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 导航 >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中医治病 看伤寒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治病 看伤寒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中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很多都是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信懂中医的人都清楚《伤寒论》。同时,对于少阳病的治疗,中医也是非常占优势的,而中医认为,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不要就认为胆有问题。

可以这样说,研究和学习中医的人他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进步其实都是有一点一滴的经验累积起来的。

文章指出了有些中医习惯以足六经解读伤寒六经的问题,并借自己的临床实践,提醒中医后学要深入思考少阳病小便利否三焦小柴胡内在的联系,别只盯着胆。

伤寒入足经而不入手经

后世有谓伤寒六经皆指足之六经,殊不知麻黄汤证中麻黄与杏仁并用、承气汤证中大黄与芒硝并用,足以见其与手太阴、手阳明分别有涉。而当今之教材亦有厚此薄彼之嫌。

张寿甫称:夫伤寒之证固属于足经者多,而由足经以及手经者亦时有之。诚以人手足十二经,原无处不相贯通,是以六经分篇之中,每篇所列之证皆有连及手经之病。因此少阳证不能与足少阳胆之经腑证苟同。此外,当有手少阳三焦之证。

愚于临床遇一病人,始悟少阳三焦证之大概,兹列举于下。

好友之母,年五旬,患胃胀病二十余年,加重十余天。病因:其女婿因肝癌刚逝世不久,在生命的后20余天,主要由她来照料,因日夜操劳及心情郁郁寡欢,导致近日胃胀病加重。

主症: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家属在旁不断说其有冷胃(本地俗称),该病人也不断呼喝。兼症: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胸闷、心悸、气短、心烦难寐;纳呆、倦怠;口苦、咽干、恶心欲呕、喜太息;头痛、头晕;大便不通、便质时干时稀;四肢关节时有酸痛;身上肉多但松垮下垂;愁容满面、面色?白;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弦缓。

才开始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不是应该用理中丸、四逆汤这一类的药物,但是又想到,他是费了很大的时候到我这里来看病的,肯定不轻,所以应该细细的看看保证疗效才行。

便细细听其陈述症状,从头到尾皆有问题。见其有口苦之症,便怀疑是否为少阳证,心中默背《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前后相加少阳之七大主症,患者竟皆有之。唯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可视为寒热往来之变通。又看其舌脉,支持少阳证。且其以脘腹胀满为主症,便又合以平胃散加减。

组方: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8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苏叶10克,香橼15克,生白芍18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丹参18克,炒山楂24克,炒麦芽24克,炙甘草3克。7剂 ,水煎服。

效果:患者当晚回家立即煎药一剂服下,次日清晨便打电话来报喜,述其服药之后,夜间起来小便7、8次,现胃脘胀满几乎全消,连连道谢。我也有些十分诧然,又嘱其将所剩服下,以资巩固。此后,曾见面一次,面色已转至红润有光泽。且至今逾一年,仍未复发。

经过这个案例之后,我们收获了很多,所以今天将它们分享一些,希望大家还能够指正。

该病人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来诊,此正如伤寒少阳证之心下支结 (出自柴胡桂枝汤证条文,意即胃脘部似有物支撑的症候),患者如有巨石重压之症重于此。笔者以手扪之,则并无癥瘕积聚于内,故虑其纯是一团水与气凝结于内,而令病人能有此感。

ys630.coM延伸阅读

斑疹伤寒中医治疗


斑疹伤寒中医治疗

1、斑疹伤寒中医治疗

1.1、 热犯卫分:

治法:辛凉解肌,透表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蝉衣葛根方:有银花15g、连翘12g、桔梗9g、竹叶6g、荆芥6g、牛蒡子9g、豆豉9g、薄荷6g、芦根12g、蝉衣6g,生葛根6g。寒a荧硗瓷跽呒羌活、防风以疏散外寒;热高渴甚者加石膏、知母以清气护津;咽痛去葛根豆豉加马勃、元参以清热利咽;咳嗽加杏仁、前胡以宣降肺气。

