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坚称自己有病!

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不同人群的养生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花甲老人坚称自己有病!”,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

李伯今年65岁,是一名农民,身体一直很硬朗。2008年,他去医院探视中风的表兄后,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况。表兄无法说话,不能自理的痛苦情形,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2009 年新年后,李伯经常感到胸闷、喘不上气,严重时甚至窒息,他怀疑自己的心、肺等内脏都出了问题,总认为自己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李伯整天忧心忡忡,子女陪着他到处求医,在此期间他先后去了内科、神经科、脑科看过病,做过B 超、脑电图、磁力共振以及其他多项化验,结果均正常。医生认为李伯身体很健康,但他始终不肯相信,强烈要求住院,三个月后,花了1万多元,胸闷等情况还是没消除。后来,李伯甚至离开中山,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求医。他还经常对号入座,甚至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还向家人交代后事。

【医生分析】

市第三人民医院石岐门诊部胡俊武医生分析,李伯的情况是典型的“疑病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疑病症”属于心理问题躯体化的一种表现,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这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分关注,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常伴有焦虑或抑郁,而且常常在感知方面产生某种与他所假想的病症相符的幻觉。严重的甚至真的会产生某种生理症状的变化。

胡医生表示,大多数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都十分关心,有时甚至是过分关心,这是正常现象。本例患者起病诱因是看到中风后的表兄痛苦的情形,处于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心,导致其终日紧张焦虑、惶惶不安,甚至万念俱灰,向家人交代后事。李伯性格敏感,好对号入座,他认为的“症状”经过多次就医仍未得到缓解,对“我是患了不知名绝症”的信念深信不疑。

【医生支招】

老人“疑病”多是与孤独感伴随产生的,因此子女要尽量陪伴老人,排解老人的孤独感及无助感,只要老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孤独,自然就不会疑神疑鬼。由于老人比较敏感,对于身边亲戚朋友患病、故去容易有悲凉之感,因此,子女要学会引导老人宣泄不良情绪,经常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定期带他们去做身体检查。

此外,老人亦应正确看待人生的生老病死,要认识到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也是家庭最大的幸福。很多老人闲聊时,对疾病等话题比较敏感,“老人易患什么病,哪些病有什么症状”,听后便容易“对号入座”,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

胡医生强调,疑病症患者千万不要因看了有关医学方面的书就“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与书上描述的症状相似或相近,就诊断为自己患上了某病,实际上许多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发生,就是正常人也有所表现。

yS630.Com相关推荐

老人经常发火是有病吗


1、老人经常发火是有病吗

很多人都知道中年人特别容易发脾气,这是因为更年期所致。而老年人发火也是有很多原因引起,大体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自身情绪,一种是自身疾病。因此,老人经常发火很可能是身体患病而引起。

2、老人经常发火可能患哪些疾病

2.1、甲亢

甲亢患者会有代谢增加及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的表现。患者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均可能亢进,出现心慌,心率增快等症状,对外界的反映会过分紧张,也就容易出现暴躁的情绪。服用甲亢平等药物,可有效控制甲亢症状。

2.2、抑郁症、老年痴呆症

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是导致情绪暴躁、易怒的直接原因。例如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抑郁悲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症状。

3、老人经常发火带来哪些危害

3.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3.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3.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3.5、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3.6、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老人如何避免经常发火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老人经常发火吃什么好

1、莲藕

莲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它能通气理气,益胃健脾,养血补益,清热凉血,是顺气的佳品。可用莲藕煮粥,或是水煮后,待到温度适宜时,调些蜂蜜效果会更好些。

2、玫瑰花

玫瑰花也是一种理气解郁效果很好的食品,并且还能化湿和中,活血散瘀,调理月经,在每次沏茶时放几瓣玫瑰花,就能起到顺气之用,或者将玫瑰花单独泡茶喝,效果也是一样。

3、白萝卜

白萝卜,味甘、辛、性凉,入肝、胃、肺、大肠经,主要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若经常火气暴躁,好能生吃,或是榨汁服用。

