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运动养生 > 太极拳养生 > 导航 >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养生

2021-06-19

初学太极拳 需掌握8个动作要领

太极拳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关于运动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学太极拳 需掌握8个动作要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心静体松,精力集中

保持松静,第一要把大脑静停来。然后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全神贯注投入到练拳中去。

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头正颈直,虚领顶劲。口唇自然闭合,停颌向里收,舌放平,动作要向哪里,眼神前去,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停时目光经食指前视。

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齐,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贯指尖。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锁骨平准对齐,胸肌放松,称作含胸。背肌也要放松,背肌骨节微有上拿之意,背部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

以腰为轴,上停相随

腰为主宰,带动四肢运动。腰腹肌转折,胸背肌亦随之转折,带动四肢的缠绕圆转。作到上停呼应,融为一体,内外、上停、左右、前后要和谐一致。内外合一,一挥而就。

步法灵活、黑幕分亮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运动时两腿要分清黑幕,随着复心的转移,两足要交替支撑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稳。

势正招圆,连续不断

势正是指动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缩,不歪斜。招圆是指动作圆满,舒展不拘不僵。动作之间要求连续不断,招招贯串,整套动作要一挥而就。

以意导动,内外合一

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要“心静用意”。使意识专心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和谐动作。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黑幕和旋转变换,务求作到“上停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扩展阅读

太极拳养生 详解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太极拳千变万化,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聪明,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珍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依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准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天地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准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续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操纵身体平稳;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稳;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连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固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相伴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连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平均,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为所欲为,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太极养生: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太极拳千变万化,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聪明,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珍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依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准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天地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准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续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操纵身体平稳;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稳;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连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固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相伴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连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平均,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为所欲为,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太极拳养生要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和谐脏腑。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深为宽广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用的传统养生法。

练习太极拳,进行保健养生需了解其中的的锻炼要领。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和谐,以腰为轴。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和谐,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平均,气沉丹田。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平均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挑选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宁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练习时要依据个人体质,按部就班。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慢慢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刻练习。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13式动作要领


太极拳千变万化,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聪明,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珍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依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准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天地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准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续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操纵身体平稳;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稳;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连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固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相伴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连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平均,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为所欲为,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练习太极拳强身健体延年益 太极拳动作要领有哪些


现在很多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那么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好处呢?老年人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那么初学者如何准确的练习,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练习吧。

动作要领:

一、注重放松,不用拙力: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固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防止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派、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二、虚实分清、重心稳固: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重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到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又要连贯不断。

三、上下相随、周身和谐: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和谐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紧密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和谐,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步达到全身的和谐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进展。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呼吸急促,初学时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呼吸和动作不要相互约束,待动作熟练之后,再依据个人锻练体会和程度,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与动作自然配合。

五、瘦臀动作心得:练拳时要求垂臀或敛臀,这是为防止臀的突出破坏身体的自然形状,在松腰正脊的要求下,臀部要有意识的收敛,以保持躯干的正派。

太极拳动作均要求有开胯和合胯的变化,常常锤炼,有利排除下腹部的脂肪,增加下腹部及腹股沟周围的肌肉力量。促进肠胃蠕动,消耗脂肪,排除糟粕,除去赘肉,增加肌力,起到减肥之效,实为老年人减肥最好的有氧运动!

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的重要的运动项目,相信我们大多数的朋友们都是练习过太极拳的,当然,适当的练习太极拳,也是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的,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1、不贪多,不求快,用耐心打好太极的根基

许多人练习太极拳都不得要领,所以练习起来非常的僵硬,其实我们大家在生活中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贪多,也不能求快,稳重求稳是非常的重要的。练太极的往往对基本功草草一过就开始套路学习,套路未完练推手,推手刚会学散手。有些师傅,也一味迎合学员的想法,上来就教套路,以至于学员的套路因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大量问题,为以后的改拳带来极大麻烦。在初级阶段应该打好基础,追求质量的变化,太极拳是门武术,要多看多练。

2、用意不用力

另外,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最为重要的练习意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意不用力,看起来练习太极拳软绵绵的,其实力大无穷,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太极拳练习的更好。古人说“力是万能功”。力气既能有助于拳术,但又能阻碍功夫上进。丹田集合了身体全部力量,太极拳运用丹田的力量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在练习中,要将内气沉降到丹田处。太极就是要小力胜大力!掌握太极功夫的人把力气用在该用的地点上。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日常生活中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了,我们可以知道,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所以我们大家以后在生活中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千万不要贪多也不要练习太快了,并且还要注意练习太极拳的意境。

太极养生 详解武式太极拳的招式及动作要领


武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武式太极拳内劲足,以意行气。下面是对于武式太极拳的招式与动作要领的叙述,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下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招式动作:

拳法身法

太极拳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之目的。基于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生就非凡重视习拳的质量,基础砸得磁实,才能有好的拳术质量。俗语云:树从根脚起,水自源处流。武禹襄借鉴了李呈芬《射经》中相关身法要点,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

