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高原的养生保健常识 > 导航 > 中医对高原缺氧养生方法

中医对高原缺氧养生方法

2019-10-10

对高原的营养调查

高原的养生保健常识。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养生保健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对高原的营养调查,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有关学者对西藏拉萨(海拔3600米)的藏民进行了营养调查,藏民以酥油、糌粑、奶茶、牛羊肉等为主食,吃蔬菜少;对甘肃玛曲藏族牧民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其食物结构与拉萨藏民有所不同,食物有大米、全麦粉、青稞与糌粑、茶、牛羊肉、奶及奶制品、酥油等。从主要营养素摄取量来看,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都有不足;缺乏症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为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缺乏病。

有关学者对居住在新疆和西藏高原1〜4年约2000余名的男性青年进行了营养调查,当时所摄取的食物主要由平原运进高原供应,主食有大米和面粉,副食有肉类罐头,大豆,鸡蛋粉、干菜、咸菜等,缺少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类等食品。

新疆地区蛋白质、钙和维生素B2摄取量偏低、西藏地区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量较少,不能满足需要。

高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病较多,其中西藏地区维生素B2缺乏病较为严重,舌粘膜脱落,饮食时灼痛,影响就餐。缺乏病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膳食中维生素供给的不足,如果供给维生素制剂或膳食改善,可以防治缺乏病的发生。

ys630.coM延伸阅读

高原作业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热能消耗增加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代偿性反应,使基础代谢消耗能量增加;一般性活动,能量消耗也增加。据报道,初进入高原,如果从事的劳动强度和海平面相等比已适应高原环境者能量消耗为多,第五天热能消耗量增加3%〜5%,第九天增加17%〜35%。并且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热能消耗也增加得越多。

糖代谢增强

研究发现,人进入高原时,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加强,葡萄糖利用增加,这说明糖代谢增强。不论进入模拟高原环境或实际高原,人体进食高糖饮食都能提高缺氧耐力。

将进入高原人员分为两组,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肺泡氧分压高,动脉血氧分压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高。从人体三种主要产热营养素效果看,也说明人在缺氧环境下,食入高糖比食入高脂肪、高蛋白质有利。

蛋白质分解增加

人在高原缺氧初期,一方面食欲不振,摄入食物总量大减,随之摄入蛋白质量也不足,另一方面,因高原条件使机体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如果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则负氮平衡可以得到纠正。机体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为了提高血氧饱和度,逐渐发生代偿性反应,表现为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增加、血球容积增大及毛细血管增多。这些变化均说明,蛋白质营养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维生素摄入不足和消耗量增加

由于高原作业者食欲减退,使维生素摄入不足,而代偿和适应反应又使维生素消耗量增加。所以,高原易发生维生素不足而使缺氧耐力下降。很多维生素对高原缺氧的适应均有利,如维生素A、Bl、B2、C、pp、B6、Bl2、E及叶酸等。

维生素Bl糖代谢中起作用。我们每天从谷类、豆类、水果、糖果、纯糖或淀粉等食物中得到了糖。这些糖被分解为葡萄糖,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的能量可供机体使用。

高原作业者对营养供给的要求


增加总热能供量

由于人进入高原时,热能消耗量增加,供给量也应增加。体重为60公斤的人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其每日热能供给量:在休整中应为13389〜15471千焦,行进时则应为17573〜20083千焦。

糖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工作人员的不同劳动强度,每日糖供给量以400克〜55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50%〜55%。

蛋白质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作业者不同劳动强度,每曰蛋白质供给量以100克〜13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量比应在12%〜15%。

脂肪供给量应适宜

虽然人在高原条件下,对饮食脂肪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对脂肪热能的利用可增加,但脂肪氧化不全产物一一酮体会在体内大量生成,使其在血和尿中含量增高。酮体在体内蓄积,会使机体在缺氧时耐力下降。所以,高原作业者,脂肪供给量应适宜,每日以100克〜130克较好,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25%〜30%。

维生素供给量应增加

从实验结果看,在高原反应期,每日维生素Bl的供给量,应高于平原的5倍左右,约5毫克〜10毫克;反应期后改为2毫克〜2.5毫克。为了满足高原作业者生理的需要,平时应每日供给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l为2.0毫克〜2.5毫克,维生素B2为1.5毫克〜2.0毫克,维生素C为75毫克〜100毫克。

