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食疗方 > 导航 > 养生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药膳 冬病夏治食疗方

中医养生食疗方。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医养生药膳 冬病夏治食疗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 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有良方

冬病夏治配合药膳食疗更能相得益彰,夏季进行适当药膳调补,可事半功倍。有些对膏药过敏的人也可单独用食疗减轻疾病,每年伏天有40天,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本文介绍几款常见食疗方法。www.ys630.COm

1、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此方有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之功效。

2、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3、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4、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

5、四仁鸡子羹: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患者较为适宜。

6、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7、二姜猪肚汤: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8、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9、黄豆花椒汤: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连汤带豆食用。此方有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
10、梨子川贝汤: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以上食疗处方,应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食后身体温润舒泰,不必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黏腻,不可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冬病夏治对象大都畏寒怕冷喜热,因此寒性水果要禁止,以免伤到脾胃。

相关阅读

冬病夏治的饮食食疗方法


本文导读:冬病夏治是大家最常听说的,那么冬病夏治,夏季要如何饮食呢?饮食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法,依照冬病夏治的逻辑以及药食同源的原理,完全可以冬补夏吃,防止旧病复发或与冬令相对应的 夏病 ,更重要的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不被寒冷所伤。

依据同样的思想,冬虫夏草更是赋予了神奇的功效,集动植物(虫与草)属性与相反时令(冬与夏)于一体,阴阳双补,有 黄金草 之称,此是题外话。

生姜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民间的良药, 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 , 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 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 饭不香,吃生姜 ,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称之 呕家圣药 ,别名 还魂草 (姜汤则称 还魂汤 ),需要注意 留皮则凉,去皮则热 。

绿豆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 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 。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

鸭肉

民谚:冬天吃鸡,夏天吃鸭。鸭肉最大的特点是不温不热,还能清热祛火,而且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等,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被誉为 补虚劳的圣药 。中医也推崇咸鸭蛋,它的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高于鸡蛋、鲜鸭蛋。

中医九种体质养生药膳食疗方


养生导读:想要健康养生,我们一定要针对自己的体质类型,采取不同调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壮健体、远离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效果。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中医里的九种体质养生方法及食疗药膳秘方。

一、平和体质(健康型:要保持)。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体形匀称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时患病较少。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阔,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适宜运动: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调养方式: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平和体质

二、阳虚体质(怕冷型:保暖最重要)。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易患泄泻、阳痿、水肿等。

重点人群:东北地区多见,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受夏季,不耐受冬季,易感受湿邪。

常见表现:总是手脚发凉,胃脘部总是伯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

舌淡胖嫩、脉沉迟。

适宜运动: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调养方式: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服金匮肾气丸。

推荐药膳: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此为汉代张仲景名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2、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摘洗干净,切成寸段备用。麻油倒入炒锅,烧至七成热时,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食盐,翻炒至熟。可补肾助阳,温暖腰膝,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三、阴虚体质(缺水型:不宜洗桑拿)。

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体形瘦长。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糖尿病、闭经发热等。

重点人群: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地区容易产生这种体质的人。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时不耐暑热干燥,耐受冬季,不耐受夏季。

常见表现:经常感觉身体、脸上发热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皮肤干燥,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常感到眼睛干涩,经常口干咽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适宜运动: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推荐药膳:

1、莲子百合煲瘦肉。

用莲子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2、蜂蜜蒸百合。

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阴虚体质

四、气虚体质(气短型:要防反复感冒)。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气虚。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常见表现:容易呼吸短促,接不上气。

喜欢安静,不喜欢说话,说话声音低弱,容易感冒,常出虚汗,经常感到疲乏无力。

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适宜运动: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推荐药膳:

1、黄芪童子鸡。

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2、山药粥。

将山药30克和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


五、痰湿体质(肥胖型:必须控制体重)。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谦,多善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重点人群:喜欢吃甜腻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常见表现: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粘粘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

