > 小动作大养生

小动作大养生

2021-06-19

每日一个小动作远离肝病 按这5大穴位巧养肝

小动作大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每日一个小动作远离肝病 按这5大穴位巧养肝”,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5大养肝要穴

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相关阅读

5个小动作帮你养生治病


本文导读:便秘的时候揉揉肚子、疲劳的时候搓搓脸,这都是养生的方法,一些小动作也会有大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5个小动作帮你养生治病。


日常养生除了注意饮食、运动、睡眠外,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在遇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其实一些小动作就可以帮我们有效缓解。

1、便秘时揉揉肚子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了,便秘问题说它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经常便秘的人往往没有食欲,感觉腹胀难受,而且时间长了,身体内的毒素没有排除,毒素堆积的话会危害身体健康。治疗便秘很多人就会想到香蕉,吃香蕉可以缓解便秘,但是要是熟透的香蕉。其实,治便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肚子,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没有副作用,比服用药物好多了,那么,怎么揉肚子能缓解便秘呢?揉肚子并不是随便乱揉就可以的,我们可以选择在洗澡的时候来揉肚子。洗澡时将手掌放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来按摩,按摩的同时我们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大口的吸气呼气,同时也可以用蓬头淋腹部,这样按摩就可以治疗慢性便秘,还可以防止痔疮。如果是神经性便秘的话,要用40℃热水沿着肠部冲3分钟,然后再用25℃的温水再沿着肠部冲10秒钟,如此反复5次,可以增加大肠的蠕动,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2、牙痛时按按虎口穴

牙痛时很可怕的,有些人半夜牙痛的受不了去医院,其实,牙痛时身体有个止痛穴 虎口穴。虎口穴与我们的脑部某个区域有着固定的联系,按压或者冷敷可以阻挡传达疼痛信号,虎口穴的位置很好找,将我们的拇指与食指合拢,合拢处的最高位置就是虎口穴,按压的时候朝着小指的方向用力可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另外按压下关穴(下颌与颧骨之间的凹陷处)也可以止痛。在牙痛处放上大蒜、花椒也可以止牙痛。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孕妇牙痛,最好还是不要按摩虎口穴。

3、疲劳时搓搓脸

当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或是疲劳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去搓脸,这样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面部有很多敏感的神经和表情肌,搓脸能刺激这些神经,让我们的血液流动的更快些。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温水来洗脸、搓脸,因为40℃与我们的人体体温最接近,用40℃温水洗脸最能起到消除疲劳的功效。可能有些人认为水温低些更能消除疲劳,其实,水温太低的话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缓解疲劳。

4、深呼吸增强肺活量

感觉胸口烦闷的时候,深呼一口气可以让我们觉得舒服些,深呼气其实也是一种养生方法。清晨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比如庭院、公园,先热热身,扭扭腰、踢踢脚,舒展一下身体,然后再进行深呼吸,一般10-15分钟,这样做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肺活量,还可以让头脑更清醒些,能振奋精神,特别是对于活动不便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时最简单的保健方法。


5、痛经按摩关元穴

大部分女性在经期都存在些痛经问题,有些人痛经症状轻一些,只是感到有点疼痛,不会影响生活,而有些人痛经则比较严重,会痛的坐立不安。想要缓解痛经可以试试按摩关元穴。关元穴在我们肚脐眼的正下方三寸的地方,具体取穴的话,将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放在肚脐眼下方,小指与肚脐眼竖中线位置的交点就是关元穴,按摩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还可以理气和血、补肾壮阳,日常经常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的功效。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养生小方法,养生不是非要吃些名贵滋补药,有些小方法其实比这些滋补药保健效果更好。 (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按摩这5个穴位可以养肝护肝


本文导读:按摩也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那么,哪些穴位可以养肝?按摩这5个穴位可以养肝护肝。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饮食、睡眠、压力等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健康,中医认为,按摩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养肝的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肝的主要5个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 滋水涵木 。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敦 是厚的意思, 大敦 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 井 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 大敦 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 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 水潭 ,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 俞原配穴 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行间穴 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 行间穴 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 行间穴 ,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养肝的5个穴位,想要养肝就可以多按摩这些穴位,另外,要少喝酒、保证睡眠。

补肾养胃护心竟只需要一个小动作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7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

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

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

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

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

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叩齿养健康 中医养生小动作


说到底叩齿养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包括上下两排牙齿之间的叩击,还有给门齿臼齿等部位进行叩齿。要把握相应的力度和次数是很重要的。早晨起来就进行一定数量的叩齿的动作会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有利于细嚼慢咽从而达到养生和减肥的双重目的。
叩齿养健康 中医养生小动作

中医上认为叩齿能够集聚精神、固齿健肾。现代医学对叩齿没有专门研究,不过营养师或健康专家都建议进餐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认为进餐时增加咀嚼次数不仅使人容易获得饱腹感而减少食量,而且有降低精神负担的作用,表现为心率和血压都有所下降。

叩齿的步骤有1:分步叩齿--先叩门齿二十下,然后叩左臼齿和右臼齿各二十下,最后再叩门齿二十下。

2:上下牙之间的叩齿--:轻闭嘴唇、上下牙齿相叩击36次,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的分泌,从而收到清除污垢,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及提高咀嚼功能等作用。所以说叩齿是养生的不可少的小动作哦!

做叩齿的动作有利于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要知道中医养生小动作有很多,像cuo脸转动眼球,而叩齿养出的健康自然是相当简便易行了。

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


【导读】经络就像道路、河道、网络、生产线,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经络不通,身体就会出现许多毛病,使经络通畅的3个小动作。

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

在北方,冬天集中供暖时,家里的暖气不热,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暖气管道堵塞不通,热水过不来;二是锅炉房的师傅煤填的少,热量不够,水都没开;三是锅炉里的水太少了,没等怎么烧就干了。现在手脚冰凉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这就是病。产生的原因要么人体阳气不足,没有力量把气血送到肢端;要么经络不通,气血堵塞过不来。

1、踮脚

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久坐的人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

2、叩腰

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缓慢、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使蛮力。可从骶部向上叩至手不能及为止,再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也可两手搓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附近。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沿脊柱上行,经常叩腰骶部不仅能疏通血脉和强壮腰脊,还能固精益肾,对脊背疼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

3、转头

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颈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缓解落枕、颈椎病、颈肩臂疼痛等病症。但老人做此动作时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伤害。上班族每隔1~2小时最好活动5~10分钟。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都可以自我疏通经络,动手呵护健康。

每日一个小动作远离肝病 按这5大穴位巧养肝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