应增加铁的供给量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与交换,它是通过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机体为了从高原缺氧环境中提高对氧的摄取量,以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会出现代偿性反应,使作为运氧工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所以,高原作业者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应增加铁的供给量,一般每日供给量为15毫克〜20毫克;有利于发挥这种代偿作用。如果铁的供给量不足,就会出现代偿性贫血。

高原营养的有效利用


食物的有效利用

在高原地区对供应的食物要做到有效利用。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如绿豆、大豆可以生豆芽,增加维生素C的来源,大豆可作豆腐或豆浆,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蔬菜易被丟弃部分如芹菜叶、萝卜缨等含维生素较高,都应食用。但在高原地区如作霉豆或霉豆腐时,要严防杂菌混入,否则极易食物中毒。如有效利用食物尚难保证维生素的需要时,应供应维生素(A、B、C)制剂,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野生动植物的利用

在高原特殊地区,一时食物供应受阻或供应的食物过于单调,难以保证人体需要时,在能采集到野生植物的季节和地区,可以釆摘野菜和野果食用,补充营养素的来源,但要辨别有毒和可食植物,防止中毒。在必需捕获野生动物食用时,要严防伤害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的河流有鱼,可供食用。在高寒或无人居住的地区,燃料不易获得,所以在出发时应注意携带。

高原营养的实际问题很多,虽经长期的研究得到许多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但有些问题如:高原营养需要量,营养与高原适应,高原食物(包括野生食物)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营养与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生的关系;食品保鲜,食物生产等都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近世纪由于高原医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揭示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不全症发生的本质,提出了促进高原缺氧适应的综合措施,其中营养因素的作用,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所以应进一步加强高原营养的研究,以不断提高高原居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高原营养的食物问题


高原有些地区气候严寒、干旱,时有风雪冰雹、植物和某些家畜生长受到影响,当地不能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某些肉蛋类食品,所以在这类地区主副食品一般要从平原或低海拔地区供应。因此,在采购和供应食物时应注意:

品种多样,便于烹调,有利调济就餐人员饮食习惯和口味。

食物质量优良,富含营养素。

适当供给调味品和刺激食欲的食品,如辣椒、姜、葱、蒜、酱油粉、醋、味精等。

在凉爽干燥季节供应部分新鲜蔬菜和水果。

必要时可供应部分鸡、肉、鱼、蔬菜和水果罐头及脱水菜,严寒季节可供应冻鸡、鱼、肉类等。

有的地区易发生缺碘性甲状腺肿,应注意供应含碘多的食物。

高原运输线长,在运送食物时,夏季应注意预防霉烂变质,冬季应注意预防冻裂冻坏。

如有条件,可饲养家畜,生产蛋、肉、乳类食品,修建暖房,生产蔬菜,就地供应。

高原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我国高原地区辽阔,资源丰富,建设任务繁重,人群进入高原、开发高原是时代的需要。高原与平原地区相比较,气候因素有很大不同,大气压低、氧气不足、寒冷、干燥和阳光辐射强等。这种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较大,有如下一些:

引起机体缺氧

高原空气比较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也低,从而使人血氧饱和度减低,血液运送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发生高原反应。机体为了增加氧的摄取量,发生代偿性反应,包括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等。由于呼吸过快,二氧化碳呼出过多,造成血液酸碱平衡失调,发生血碱过多,甚至碱中毒。

导致食欲不振

缺氧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从而使进食量不足。据报道,高原缺氧条件下,摄食量最好的也只能满足机体需要量的65%;最差的只能达到35%。因此,膳食摄入量下降,会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继而使人体健康状况变坏。

人要承受寒冷、干燥及紫外线的照射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对人体的影响越突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减少,使人显得干燥。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同时紫外线辐射也增强,可对人体产生多种有害作用。

高原缺氧症状


平时在放假后大家会到一个高原地区旅游,高原确实值得一去,因为在高原的这个地方有很丰富的环境,还有居住的人群,不仅仅可以体验当地的特色,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可是当真正上到高原以后会发现,越往上走就会感觉到呼吸越困难,而且还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高原缺氧的症状就是其中之一。

概述

高原上有许多自然特点,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后,在低压、缺氧的条件下,人体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以达到其适应高原生活的目的。机体在调节适应过程中,临床上即可出现一些症状(也称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随着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的不同,反应程度也有显著的差异。

具体体现

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后,人体出现的调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的变化,在平原,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平均为18次,轻度缺氧时,首先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人们可感到胸闷气短,经适应后,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肺通气量的加大是人体缺氧情况下代偿适应性机能。

