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 导航 > 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2019-10-06

老人生活谨记慢字诀

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开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生活谨记慢字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老人生活要诀:一个字“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等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各个组织和脏器功能逐渐退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

进餐要慢 老人在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招来严重后果。

走路要慢 人每天都得走路,但老人走路宜慢不宜快。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排便要慢 老人容易便秘,如果排便时操之过急,直肠黏膜以及肛门边缘容易被撑破。特别是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时突然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最好使用坐便器,让其自然解出。

改变体位要慢 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的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和血含氧量减少,体位改变时往往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因此,老人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发生眩晕、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相关阅读

保护男性健康谨记五字诀


如何保护男性健康?一直以来人们给男人的定义就是刚强勇敢,任何事情都可以扛得下来,但实际上男人的身体不是铁做的,他们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所以男性要注意记住这些身体健康的原则。

软字诀:不要久坐软沙发。长时间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会对男性阴囊造成严重伤害。正常的坐姿是以盆骨为支点的,阴囊可以宽松地处于两腿之间。但是坐 在柔软的沙发上,阴囊会因受到挤压而紧贴腿部,不仅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还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影响精子和睾酮的产生。因此,男人千万不要长时间坐在软沙发上,坐40分钟要站起来走一走。

冷字诀:男性应当避免空调冷风直吹。男人的性功能跟季节、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寒冷的环境中,性功能会下降,表现出“热胀冷缩”的规律。寒冷会使男人的阴茎、阴囊等器官收缩,触觉也会变得不敏感。寒冷还会诱发或加重前列腺疾病,引起早泄、射精痛等不适。所以,男人在寒冷的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则要避免空调直吹,以防性爱过程中受凉。

热字诀:高温对睾丸损伤很大,并影响男性的精子活力。睾丸是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负责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等。睾丸要想正常工作,其温度要保持在35.5℃—36℃。如果周围温 度过高,就会影响睾丸的正常功能。因此,男人要少穿紧身内裤、牛仔裤,少泡温泉、蒸桑拿,避免长时间置身于高温环境中,不将电脑放在腿上使用。

潮字诀:潮湿环境易导致各种男性疾病的产生。环境潮湿和外生殖器局部潮湿都容易导致股癣、阴囊湿疹等皮肤病。这些皮肤病会引起局部的瘙痒、皮疹、色素沉着、异味等,严重影响男人的自信和性欲,有的还会引起情侣间的猜疑和矛盾。此外,还可能导致遗精、早泄等。因此,提醒男人在房事前后要正确清洗私处,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干燥;建议穿单薄纯棉的底裤,并且每日换洗,保持局部的通风透气。

累字诀:过于劳累不性福。男人在紧张劳累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明显抑制性欲和阴茎勃起。肢体劳累势必影响男人在性爱中的表现,让性福指数大打折扣。所以,男性应该合理安排好生活,避免过于劳累。

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介绍,每个男性都可以更加的注重自己的身体保健,因为很多时候你忽视了一些保健工作,都会在无形当中,让一些疾病有机可趁,所以男性对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必须警惕。

老人生活好伙伴海盐


在很早的时候,欧洲的水手们就已经发现海盐对皮肤有着特定的功效。在海上,水手们的皮肤容易破裂及老化。但是,由于海盐的清洁和治疗作用使得他们的皮肤仍能保持最佳状态。而浴盐正是泡泡浴的“伴侣”。

荷兰人将取自深海的盐精炼成浴盐,配合泡泡浴使用能深层清洁肌肤,消炎、杀菌、祛除多余油脂、角质层、修复凹凸不平的表皮及收敛粗大毛孔;单独使用可以健康肌肤、瘦身美体。

在许多国家,人们已经习惯用深海浴盐洗脸、浴足,它能促进新陈代谢,快速治愈小伤口,祛除死皮。浴盐的保健功能,越来越被美容健身专家看好。在北欧,人们有个这样的经验:常患感冒、风湿的人,泡一泡深海浴盐,病情肯定回明显减弱。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用浴盐洗脸、洗手、洗脚,促进身体的血液加速循环,增加热能,抵御风寒的侵袭。

时尚功能方面:取自不同深度的海盐有着不一样的颜色,五彩斑斓的海盐配上精致玲珑的瓶身,是一件非常时尚与独特的装饰品。许多瓶身还出自意大利名师之手,所以,在国外有许多人还专门收集做为工艺品收藏。

既然外界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衰老一天比一天在身体和心灵上留下刻痕,那就善待自己吧!给每天的生活多投资一点,让它成为舒适的生活享受,滋润和芬芳是身体的最后一件衣裳。与时尚共浴,你完全可以做自己好生活的创意大师。

揭秘:老人生活十态!


