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退休老人养生 > 导航 > 退休老人养生

退休生活:每天5个1小时,退休更充实

退休老人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就不同人群的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退休生活:每天5个1小时,退休更充实”,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退休了,不少老人顿感空虚,每天数着时间过日子,这样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建议老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每天完成“5个1小时”,享受充实快乐的退休生活。

干1小时活。养花能美化居室,陶冶心性,让人感受到花草旺盛的生命力。老人种花,尽量选择淡雅香味的花或不开花的绿植,如茉莉花、小柿子、小辣椒、绿萝等,既容易成活,又不会耗费太多精力。老人还可以在阳台种菜,香菜、小葱、小白菜、生菜等都不错。每天浇浇水、松松土,照顾一下小菜园,与家人分享收获的喜悦,有利老人身心健康。在种植期间出现问题,多与邻居、朋友交流经验,还能增进感情。另外,老人还可以适当地参与社区里的义务劳动或志愿活动,付出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老有所用。

看1小时书。看书能养神安心,扩充老人的知识储备,让老人更了解社会。可以有选择地多看一些文学著作和国学方面的书,当然还要根据个人的兴趣而定。看书时最好戴上老花镜,别在太阳直射的地方看,避免阳光对眼睛造成伤害。看书时间别过长,可以看20—30分钟,休息10分钟,起来走动一下,向远处眺望几分钟再看。

写1小时文章。经过岁月的磨砺和积淀,老人们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感悟,不妨趁着退休闲暇时间,把心得写下来,也可以给报纸杂志投投稿。这样不仅可以抒发情怀,还能获得成就感。

串1小时门。退休后,老人可以跟邻居、朋友、老同事常联系,多交流,熟悉亲朋好友的动态,在这种氛围中,老人不会感到孤独。也可以在小区、公园里主动找其他老伙伴聊天、下棋。“空巢”老人更要多与其他人交流,多参与社会活动。

散步1小时。散步是老人普遍喜欢的运动方式。天气好的早晨出来走走,晒晒太阳,补充钙质,或与老伙伴一起打太极,扭扭腰。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注意不要太剧烈,最好结伴,一方面,相互鼓励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更容易坚持下去;另一方面,万一发生危险,能及时得到帮助。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最好带上急救药。

Ys630.com相关知识

退休生活三三制


我退休快3年了。同事、朋友在一起闲聊时常问,你平时不打麻将,在家里都干些啥?我笑着说,是“三三制”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

第一是“三参与”:即参与做家务、接送孙女上学、行风监督。家务通常分内和外两部分,老伴主内,负责买菜做饭、浆洗、打扫卫生等。我主外,买米打油、缴纳水电气费、到超市购物等活全是我的。去年,孙女上幼儿园了,每天基本上都由我接送。我这么做,不仅尽到做长辈的一份责任,而且也在其中享受着天伦乐趣。另外,前年我被市政府行风办及市电台聘为“行风热线”特邀监督员后,便积极参与,我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热线”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监督落实,从而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第二是“三练”:即练习写作、养花、锻炼身体。练写作就是练习写新闻报道,消息、言论、游记等体裁的文章,目的不是挣稿费,想成什么“气候”,只不过是兴致所至。至于养花,我本不在行,也是闲情逸趣所致。退休后,我栽养了石榴、月季、银杏、茉莉、吊兰、迎春、仙人球等,其中有一盆枝干虬曲的腊梅是我的最爱,从不忘为其浇水、施肥、整枝,终于见到它花蕾结满了枝头。所谓锻炼身体,就是散步健身。

第三是“三看”:即看报、看书、看电视。退休以后,我自费订阅了一些报刊,还每天到路边的报栏阅读《镇江日报》,每周两次去图书馆阅读。我喜欢看一些名著和理论书籍。过去看过的书,而今重读收获不一样。我从《易经》中读到“与时偕行”,此话曾被李大钊用白话文解释为“与时俱进”,这是极深刻的,对指导各项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再如,读到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说,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交。我想这对干部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从善交友等都有帮助。看电视,我主要是看新闻和民生节目以及品位较高的影视剧等。

