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秋分话养生 > 导航 > 秋分话养生

今日秋分 话养生!

秋分话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在养生常识方面行稳致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今日秋分 话养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分简历

中 文 名 :秋分

外 文 名 :Autumn Equinox

气候特点: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代表寓意: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风俗食物:竖蛋、吃秋菜、送秋牛、吃汤元

风俗活动:祭月

三 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养 生:阴平阳秘、收敛闭藏

秋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气温逐日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真正的寒冷和昼夜温差的巨大反差,今天开始才会真正来临!”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说,秋分后不再打雷;天气转冷,蛰居的小虫藏入洞中;降雨减少,沼泽水洼逐渐干涸。

秋分节气的养生原则

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简单来说秋分就是:所谓的阴阳平衡点

遇此一年一度的天地契机,秋季调理必不可少!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秋分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超过10℃;气温下降,渐渐步入深秋季节。如农谚所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一定要注意二件事

1

“别露肚脐,别贪凉”

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尤其是别露肚脐!

2

“搓耳泡脚!可补肾气!”

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

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秋分养生圣物有“三宝”

1 三宝之:红薯

我们常常吃到的薯类食物有甘薯(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等)、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和芋薯(芋头、山药)等。

白薯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白薯中含的脂肪低,仅为0.2%,碳水化合物高,达25%。白薯中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比谷类高,红心白薯中胡萝卜素含量比白心白薯高。

2 三宝之:芋头

芋头又称香芋、芋艿。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3 三宝之:莲藕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秋分吃什么水果?

秋分属“凉燥”,要多吃一些清闲,温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此外,藕、秋梨、柑橘、山楂、百合、银耳等,都是除燥养阴的调养佳品。

健康小贴士:

柑橘好吃,但不可多食。阴虚火旺体质者多食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

石榴也是可以润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烦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将它捣烂成汁或煎汤喝。

秋冬季节润肺,首先可以吃的就是梨,梨有着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润肺的作用,非常适合有肺热咳嗽、麻疹、支气管炎症的患者、咳嗽的老年人食用。梨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榨汁喝,或者是炖煮。

橙子富含维生素B1,该维生素对保持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另外,适量吃橙子还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进消化,缓解咳嗽,保护肺脏健康。建议每天最好吃1-2个橙子。

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而止渴,并使体内部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

注意!秋分一定谨防:心衰!

秋天防病,预防各种心脏疾病和血压问题,尤为重要!这个时候要想避免心脏问题和保护心脏,一定要多吃这8种食物:

它们都能很大降低冠心病发作风险!能减少心血管系统炎症,保护心脏和心血管健康!

可做两个简单小动作

1叩齿咽津润燥功

叩齿咽津功能长寿:每日清晨刷牙后,先叩门齿20-50次,然后叩旧齿20-50次,强度中等,先弱后强,共3-5遍。在叩齿时,舌尖舔上腭,口内逐渐分泌唾液,当一遍(30-50次)叩齿间歇时,即将口内唾液鼓漱有声36次,然后将满口唾液分三次咽下。

2坐功

具体方法:每天一到五时之间,盘坐,两手掩耳,十指向后相对,上体向左侧倾,至极而止。再慢慢向右侧倾。左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可治:风湿积腹大消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胫外侧痛,遗尿,腹胀,消谷善饮,胃寒喘满。

秋分营养食谱吃什么?

这里要说“贴秋膘”和秋季进补的事:

一定不能胡吃海喝的胡乱进补!

要清补!清补!清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人们大多贪食冷饮冷食,脾胃功能还没恢复过来。秋季,若是大鱼大肉进补,会增添脾胃负担,吸收效果下降。但用些有滋补作用的素食来进补,既能补虚,又不会增加脾胃负担。

秋分,正是“蟹肥菊黄”的季节。这时的大闸蟹是蟹膏最肥美的时候。

秋分必吃“一蟹一粥”

1油酱毛蟹

功效: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做法:

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抹上干面粉。

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抹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

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

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2甘蔗粥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倒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饮食调养在做到寒热均衡之外,也要适当选用清润、温润的食物以防秋燥症。吃什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养生功效,保你入冬无疾呢!

秋分喝“四汤”

秋分饮食养生习俗

秋菜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

秋分养生:重在养与收

天地大道之秋分养生:收敛闭藏!(很重要!)

说白了就是秋分时节,你别作,要:养收!!!