适宜运动: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为原则,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痰湿体质

推荐药膳:

1、山药冬瓜汤。

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益气,利湿。

2、赤豆鲤鱼汤。

将活鲤鱼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

将红小豆50克、陈皮10克、辣椒6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加适量料酒、生姜、葱段、胡椒,食盐少许,上笼蒸熟即成。可健脾除湿化痰,用于痰湿体质症见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六、湿热体质(长痘型:适合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形体偏胖或苍瘦。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

重点人群: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人群。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常见表现: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经常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

适宜运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推荐药膳:泥鳅炖豆腐。

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

绿豆藕:藕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克,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明目止渴。

冬病夏治 中医艾灸显奇效


导读:艾灸大部分都是在冬季的时候做的,但是有些人就想知道。艾灸在夏季是不是也可以做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夏季艾灸效果会加倍。这是为什么呢?

冬病夏治 中医艾灸显奇效

◎ 艾灸与针灸有何不同?

艾灸和针刺在古代称为灸刺学。其实艾灸比针刺要早,而且与针刺比起来,更有优势。首先,针能够杀生人。针刺如果扎错位置或者是扎到血管、神经,就会伤人。比如深刺风府穴,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过失伤人。而艾灸只是在皮肤上烧灼,或者用艾条温灸,对人体没有伤害,相比针刺来说更加安全。

其次,针刺对穴位刺激的时间较短,出针以后对穴位的刺激便停止了;而艾灸,特别是瘢痕灸,灸完之后会留个瘢印,可以长期对这个穴位形成刺激。比如说灸关元穴,好几天你都可以感觉到肚子里边热乎乎的,就是因为艾灸的效果比较持久。

再次,针刺进行的手法很复杂,对穴位的要求非常准确,如扎哪个穴位是补,扎哪个是泻,手法更加复杂,诸如烧山火、透心凉等。而艾灸的手法主要就是三种,即温灸、回旋灸和雀啄灸,很易于操作。

北宋欧阳修《灼艾贴》: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 艾灸疗法与药物疗法相比有何特点?

大家知道,药物吃多了会产生抗药性,这是因为很多药品中含有抗生素,而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国家对于此种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而艾灸就不会有这种抗药性的问题了。艾灸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人体的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把人的身体给强化了,阳气补足了,邪气自然就消除了。再者,艾灸可以慢慢地打通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则百病不生,所以它针对的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人体的功能提高了,就会有自愈能力,也就不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了。

中医讲是药三分毒,经常服用药物,会破坏身体里的正常菌群。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不光是对不良的细菌起作用,它对人的正常的细菌也起作用,这样就使得人正常的菌群失调,对人体的正常机能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艾灸就不会有这个弊端了,因为它是通过舒通经络气血、培补人体正气来调整人体的,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有,服药的人一般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比如说降压药,一旦吃上了,就得长期吃;再比如糖尿病患者依赖上了胰岛素,那么他也得长年使用胰岛素,这就是药物的依赖性。为什么会有这种药物的依赖性呢?因为药物进入人体以后,代替了脏腑本身的功能。比如说胰岛素分泌得少了,服进去的药物就代替了人体本身的这种功能。时间久了,人体相应的功能就不够用,所以他会依赖于这种药物。艾灸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艾灸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相关脏腑的功能,把人体本身的功能缺陷慢慢给它补足了,使它具有正常的功能,所以艾灸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更不会有药物中毒的现象发生。

药物在治疗时虽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鼻炎、前列腺病等是较难治愈的。一来药物要先经过胃的消化吸收,再经过气血的运输到达病患部位。也就是说,药物要经过消化、吸收等很多环节才能到达病患部位,就算到达了,功效也会大大减弱。再者,如果病患部位比较隐蔽,药物难以到达,治疗效果就不明显。而艾灸则不然,就拿鼻炎来说,通过灸治上星穴、迎香穴,再配上足三里,对鼻窦的位置很容易就作用到了。灸上星时,灸感可以从头部直接传达到鼻子的里面去,所以它的功效作用在某些方面比药物还要快。

