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 导航 >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中医治病 左病右治的平衡疗法

中医治病还是养生。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医治病 左病右治的平衡疗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疗法可能我们自己都不能了解的,但其实它的功效就是那么的强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到左病右治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左病右治,中医的平衡疗法。

中医平衡疗法可能一般人并不是很了解的,但是其实它的治病疗效非常的好,那么具体的平衡疗法是什么样的呢?

人体对应平衡疗法,源于中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病理论。如头痛按手脚,膝痛按手肘,坐骨神经痛按肩部。其操作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很适宜中老年人使用。

应用原则是

上对应下,左对应右,躯干对应四肢。即左手对应右脚,左臂对应右腿,前臂对应小腿,头部对应手脚,颈部对应手腕脚踝,腰部对应肘窝腘窝。选取对应部位敏感点。病变部位一般比较敏感.按压有酸、胀、麻等异样感觉,或可摸到条索、肿块。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敏感点进行按压治疗。

手腕扭伤

手腕局部疼痛肿胀,先在与之对应的脚踝处找出敏感点,即左手腕伤,到右脚踝找敏感点;右手腕伤,到左脚踝找敏感点。找到后用力按压,每次按压15分钟,每天3次。

腰扭伤

扭伤后腰部疼痛难忍。行动困难,与之对应的肘窝、腘窝处会有酸胀疼痛感,找出敏感点用力按压15分钟,每天5次,3天即可缓解。

偏头痛

发作时,其对应的敏感点在无名指近端指间关节靠小指侧和第4脚趾间关节靠小趾侧,对每个敏感点都用力按5分钟,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

肩周炎

是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的炎症,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敏感点在脚背距4与5脚趾交接点往上3厘米处,每次按15分钟,每天2次,20天为1个疗程。

膝关节炎

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热、痛、关节畸形。膝部对应肘部,选肘部横纹肌处的敏感点用力按压使有痛感,每次15分钟,每天3次,20天为1个疗程,即可缓解。

坐骨神经痛

表现为从腰部向一侧臀部至足部放射性疼痛,其对应的敏感点在后肩部,用手摸有酸痛感,或有肿块。一侧病变,点按对侧即可,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中午12点治疗效果佳。疼痛消失后,要继续点按1周,以巩固疗效。

左病为何能右治?

中医认为认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联系内脏与皮表的通道,而经络走向都有一定的路线,遍布全身。

扩展阅读

中医治病慢吗


经常有人在选择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治疗效果比较缓慢的治疗方法,所以说大多数的人一感冒或者是不舒服就不会选择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在目前这个时代,中医的治疗已经广泛的传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传入了市场,这样的治疗方法简单,那么中医治疗疾病真的慢吗?

所谓中药治病慢,完全是广告商不负责的宣传。

辨证用药准确,对于急性病,很多时候可以一剂而止其病。比如少阳症之于小柴胡汤。 如果你留心看中医的病人,很多时候你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老师,你这个药好,我回去吃了一次,就觉得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辩证准确。 清·吴鞠通: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括,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少受一日之害。 兵之神速,就要体现一个快字。

不过话说回来。 现在想遇一个真正的中医很难,95%的打着中医旗号的“中医”实则中医之门都没入,看病用药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概不知中医和西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下,如此用药完全是庸医之举。疗效速度上不去,所谓的慢慢调理实际就是他们的借口了。

补充一句,中医在内科疾病方面,保守的说80%比西医更有效迅捷。现在的医院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好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材断档,真正懂中医的医生没多少了。最关键的我认为是:有很好的疗效,而没有经济效益。

中医的独特之处

1.中医是自然疗法

中医治疗主张顺应人体的阳气,主张按自然规律治病。中医治病是增进机体的生机活力,让机体以自身的能力去消灭疾病。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明显的症状时,西方现代医学主张用西药停止月经,月经一停,不适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但这样一来,病人的生机也丧失了。因为妇女有月经说明肾气足,人为地毁灭月经,也就是毁灭肾气,是一种愚蠢的治疗行为。

2.中医重视人体的正气

中医治病为什么效果非常好,因为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西医是在治疗人的病。正因为如此,中医更重视病人的身体状况,也就是重视正气的状况。不管是什么病,如果此时人体自身的正气仍旧充足,只要把邪气赶出去,病就痊愈了。