提顶

头有提拔全身之势,头顶百会穴与档部会阴穴应上下一线贯串,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神态自然,脊骨拉长,伸缩自如,周身骨节得以节节贯串,圆活灵通。能提顶,头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头直目正,顶悬身拔,左右旋转,轻盈如意。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任督二脉交会之所,统领一身之气。提顶有益于气血运行,气血通泰流畅,才会有满身轻利之感,始能全神贯注,用心一致,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灵敏莫测,变化无穷。

吊裆

吊裆系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提顶可携起全身,裆部第一给予配合,如同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要求胯根松开,臀部自然顺溜,既不前挺,也不后突,裆部松垂,腰肌宽舒,尤如悬吊一般。如此动静做势,轻盈而不漂移,沉稳而不重滞。全身产生一种虚实交相运用的弹性,发放时才能做到力整。能提顶吊裆,就易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涵胸

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郝月如先生说: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如不能涵胸,气易上涌,影响呼吸通畅,精神紧张,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习者应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拔背

简言之,拔背就是将脊骨自然竖起?(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紧张),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之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部位有所动作。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和谐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才能力由脊发。

松肩

肩关节要放松舒展,既不要耸肩,端起肩头,也不可肩关节向里过于收紧,使肩头僵滞。肩松则臂活,力才能达于梢节。与人相触,接触点要沉,肩肘关节要松,才能操纵对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铁。松肩之同时,腋下要空,且忌上臂贴身。腋半虚,臂半圆,两臂才有弹性,既不?会被人压扁,力量又能出得去。

沉肘

肘关节常有下沉坠落之意,不可上扬高抬。肘沉则臂缩,肩才能松;肘舒则臂长,力始达于指尖;肘裹则气聚,身势趋于缜密,维持身架端正;肘回要撑,撑则劲整,多用于以肘击人。

松肩、沉肘,二者关系十分紧密。肘不松垂,肩头必定耸起;肩不能松,肘端也易随之上抬。气血就会堵塞了肩、肘关节部位,影响劲力畅通于掌根及指端。肩、肘关节僵滞,走架当然难以轻盈圆活,与人推手更易为人所制。

松肩、沉肘做得好,有益于涵胸、拔背之顺利完成;松肩、沉肘做不好,涵胸、拔背也会受到影响。

武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准备势 第一段

第一式 起势

⑴左脚开步 ⑵两掌平托 ⑶屈蹲按掌

第二式 左右揽扎衣

[左揽扎衣] ⑴提脚起掌 ⑵迈步接手 ⑶弓步开掌 ⑷跟步合掌 [右揽扎衣] ⑸转身起掌 ⑹迈步接掌 ⑺弓步开掌 ⑻跟步合掌

第三式 左单鞭

⑴转身带掌 ⑵迈步开掌 ⑶弓步推掌

第四式 提手上势 ⑴收脚提手

第五式 白鹤亮翅

⑴迈步交手 ⑵跟步分掌

第六式 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⑴转腰落掌 ⑵撤步伸掌 ⑶屈蹲捋掌 ⑷转身提掌 ⑸弓步搂推 [右搂膝拗步]

⑹提脚收掌 ⑺迈步提掌 ⑻弓步搂推

第七式 进步左搬拦捶

⑴转身翻掌 ⑵提脚握拳 ⑶迈步搬拳 ⑷提脚拦掌 ⑸弓步打捶

第八式 如封似闭

⑴收脚坐腕 ⑵跟步推掌

第九式 白鹤亮翅

⑴迈步交手 ⑵跟步分掌

第十式 抱虎推山

⑴转体落手 ⑵转身提按 ⑶弓步抱推 ⑷沉身按掌 ⑸跟步合掌

第十一式 左右野马分鬃 [右野马分鬃]

⑴扣脚转身 ⑵弓步分按 [左野马分鬃]

⑶摆脚转身 ⑷弓步分按

第十二式 手挥琵琶

⑴跟步收手 ⑵虚步合手

第十三式 对心掌

⑴收脚抱掌 ⑵迈步掤臂 ⑶弓步架推 ⑷沉身按掌 ⑸跟步合掌

第二段

第十四式 右单鞭

⑴转身带掌 ⑵迈步开掌 ⑶弓步推掌

第十五式 右云手

⑴扣脚落掌 ⑵收脚合掌 ⑶开步云掌 ⑷弓步按掌 ⑸合步云掌 ⑹开步云掌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

⑴收脚合掌 ⑵迈步掤臂 ⑶弓步架推 ⑷跟步撑掌 ⑸扣脚落掌 ⑹迈步掤臂 ⑺弓步架推 ⑻跟步撑掌 ⑼撤步合臂 ⑽迈步掤臂 ⑾弓步架推 ⑿跟步撑掌

第十七式 高探马

⑴迈步落掌 ⑵弓步探掌

第十八式 左右分脚 [左分脚]

⑴转身分掌 ⑵提膝合手 ⑶分脚撑掌 [右分脚]