秋分时节,补肺益气最重要,饮食上多吃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食品、起居上早卧早起,顺应天时,健康养生,防患疾病:

“养收”:起居调养

应“早卧、早起”。秋季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衣装也要做到酌情增减,适当的秋冻,但不可穿的太单薄才有助于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而到了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就不要秋冻了,应及时增加衣服,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和儿童更要注意保暖。

此外,气候渐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病容易反复多发,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养收”:情志调养

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从而产生疾病。

此时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秋高气爽是外出秋游、登高的好季节,可爬山登高疏解烦闷。

“养收”:运动调养

秋分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

方法是: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随后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嘬口)。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要说秋分如何养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心情!

所以,秋分时节一定要会玩,会过!别光顾得吃,顾着补,还要:

“宁神定志”

(若你能做到,必保你此年无忧!)

学会闭目养心:

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清静之地,正襟危坐或打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颂乱之情蔚会诼渐消失。

记住这16个养生小妙招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3、初秋防晒也重要

4、多饮少言防秋燥

5、家居、衣着多色彩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7、多吃白色食物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16、护理好脐部

编辑推荐

秋天话养生!


秋天气候干燥,很多老年人都会犯咳嗽,因为这没日没夜的咳嗽,吴姨已经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了。究竟该怎样摆脱这没日没夜的咳嗽呢?

秋咳是因肺“缺水”

很多老年人在秋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咳嗽,那么咳嗽是否跟天气有关呢?秋天气候变化无常,尤其秋燥之邪极易通过口、鼻、呼吸道和皮肤等侵入人体,累及于肺7此时如果稍有不慎,就很易罹患感冒,引起燥咳之症。

秋季干咳不能单单认为是呼吸道的问题,秋季干燥,人体易缺水,而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这时人体会通过咳嗽的方式提醒我们该补水了。另外,人体还会通过皮肤干燥、便秘、声音沙哑等方式来提醒我们补水。

润肺可以“吃出来”

那么,秋燥咳嗽该怎样来调节呢?谭汉添表示,润燥最好的方式是食疗,此时,可多食银耳、杏仁、沙参、雪梨等食物来润肺止咳,也可试试以下的食疗方子来润肺止咳。

银耳玉竹炖乳鸽

材料:银耳、玉竹各30克,乳鸽1只,姜2片。

做法:清洗干净所有食材,冷水锅下鸽子,开大火煮滚后转小火再煮5分钟左右或至鸽子吐净血水;随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水份。将所有食材放入瓦罐,并加入足够量的纯净水;盖上瓦罐,移入电子炖盅,加足够量的开水,隔水炖3小时;最后适当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适于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症状。

无花果罗汉果煲猪肺

材料:无花果50克,罗汉果1/3个,猪肺1个,陈皮适量

做法:把猪肺用水冲、并用手使劲挤出里面的血水;把猪肺切成件,再放在开水里面煮5分钟,煮过的猪肺用水洗并用手使劲挤干里面的血水;把其他材料洗净备好,砂锅内烧开水后下猪肺和其他材料开大火再烧开;关小火慢炖2小时,用盐调料即可。

功效:止咳润肺,适用于有慢性咽喉炎的患者。

百合沙参炖雪梨

材料:百合、沙参各30克,雪梨1~2个。

做法:把百合、沙参洗净待用,梨削皮去掉梨核,然后切成块。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1小时左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痨久咳、咳唾痰血等症。

今日夏至—养生要点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1

节气特点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中国古代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如《礼记·月令》:“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名,半夏生,木槿荣”意思是说夏至到了,人们可以割鹿角了,自然界的蝉儿开始鸣叫了,半夏、木槿也开始开花了。

鹿角解

《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第一候「鹿角解」,《逸周书》曰:“夏至之日,鹿角解”,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鹿角有艮象,是属阳性的山兽,因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在夏至脱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

蝉始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

夏至第二候「蝉始鸣」,蝉鸣是夏天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夏蝉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蝉鸣,是因为它感知到了乾卦里面的一阴之气开始生成了,这是一个重要特点。

半夏生

从立夏到夏至,夏天就走完了一半

第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九九歌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2

夏至民俗

食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老北京夏至最爱炸酱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3

养生要点

夏至心静自然凉,

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

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

户外防晒讲着装。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节气表示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而且随着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就进入大家常说的伏天了。

夏应养心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稽康在《养生论》中说:

“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意念中想像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饮食减酸增苦,益肝补肾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

孙思邈曾说过,“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卧起惧早。”这个时节还要多喝水,除白开水外,也可以适当选择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清凉解暑的饮品。

运动养阳

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夏至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以养阳为主。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宜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锻炼。

夏至防暑

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

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4

夏至养生食谱推荐

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茯苓煎汤去渣,把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洋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5

夏至穴位按摩防三滞

民谚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之后夏天的“烤”验才真正开始,气温会继续升高,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养生专家提醒这个时候要注意情绪、饮食以及睡眠等方面的养生保健,注意预防“三滞”。

下面推荐几个穴位,可以很好的缓解情滞,寒滞和食滞:

点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要穴,足三里位于膝盖下面约 4 指宽的凹窝,距离胫骨外侧约 1 横指尖的地方。按压时,用左手按左足、右手按右足,用食指顶住大拇指第二指尖的关节,用大拇指推按穴位。一般推拿两到三次,每次 49 下,对于脾胃虚弱导致食滞的人群有较好地促进消化的作用。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由上往下,随呼吸缓缓下压 2~3秒,然后快速撤离,操作 2~3 次,会有气往下行的感觉,则胃胀自消。部分人操作后有排气、排便感,此为正常反应,效果更佳。

按揉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人体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这个穴位在五行中属土,对应脾胃,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穴位来调理。一般以按揉有酸胀感为度。

秋分养生秋分吃什么水果最养生?


秋分节气中,空气往往都是干燥的,这样很容易就会让我们产生沉闷的感觉,从而导致口中发涩,喉咙干燥等症状。而这个时候,我们最好能吃一些水果。水果不仅能帮助我们润喉止渴,还能让我们神清气爽。而在这秋分节气中,最适合我们的水果就是梨和甘蔗了。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春季节发热和有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

梨中的水分含量很高,对人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好处。梨含有大量的糖类以及维生素,我们都知道人体中维生素占据着重大的作用,而糖类也可以促进我们的消化,所以在这秋分节气中,最好能多吃一些梨。但是,因为梨属于阴寒类水果,如果过度食用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腹泻等症状。所以梨也不能过度食用。

甘蔗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由于甘蔗性寒,对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此外,适于秋冬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秋分养生要点


秋分

第十六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日夜时间均等

开始转变为日短夜长

物阜民丰,千年祈愿

今天是首个

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

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秋分习俗

1.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现在的中秋节

就是由“祭月节”演变而来

2.摘秋菜

每逢秋分当日

岭南地区的人会去采摘秋菜

秋菜即一种野苋菜

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3.吃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花飘香之时上市

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通常用普通的盐水鸭

以桂花卤入味食之

4.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

按照习俗农民都要吃汤圆

把多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

用细竹扦叉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

名曰“粘雀子嘴”

寓意避免麻雀来破坏庄稼

秋季抗燥

1. 润眼睛

支招:多吃点南瓜

秋天是吃南瓜的好时节,它富含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有滋润双眼、保护视力的效果。此外,南瓜还含有7~17%左右的果胶,可保护消化道黏膜,帮助肠蠕动,有助消化。

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眼睛,还要少玩电子产品,让眼睛多休息。

2.润鼻子

支招:涂点鱼肝油

有人会因为天气干燥原因,出现鼻子干燥甚至出血的现象,对付这种问题,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打开一个鱼肝油胶囊,将里面的鱼肝油用手指或棉签涂抹在鼻腔里,一天一次即可。

鱼肝油

鱼肝油由维生素和油剂组成,维生素能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滋润黏膜,预防干燥,而油剂涂抹在鼻腔黏膜处后,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保护皮肤黏膜,减少水分的蒸发。

3. 润喉咙

支招:榨点“六汁饮”

秋季空气干燥,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这时可以榨点“六汁饮”来喝。取雪梨1个,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一起榨汁饮用,有清热生津、润喉止咳的功效。

除了“六汁饮”外,还可以多饮用罗汉果茶。罗汉果茶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咽痛以及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适宜吸烟人士及长期用嗓过度的人群饮用。

4. 润皮肤

支招:涂抹润肤露

皮肤在秋冬时节容易干燥、瘙痒,除了避免过度使用肥皂、频繁洗澡、穿布料粗糙的衣服外,选择合适的润肤露并持续使用也至关重要。洗完澡后,用毛巾轻轻拍干皮肤,并涂抹润肤露,以保持皮肤湿润。