老人腿痛可能是外周血管有病


阅读提示:人老了,各方面的功能都在逐渐退化,可是专家提醒:别把有些疾病的征兆也当成老化的现象。老人走路没劲或腿痛的时候,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有的老年人走路没劲了或腿痛了,就休息一会儿,感觉好点了就继续走路;一会儿又没劲儿了就再休息会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人老了,腿脚不方便。还有人会选择去看骨科或神经科,可是怎么也看不好。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周血管病科主任医师蒋雄京告诉记者,当老人出现间歇性跛行和走路没劲儿时,可能是血管堵塞了,应该考虑看外周血管科。

供应四肢血液的血管称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适很常见,据统计患病率约15%。蒋大夫说,不仅是患者,甚至有些医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都很不够,常常误认为“老年关节病,体力不好,或坐骨神经有问题等。”

蒋大夫说,很多患者把外周血管病引起的腿部症状当成是老年慢性病,不着急慢慢地治疗,结果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延误诊治良机。间歇性跛行轻微时不会致残,但如果血流严重受阻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严重时会发生坏疽、趾端发黑。在临床上,有的患者发现趾端发黑或者腿部发紫才来就诊,但此时缺血严重处已经发生了细胞损伤和死亡,有些甚至到了截肢的地步。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区分开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续性的,而后者是间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几分钟后出现小腿、臀部、髋部或足弓疼痛、发紧、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几分钟后又能恢复行走,反反复复。

除了腿部症状,患外周血管病的老人的上肢也会发生动脉阻塞,出现患肢无力、发凉、无脉或脉弱。如果上肢的上游供血动脉严重狭窄,还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发生“窃血现象”,就是说患肢活动时,本来供给大脑的部分血液被缺血的动脉“偷走”,以供给缺血的患肢,结果导致头晕,甚至脑卒中。

因此,老年人出现以上情况时,一定要尽快到专门的外周血管科或血管科检查诊断。

老人巧妙用拐杖,保护自己


支具又叫做矫形器,是一种减轻四肢、脊柱、骨骼肌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体外支撑装置。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中心主任医师说:“支具的作用主要有稳定支撑、固定、保护、助动、预防矫正畸形、承重等作用。”像轮椅、拐杖、颈托、护膝、护腰等,都是常见的支具。

目前,支具的使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很多人对支具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或者是产生某种心理负担。其实,在国外支具的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手术后、外伤患者和老年人。“术后支具主要是保证关节和肌肉的正常位置,在正常位置下就不容易发生由挛缩引起的疼痛。而外伤支具,主要是固定和支撑作用,防止愈后畸形。”

老年人 学会用拐杖保护自己

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要有使用支具的意识。医师说,“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比如出现驼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人,就应该使用拐杖和轮椅。”其实,这些支具的保护作用不仅在于帮助老年人减小关节、腰椎的受力,还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防止他人碰撞,比如年轻人走路匆忙,但看见有拄拐杖的老人,就会减慢速度,避免碰撞。

拐杖和轮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支具。“老年人、腰腿、四肢关节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拐杖。”医师说,“拐杖本身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老年人使用拐杖对身体稳定性、负重、支撑都是有帮助的。而坐轮椅对减少腰椎、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受力程度都有很好的作用。”

对严重骨质疏松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来说,用拐杖和坐轮椅可以减少腰椎和关节负重时间和力度,对腰椎和关节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可以减缓病情发展。但是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心理作用而拒绝使用拐杖,他们认为用了拐杖就是衰老的表现,有损自身形象。其实在国外,很多老年人腰腿尚健就开始有意识的使用轮椅和拐杖,以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或是减小关节的磨损。医师说:“使用拐杖和轮椅并不说明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更不是衰老的代名词,实际上只是为了保护和支撑,目的是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家属 积极配合老年人使用支具