艾灸好疗效 要从灸感找

艾灸治疗的三心二意

想做好艾灸,需要三心二意。哪三心呢?第一个就是爱心。一方面,对被施灸者有爱心,另一方面,对你使用的工具有爱心。你要喜欢它,跟它交朋友,跟它交流。除此以外,尤其像中风症,它是一个长期的病症,有些人已经得了很多年了,所以你在治疗时就要持之以恒。这就是我们说的三心里边的第二心,叫恒心。所以做艾灸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只要你坚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以前有个华佗,给曹操治过病。曹操得头风以后,华佗用针刺给他刺好了。但过了一年,曹操的头风病发作了,这时华佗已经被他杀了,他无药可效,最后也死了。后世有个叫窦材的大中医家评论说,华佗给曹操治好了病,如果他要继续再坚持给他做艾灸,曹操的病就不会复发。可见以前艾灸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是去病根的。

再给大家讲个例子,我一个朋友跟我学的艾灸。他三岁的时候得过疝气,结果做艾灸的时候,疝气的症状给灸出来了,也就是他小时候的病根。他坚持灸,结果灸好了,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发作了,当然前提是还得持续灸。所以有老毛病的,不用怕,有了艾灸这个方法,会对你有很大很大帮助。但不要着急,得慢慢来,也许在灸的过程中,能把你以前的老病根、老毛病都灸出来。那么再继续灸下去,就可以给你灸好了。艾灸以前是干什么用的?是去病根用的。凡是有些老毛病,根治不了的,都适合艾灸。

还有一个心,叫静心。只有你安安静静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身体里边的变化。我原来学过一段时间针灸,扎过两年针,把针扎进去以后,身体里边会出现针感。如果心不静下来,是感觉不到的,那个感觉是非常微妙的。同样艾灸的时候,艾灸的火力有穿透性。心静不下来,感觉不到。不但自己要静下来,被灸的患者也要静下来,双方都安安静静地去感觉,心与心的默契,是取得艾灸疗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意指什么呢?第一是要有真意。什么叫真意?道家的观点咱们可以借鉴借鉴,它认为泛意非意,就是平常咱们脑子想东西,这个不是真正的想,它是一种忧思妄想。什么叫真意?意的的确确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发而心空,就是真意。所以给对方做艾灸也好,让对方给自己做的也好,都是要用真意。

再有,就是让双方都满意,应该说尤其是让受灸者满意。怎么才能满意呢?你能够做到有爱心了,在给对方做的过程中能够静心了,发自肺腑的去让对方好,那么对方也就会满意了。所以说艾灸要想效果好,就要做到三心二意。

灸感: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要想在艾灸的时候见效果,就要想办法把里边的感觉找出来,这叫灸感。大家知道,扎针的时候是有针感的,一扎针,里面会有酸、麻、胀、困的感觉。那么艾灸的时也会出灸感。这个灸感的表现形式,有这么几种,一般就是有热、有风,也就是风往外冒;有寒、 有凉;有时候沉重,有时候会觉得疼、酸、麻。这种种感觉就是灸感。

冬季四款养生药膳食疗方


通常说起药膳,无非是在菜肴里加入中药,起到辅助食疗食补的作用。今天向您介绍的这几款药膳,却是拿比较新鲜的药材入菜,不但口味好,补益效果也很明显,为冬季食疗养生的首选。

冬季养生药膳食疗方 巴戟薤白爆白虾

做法:将蜜制巴戟5克蒸15分钟备用,将薤白(别名小根蒜、山蒜,30克)去皮洗净,将白虾(200克)去虾枪,用盐、花雕酒腌好备用;锅中倒入油烧至七成热,将白虾倒入爆至皮脆出锅;锅留底油放入巴戟、薤白爆香,再倒入虾一起翻炒,放入盐、花雕炒香,最后放入红辣椒油翻炒出锅即可。此药膳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冬季养生药膳食疗方 冬虫夏草煲老鸭