“三三制”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了。当然,“三三制”并非每天都要一项不漏地去实施,而是根据需要去做。如此这般,我的晚年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老人退休后做什么好?老人退休后生活指南


很多老人退休后突然间闲下来,都感到不适应。老人对喧闹的都市毫无兴趣,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之中,那种浮躁、快节奏的状态,更易使老人产生焦虑,而老人更喜欢乡野、山村的淳朴生活。因此,老人退休后可以回到家乡养老。不过老人退休到底做什么好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老人退休的生活指南,供大家参考。

老人退休做什么好?老人退休的生活指南

1、知心爱人伴终生。

长久的婚姻不仅有助缓解压力,而且可减少疾病。多项研究表明,结婚人群的幸福感比不结婚人群高两倍。

2、早睡早起。

睡眠对长时间保持快乐感至关重要。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失眠导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几率分别增加10倍和17倍。研究还发现,老人早睡和早起同样重要,能让全天更有精神。

3、电视少看1小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项涉及4万人的研究显示,幸福的人每天看电视相对少1小时。少看电视就能有更多时间与家人、朋友一起聊天。

4、多交朋友。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社交圈子中每增加1个快乐好友,自身幸福感就会增加9%。多1个不快乐的朋友,自身幸福感就会降低7%。

5、多做好事心。

多项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参加1次社区服务或聚会等公益活动的人,比精神没有寄托的老人寿命长至少7年。

6、养只宠物。

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更低,血液中应激激素水平也更低。养宠物有助于排解孤独,放松心情。

7、乐于助人。

多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人幸福度更高。一项研究发现,与给自己花钱相比,花钱帮助他人的人感觉更加幸福。当然,献爱心不见得一定要出钱,去医院做义工,向慈善组织捐物等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8、可能过有规律的生活。

人们对于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常有消极的想法,但如果换个积极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在这个时期你拥有很多年轻人无法拥有的东西,比如时间或者自由。

9、学点新东西。

一项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追踪研究显示,有两种行为对长寿非常有帮助,一件是做慈善、助人为乐,另一件就是学习。学习对认知能力的保持很重要。不少老年大学有很丰富的资源,开设美术、绘画、摄影等课程。另外,网络上也有非常多的资源,比如教你养花等,学会上网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10、停止抱怨。

越抱怨就越觉得生活黑暗、悲惨。有负面感受时,我们要尽量想办法解决。比如视力减退,光靠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配眼镜。还可以换个方法,视力好时从报纸上看新闻,视力不好了可以从收音机里听新闻。

11、别放弃年轻时的梦想。

许多人年轻时有很多未实现的梦想,却没有时间去圆梦。退休后有了时间,却经常受许多消极的想法牵绊,比如“我老了学这些有什么用”,“我老了做这些很困难”。其实,大可放手一搏,不留遗憾。

退休后怎么养生运动?


退休是人生下个阶段的开始,这个时候老年人应该怎样选择适合的运动呢?

循序渐进 从散步开始

很多人不喜欢锻炼。但是如果退休后想拥有健康的生活,那么你就必须坚持锻炼。不要将焦点集中在运动量和运动频次上,脚踏实地,先从最小运动量和最少运动次数做起,例如在住宅小区里或者购物街上散散步,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

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

你能做到每周4天早起跑步锻炼吗?你是否需要在健身房里与许多人一起锻炼?在去健身房或者购买价格不菲的家庭健身器材之前,你应该弄清楚什么样的运动,你最可能长期坚持且乐在其中。