1.2、邪在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养阴。

方药:清营汤加减:生石膏15g、水牛角10g、生地18g、金银花15g、玄参12g、麦冬12g、板蓝根15g、竹叶心3g、丹参18g、知母12g。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心开窍;痉厥抽搐加羚羊角、钩藤以清热熄风;腓肠肌痛甚加芍药、甘草、元胡。

2、斑疹伤寒的病因

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两者形态相似,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外界抵抗力弱,易被热及一般消毒剂杀灭。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较强。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唯一的传播媒介,其中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虱吸病人血后,立克次体侵入其肠上皮细胞繁殖,5天后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当虱再叮咬健康人时,立克次体即可由搔痒的皮肤抓痕侵入人体,造成传播。鼠蚤为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病原体在蚤肠壁细胞内繁殖,并随蚤便排出体外,人搔痒时病原体即可经皮肤搔痕处进入人体。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在全身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中繁殖,细胞破裂后,立克次体及特有的毒素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器官,导致各种中毒症状的发生。同时,由于立克次体侵入,还引起小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斑疹伤寒结节。

3、斑疹伤寒的症状

3.1、潜伏期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3.2、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3.3、物理检查

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3.4、并发症

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斑疹伤寒饮食保健

1、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各种营养丰富的粥类、汤类等。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水分,成人每日液体量应在3000ml以上,有心肌损害者酌减,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缺乏维生素A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因此宜吃含有维生素A较多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动物食品,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有黄红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此外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马铃薯、杏仁、麦芽、燕麦等。

斑疹伤寒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病人,灭虱治疗。灭虱、洗澡、更衣后可解除隔离。必要时可刮去全身毛发。女性可用药物灭虱,如10%的百部酒精擦湿头发裹以毛巾,1小时后篦洗头发,头虱与虱卵均可被杀。或用百部30g,加水500ml煮30分钟,取滤液擦湿发根部,然后包裹,次日清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检验23日。

2、切断传播途径,发现病人后,同时对病人及接触者进行灭虱,并在7~10日重复一次。物理灭虱,用蒸、煮、洗、烫等方法。温度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

3、预防接种,疫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代替灭虱。疫苗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准备进入疫区者、部队、研究人员等。灭活疫苗能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常用灭活鼠肺疫苗皮下注射。

伤寒的中医治疗方法


伤寒是一种传染的疾病,患有伤寒的人群来说非常痛苦。因此,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伤寒怎么引起的、伤寒怎么治、伤寒的传播途径。大家在看完之后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做相关的治疗,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健康。

伤寒怎么引起的

引起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这种菌属于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菌体周围满布鞭毛,能活动,没有芽胞,也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因为胆汁中的类脂及色氨酸可作为伤寒杆菌的营养成分。

伤寒杆菌不产生外毒素,但在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力很强的内毒素,此种内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伤寒杆菌的菌体"0"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够使人产生相当的抗体。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测定病人血清中"O""H"抗体可以诊断病人,"Vi"抗原性不强,申此产生的"vi"抗体的凝集效价也较低而且时间很短,当细菌消除后"vi"抗体也随之消失,因此在伤寒病人的诊断上并无很大帮助、但有助于发现伤寒慢性带菌者。

伤寒怎么治

1、用玄明粉二钱、丹砂一钱,研细,冷水送服。

2、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热服。

3、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伤寒的传播途径

1、水源

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并常常是造成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带有伤寒杆菌的粪便,以各种方式污染饮用水,例如污染井、河、湖、塘、泉水等,或甚至自来水亦偶可受染。在给水系统不完善的农村或城镇中,水源污染较易发生。加强水源管理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2、食物

伤寒杆菌在食品中能短期保存,在乳、蛋、肉类以及豆制品中,甚至能够繁殖;饮食行业中的带菌者或轻症患者,可污染食物;不洁水也可污染食物,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同样是控制本病的重要工作。

3、日常生活接触

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手或被污染的生活用具、环境而传播。在散发病例的发生中,这种传播方式起重要作用。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伤寒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患有这种疾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就可以通过上文中为你们介绍的这些中医偏方去治疗它,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而言,好处是非常多的。

中医治病慢吗


经常有人在选择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治疗效果比较缓慢的治疗方法,所以说大多数的人一感冒或者是不舒服就不会选择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在目前这个时代,中医的治疗已经广泛的传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传入了市场,这样的治疗方法简单,那么中医治疗疾病真的慢吗?