医师说:“作为家属,是老年人生活中最密切的人,对支具的使用应该是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活动不受限或者是活动范围加大,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支具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就同时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如果是截瘫或卧床病人可以通过支具行走、接触外界,对患者本身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心情状态好了,疼痛也就会相应减少。

所以,家属应该帮助老年人正确使用支具、适应支具,同时注意观察老年人在使用支具后有没有副作用、并发症等,并将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医生 负责支具的挑选、测评

支具的使用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医生要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康复需要以及疼痛的程度进行诊断,开出“支具处方”,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支具,教患者配戴或者使用支具。比如膝关节是身体活动量比较大而且比较重要的支撑关节,配戴护膝就要选择屈伸、旋转性比较好的,防止膝关节受到进一步损伤。

使用支具后,要进行评测。“主要是看看患者在使用支具后恢复的程度,有没有副作用。如果支具不合适,要及时调整。”

老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人老了听力就会下降,那么老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老年人要保护自己的听力,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5点。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3、谨慎用药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4、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知道了老人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

老人多摸摸自己 肿瘤早发现


早发现肿瘤可以及早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每天起床后用双手摸摸脸、脖子和身体其他部位,既可以清醒头脑,促进血液循环,又等于做了一次简单的自我检查,有利于早发现肿瘤。

湖北省肿瘤医院院长、抗癌协会理事长陈焕朝说,癌症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出现第一个癌细胞到发展成为肿瘤往往需要多年时间,且发病大多集中在40岁以后。虽然肿瘤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处在肿瘤高发年龄段的人群,通过有针对性、定期防癌体检,完全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疾病。

他说,肿瘤常以肿块的形式出现,有些肿瘤长在人体易发现的部位,定期自我检查能起到早期发现的目的。中老年人多摸摸自己,一旦发现异常肿块,就能很快敏感地觉察出来。发现异常后,围绕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泌尿系统这些易得肿瘤的脏器,借助X线、B超、彩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手段,女性加做乳腺拍片和妇检,很多癌症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如何让自己成为快乐时尚老人?


如今社会,青年人占领了生活的舞台,时尚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专利。但只需您留心,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步入了时尚的行列。

在公园里,你通常会看见有老人手拿数码相机到处找景,他们的一举一动,犹如专业摄影家;在电脑前,许多老年人浏览网页、上网聊天,完全不次于一名专业“网虫”;在家里,有的老年人书柜里摆满了有关饮食营养的书籍,诸如《营养保健》、《美味家常菜》等,在厨房里的表现宛若专业厨师;在旅游景点,也不难觅到老年人成双结伴旅游,其浪漫之情绝不次于年轻人;也有的老年人耐不住寂寞,专门在农村购置一亩半亩土地养花种菜,过起了回归田园、享受自然的生活;更有许多老人,或走进老年大学接受新知,或继续从事自己熟习的工作发挥余热,或醉心于琴棋书画自娱自乐。总而言之,他们把人生的黄昏时节调剂得生趣盎然。

而现实中也有些老年人天天被做饭、看孩子、收拾家等一系列家务琐事缠住。有的老人因为退休后心态没有及时地调整,而有一种失落感。也有的老人因身体不适而抑郁寡欢。从他们的言语和精神上,不难看出些许落寞和无奈。

其实,老年人无妨“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做到人老心不老,忘记“老”字,和现代化的生活接轨,尽情体验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从而把自己融入社会,缩小与年轻人的代沟,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快乐的时尚老人。