下列五项运动也可以作为参考选项。

手杖操:有8个动作,简单好学。手杖操在锻炼过程中要配合手、脚、头的动作和眼神,能调动全身的各个关节。

太极拳:太极拳它轻灵、柔和、整体动作行云流水。它能活动身体的筋骨,又调和气血。太极拳学好后,很快就可以掌握好太极剑,太极扇及空手拳的要领。

骑单车:骑行是一种时尚运动,最好加入地方骑行组织。骑行是很苦累的,但感受大自然的风景,将是寻找心灵自由和思考快乐的事。

广场舞:随着欢快美妙的歌曲,翩翩起舞的陶醉,舞姿优美地愉悦心情。可提高身心健康。

慢步跑:每天坚持慢步跑,增加肺活量、舒展心情,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在快乐中找到健康。

老人退休后生活怎么平稳过渡


王伯伯今年76岁,退休干部。退休时身体健康,但因自觉少和人接触可以预防感冒,常一人呆在家中,不愿走动。退休3个月后,王伯伯开始感到双腿无力,并固执地认为,双腿无力是重病的征兆。结果,王伯伯成了医院的长住病号,并逐渐演变到需要别人给他喂饭、穿衣、扶上床的程度。

退休后的老人,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被动地应激,很可能会因为“心理感冒”而陷入危险境地。王伯伯就是退休“软着陆”失败的一个例证。

老人的退休期正值下一代的成熟期,小辈不再如从前般依赖自己。这不仅带来家庭的空巢,也让孤独感、失落感相伴而生。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老年人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比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在强化“自己老了”的观念同时,也容易越发觉得身体机能下降。要面临全新的社会环境、融入全新的社会交往群体,更要重新定位早已习惯的社会角色,因此,退休也被看作是人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转折。而真正实现安全“着陆”,必然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调适时间。

其实,退休并不代表有意义生活的结束,相反可以视作另一段精彩人生的开始。子女离开身边给了自己自由生活的空间,在重新自由支配生活的这段日子里,定位新的生活焦点,找到兴趣所在,在自我价值的增值中,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年老无力,从而为退休后的顺利“软着陆”提供有力缓冲。

老年人退休生活三三制


我退休快3年了。同事、朋友在一起闲聊时常问,你平时不打麻将,在家里都干些啥?我笑着说,是“三三制”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

第一是“三参与”:即参与做家务、接送孙女上学、行风监督。家务通常分内和外两部分,老伴主内,负责买菜做饭、浆洗、打扫卫生等。我主外,买米打油、缴纳水电气费、到超市购物等活全是我的。去年,孙女上幼儿园了,每天基本上都由我接送。我这么做,不仅尽到做长辈的一份责任,而且也在其中享受着天伦乐趣。另外,前年我被市政府行风办及市电台聘为“行风热线”特邀监督员后,便积极参与,我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热线”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监督落实,从而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第二是“三练”:即练习写作、养花、锻炼身体。练写作就是练习写新闻报道,消息、言论、游记等体裁的文章,目的不是挣稿费,想成什么“气候”,只不过是兴致所至。至于养花,我本不在行,也是闲情逸趣所致。退休后,我栽养了石榴、月季、银杏、茉莉、吊兰、迎春、仙人球等,其中有一盆枝干虬曲的腊梅是我的最爱,从不忘为其浇水、施肥、整枝,终于见到它花蕾结满了枝头。所谓锻炼身体,就是散步健身。

第三是“三看”:即看报、看书、看电视。退休以后,我自费订阅了一些报刊,还每天到路边的报栏阅读《镇江日报》,每周两次去图书馆阅读。我喜欢看一些名著和理论书籍。过去看过的书,而今重读收获不一样。我从《易经》中读到“与时偕行”,此话曾被李大钊用白话文解释为“与时俱进”,这是极深刻的,对指导各项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再如,读到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说,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交。我想这对干部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从善交友等都有帮助。看电视,我主要是看新闻和民生节目以及品位较高的影视剧等。

“三三制”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了。当然,“三三制”并非每天都要一项不漏地去实施,而是根据需要去做。如此这般,我的晚年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上海出台柔性延迟退休政策


