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退休老人养生 > 导航 > 退休老人养生

一张大书桌 填补退休失落

退休老人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不同人群的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张大书桌 填补退休失落,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退休后适应的好不好,第一个月是关键期。这个阶段中,老人从忙碌的工作状态转变到日常生活状态,需要做出很多调整。对此,香港“明报健康网”近日刊文指出,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会为退休生活打下基础,比如增添一个新办公桌。

一张大书桌——维持工作感觉。香港迪斯尼乐园、前公共事务副总裁卢炳松退休后第一件事是为自己准备一张新的办公桌,因为他认为“退休男士有张写字的桌子最为关键”。一张办公桌,可以解除退休的心魔,因为这代表恒久的生活节奏,能填补退休后的失落感。

书桌前可做的事情很多,或继续关心过去所从事的事业,出主意当参谋;或系统总结自己的经验,著书立说,写回忆录;或看报纸、写文章、练习书法、上网、写字。这样的作息节奏既不像退休人士,又享受了退休特有的“闲暇”,可以大大降低退休带来的心理失重,给精神心理带来良好的缓冲。书桌最好宽大,不要过于窄小,能带给老人好的心理暗示。

每周一两次聚会——保持社交圈。离开原有社交圈导致的社交真空是导致退休综合征的因素之一。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在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要积极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际网络。不妨把退休前的“会议”改为退休后的“聚会”。一是定期和老友、同学聚会,叙叙旧,追忆年轻岁月,分享生活经历,增进情感交流。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活动。二是多与家人聚会,一起吃吃饭,唠唠家常,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种家庭乐趣会带来充实和幸福,使退休变成一件“好事”。

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者开始新爱好——转移注意力。许多老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如果先前没有特殊爱好,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练习书法、绘画、摄影、收藏可以陶冶情操,而舞蹈、气功、下棋等活动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们退休后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自我保健,积极学习,避免、减少疾病的发生;若患有疾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努力康复。

ys630.coM延伸阅读

退休开启人生另一段美好


像不少老同志退休后一样,王局长的工作乐趣在骤然间消失,使他对生存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光阴的流逝给他留下了“花落去”的无奈。他的情绪越来越低沉……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怀旧、依恋 由于突然离开工作岗位,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相处的同志,从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怀旧、依恋感。

失落、惆怅 有些老同志在职时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一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上退下来,说话没有过去灵了,办事没有过去顺了,失落与惆怅感油然而生。在他们卸下繁重的工作担子时,同以前的忙忙碌碌相比,还会产生无所事事的感觉。加之,与外界交往减少,“门前冷落车马稀”,更使其“平日里又添一层愁”。

多疑、敏感 有些老同志,自尊心极强。可同时又很敏感和多疑。别人稍有不同意见或遇有生活中的一点点不愉快,就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尊重或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已下降等,因而变得心神不宁,疑虑重重。

焦虑、不安 随着年龄增高,体质减弱,时时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衰老了”、“不中用了”,发出风烛残年的感叹,甚至产生万念俱灰、精神空虚及死亡临近的焦虑和恐惧感。但是,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身体还好,精力旺盛,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自己衰老,并过高要求自己,产生争强好胜、急躁不安的情绪。

要健康幸福安度晚年,须建立新的生活模式,做到以下几点:

消除消极心理 要消除“树老根枯”、“日暮途穷”的消极心理。要认识到退休只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具有成熟美好新生活的开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在每个退休者面前,还有很长的生活路程,要自觉地安排好自己的夕阳生活。

树立积极生活方式 应坚持早睡早起,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走出家门,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丰富个人生活。李岚清副总理退休后,写出了“教育访谈录”、“音乐笔谈”,71岁时还学习篆刻,并举办讲座谈人生,堪为全国人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楷模。