做法:将老鸭开膛去内脏洗净切块备用,虫草(2克)用温水泡发1小时备用;将老鸭飞水至断生,放入冷水内冲洗,再放入炖盅内,加入高汤、虫草,上锅蒸3个小时,最后用盐调味即可。此药膳可补肾润肺、行气宽中。

冬季养生药膳食疗方 人参鸡卷

做法:将鸡腿去骨,鸡腿肉抹上盐腌制10分钟备用;人参(15克)洗净,切去末梢须茎,改刀成鸡腿骨大小,塞入鸡腿肉中,用纱布包裹,上蒸锅蒸20分钟;出笼后,晾凉,除去纱布,切片摆盘即可。此药膳可大补元气。

冬季养生药膳食疗方 鲜玉竹炒百合

做法:将鲜玉竹(15克)洗净、去皮,切成菱形片备用;将西芹(100克)切成条备用,百合(25克)去表皮洗净,枸杞子(1克)用冷水泡30分钟备用;锅中倒入底油烧热,放入西芹翻炒1分钟,加入盐、白糖调味起锅,铺在盘底;锅中放入油,烧热后加入鲜玉竹、百合、枸杞子翻炒片刻,加入盐、味精、白糖调味出锅,摆于西芹上即可食用。此药膳有养阴生津、除烦止渴的功效。

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反复咳喘的一种独特疗法,包含深刻的医学道理,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冬季反复发作的咳喘病,为何要在发作很少的夏季进行治疗呢?这与反复咳喘病的特点有关。

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儿童或年老体弱的人,经常在冬季感冒连续不断,发烧、咽痛、咳喘日久不愈,病情逐渐加重,发作的次数和每次患病的天数越来越多;反复感染使呼吸道粘膜屏障功能日趋降低,耐药菌株滋生蔓延,用药越来越难见效,打针输液用的都是最新的抗菌素也不能将其治愈,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我们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频繁发作,虽然有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但其反复感冒咳喘的根本原因还是患者体质差,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力低下造成的。曹东义主任医师认为,这类病人往往既有体质虚弱的一面,又有湿痰素成,肺火易炽的一面,在发作期的冬季,补虚则容易助火,清热又易伤正气,难于两全,春末至秋初的几个月中,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较少的时期,也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补虚损,增强体质的大好时机,如能系统而正确地治疗,就有希望彻底根治反复多年的顽固病症。常言说:打鱼之时不能补网天清之后才能修屋,冬病夏治也是这样的道理。

冬天气候干燥寒冷,呼吸道粘膜防御功能降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室内,空气中悬浮的细菌病毒密度大,呼吸道病不易根治。夏季温暖湿润,户外活动增多,长时间不发病,是呼吸道粘膜修复损伤的良好时机,加上适当药物治疗,有希望使炎症造成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排列混乱的状况得到纠正,恢复原来的有序排列,从而使其粘膜屏障作用回复到正常水平,从而彻底治愈本病。


中医艾灸 让冬病夏治不是梦


导读:艾灸大部分都是在冬季的时候做的,但是有些人就想知道。艾灸在夏季是不是也可以做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夏季艾灸效果会加倍。这是为什么呢?

◎ 艾灸与针灸有何不同?