从10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试行意见将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实施范围,即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

上海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参保人员延迟申领养老金,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时收入,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水平。

据介绍,国外有些国家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积极探索调整申领养老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退休可延后的三类人群指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

鲍淡如在访谈中透露,推行领取养老金年龄“柔性延长”后,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推迟退休,这将大大改观过去“一刀切”造成的人才浪费。

除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外,鲍淡如还透露很多今年即将实施的新政。如上海将选取一批成功企业成为“创业见习基地”,让创业成功人士手把手地教授有意创业者当“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今年促进就业的“专项计划”。

为了促进就业,本市各职能部门将整合资源形成一个“环形链条”,针对创业“融资难、场地难、服务不到位”等瓶颈出台一系列政策。在访谈中,鲍淡如特别提到,如今,创业教育已经融入到高校教育,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结合起来。

户籍改革实行“先入围,再轮候”做法

鲍淡如表示,上海即将出台的居住证转户籍有关政策,将采取“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入围”阶段向优秀人才倾斜,而“轮候”阶段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给予落户。

据介绍,新政策将对外来人才倾斜,符合所设条件的优秀人才将优先“入围”,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轮候”,“只要是排上队的人才,就一定能拿到上海户籍”。

据了解,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的落户条件包括: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称,或从事技术、管理等重要岗位,在上海就业连续满一定年份,累计缴纳上海城市社会保险满一定年份,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或违法记录,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等。

鲍淡如解释说,尽管政策上对贡献突出的外来人才有所倾斜,但这也不意味着贡献较少的外来人员就要一直“等下去”,对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将确定相关规则。

退休,如何让老人退而不休?


拥有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可以成为一个人在年老时获得快乐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正在被核心小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感。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那些缺乏保障的老人们还在为生计操劳外,越来越多不必为生活发愁的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衣食无忧,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并不希望自己就此与社会脱轨,他们仍渴望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得到社会酌重新认可。有些老人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依然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他们是一群退而不休的老人,他们在这个年纪工作,大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重新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1)老有所为

有的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是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就可以受聘回到原单位或去新的工作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专业技术工作。这样做既可为社会贡献了余热,又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物质收入,还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的老年人离退休之前是党政机关的行政干部,则可以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劳动或公益服务活动,如参加社会治安、社会公益服务、交通安全、街道居委会、市场管理、街道管理等社会服务工作;这样既回报了社会,也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退休之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且没有什么特别专长,则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增进家庭和睦、减轻子女负担,也能使自己享受天伦之乐,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老年人如果能热心从事社会公益活动,那更是功德无量。有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甚至还开辟出了第二职业。

(2)老有所学

所谓老有所学是指老年人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人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能从中陶冶情操,又能学到“老有所为”的新本领。“老有所学”,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新学历或新学位,而是为实现老年人“以学促为”和“学为结合”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一步入老年,就会感到失落,觉得生活没什么激情,精神下降,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坏处,其实老人也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活的很潇洒。老有所学是一种心态的表现。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枯燥,战胜寂寞、烦恼,调节心态,振奋精神。“花香益寿”、“善弈者长寿“、“运动延年”等,均是百岁寿星的切身体会。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兴趣广泛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2.1%,而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只占10. 60-/0。

在对教育的认识上,老年人应从“一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那种认为老年人是已经定了型的,教育对他们无关紧要的想法是片面的、错误的。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应是一切年龄组中所有人的一项基本的共享权利。可以说,老年学习,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群体素质,是使老年人可以获得一种完美的、意义丰富的生活手段之一,并有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造福社会。

有许多老人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毅力,使人从中寻求到精神寄托,避免过于清闲的生活松弛了精神,而锲而不舍地动脑、动手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退休生活:每天5个1小时,退休更充实》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退休老人养生”专题。

退休生活:每天5个1小时,退休更充实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