有些人说的中医治疗疾病慢是因为疾病比较严重吧,治疗疾病的效果是快还是慢还得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而中医治疗疾病虽然说有时候是比较缓慢,但是慢的过程中效果很好,通过慢慢的调节,中医治疗可以治本,不要贪图快就选择其他的方法治疗,而质疑这个中医治疗。

左瘫右痪


病症名。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在右侧者称右痪。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属中风范畴。《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辨其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随证加减。参见半身不遂条。

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一》。该书记载宝庆新增方中有太圣一粒金丹、乳香应痛圆、省风汤、乳香圆、黑神圆及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中有四生圆、轻脚圆、伏虎丹、左经圆、追风应痛圆等10个方子可治左瘫右痪。

元朱丹溪提出中风病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学说,并指出半身不遂在左侧属血虚有痰挟瘀血,治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侧属气虚有痰挟热邪,治以二陈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如《丹溪心法中风》云: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一作痰)与湿,又须分气虚血虚。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一作少)血,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左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右以二陈四君子等汤加竹沥、姜汁。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云:左瘫右痪 病证名。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发于右侧肢体者称右痪。属于中风的范畴。《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汤加祛风、化痰之品。《寿世保元中风》用上池饮统治左瘫右痪,可因血虚为主或气虚为主而随证加减。

左瘫右痪,即偏瘫(偏身或半身瘫痪),俗称半身不遂,古称偏枯,是中风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指左侧肢体(上下肢)或右侧肢体随意运动的功能减弱或丧失,由于肢体失去了随意运动,所以后期会逐渐出现废用性萎缩,中医经典《内经》称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王冰注云:偏枯,半身不随。张介宾《类经针刺类刺诸风》云:偏枯者,半身不随,风之类也。为何称为偏枯?张纲《中医百病名源考》云盖所谓枯者,言气血失养致肢体废用,本一如草木失荣而无生机也。

古代医家将左瘫右痪分为气虚、血虚等原因而治之,并未见传承下来,目前基本不用这种分类法来辨治,说明由其局限性或缺陷。

中医治病方法有哪些


   

   中医不仅可以养生,还可以帮助我们治病,中医在我们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就是通过中医的方法,治疗疾病,缓解病痛,从古至今,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运用到现在的中医治疗中,非常有效,中医文化是我们中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很多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那么中医治病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诊治疾病首先要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治病必求其本”和《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的“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都是强调找出疾病本质治疗的重要性。

   任何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许多症状出现,而临床表现又有真假之别。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医生必须作过细的调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推理,透过疾病的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给以恰当的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否则被假象所迷惑就会犯误诊误治的错误。例如头痛,可由于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等多种原因所引起,治疗时应找出它的病因所在,分别采取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等方法进行治疗,否则疗效不好,甚或加重。如风寒外感头痛,是因风寒束表,阳气闭塞而痛,因之其治则为疏风解表止痛,常用麻黄、白芷、羌活、防风等治疗。如用此法治疗血虚头痛,则会因其辛温香窜伤阴,而不利于血虚头痛;若用其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则会因其辛温升散,耗伤阴液而使肝阳上亢症状加重。反之亦然。这种辨清疾病本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就是治病求本。

   标本兼治(又称标本同治)

   标本兼治,首先适用于在标本俱急的情况,由于病情严重,不允许单独治标或治本;其次适用于标本都不严重,病情允许采取标本同治,而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者。前者如原患肾炎又复外感风寒,既有全身浮肿、不得卧、腰痛、小便不利,又有恶寒无汗、胸痛咳喘等症状。其病本在于肾虚水泛,病标是风寒束肺,治疗时应解表宣肺与温阳化水同用。后者如病人素有气虚,又患感冒,治疗时应解表与益气两法同用,方能收效。

   

   根据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医讲究的是从现象看本质,根据不同的症状来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使之最后达到痊愈的效果,中医相比西医治疗不同的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找到问题所在,抓住病因,彻底治愈。