艾灸和针刺在古代称为灸刺学。其实艾灸比针刺要早,而且与针刺比起来,更有优势。首先,针能够杀生人。针刺如果扎错位置或者是扎到血管、神经,就会伤人。比如深刺风府穴,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过失伤人。而艾灸只是在皮肤上烧灼,或者用艾条温灸,对人体没有伤害,相比针刺来说更加安全。

其次,针刺对穴位刺激的时间较短,出针以后对穴位的刺激便停止了;而艾灸,特别是瘢痕灸,灸完之后会留个瘢印,可以长期对这个穴位形成刺激。比如说灸关元穴,好几天你都可以感觉到肚子里边热乎乎的,就是因为艾灸的效果比较持久。


艾灸关元穴

再次,针刺进行的手法很复杂,对穴位的要求非常准确,如扎哪个穴位是补,扎哪个是泻,手法更加复杂,诸如烧山火、透心凉等。而艾灸的手法主要就是三种,即温灸、回旋灸和雀啄灸,很易于操作。

北宋欧阳修《灼艾贴》: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 艾灸疗法与药物疗法相比有何特点?

大家知道,药物吃多了会产生抗药性,这是因为很多药品中含有抗生素,而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国家对于此种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而艾灸就不会有这种抗药性的问题了。艾灸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人体的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把人的身体给强化了,阳气补足了,邪气自然就消除了。再者,艾灸可以慢慢地打通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则百病不生,所以它针对的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人体的功能提高了,就会有自愈能力,也就不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了。

中医讲是药三分毒,经常服用药物,会破坏身体里的正常菌群。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不光是对不良的细菌起作用,它对人的正常的细菌也起作用,这样就使得人正常的菌群失调,对人体的正常机能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艾灸就不会有这个弊端了,因为它是通过舒通经络气血、培补人体正气来调整人体的,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艾灸比吃药好

再有,服药的人一般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比如说降压药,一旦吃上了,就得长期吃;再比如糖尿病患者依赖上了胰岛素,那么他也得长年使用胰岛素,这就是药物的依赖性。为什么会有这种药物的依赖性呢?因为药物进入人体以后,代替了脏腑本身的功能。比如说胰岛素分泌得少了,服进去的药物就代替了人体本身的这种功能。时间久了,人体相应的功能就不够用,所以他会依赖于这种药物。艾灸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艾灸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相关脏腑的功能,把人体本身的功能缺陷慢慢给它补足了,使它具有正常的功能,所以艾灸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更不会有药物中毒的现象发生。

药物在治疗时虽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鼻炎、前列腺病等是较难治愈的。一来药物要先经过胃的消化吸收,再经过气血的运输到达病患部位。也就是说,药物要经过消化、吸收等很多环节才能到达病患部位,就算到达了,功效也会大大减弱。再者,如果病患部位比较隐蔽,药物难以到达,治疗效果就不明显。而艾灸则不然,就拿鼻炎来说,通过灸治上星穴、迎香穴,再配上足三里,对鼻窦的位置很容易就作用到了。灸上星时,灸感可以从头部直接传达到鼻子的里面去,所以它的功效作用在某些方面比药物还要快。

艾灸好疗效 要从灸感找

艾灸治疗的三心二意

想做好艾灸,需要三心二意。哪三心呢?第一个就是爱心。一方面,对被施灸者有爱心,另一方面,对你使用的工具有爱心。你要喜欢它,跟它交朋友,跟它交流。除此以外,尤其像中风症,它是一个长期的病症,有些人已经得了很多年了,所以你在治疗时就要持之以恒。这就是我们说的三心里边的第二心,叫恒心。所以做艾灸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只要你坚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以前有个华佗,给曹操治过病。曹操得头风以后,华佗用针刺给他刺好了。但过了一年,曹操的头风病发作了,这时华佗已经被他杀了,他无药可效,最后也死了。后世有个叫窦材的大中医家评论说,华佗给曹操治好了病,如果他要继续再坚持给他做艾灸,曹操的病就不会复发。可见以前艾灸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是去病根的。