克服不良情绪,注意心理平衡。

忌沉缅于往昔 在闲暇时,偶尔追溯往事,怀故忆旧,一般无碍健康。如果沉缅于往昔、叹息感伤,势必增加寂寞、孤独和抑郁情绪。久之,可使心身疾病发病率成倍增长。

忌多疑 有些老同志常对某种没有根据的事实偏信不疑,甚至会偏执到丧失理智的地步。“多疑则病”,它可使神经内分泌紊乱,会引发多种疾病。

忌孤僻 老年人交往圈子相对缩小,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研究发现那些与外界隔绝、自我封闭,既无配偶、又缺少朋友的老同志,其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不断扩大交往范围,结识新朋友,获得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尤其应多交年轻朋友,感受青年的活力,使自己充满活力及创新精神。

忌消沉 那种认为年龄大了就应该颐养天年、坐享清福的想法并不全对。图清闲,往往带来倦怠和消沉。倦怠则不思进取,大脑少用或不用就会萎缩,加速老化。专家指出,成千上万的人过早地死于机体的衰败和神经活动的破坏,其原因只是他们过早地认为自己老了,该松弛了,以至于懒于活动,加速了衰老进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些离退休后又到群众中搞调研的老干部,那些不怕日晒雨淋的义务交通员,那些穿梭于巷尾街头的义务宣传员,他们热爱生活,退而不休,虽然少享了一点清福,却少了几分沉闷与老态,多了快乐和健康。

退休后怎么养生运动?


退休是人生下个阶段的开始,这个时候老年人应该怎样选择适合的运动呢?

循序渐进 从散步开始

很多人不喜欢锻炼。但是如果退休后想拥有健康的生活,那么你就必须坚持锻炼。不要将焦点集中在运动量和运动频次上,脚踏实地,先从最小运动量和最少运动次数做起,例如在住宅小区里或者购物街上散散步,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

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

你能做到每周4天早起跑步锻炼吗?你是否需要在健身房里与许多人一起锻炼?在去健身房或者购买价格不菲的家庭健身器材之前,你应该弄清楚什么样的运动,你最可能长期坚持且乐在其中。

下列五项运动也可以作为参考选项。

手杖操:有8个动作,简单好学。手杖操在锻炼过程中要配合手、脚、头的动作和眼神,能调动全身的各个关节。

太极拳:太极拳它轻灵、柔和、整体动作行云流水。它能活动身体的筋骨,又调和气血。太极拳学好后,很快就可以掌握好太极剑,太极扇及空手拳的要领。

骑单车:骑行是一种时尚运动,最好加入地方骑行组织。骑行是很苦累的,但感受大自然的风景,将是寻找心灵自由和思考快乐的事。

广场舞:随着欢快美妙的歌曲,翩翩起舞的陶醉,舞姿优美地愉悦心情。可提高身心健康。

慢步跑:每天坚持慢步跑,增加肺活量、舒展心情,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在快乐中找到健康。

上海出台柔性延迟退休政策


从10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试行意见将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实施范围,即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

上海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参保人员延迟申领养老金,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时收入,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水平。

据介绍,国外有些国家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积极探索调整申领养老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退休可延后的三类人群指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

鲍淡如在访谈中透露,推行领取养老金年龄“柔性延长”后,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推迟退休,这将大大改观过去“一刀切”造成的人才浪费。

除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外,鲍淡如还透露很多今年即将实施的新政。如上海将选取一批成功企业成为“创业见习基地”,让创业成功人士手把手地教授有意创业者当“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今年促进就业的“专项计划”。

为了促进就业,本市各职能部门将整合资源形成一个“环形链条”,针对创业“融资难、场地难、服务不到位”等瓶颈出台一系列政策。在访谈中,鲍淡如特别提到,如今,创业教育已经融入到高校教育,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结合起来。

户籍改革实行“先入围,再轮候”做法

鲍淡如表示,上海即将出台的居住证转户籍有关政策,将采取“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入围”阶段向优秀人才倾斜,而“轮候”阶段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给予落户。

据介绍,新政策将对外来人才倾斜,符合所设条件的优秀人才将优先“入围”,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轮候”,“只要是排上队的人才,就一定能拿到上海户籍”。

据了解,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的落户条件包括: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称,或从事技术、管理等重要岗位,在上海就业连续满一定年份,累计缴纳上海城市社会保险满一定年份,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或违法记录,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等。

鲍淡如解释说,尽管政策上对贡献突出的外来人才有所倾斜,但这也不意味着贡献较少的外来人员就要一直“等下去”,对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将确定相关规则。

退休,如何让老人退而不休?