小居士观察当今老人晚年生活,大体可分十类。

1.孝顺儿孩型:一天到晚当孝顺儿子,孝顺孙子。买菜做饭、喂奶、换尿布、洗衣、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自我感觉分两钟:不亦乐乎与无可奈何。

2.自娱自乐型:上公园、跳舞、唱歌、看书、读报、书法、写作、摄影、照像、棋类、朴克、养鸟、玩狗、游冰、健身、旅游。总之任选几项,自娱自乐生活自在。自我感觉十分良好。

3.与病为伍型:一身病痛,与病为伍。或长年卧床、或长年做轮椅,吃饭不香,说话无力。或虽能活动,但经医院确诊为不冶之症。自觉无望,心得重病,心与病为伍了。自我感觉十分恐惧,非常痛苦。

4.牢骚不满型:生活自给有余,身体也无大病,精力也算充沛,就是对现状不满,对社会阴暗面特别注意并猛加抨击。又无积极应对办法,以牢骚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不平。自我感觉众人皆醉我独醒。

5.得过且过型: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哪里有热闹,就到哪里凑热闹。生活无要求,得过且过。自我感觉日子就凑合过吧!

6.贫穷挣扎型:孤寡老人无退休保障,又无子女或有子女而被抛弃不顾者,生活极端贫穷,白发苍苍还靠拣垃圾为生。自已感觉近乎麻木。

7.感恩回报型:这些人多出身贫寒,靠新中国、共产党才上学求业。晚年生话由退休工资保障,看病医药费由国家报销。退休费供生活有余,总想感恩回报社会。自我感觉以感恩回报为快乐。

8.贡献余热型:此类人身体较健康,精力较旺盛。这类人中又分二种:一种为社会贡献型:义务帮社会帮人做事、做义工、当志愿者、做好事。只要有利社会、有利他人都乐而为之。另一种家庭贡献型:即退休后单位返聘,或到外单位打工挣钱,为子孙贡献余热。他们自我感觉都很好。

9.晚节不保型:这类人大多是有权的官僚,大多年青时有过贡献,可在商品社会经不起金钱、美女、房子等诱惑,贪心膨张,而成为贪污犯。此类人自我感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睹徒心态,总想贼手不会被抓。被抓后又痛哭流涕后悔莫及。

10.探索修行型:这类人知识层面较高。人生走了一圈,看够了人生的干姿百态,看清了人生的是是非非,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才发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死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如果什么都没有,活着有何意义?如果还有来世?余生又该怎么过?他们从探索想到修行。他们的自我感觉是赶快修行。争取有个善终和好的去处。

纵观这十种类型老人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并非自己生不逢时,也不是家居风水不好,更不是社会之过。实质是各人自作自受。命运自已造,后果自已偿。如何评定这十种类型老人何种为好,何种为坏;何种为对,何种为错;何种为是,何种为非已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身在卢山不识卢山真面目。各人自觉快乐就好。只是快乐之后都该再想一想去到哪里才能永远快乐呢?

老人生活起居 调理养生


生活起居随意化,晚睡晚起,四体不勤,不事劳作,以为这样是享清福,而实际上后患无穷,只会加速衰老的到来。

一般来说,人到中老年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神经衰弱、心律失常、肺癌、气管炎、胃溃疡、胃炎、糖尿病、便秘等患病率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与起居失调有一定关系。可见,要想少生病,身体健康,就必须做到起居有常。讲究起居调理养生,方能健康长寿。

1、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一定的节奏,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饮食、锻炼和睡眠,对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做到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期体检、定时排大便、定时运动锻炼,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能够修复机体并延缓衰老的速度。睡眠姿势各人而异,但不宜俯卧,以舒适为宜,床软硬适中,床不宜过高,枕头高低合适,软硬适中,被子软而够暖,节制性生活,起夜小心,莫受凉。

2、讲究卫生,习惯良好

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增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和的重要因素。注意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勤洗手、注意进餐卫生、睡前刷牙、饭后漱口、科学洗澡、勤换内衣、睡前热水洗脚、戒烟酒。

3、看电视要节制

老年人看电视时间过长,对身体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每天长时间看电视,容易发生老年性白内障和老年黄斑变性,对眼睛带来危害。连续看电视一般不要超过1.5小时,看完电视后洗脸、做眼保健操,以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灰尘和变态粒子,恢复眼睛疲劳,保护视力。


女性夏季养生清字诀


养生要系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久过程,通过因人因时因地辩证的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目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马烈光教授认为,养生是一种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保健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技术及方法体系。总的来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养生也是不同的。夏季的养生一般要从精神、饮食、起居这些方面注意。精神调养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应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夏季炎热之气盛,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由于夏天气温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要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因出汗多,常感口渴,适当用些冷饮,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受寒,也会引起疾病。特别是老年人,脾胃虚弱,更应该注意胃肠的保养。

现代科学发现,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夏季非常旺盛。中医也认为夏季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于是皮肤毛孔开泄,汗液排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腹泻等疾病所困扰。所以夏季养生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那么夏季怎么养生才科学呢?