⑷落脚转身 ⑸提膝合手 ⑹分脚撑掌

第十九式 转身右蹬脚

⑴独立转体 ⑵蹬脚撑掌

第二十式 按势

⑴落脚摆掌 ⑵上步举掌 ⑶虚步按掌

第二十一式 青龙出水

⑴迈步提掌 ⑵弓步穿掌

第二十二式 闪通背

⑴后坐提掌 ⑵弓步插掌 ⑶转体落掌 ⑷迈步提掌 ⑸弓步插掌 ⑹跟步合掌

第二十三式 左单鞭

⑴转体带掌 ⑵弓步推掌

第三段

第二十四式 左云手

⑴扣脚落掌 ⑵收脚合掌 ⑶开步云掌 ⑷弓步按掌 ⑸合步云掌 ⑹开步云掌

第二十五式 左下势

⑴扣脚合手 ⑵仆步按掌

第二十六式 左金鸡独立

⑴提膝撩掌 ⑵提膝托掌

第二十七式 右下势

⑴碾转合手 ⑵仆步按掌

第二十八式 右金鸡独立

⑴提膝撩掌 ⑵提膝托掌

第二十九式 践步打捶

⑴跃步举拳 ⑵跪步打捶

第三十式 翻身二起脚

⑴起身提拳 ⑵转身翻拳 ⑶上步穿掌 ⑷腾空飞脚

第三十一式 左右披身伏虎

⑴盖跳伸掌 ⑵弓步贯拳(左) ⑶撤步伸掌 ⑷弓步贯拳(右)

第三十二式 肘底捶

⑴穿掌分手 ⑵虚步藏拳 第四段

第三十三式 左右倒卷肱 [右侧卷肱]

⑴撤脚沉肘 ⑵转身提按 ⑶跟步推掌 [左侧卷肱]

⑷叉步合臂 ⑸转身提按 ⑹跟步推掌

第三十四式 青龙出水

⑴转体推掌 ⑵弓步穿掌

第三十五式 左拍脚

⑴弓步搭手 ⑵独立拍脚

第三十六式 转身十字摆莲

⑴独立转身 ⑵十字拍脚

第三十七式 跳步指裆捶

⑴落脚落手 ⑵跃步摆掌 ⑶上步按掌 ⑷弓步打捶 ⑸跟步合掌

第三十八式 左下势

⑴转体带掌 ⑵屈蹲按掌 ⑶仆步穿掌

第三十九式 上步七星 ⑴踏脚击拳

第四十式 退步跨虎

⑴撤步穿掌 ⑵转身托掌 ⑶虚步掩肘

第四十一式 转身摆莲

⑴扣脚展臂 ⑵转身摆掌 ⑶上步穿掌 ⑷提膝转身 ⑸虚步摆掌 ⑹摆脚拍脚

第四十二式 弯弓射虎

⑴落脚落掌 ⑵转身捋掌 ⑶转身提拳 ⑷弓步架打

第四十三式 上步右搬拦捶

⑴转体落掌 ⑵后坐下捋 ⑶提脚横肘 ⑷迈步搬拳 ⑸提脚拦掌 ⑹弓步打捶

第四十四式 如封似闭

⑴收脚收掌 ⑵跟步推掌

第四十五式 双撞捶

⑴撤步穿掌 ⑵弓步摆掌 ⑶后坐捋掌 ⑷跟步双冲

第四十六式 收势

⑴屈蹲托掌 ⑵收脚并步

太极养生 二十四式太极拳特点及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也成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也在民间迅速推广开来。下面是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与动作要领的叙述,一起来看看。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平均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平均,前后连贯,似乎行云流水,连续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防止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平均的进展。

(四) 和谐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紧密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点,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重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慢慢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如同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重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维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防止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竖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和谐、动作自如的状态。

(三) 上下相随,周身和谐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和谐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四)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重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挥而就。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快和动作平均的描述。

(五)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重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太极拳


依稀记得,从张三丰那部电视里,我们知道了太极。从此的一发不可收拾。太极拳,我们深知它看似柔和无比,但是其中蕴含的借力打力等等武术却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又有哪些特点呢?练习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太极拳位列其中。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 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太极拳的特点以及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你掌握了吗


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以强健自己的肾功能。

虚灵顶劲

指练习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

含胸塌腰

指在开胯不平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停落,两胁微束,腰劲自然停榻。

松腰养气

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

分清黑幕

指双手要黑幕,双脚要黑幕。左手实则左脚虚,右手虚则右脚实。

沉肩坠肘

指在松垮不平、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停沉,两肘随之停榻,周身骨节放松。

以益行气

指气受意的指挥,在体内运行,一举一动均要用意用力。

上停相随

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指,周身必需上停相随,一气贯穿。

外表毛合

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紧密配合。

招式相连

指打一整趟太极拳不仅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式中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挥而就。

动中求静

必须在决对的、永久的动之中求得相对、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连续完成意念运动。功效:练精化气。充实肾精。

太极养生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及动作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也成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也在民间迅速推广开来。下面是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与动作要领的叙述,一起来看看。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平均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平均,前后连贯,似乎行云流水,连续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防止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平均的进展。

(四) 和谐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紧密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点,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重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慢慢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如同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重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维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防止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竖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和谐、动作自如的状态。

(三) 上下相随,周身和谐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和谐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四)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重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挥而就。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快和动作平均的描述。

(五)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重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初学太极拳 需掌握8个动作要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