拥有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可以成为一个人在年老时获得快乐的重要源泉。

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正在被核心小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感。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那些缺乏保障的老人们还在为生计操劳外,越来越多不必为生活发愁的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衣食无忧,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并不希望自己就此与社会脱轨,他们仍渴望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得到社会酌重新认可。有些老人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依然在不同的岗位上忙碌。他们是一群退而不休的老人,他们在这个年纪工作,大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重新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1)老有所为

有的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前是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就可以受聘回到原单位或去新的工作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专业技术工作。这样做既可为社会贡献了余热,又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物质收入,还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的老年人离退休之前是党政机关的行政干部,则可以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劳动或公益服务活动,如参加社会治安、社会公益服务、交通安全、街道居委会、市场管理、街道管理等社会服务工作;这样既回报了社会,也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退休之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且没有什么特别专长,则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增进家庭和睦、减轻子女负担,也能使自己享受天伦之乐,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老年人如果能热心从事社会公益活动,那更是功德无量。有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甚至还开辟出了第二职业。

(2)老有所学

所谓老有所学是指老年人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人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能从中陶冶情操,又能学到“老有所为”的新本领。“老有所学”,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新学历或新学位,而是为实现老年人“以学促为”和“学为结合”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一步入老年,就会感到失落,觉得生活没什么激情,精神下降,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坏处,其实老人也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活的很潇洒。老有所学是一种心态的表现。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枯燥,战胜寂寞、烦恼,调节心态,振奋精神。“花香益寿”、“善弈者长寿“、“运动延年”等,均是百岁寿星的切身体会。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兴趣广泛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2.1%,而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只占10. 60-/0。

在对教育的认识上,老年人应从“一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那种认为老年人是已经定了型的,教育对他们无关紧要的想法是片面的、错误的。实际上,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应是一切年龄组中所有人的一项基本的共享权利。可以说,老年学习,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群体素质,是使老年人可以获得一种完美的、意义丰富的生活手段之一,并有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造福社会。

有许多老人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毅力,使人从中寻求到精神寄托,避免过于清闲的生活松弛了精神,而锲而不舍地动脑、动手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老人退休后做什么好?老人退休后生活指南


很多老人退休后突然间闲下来,都感到不适应。老人对喧闹的都市毫无兴趣,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之中,那种浮躁、快节奏的状态,更易使老人产生焦虑,而老人更喜欢乡野、山村的淳朴生活。因此,老人退休后可以回到家乡养老。不过老人退休到底做什么好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老人退休的生活指南,供大家参考。

老人退休做什么好?老人退休的生活指南

1、知心爱人伴终生。

长久的婚姻不仅有助缓解压力,而且可减少疾病。多项研究表明,结婚人群的幸福感比不结婚人群高两倍。

2、早睡早起。

睡眠对长时间保持快乐感至关重要。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失眠导致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几率分别增加10倍和17倍。研究还发现,老人早睡和早起同样重要,能让全天更有精神。

3、电视少看1小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项涉及4万人的研究显示,幸福的人每天看电视相对少1小时。少看电视就能有更多时间与家人、朋友一起聊天。

4、多交朋友。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社交圈子中每增加1个快乐好友,自身幸福感就会增加9%。多1个不快乐的朋友,自身幸福感就会降低7%。

5、多做好事心。

多项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参加1次社区服务或聚会等公益活动的人,比精神没有寄托的老人寿命长至少7年。

6、养只宠物。

研究发现,养宠物的人血压相对更低,血液中应激激素水平也更低。养宠物有助于排解孤独,放松心情。

7、乐于助人。

多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人幸福度更高。一项研究发现,与给自己花钱相比,花钱帮助他人的人感觉更加幸福。当然,献爱心不见得一定要出钱,去医院做义工,向慈善组织捐物等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8、可能过有规律的生活。