老人散步健身要有自己的专属方式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老年人最适合的、最安全的健身方式,但是如果想要从散步中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略。老年慢性病防治专家就散步锻炼的技巧给出了如下意见,可以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散步方案。
散步“三五七”原则
“百炼走为先”,散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健身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有“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之说。要遵循科学散步“三五七”原则。“三”指每次散步30分钟,行程3公里。“五”指每周运动5次。“七”指运动时心率加年龄为170次∕分钟。
走路姿势
走路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这种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步行时身体重心前移,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要自然。步行的速度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以每分钟走80米左右,防病健身的效果最明显。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体弱者要甩开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促进新陈代谢;肥胖者要走远点,长距离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有慢性的人的散步方式
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
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100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
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
注意事项
温馨提醒:由于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样,散步时要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

办公族脖子有病这样治


久坐办公族最容易患上颈椎病,其实颈椎病在生活中常锻炼,是可以慢慢治愈的,怎样才能彻底治好烦人的颈椎病呢?答案在这里。

上班族最苦恼的莫过于日益紧张的颈椎了。尤其到了下午,看看四周,你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同事在按摩颈椎放松。事实上,颈椎既是人体非常脆弱的部位,而它四周的肌肉又非常难练。即使对于健美运动员来说,颈部的肌肉也是不轻易练的部位。对于上班族来说,颈部肌肉的健康直接影响了他们颈椎的健康状况。

米字形弯曲

脖子绕环法不可取,脖子向四面做环绕动作,轻易造成颈椎扭伤,因为这个动作对脖子来说,属于非常规动作。他建议做米字形颈部弯曲动作,顺序如下:先做十字形弯曲,即头部依次向前弯―复位―向左弯―复位―向后弯―复位―向右弯―复位;然后依次做左前弯―复位―左后弯―复位―右后弯―复位― 右前弯 ―复位。

低头抻拉颈部肌肉

持续30秒。假如已经有颈椎病了,往后仰头会不舒适,不要做令脖子不舒适的动作。

除了提高颈部肌肉的柔韧性外,颈部肌肉的力量也要加强。

这个部位的力量练习有一些非凡的方法,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常是通过练习颈部下方的斜方肌,来达到加固颈部的功能。假如一个人斜方肌弱,就轻易含胸,颈椎就处于前屈位,轻易劳损。

竖立划船

手握哑铃,两脚开立,身体站直,挺胸抬头,肩后展同时提肘,将哑铃提至胸前,缓缓发下,如此反复,第一组做20次,第二组做14―15次即可。注重保持身体正直,不要用腰发力,而是用颈后下方、两块肩胛骨之间的斜方肌发力。提起时(发力时)呼气,放下时吸气。

耸肩

把肩使劲往上耸,争取去碰耳朵,然后放下,做2组,每组十几次。

老人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老年奶粉?


在中老年阶段,由于年龄的增长,其生理机能已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体质的下降,免疫机能的降低,对各类营养的吸收能力的减退,极易造成如骨钙丢失引起的骨质疏松营养缺乏病症等,所以中老年人更需在营养上注意协调。

对中老年人群而言,中老年奶粉产品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会对一些中老年人有害。所以产品的各项指标必须符合配方的要求。由于该类产品目前尚无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都是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标准,产品质量相差悬殊。

消费者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包装上的标签标识应齐全。在外包装上应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及食用方法等项目。

二、营养成分表中标明的营养成分应齐全,含量合理。营养成分表中一般要标明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成分,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部分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磷,或者还要标明添加的其他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应在18%-25%;脂肪可分为低脂型和高脂型,低脂型含量一般为≤14%,高脂型含量一般为14%-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为≤60%;维生素A一般应为≥1000IU/100g、维生素D为≥200IU/100g、维生素C为≥30mg/100g、钙为≥600mg/100g、铁为≥6mg/100g、锌为3-6mg/100g。

三、选择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较好的知名企业的产品。由于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产品配方设计较为科学、合理,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较严,生产设备先进,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产品质量也有所保证。

四、要看产品的冲调性和口感。质量好的奶粉冲调性好,冲后无结块,液体呈乳白色,品尝奶香味浓;而质量差或乳成分很低的奶粉冲调性差,即所谓的冲不开,品尝奶香味差甚至无奶的味道,或有香精调香的香味;另外,淀粉含量较高的产品冲后呈糨糊状。