5. 润肺部

支招:喝杯蜂蜜水

早晨一杯蜂蜜水,既能润肺,帮助排除体内毒素,还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便秘、口干舌燥等症状。

6. 润肠胃

支招:多吃滋补菜

中医讲,燥邪伤胃,会导致胃阴不足,常表现为胃部不适、没有食欲、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症状。这时多吃些滋补的菜,如莲藕、银耳、木耳、山药、白萝卜等。不仅可以润胃肠,还有利于预防“干燥症”。

养生要点

保暖胃部,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温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睡觉要盖好被子等。

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始,落山前结束。

秋分艾灸,祛除虚寒

天气转凉,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感冒、咳嗽、腹泻、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在秋分时节,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

今日寒露,如何喝茶养生?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三候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

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大举南迁,成为天空这张大纸上一抹靓丽的工笔淡彩。此时南迁的鸿雁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所以称之为“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天气寒凉,雀鸟都躲藏起来,古人便以为海边的蛤蜊都是由消失的雀鸟变化而来。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这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在深秋天寒的时节,菊花普遍开放。“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之时。

寒露。至此夜始长,昼始短。九月节露凝结,芰荷为衣,目送秋杪。木樨香陨,菊华寒露浓重。芙蓉冷,玉梨落,梧叶飘黃,秋水渐老。却难忘,雨收云断时,溪亭相送处,凄凄露零。重阳变序,节景穷秋。只剩得,半亩凄凉,烟水茫茫,暮秋夜长,如今何处话故乡。

养生

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之后,燥邪当令,肃杀之气明显。寒露虽寒,气候却是一年中最为燥热的时节,寒露前后是秋食进补最好的时机,对症才能下药,若乱食,则伤大气。

古人取杏仁生食,可活血、治热病、散体热。除生食三妙之余,佐菜还可止血、清肺,当属秋季第一食。

《本草纲目》提到,莲子平和温良,但清热唯有清心莲子,莲子是元气之母,秋燥之时食用可调养心肺。莲芯虽苦,却有清热除烦、安神之强效,若两者佐食,相得益彰。

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此时,群芳虽已凋落,秋菊却正当好处。

桂花过了,便是菊花,《礼记》中说的“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便是印证。

传统的菊花在我国早已是风骨与文化的象征,不仅观赏资源甚为丰富,又是可餐可药的佳品。

屈原在《离骚》里写“夕餐秋菊之落英”,听上去便饶有风味,现实中做成菜肴一样令人食指大动。当年北京“同和居”的菊花火锅名动京城,便是以菊花加上好排骨所吊的高汤作为汤底,且花瓣花蕊一定俱为纯白,方才没有苦味。成品鲜而不腻、清纯如水,无怪乎慈禧太后也对之欲罢不能。

除此之外,菊花亦可与鱼片同炒,或是加冰糖莲子熬粥。南京人春日喜食的菊花脑,也是野菊的一种,只是食用部位不在花朵,而取其嫩茎叶打蛋汤,清香可口,不在话下。

比起一般的花草茶,菊花茶向来以清雅通透的口感和清火明目的功效而见长,加入蜂蜜或冰糖则更为滋润,是最适合秋日的佳饮之一。

菊花中有专用泡茶的种类,最为人所知的大抵是杭白菊和徽州贡菊。前者原产浙江桐乡,先蒸熟后晒干成菊饼,茶色清淡略带甜味;后者则来自安徽黄山,由新鲜菊花直接烘干而得,味道浓郁而显甘苦。此中杭白菊未开的花蕾称“胎菊”,并以十月末第一批采摘者质量最佳,更是菊花茶中的上品。

近年江西修水金丝菊、婺源晓起菊亦是盛名。

茶百科连续四年加工制作推荐的金丝皇菊,要开始新一季的制作了,界时会继续推荐给友们品鉴。

诗词风雅

左河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昼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

韦凯

寒寒树栖鸦,露露水中花。

浅井泛皎月,静秋知天涯。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败荷鹡鸰图

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海上寄萧立

独孤及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

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

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秋日望西阳

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三生石

修睦

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

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

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初到陆浑山庄

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卢照邻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木芙蓉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边城听角

李咸用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题友生丛竹

李咸用

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

指佞不长生,蒲萐今无种。

安如植丛篁,他年待栖凤。

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留烟伴独醒,回阴冷闲梦。

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

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郑愔

鸟籀遗新阁,龙旂访古台。

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

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

梵音随驻辇,天步接乘杯。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散花将捧日,俱喜圣慈开。

山鹧鸪词二首

苏颋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

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

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

芳树

沈约

发蕚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花游曲

李贺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寒露后如何喝茶?