人们对于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常有消极的想法,但如果换个积极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在这个时期你拥有很多年轻人无法拥有的东西,比如时间或者自由。

9、学点新东西。

一项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追踪研究显示,有两种行为对长寿非常有帮助,一件是做慈善、助人为乐,另一件就是学习。学习对认知能力的保持很重要。不少老年大学有很丰富的资源,开设美术、绘画、摄影等课程。另外,网络上也有非常多的资源,比如教你养花等,学会上网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10、停止抱怨。

越抱怨就越觉得生活黑暗、悲惨。有负面感受时,我们要尽量想办法解决。比如视力减退,光靠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配眼镜。还可以换个方法,视力好时从报纸上看新闻,视力不好了可以从收音机里听新闻。

11、别放弃年轻时的梦想。

许多人年轻时有很多未实现的梦想,却没有时间去圆梦。退休后有了时间,却经常受许多消极的想法牵绊,比如“我老了学这些有什么用”,“我老了做这些很困难”。其实,大可放手一搏,不留遗憾。

让老人退休后安稳过渡


王伯伯今年76岁,退休干部。退休时身体健康,但因为自觉少和人接触可以预防感冒,常一人呆在家中,不愿走动。退休3个月后,王伯伯开始感到双腿无力,并固执地认为,双腿无力是重病的征兆。结果,王伯伯成了医院的长住病号,并渐渐演变到需要别人给他喂饭、穿衣、扶上床的程度。

退休后的老人,假如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被动地应激,非常可能会因为“心理感冒”而陷入危险境地。王伯伯就是退休“软着陆”失败的一个例证。

老人的退休期正值下一代的成熟期,小辈不再如从前一般依赖自己。这不仅带来家庭的空巢,也让孤单感、失落感相伴而生。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老年人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比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在强化“自己老了”的观念同时,也容易越发觉得身体机能下降。要面临全新的社会环境、融入全新的社会交往群体,更要重新定位早已习惯的社会角色,因而,退休也被看作是人一生中又一次重大转折。而真正实现安全“着陆”,必然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调适时间。

其实,退休并不代表有意义生活的结束,相反可以视作另一段精彩人生的开始。子女离开身边给了自己自由生活的空间,在重新自由支配生活的这段日子里,定位新的生活焦点,找到兴趣所在,在自我价值的增值中,避免过度关注自己的年老无力,从而为退休后的顺利“软着陆”提供有力缓冲。

白领宣言:我渴望退休


她们渴望退休 年纪轻轻就退休,原因有很多种。

消灭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调整充电以等待更好的发展机会、给自己减压寻找丢失的生活乐趣,或者解决一些长期职场生涯耽误的个人问题,比如结婚生子。 更年轻、更具备竞争力的后来人的出现,给那些前辈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她们需要休整、充电,以避免失去竞争力;那些长期工作着的女性,不光要完成工作,还要完成得漂亮,体力、脑力都在透支,为人妻、为人母的计划被打乱或者受到干扰,这些人渴望退休。

退休也许能省钱 当经济基础让你退缩退休的脚步时,你是否想过,其实,随着你的退休,你的开销也会大大减少,退休,也能省钱。 首先是交通费,既然在家,交通费当然全免了;其次是通讯费,上班时手机哪敢关,退休了手机可以成天关机,甚至停机,反正打家里电话就能找到你。想找人聊天,不妨让对方给你打回来,别不好意思,反正你是无薪阶级了。

退休还能省下一大笔衣物购置费,白领女性讲究衣着光鲜。有些外企,甚至一天不换套衣服会被误解,至少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难怪商场最爱赚女人的钱,现在好了,商场再也骗不成你了,家居服就够用了。连带效应是节省美容美发费,在家不蓬头垢面就行了,没人会说你。况且有了时间,没准还能好好打扮打扮自己。 还有什么冷饮费、交际费就随你退休了。