所谓中药治病慢,完全是广告商不负责的宣传。

辨证用药准确,对于急性病,很多时候可以一剂而止其病。比如少阳症之于小柴胡汤。 如果你留心看中医的病人,很多时候你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老师,你这个药好,我回去吃了一次,就觉得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辩证准确。 清·吴鞠通: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括,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少受一日之害。 兵之神速,就要体现一个快字。

不过话说回来。 现在想遇一个真正的中医很难,95%的打着中医旗号的“中医”实则中医之门都没入,看病用药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概不知中医和西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下,如此用药完全是庸医之举。疗效速度上不去,所谓的慢慢调理实际就是他们的借口了。

补充一句,中医在内科疾病方面,保守的说80%比西医更有效迅捷。现在的医院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好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材断档,真正懂中医的医生没多少了。最关键的我认为是:有很好的疗效,而没有经济效益。

中医的独特之处

1.中医是自然疗法

中医治疗主张顺应人体的阳气,主张按自然规律治病。中医治病是增进机体的生机活力,让机体以自身的能力去消灭疾病。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明显的症状时,西方现代医学主张用西药停止月经,月经一停,不适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但这样一来,病人的生机也丧失了。因为妇女有月经说明肾气足,人为地毁灭月经,也就是毁灭肾气,是一种愚蠢的治疗行为。

2.中医重视人体的正气

中医治病为什么效果非常好,因为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西医是在治疗人的病。正因为如此,中医更重视病人的身体状况,也就是重视正气的状况。不管是什么病,如果此时人体自身的正气仍旧充足,只要把邪气赶出去,病就痊愈了。

有些人说的中医治疗疾病慢是因为疾病比较严重吧,治疗疾病的效果是快还是慢还得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而中医治疗疾病虽然说有时候是比较缓慢,但是慢的过程中效果很好,通过慢慢的调节,中医治疗可以治本,不要贪图快就选择其他的方法治疗,而质疑这个中医治疗。

中医治病 左病右治的平衡疗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疗法可能我们自己都不能了解的,但其实它的功效就是那么的强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到左病右治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左病右治,中医的平衡疗法。

中医平衡疗法可能一般人并不是很了解的,但是其实它的治病疗效非常的好,那么具体的平衡疗法是什么样的呢?

人体对应平衡疗法,源于中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病理论。如头痛按手脚,膝痛按手肘,坐骨神经痛按肩部。其操作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很适宜中老年人使用。

应用原则是

上对应下,左对应右,躯干对应四肢。即左手对应右脚,左臂对应右腿,前臂对应小腿,头部对应手脚,颈部对应手腕脚踝,腰部对应肘窝腘窝。选取对应部位敏感点。病变部位一般比较敏感.按压有酸、胀、麻等异样感觉,或可摸到条索、肿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敏感点进行按压治疗。

手腕扭伤

手腕局部疼痛肿胀,先在与之对应的脚踝处找出敏感点,即左手腕伤,到右脚踝找敏感点;右手腕伤,到左脚踝找敏感点。找到后用力按压,每次按压15分钟,每天3次。

腰扭伤

扭伤后腰部疼痛难忍。行动困难,与之对应的肘窝、腘窝处会有酸胀疼痛感,找出敏感点用力按压15分钟,每天5次,3天即可缓解。

偏头痛

发作时,其对应的敏感点在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靠小指侧和第4脚趾间关节靠小趾侧,对每个敏感点都用力按5分钟,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

