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治未病
2020-12-31【导读】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让你知道很多,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教你治百病。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一、灯草炙
灯草火灸,是用灯芯茶油,点燃后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烧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施灸方法:首先选好穴位,并作记号。局部消毒后,取灯芯草3-4cm长一根,将一端浸于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纸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烫伤皮肤)。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将蘸油的一端点燃,待火略变大时,即迅速烧灼穴位,一触及皮便立即离开,此时常有啪的声响,火即灭。灸处多有粒状伤痕,应注意清洁,防止感染。一般两天内即可自行愈合,如下愈者,局部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药膏即可。
适应症及取穴
1.婴儿腹泻:长强穴。
2.小儿吐泻腹痛:神阙(以盐填满
更多>>平时多对身体进行保养和调理能让我们很好的避免出现一些疾病,其中中医养生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不像很多药物和保健品一样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身体出现问题进行调理也是呀掌握好方法,并且平时也要多疾病做好预防,下面一起了解下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
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
1、治病求本
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在临床运用这一治则时,必须正确掌握“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等情况。
2、扶正与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3、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结果。因此,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4、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
更多>>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时下很多人也很喜欢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在这些喜欢中医养生的人当中,有些人是从根本上喜欢的,但有些人不是,他们会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听到别人说中医养生有多好,有多有效,完全不知道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小编与你一起分享中医的五大养生观。
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徽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精华。
更多>>治未病是中医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笔者认为治未病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内经》开卷首篇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指出古人长寿与今人早夭的原因。又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语道破调养身心于未病之时的养生观的指导意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也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指出摄生养慎对未病前预防疾病有积极意义,提示若能内养正气,外慎风寒,顺应自然界 更多>>导读: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夏季治疗各种冬病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依照冬病夏治的逻辑,完全可以冬补夏吃,冬季合理进补可以预防各种夏病的发生,起到治未病的功效。
生姜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民间的良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饭不香,吃生姜,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称之呕家圣药,别名还魂草(姜汤则称还魂汤),需要注意留皮则凉,去皮则热。
绿豆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
鸭肉
民谚:冬天吃鸡,夏天吃鸭。鸭肉最大的特点是不温不热,还能清热祛火,而且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等,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 更多>>
出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疾病,而是治疗未萌生的疾病。
解析:
圣人治己病治未病,这就好比治理国家,要在动乱还没有发生时预先加以防范,使群众安居乐业而内无乱民,国家富强而外患不起,即“不治已乱治未乱”。至于“已病”则须对症下药,“已乱”则要拨乱反正,这当然是必要的,但终究不如治未病、治未乱为上。
养生智慧:
“治未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三方面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做好这三级预防,那么我们就能让自己的身体不生病。
第一级预防:中医认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不得疾病,必须先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病的效果。
第二级预防:除了预防疾病的产生之外,未病先防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如果已经得了疾病还要预防发生恶化。治疗疾病越早越好,在疾病发生的早期进行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更多>>本文导读:中医养生讲求未病先防,身体未发生疾病前就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邪的侵袭,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方法。
中医
一、未病先防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 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1、调养身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2)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 。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
更多>>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时候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才能平安的度过炎热的夏季。
勿贪凉卧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
更多>>眼看着明天就是小满,节气的变化对于养生的方法也应该做出改变,而小满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季节,因此治未病应当成为小满养生的重点,在小满将疾病拒之体外,这样便可以享受健康的夏天。
小满养生先祛湿
小满养生先祛湿这是预防疾病的第一步,因为小满时节天气温度迅速升高,天地间的暑气增加,热气增多,暑气和热气与身体内的湿气结合,很容易导致暑湿、湿热这两种情况。
而体内湿热、暑湿变多,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所以在小满祛湿是很关键的事情,那么小满如何祛湿呢?
小满祛湿的方法
按摩穴位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式,因为湿气之说源于中医,那么用中医手法来解决便是有效的方法。
曲池穴
曲池穴是具代表性的穴位,它有着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祛除湿气的功效,中医常用来治疗热病、水肿、湿疹等疾病,所以通过按摩曲池穴能够祛除湿气。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端,只要将手臂弯曲成为直角,在肘缝尽头便是曲池穴,无论是按摩还是
更多>>灵芝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养生滋补品之一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怎么常见,但是灵芝的功效却是已经深入人心,而灵芝茶是灵芝的一种食用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用方 式。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灵芝茶的简介以及灵芝茶的功效和作用。
灵芝茶简介
灵芝茶具有免疫调节、耐缺氧、抗疲劳的保健作用,是从灵芝中提炼精制而成的天然保健品。
灵芝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灵芝茶入五脏, 补全身之气,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
灵芝茶具有扶正固本,增强免疫,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 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而在灵芝茶选料上,以紫灵芝为佳,赤灵芝次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灵芝的药性和功效作了详尽的讲述:青芝:酸、平
更多>>热门栏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