随着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开始减退,很多人会出现体寒、手脚冰凉等现象。

这时,一杯温暖馨香的红茶,陈皮普洱茶,黑茶,比如熟普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再合适不过。

特别是多年陈的老白茶、隔年的岩茶、隔年的凤凰单丛、隔年的老红茶最是美好。

坚持合理品饮茶,即可温暖滋养身心,又无燥火袭人之扰,御寒暖身、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疾病。

霜降时节话养生


明天便是节气霜降了,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逢每年公历的10月23~24日,从太阳位于黄经210º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秋天的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当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这种白色结晶体就是“霜”。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蜚虫咸俯。”意思是说,霜降节气时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蜚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

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也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º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º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这时,从养生来讲,需要注意哪些呢?

【起居养生】

霜降时昼夜温差加大,人们须做好保暖工作。除了要适时添加衣服之外,应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因为人体腰部支撑着整个上半身,担负着身体一半的重量,它不仅是运动最复杂、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更是负重或运动时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而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有着密切关系。霜降时因天气日益寒冷,老年人极易患上此病。



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老年人随着下肢动脉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血管日益变得狭窄,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当血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使管腔闭塞时,导致供给下肢的血液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当遇寒冷天气时,由于寒冷和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容易引起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在霜降时节,保暖非常重要,除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外,以下两类人群也不宜盲目秋冻。



关节炎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会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而寒冷刺激一方面可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缓慢,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仅在于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在于应加强体育锻炼。因为,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其根本方法是加强身体锻炼。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常年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活动;如不具备相应条件,可坚持进行散步、跑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运动。长期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借此可有效地增强人体耐寒能力。

【饮食养生】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强调了霜降进补的重要性。一提到进补,许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温补作用很强的羊肉等食品。中医养生有“四季五补”的说法: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可见秋季进补应以平补为主。羊肉虽然具有很强的补益作用,但这些食物是冬季进补的佳品,并不适合秋天吃。因此,建议喜欢吃羊肉的朋友,多一点耐心,等到寒冬时节,再大饱口福。



这时,我们不妨与鸭肉、兔肉、鸽肉、甲鱼、海参等来个“密切接触”,因为这些食物都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的过度消耗,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作用,符合秋季“宜凉忌温”的进补原则。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而且性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又易于消化,是中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肥胖病患者理想的秋季进补食品。鸽肉、甲鱼均性平,其中鸽肉能滋肾益气,甲鱼可滋阴补虚,是肾气亏虚者的秋季食疗佳品。海参性平,具有很好的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作用,肾虚、贫血、肠燥便秘及肺结核等患者在秋季不妨适当多吃点。



对于喜欢吃鱼的朋友来说,秋季进补也可以适当吃点平性的鱼,如养血滋阴的乌贼鱼,健脾开胃的黄花鱼,补虚、健胃、益肺的银鱼,补胃、益血的鲳鱼以及具有健脾胃作用的鲫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少吃带鱼、鲢鱼、鳝鱼等温性的鱼类。



此外,民间还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的说法,萝卜有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由于秋季也是胃病的高发季节,脾胃功能欠佳的朋友不妨适度多吃点。萝卜中含有助消化作用的淀粉酶、木质素等,均不耐热,其所含的维生素C也怕热,故萝卜宜生吃。但是,需要提醒大家,萝卜虽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凉,不适合脾胃虚寒者食用,慢性胃炎、胃溃疡者最好于烹调后食用。

【运动养生】

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在运动前因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损伤关节。在运动前除了要做好常规的准备活动之外,还应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必做的准备活动是踩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及髓关节的运动。比如在打球之前,除了要进行慢跑活动外,跑完后宜重点活动手腕和脚腕,先活动开了再运动。



有些老人在做运动时,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左右摇晃动作,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半蹲时骸面压力最大,摇晃则会加重磨损,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霜降时也可练“九月中坐功”以防治腰腿疼,具体方法是:每日凌晨5~7点时,平坐于地上或床上,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此功法可防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痛等。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今日秋分 话养生!》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秋分话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今日秋分 话养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