肩周炎

是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的炎症,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敏感点在脚背距4与5脚趾交接点往上3厘米处,每次按15分钟,每天2次,20天为1个疗程。

膝关节炎

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热、痛、关节畸形。膝部对应肘部,选肘部横纹肌处的敏感点用力按压使有痛感,每次15分钟,每天3次,20天为1个疗程,即可缓解。

坐骨神经痛

表现为从腰部向一侧臀部至足部放射性疼痛,其对应的敏感点在后肩部,用手摸有酸痛感,或有肿块。一侧病变,点按对侧即可,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中午12点治疗效果佳。疼痛消失后,要继续点按1周,以巩固疗效。

左病为何能右治?

中医认为认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联系内脏与皮表的通道,而经络走向都有一定的路线,遍布全身。

中医治病方法有哪些


   

   中医不仅可以养生,还可以帮助我们治病,中医在我们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就是通过中医的方法,治疗疾病,缓解病痛,从古至今,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运用到现在的中医治疗中,非常有效,中医文化是我们中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很多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那么中医治病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诊治疾病首先要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治病必求其本”和《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的“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都是强调找出疾病本质治疗的重要性。

   任何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许多症状出现,而临床表现又有真假之别。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医生必须作过细的调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推理,透过疾病的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给以恰当的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否则被假象所迷惑就会犯误诊误治的错误。例如头痛,可由于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等多种原因所引起,治疗时应找出它的病因所在,分别采取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等方法进行治疗,否则疗效不好,甚或加重。如风寒外感头痛,是因风寒束表,阳气闭塞而痛,因之其治则为疏风解表止痛,常用麻黄、白芷、羌活、防风等治疗。如用此法治疗血虚头痛,则会因其辛温香窜伤阴,而不利于血虚头痛;若用其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则会因其辛温升散,耗伤阴液而使肝阳上亢症状加重。反之亦然。这种辨清疾病本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就是治病求本。

   标本兼治(又称标本同治)

   标本兼治,首先适用于在标本俱急的情况,由于病情严重,不允许单独治标或治本;其次适用于标本都不严重,病情允许采取标本同治,而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者。前者如原患肾炎又复外感风寒,既有全身浮肿、不得卧、腰痛、小便不利,又有恶寒无汗、胸痛咳喘等症状。其病本在于肾虚水泛,病标是风寒束肺,治疗时应解表宣肺与温阳化水同用。后者如病人素有气虚,又患感冒,治疗时应解表与益气两法同用,方能收效。

   

   根据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医讲究的是从现象看本质,根据不同的症状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使之最后达到痊愈的效果,中医相比西医治疗不同的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找到问题所在,抓住病因,彻底治愈。

老中医治病配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知道,许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老中医几乎可以治疗。虽然老中医的治疗方法不是特别的科学而且都是一些偏方或者是秘方,但是对于一些疾病来讲的确有治疗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一旦生病了之后都会选择用老中医的配方来治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医配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感冒、头痛:1、把双脚泡在温热的姜水中,姜水最好漫过脚面,以水浸到脚踝为适宜。泡脚的时候还可以往姜水中放少许的食盐和醋,然后不断往里面加入热水,一直泡到脚面变成红色为止。2、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1、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2、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面部暗疮: 1、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2、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1、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2、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脚臭:1、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2、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牙周炎: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2、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口腔溃疡: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2、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头皮屑:1、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2、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

醉酒:1、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2、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老中医治病配方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生姜,除了正常的食用之外,生姜是一个比较好的药用材料。而生姜煮出来的姜汤水也有很好的药用效果,让大家能够正确的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帮助。

中医治病原则有哪些


   凡事都有原则,中医治病也有自己的原则,中医讲究的是从整体出发,不能仅重视局部,这样就不能更全面和整体的帮助人们诊断疾病,不仅要帮助人们去除局部的病灶,还要从里到外的调节,从而进行整体的医治,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医学留下的宝贵文化,后人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继承中医就给我们的财富,学习中医精神,那么,中医治病有什么原则呢?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一下。