中医治病的好处有哪些


中医治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而且很多人也都应该知道中医治病的情况下还需要讲究忌口的。其实往往有些病一旦患上了之后就是需要忌口了不是说因为看了中医,所以要忌口。患有痛风的人是必须要忌口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中医治病有什么好处?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三、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中医看病有什么好处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其实不论是哪种疾病,应该要中西医结合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好一些,在吃中药或者是吃西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吃,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的用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老中医治病配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知道,许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老中医几乎可以治疗。虽然老中医的治疗方法不是特别的科学而且都是一些偏方或者是秘方,但是对于一些疾病来讲的确有治疗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一旦生病了之后都会选择用老中医的配方来治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医配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感冒、头痛:1、把双脚泡在温热的姜水中,姜水最好漫过脚面,以水浸到脚踝为适宜。泡脚的时候还可以往姜水中放少许的食盐和醋,然后不断往里面加入热水,一直泡到脚面变成红色为止。2、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1、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2、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面部暗疮: 1、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2、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1、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2、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脚臭:1、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2、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牙周炎: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2、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口腔溃疡: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2、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头皮屑:1、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2、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

醉酒:1、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2、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老中医治病配方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生姜,除了正常的食用之外,生姜是一个比较好的药用材料。而生姜煮出来的姜汤水也有很好的药用效果,让大家能够正确的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帮助。

中医治病 看伤寒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中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很多都是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信懂中医的人都清楚《伤寒论》。同时,对于少阳病的治疗,中医也是非常占优势的,而中医认为,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不要就认为胆有问题。

可以这样说,研究和学习中医的人他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进步其实都是有一点一滴的经验累积起来的。

文章指出了有些中医习惯以足六经解读伤寒六经的问题,并借自己的临床实践,提醒中医后学要深入思考少阳病小便利否三焦小柴胡内在的联系,别只盯着胆。

伤寒入足经而不入手经

后世有谓伤寒六经皆指足之六经,殊不知麻黄汤证中麻黄与杏仁并用、承气汤证中大黄与芒硝并用,足以见其与手太阴、手阳明分别有涉。而当今之教材亦有厚此薄彼之嫌。

张寿甫称:夫伤寒之证固属于足经者多,而由足经以及手经者亦时有之。诚以人手足十二经,原无处不相贯通,是以六经分篇之中,每篇所列之证皆有连及手经之病。因此少阳证不能与足少阳胆之经腑证苟同。此外,当有手少阳三焦之证。

愚于临床遇一病人,始悟少阳三焦证之大概,兹列举于下。

好友之母,年五旬,患胃胀病二十余年,加重十余天。病因:其女婿因肝癌刚逝世不久,在生命的后20余天,主要由她来照料,因日夜操劳及心情郁郁寡欢,导致近日胃胀病加重。

主症: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家属在旁不断说其有冷胃(本地俗称),该病人也不断呼喝。兼症: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胸闷、心悸、气短、心烦难寐;纳呆、倦怠;口苦、咽干、恶心欲呕、喜太息;头痛、头晕;大便不通、便质时干时稀;四肢关节时有酸痛;身上肉多但松垮下垂;愁容满面、面色?白;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弦缓。

才开始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不是应该用理中丸、四逆汤这一类的药物,但是又想到,他是费了很大的时候到我这里来看病的,肯定不轻,所以应该细细的看看保证疗效才行。

便细细听其陈述症状,从头到尾皆有问题。见其有口苦之症,便怀疑是否为少阳证,心中默背《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前后相加少阳之七大主症,患者竟皆有之。唯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可视为寒热往来之变通。又看其舌脉,支持少阳证。且其以脘腹胀满为主症,便又合以平胃散加减。

组方: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8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苏叶10克,香橼15克,生白芍18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丹参18克,炒山楂24克,炒麦芽24克,炙甘草3克。7剂 ,水煎服。

效果:患者当晚回家立即煎药一剂服下,次日清晨便打电话来报喜,述其服药之后,夜间起来小便7、8次,现胃脘胀满几乎全消,连连道谢。我也有些十分诧然,又嘱其将所剩服下,以资巩固。此后,曾见面一次,面色已转至红润有光泽。且至今逾一年,仍未复发。

经过这个案例之后,我们收获了很多,所以今天将它们分享一些,希望大家还能够指正。

该病人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来诊,此正如伤寒少阳证之心下支结 (出自柴胡桂枝汤证条文,意即胃脘部似有物支撑的症候),患者如有巨石重压之症重于此。笔者以手扪之,则并无癥瘕积聚于内,故虑其纯是一团水与气凝结于内,而令病人能有此感。

中医治病 左病右治的平衡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