再给大家讲个例子,我一个朋友跟我学的艾灸。他三岁的时候得过疝气,结果做艾灸的时候,疝气的症状给灸出来了,也就是他小时候的病根。他坚持灸,结果灸好了,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发作了,当然前提是还得持续灸。所以有老毛病的,不用怕,有了艾灸这个方法,会对你有很大很大帮助。但不要着急,得慢慢来,也许在灸的过程中,能把你以前的老病根、老毛病都灸出来。那么再继续灸下去,就可以给你灸好了。艾灸以前是干什么用的?是去病根用的。凡是有些老毛病,根治不了的,都适合艾灸。


艾灸在医用方面用途很广

还有一个心,叫静心。只有你安安静静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身体里边的变化。我原来学过一段时间针灸,扎过两年针,把针扎进去以后,身体里边会出现针感。如果心不静下来,是感觉不到的,那个感觉是非常微妙的。同样艾灸的时候,艾灸的火力有穿透性。心静不下来,感觉不到。不但自己要静下来,被灸的患者也要静下来,双方都安安静静地去感觉,心与心的默契,是取得艾灸疗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意指什么呢?第一是要有真意。什么叫真意?道家的观点咱们可以借鉴借鉴,它认为泛意非意,就是平常咱们脑子想东西,这个不是真正的想,它是一种忧思妄想。什么叫真意?意的的确确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发而心空,就是真意。所以给对方做艾灸也好,让对方给自己做的也好,都是要用真意。

再有,就是让双方都满意,应该说尤其是让受灸者满意。怎么才能满意呢?你能够做到有爱心了,在给对方做的过程中能够静心了,发自肺腑的去让对方好,那么对方也就会满意了。所以说艾灸要想效果好,就要做到三心二意。

中医教你冬补夏吃治未病


导读: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夏季治疗各种冬病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依照冬病夏治的逻辑,完全可以冬补夏吃,冬季合理进补可以预防各种夏病的发生,起到治未病的功效。

生姜

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是民间的良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饭不香,吃生姜,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称之呕家圣药,别名还魂草(姜汤则称还魂汤),需要注意留皮则凉,去皮则热。

绿豆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

鸭肉

民谚:冬天吃鸡,夏天吃鸭。鸭肉最大的特点是不温不热,还能清热祛火,而且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等,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被誉为补虚劳的圣药。中医也推崇咸鸭蛋,它的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高于鸡蛋、鲜鸭蛋。

羊肉

民谚: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长沙冬羊伏狗,徐州伏羊冬狗,夏吃伏羊冬不寒,伏羊习俗被列为上海非遗,很多人认为夏天食用引发上火,专家认为,夏天耗气伤津,加重脾胃虚寒或寒湿困脾等,羊肉则能提高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

鳝鱼

民谚: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小暑前后的黄鳝最为肥美,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据说鳝鱼是眼药,古代的大力士经常吃鳝鱼。而它的小老弟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鲫鱼

民谚:冬鲤夏鲫。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广东人夏季饱受湿热的困扰,喜欢用之煲汤,如鲜生地和鲜土茯苓煲鲫鱼,鲫鱼补益利水,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土茯苓解毒利湿、消炎散结,又可防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阴囊湿疹、痈疮肿毒等。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食补治未病的方法。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还要注意这些方法只适用于预防,如果真的有身体不适,应该到医院就诊。

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


有些疾病属于冬病夏治,意思就是说,这种疾病在夏季的时候治疗会起到非常好的治疗结果,而这样的疾病就是呼吸科的疾病,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是老年人,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出现弄巧成拙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会让我们的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和影响。

事实上,冬病夏治就是因为因为冬季寒冷而产生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在冬季的时候病情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像这样的疾病,患者可以选择食用调制和补养的方法来治疗,这样才能让我们达到治愈的效果。那么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

妇科病: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

有关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在我们的生活中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非常多,我们需要多加的了解,这些疾病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对待,最好滴选择在夏季治疗,这样才能起到非常好的治疗结果,是让我们早日脱离疾病伤害的重要因素。

中医养生药膳 冬病夏治食疗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