   

   一.调整阴阳

  《内经》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从广义来说适用于治疗一切疾病。在具体运用上则有“盛则泻其有余、虚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

   “盛则泻其有余”,主要适用于因邪气实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胜。如阴邪盛,可出现“阴盛则寒”的寒证,其治则应是“寒则热之”,“治寒以热”,此时宜用温热性的阳药,来纠正阴之偏胜。反之,阳邪盛,可出现“阳盛则热"的热证,其治则应是”热则寒之“,”治热以寒“,此时宜用阴药纠正其阳之偏胜。

   “虚则补其不足”,主要适用予因正气虚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衰。如阴虚阳盛,常是由于机体的阴分不足,引起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热证,治则应是滋阴清热,常用六昧地黄丸之类;阳虚阴盛,常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引起阴寒过盛而致的虚寒证,治则应是益阳消阴,常用金匮肾气丸之类。中医常把前者叫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后者叫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二.表里互治(赃腑互治)

   脏与腑相表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脏病可以影响腑,腑病也可以影响脏,故脏病可以从腑治,腑病也可以从脏治,脏腑同病,也可以脏腑同治。如里热证引起大便秘结致肺气壅塞时,可见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此时单治肺效果不佳,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采取表里互治法,用凉膈散泻大肠之热而清宣肺气。又如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可根据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关系,用导赤散清心火而泻小肠之热,效果很好。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介绍我们知道,中医是从内到外,从表及里的医治,帮助人们进行阴阳调整,从表面的现象帮助你调整到整个身体的系统,从而达到阴阳和谐的效果,这样人们才能健康,才能不被外界的细菌侵入,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中医治病以“和”为贵


谈到病,相信现代人头脑里很快就会浮现出:感冒、发烧、咳嗽、口腔炎、扁桃腺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脑中风、肝炎、尿毒症甚至癌症等等。近现代医学自从明确了这些病名,很自然地走向了一条对症下药治病定式,如感冒者,投以阿斯匹林;高血压者,马上使用降压剂;狭心症或心肌梗塞者,随时准备一粒硝基甘油锭;长了癌肿则以手术割除,再用化疗放疗以希望能对癌细胞斩尽杀绝,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症治疗,满足了患者希望看到的立竿见影效果的心理需求,在一定情形下,临床也确实有急则治其标的必要性,但同时留下的药源病和医源病也成为当今社会难题之一。

美国狄恩?博威尔医师曾感慨说:我们将传授于你的知识中,有一半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是哪一半。这话其实并不夸张,让我们回头去重审一段历史也许会有所悟:1676年荷兰人吕文胡克创制出第一架可放大200倍左右的显微镜,从此人们知道在自然界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存在。再后来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人们又知道了在自然界还有一类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比细菌还要小的微生物病毒的存在。此后,人们对病毒、细菌等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致病机理以及种类等认识突飞猛进,相应的抗生素也不断被发现,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人们也确实体会到了杀死病毒细菌那种立竿见影疗效的快感。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逐渐显现,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逐年增加,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额外增加抗生素的消耗量,而且尤为严重的是,抗生素对人类的负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突出的危害表现在导致人体内稳态失调。在抗生素代代升级却赶不上致病微生物变异繁殖速度的今天,人类面临的是诸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毒(肠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在向人类疯狂地报复,人类处于手忙脚乱地疲于应对状态中。

我们知道,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自我发育而产生的生物圈是来之不易的,有人比喻,一幢富丽堂皇的大厦并不比一方貌似混乱的丛林更有秩序,因为前者是人为因素的产物,称为他组织,他组织的秩序是一种死秩序,后者称自组织,而自组织的秩序则是一种活秩序。当遭到外来冲击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自组织的秩序有自我修复能力。如人体消化道是个微生态环境,其中有100多种细菌,总量可达100兆个。这些细菌必须达到生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人类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严重破坏了人的内稳态,也就是自组织秩序,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类药。