这一个月下来,你能花什么钱?也就是一日三餐的买菜钱,三百块钱还真差不多。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不管什么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白领丽人们不会就此蛰伏下去,而是为了厚积薄发。就如同电影《南征北战》里说的,今天我们退出大沙河,是为了以后打到南京去。所以,疲惫了的白领女性们不妨尝试我退休,我积极的生活方式。

退休生活三三制


我退休快3年了。同事、朋友在一起闲聊时常问,你平时不打麻将,在家里都干些啥?我笑着说,是“三三制”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

第一是“三参与”:即参与做家务、接送孙女上学、行风监督。家务通常分内和外两部分,老伴主内,负责买菜做饭、浆洗、打扫卫生等。我主外,买米打油、缴纳水电气费、到超市购物等活全是我的。去年,孙女上幼儿园了,每天基本上都由我接送。我这么做,不仅尽到做长辈的一份责任,而且也在其中享受着天伦乐趣。另外,前年我被市政府行风办及市电台聘为“行风热线”特邀监督员后,便积极参与,我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热线”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监督落实,从而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第二是“三练”:即练习写作、养花、锻炼身体。练写作就是练习写新闻报道,消息、言论、游记等体裁的文章,目的不是挣稿费,想成什么“气候”,只不过是兴致所至。至于养花,我本不在行,也是闲情逸趣所致。退休后,我栽养了石榴、月季、银杏、茉莉、吊兰、迎春、仙人球等,其中有一盆枝干虬曲的腊梅是我的最爱,从不忘为其浇水、施肥、整枝,终于见到它花蕾结满了枝头。所谓锻炼身体,就是散步健身。

第三是“三看”:即看报、看书、看电视。退休以后,我自费订阅了一些报刊,还每天到路边的报栏阅读《镇江日报》,每周两次去图书馆阅读。我喜欢看一些名著和理论书籍。过去看过的书,而今重读收获不一样。我从《易经》中读到“与时偕行”,此话曾被李大钊用白话文解释为“与时俱进”,这是极深刻的,对指导各项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再如,读到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说,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交。我想这对干部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从善交友等都有帮助。看电视,我主要是看新闻和民生节目以及品位较高的影视剧等。

“三三制”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了。当然,“三三制”并非每天都要一项不漏地去实施,而是根据需要去做。如此这般,我的晚年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男性退休心理更脆弱


在费城举办的一个学术大学上,有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有趣讨论。专家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即谈到老年男性,人们的话题集中在消沉、轻生、幻灭上面;相反,谈到老年女性,大家则讨论着快乐和梦想成真的故事。这表明,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有着不同的问题和需要,应区别对待。

张大爷是位退休干部。没退休之前,他是位和谒的老人,很少对老伴和儿女们发脾气。但自从退休后,他的脾气慢慢发生了变化,经常在家中坐立不安,显得很焦虑。儿女们和老伴一句话不对,就会招致他大发雷霆。他们都很纳闷,张大爷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

据香港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香港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相比,往往更加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抑郁、易怒、偏执、轻生等心理症状。而老年女性与配偶在一起生活,上述问题明显少得多。所以,如果老年男性出现了心理问题,必须与老年女性区别对待,而且应更重视老年男性的心理大学。为什么老年男性容易出现更多、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社会角色的变化给老年男性大学来的冲击和体验更加强烈。相反,女性在这方面的变化不大,她们只是减少了一种社会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基本没有改变。

其次,过强的自尊心和“面子”心理,导致老年男性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心中的苦闷长期郁积,久而久之,老年男性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老年女性则能够经常通过唠叨、拉家常等方式与其他人交流,很少存在这些心理问题。

那么,老年男性应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这种困境?第一,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化,以积极的心态认识人的老龄化,重新认识自己。第二,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经常采用与他人交谈、倾诉的方式来进行适当的心理宣泄。第三,通过培养生活情趣,多接受积极良好的刺激,来保持大学的心态。

儿女们要学会关心老人,应当经常通过写信、打电话、面对面的交谈等方式与自己的父亲进行沟通和交流。老伴也要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配偶,共同创造出美丽的“夕阳红”。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一张大书桌 填补退休失落》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退休老人养生”专题。

一张大书桌 填补退休失落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