夏季聊养生贵在神清气和

夏季的养生,总的纲领来说,就是一个清字。这个清字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是心要清,就是精神上要清静下来。盛夏酷暑炎热,人体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避免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这样人体才不容易上火,头脑才清醒。

二是要清热解暑,这个多指饮食及药物。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如果人体内有暑热,还可以服用一些清热祛暑的药物,如桑菊饮、玄麦甘桔颗粒等中成药。

三是要清凉,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散步避免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化解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现代科学发现,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夏季非常旺盛。中医也认为夏季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于是皮肤毛孔开泄,汗液排出,通过出汗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腹泻等疾病所困扰。所以夏季养生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那么夏季怎么养生才科学呢?

养生方法多喝酸梅汤多游泳

夏季养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特点选用。马教授在自己众多的夏季养生方法中,最为推荐的是饮食上多喝酸梅汤,运动上多游泳。在众多的夏季食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酸梅汤。酸性的食物能开胃,提高食欲,正好可以解决夏季食欲不振的问题。同时还能敛汗安神,防止大汗导致的人体虚脱危险。

夏季很多人容易烦躁发脾气,这些都是肝气上逆所致。中医认为,酸性能养肝护肝,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马教授说道,夏天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运动调养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游泳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游泳可以直接消暑,使人神清气爽,运动量再大都不会有中暑危险。

游泳能很好地清理及按摩皮肤,皮肤是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器官,毛孔畅通及健康的皮肤,是夏季健康的重要保证。马教授强调,养生方法很多,也许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酸梅汤和游泳,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两个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将会终身受用。

慢字 养生助长寿!


慢餐饮

忘记时间,让食物在舌尖停留。医生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于老年人,每口饭菜应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左右,才可以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多咀嚼,还可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

慢工作

不做办公室“子弹头”。80高龄的金庸先生就相信“乐观豁达养天年”。他指出,人要有张有弛,有快有慢。不着急,做什么都要徐徐缓缓,对健康很有好处。

慢运动

不求速度,只要精彩。慢生活的流行,使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慢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运动让疲惫的人群身心得到了放松。

慢休闲

不必扎堆,但求情调。休闲就是身体和灵魂放轻松,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钓鱼、画画、书法、跳舞、登山、园艺、出海、打高尔夫球等方式是比较适宜的“慢式”休闲活动。

慢睡眠

不要让别人打扰你的梦。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慢读书

和思想一起跳舞,从阅读中追求优雅和舒适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命,也用心守候着自己灵魂的家园。

慢音乐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休养气度,以消除疲劳、舒缓神经、解除抑郁、增进食欲、增强自信,并辅助治疗疾病。

保护听力 老人生活注意五点


老年人要保护自己的听力,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5点: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3.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4.谨慎用药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5.情绪稳定

人到老年要控制情绪,情绪波动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听力锐减或耳聋。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老人快乐生活的八字原则


长期以来,李爷爷一直多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早搏、神经衰弱,经常头晕头痛。前些时候,又发现一些新的疾病。经磁共振和彩超检查,发现“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左侧颈动脉等有多处斑块,心脏主动脉硬化,脑供血严重不足,更糟糕的是腹胀得不想、不敢吃东西,经胃镜检查,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小弯处还有一个0.6×1.3厘米的扁平腺瘤。3年多时间,体重下降了近40斤。这个“旧貌换新颜”,真有点儿吓人。

几种疾病袭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家属子女,都缺乏思想准备,他们看到他身体一天天消瘦,以及头痛时痛苦的样子,颇为不安。他看到周围几位同事、朋友因心脑血管病突发而去世,脑海中也泛起圈圈涟漪,担心自己血管中的斑块会突然脱离,意外的事件会从天而降。想到这里,有几个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痛更厉害,人也更消瘦,陷入了“因病致扰,因扰致病”的恶性循环。

李爷爷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只会让本来就脆弱的身体病上添病,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思来想去,给自己确定了八字原则: “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必须当心”,就是对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该注意的不注意,该服药的不服药。有人认为,越是想到病,越是对健康不利。我认为这有失偏颇,甚至不科学。既然有了病,就要注意,就要当心,就要积极治疗,不能来个“不承认主义”,采取“鸵鸟”政策。当心疾病,注意健康,是善待生命的表现。

“切勿担心”,就是不要成天想着自己的病,唠叨自己的病,担心自己不知哪天会突然去见马克思。不要一有病,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就好像阎王已经招手,死期已在眼前。从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悲观绝望,家庭笼罩乌云,家人愁眉苦脸、提心吊胆。患病已是不幸,消极悲观更是雪上加霜。唯物地对待疾病,乐观地对待人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患病的人来说,确确实实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已年逾古稀,又是疾病缠身,但老人们要抱定一个宗旨:来日方长也好,来日无多也罢,一定要笑对人生,做一些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除了积极治疗外,每天坚持一个多小时的锻炼,看书看报两三个小时。走走亲戚,会会朋友,访访同事,谈谈天,说说地,议议世道人间,道道奇闻轶事。与老伴逛逛马路,跑跑商场,兜兜公园,游游郊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也做一些家务劳动。把八字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儿事而感到欣慰和愉悦。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生活谨记慢字诀》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生活保健养生”专题。

老人生活谨记慢字诀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