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在生物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盛衰依存,祸福倚伏,共同形成一张环环互扣、丝丝相连的大网。每一种生物都是它所在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食和被食的关系和其他生物相连。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对待自然的智慧和伦理原则极具环保意识。中庸这个范畴,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是儒家处世的美德规范。中庸也叫中和,基本涵义是和谐、平衡、恰到好处。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得其位,一切都会走上正确的轨道,万物也会发育成长和繁荣。中医的治病观,正是立足于这种观念之上的治病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和同于道是最佳安身立命之道,立足阴阳失调谓之病及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认识高度,治疗方面给予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毒药攻邪,五谷为养,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调理,强调主体的自我控制与整体把握,而不是分析中了什么细菌病毒。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所以我们的生存是离不开细菌微生物的。大自然给人生存的权利,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你如果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你就不会得病,你就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如果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危害你了,你就病了。

中医治疗一切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一切养生和诊治方法都是为了回到主体自身,调动内在的生命因素,靠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去适应自然,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所以无论是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还是清热解毒的银翘散,还是辛温解表的麻黄汤等等历代名方,其根本都是为了提高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能力,以提高健康指数为要旨。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伤寒论》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让致病因子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打破,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让你的内环境得到自我修复,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用两千年前的麻杏石甘汤治疗今天的肺炎依然有效的原因。中医这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庸达观治病观,不仅与西医短兵相接、针锋相对治病观相辅相成,更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中医治病的好处有哪些


中医治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而且很多人也都应该知道中医治病的情况下还需要讲究忌口的。其实往往有些病一旦患上了之后就是需要忌口了不是说因为看了中医,所以要忌口。患有痛风的人是必须要忌口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中医治病有什么好处?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三、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中医看病有什么好处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其实不论是哪种疾病,应该要中西医结合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好一些,在吃中药或者是吃西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吃,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的用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中医治病大全是什么


生活中治疗疾病的时候可以选择西医治病,也可以选择中医治病,在治病的疾病的时候如果选择用中医的话,那么大家想到的就是因为这个药物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中医治疗疾病也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所以说大家治病的时候会选择中医治病,中医治病是有很多原则的,治病的规则必须要搞清楚,而治病疾病的时候选择中医来治病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那么这个中医治病大全是哪些?

中医治病重在“疏导”,原则上是采用各种方法(如汗法,吐法,泻法等,刮痧,刺血,拔罐,针灸等方法),将身体上的病邪驱除到体外(即中医的“驱邪外出,给邪出路”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诚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言:“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这些方法无不体现了中医以“疏导”为主要的治疗精要。

举例来说,就如解决城市的排水和交通系统,西医的治疗方法是这边的问题解决了那边的问题又出现了,甚至更严重了;或者东边管道堵塞疏通了,西边又有问题了,也就是细菌是给杀了,但脏器却也伤得不轻。中医则是以疏导为主,全局考虑,在解决东边交通堵塞的同时,不忘疏通好西边的交通。比如用桂枝汤治疗伤寒病时,一方面是通过发汗将风寒之邪驱除出体内,同时,还采用加喝热稀粥的方法,既助药力发汗以解表邪,又可维护人体之“卫气”(“正气”之一),所以,服桂枝汤治疗感冒,一般只服一付汤剂的第一煎就能“药到病除”。笔者治疗风寒感冒多数只需要一付药,次日即可康复,多者亦不过3付而已。这些治疗均得益于中医另一部经典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中有关桂枝汤的用法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执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大家对号入座,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会有类似的异常现象,那么就可以选择这些中药来治疗各种疾病,其实这些都是治疗疾病的偏方,大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是宝,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是需要做中医辨证的,同时辨证我们才能够知道什么药物治疗什么疾病,对什么疾病治疗效果好。

中医治病 看伤寒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