五、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来选择产品,一般身体较胖者,或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选择高蛋白、低脂型产品,其他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高蛋白、低脂型产品或高蛋白、高脂型产品。

虽然中老年奶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和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特殊营养食品,但消费者在食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洁净的容器中先倒入7份65℃左右的温开水,然后放入1份奶粉,也可按自身的需要确定奶粉的量,先让其自然溶解,然后搅拌使其彻底溶解即可饮用。

2.冲奶粉的水一定不要用开水,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的营养价值。

3.食用奶粉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喝一杯,有助安眠。早餐时饮用奶粉时,应配有其他食品一起食用。

4.不要空腹喝奶,由于空腹时,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短,不能充分酶解,很快进入肠道,影响牛奶的消化吸收。

老人补钙要慎重 如何选适合自己的


1、老人几乎人人要补钙


老年期是人体对钙需求量较高的时期,它不仅关系到骨骼健康,还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老年人都需要补。40岁以后的女性,以及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的老人更要考虑是否有补钙的需要。


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有轻微外伤就容易骨折的老人;绝经5年后,特别是母亲和姐妹有骨折史的老年女性;长期过量高强度运动或运动量严重不足的老人;甲亢患者等,孟迅吾教授建议,都要到医院进行骨密度等检查,并根据医嘱合理治疗。


2、选钙剂要看三大指标


老年人补钙可以从食补和补充钙剂两方面入手。


饮食方面,中国人一贯的膳食结构都是以含钙量低、植酸多的谷类食物为主,且食物中草酸偏多(比如菠菜和笋),再加上不少老年人有过量饮茶的习惯,很容易导致鞣酸、咖啡因摄入过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老年人首先要改变饮食结构,多吃富钙食品,包括牛奶等乳制品、深绿色蔬菜、豆类及海产品等。特别是乳制品,含钙丰富,且易吸收,特别适合老年人。


适当补充钙制剂也是补钙的重要方法。选择钙制剂需要综合考虑含钙量、吸收率和成分。目前市场上有碳酸钙、氯化钙、柠檬酸钙、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等多种剂型,其含钙量各不相同,分别为40%、27%、21%、13%和9%。其中,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可溶性较好,相对更利于吸收;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和磷酸钙均对减少骨量流失有确实效果。


钙剂组成方面,要含有适量维生素D是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老年人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轻人的1/3,因此在补钙时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要注意钙剂中重金属(铅、汞等)的含量要低。


3、服用方式和时间有讲究


相比较含钙量和成分,吸收率的影响因素较多。首先是服用方式。每天补充较大剂量的钙(比如1000毫克)时,分次服用比一次性服用,吸收效果更好。其次是服用时间。当体内胃酸含量较多时(如饭后),吸收率就会高些。但由于补钙过多,可能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


因此,一般建议胃酸分泌量较低的人饭后即服;而胃酸正常的人,可在饭间先吃两块小饼干再服。睡前也是补钙的合适时机。由于人体内血钙含量需要维持正常水平,白天肠道可以将从饮食中吸收到的钙转移到血液,而晚上12点以后,血钙含量逐渐降低,人体就会自动释放骨钙到血液以维持血钙水平,导致骨钙流失量较多。因此这时补钙,吸收较好。


当然,在补钙的同时,老年人也要注意多晒太阳和适量运动。老年人应该平均每天达到30分钟的日晒,并保持适量和有规律的运动。


补钙不能图快,长期坚持服钙片才是对抗骨质疏松的首选办法。至于静脉注射这样的快速方式,通常只有在出现手脚抽搐等危重情况时才考虑选用,而且静脉注射对老人来说有很多禁忌,需要慎之又慎。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花甲老人坚称自己有病!》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专题。

花甲老人坚称自己有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