2、循环系统的变化。

(1)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为72次,是呼吸次数的4倍;当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每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

(2)血压:平原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80毫米汞柱,初进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可恢复正常。由于高原缺氧条件下体循环、肺循环和微循环的变化都比较大,血压表现也不稳定,这和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以内地血压值作为高原标准,更不能测两次血压就确定为高血压或低血压。

(3)血象变化:平原地区红细胞正常数值一般男性为450-500万/立方毫

米,女性为350-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12-14.5克%,女性11-13克%,低于此数值即为贫血,高于此数值即为红细胞增多,并随海拔增高,其数值亦增加,据西藏医科所在3658米到4700米之间的调查结果,每升高100米时,红细胞约递增13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约递增0.36克%。两者在高原上的一定数量的增加仍属生理现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发展成为病理性变化,则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多血症面容、心慌气短,手指紫绀,这时要采取一定治疗措施。

3、消化系统变化:进入高原后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它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增多较平原时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涨、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当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恢复,少数人这些症状持续较久或反复出现等。

4、神经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如情绪紧张、易激动、欣快感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如进入较高海拔由兴奋转为抑制过程,表现嗜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少数重着意志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地后又恢复正常。神经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如对高原的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在进藏路中一路歌声一路笑,精神愉快者出现反应就较少。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均能有所恢复

羊肉去膻的方法调查


【导读】羊肉去膻的十种方法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色鲜味美,人们都很爱吃,但羊肉的膻味影响了不少人的食欲。羊肉中的膻味主要来自羊肉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若在烹制前设法将其除掉或减轻,便可烹制出美味的佳肴来。现介绍几种羊肉除膻法,以供选用。

萝卜去膻法

将白萝卜戳上几个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然后将羊肉捞出,再单独烹调,即可去除膻味。

米醋去膻法

将羊肉切成块放入水中,加点米醋,待煮沸后捞出羊肉,再进行烹制,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羊肉去膻的方法调查

绿豆去膻法

煮羊肉时,若放入少许绿豆,亦可去除或减轻羊肉膻味。

咖喱去膻法

烧羊肉时,加入适量咖喱粉,一般以1000克羊肉放半包咖喱粉为宜,煮熟煮透后即为没有膻味的咖喱羊肉。

料酒去膻法

将生羊肉用冷水浸洗几遍后,切成片、丝或小块装盘,然后每500克羊肉用料酒50毫升、小苏打25克、食盐10克、白糖10克、味精5克、清水250毫升拌匀,待羊肉充分吸收调料后,再取3个鸡蛋的蛋清、淀粉50克上浆备用。放置一段时间后,料酒和小苏打可充分去除羊肉的膻味。

药料去膻法

烧煮羊肉时,用纱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豆蔻、紫苏等同煮,不但可以去膻,还可使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

浸泡除膻法

将羊肉用冷水浸泡2~3天,每天换水两次,将羊肉肌浆蛋白中的氨类物质泡出来,也可减轻羊肉膻味。

橘皮去膻法

炖羊肉时,在锅里放入几片干橘皮,煮沸一段时间后捞出弃之,再放入几片干橘皮继续煮,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羊肉去膻的方法调查

核桃去膻法

选上几个质量好的核桃,将其打破,放入锅中与羊肉同煮,也可去羊肉膻味。

山楂去膻法

将山楂与羊肉同煮,去除羊肉膻味的效果甚佳。

如何去掉高原红


高原红其实就是指的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朋友们,脸部的皮肤出现片状的红斑块,这类的情况就称之为高原红了。想要去除高原红其实还是可以的,比如先要给皮肤的角质层进行修复,通过一些有效的护肤品来进行。

首先就要给角质层做修复,可以使用一些比较温和的护肤品来修复肌肤,纯植物配方的洗面奶、乳液、芦荟胶等等。同时减少洗脸次数,不是很脏就不要洗了;

第二就是饮食,饮食方面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还有烟酒等等。同时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来修复皮肤,葡萄、西红柿、柠檬都效果很好;

然后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论是生病还是健康都需要坚持这一点;

还需注意做好防护工作,不要让皮肤暴露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夏季注重防晒冬季注重保暖等等;

可以使用一些修护肌肤的面膜,高原红本身就是因为皮肤受到刺激才会引起的,所以说如果怕肌肤受到刺激可以选择自己做面膜不用去买。用水果蔬菜制作纯天然的面膜,比如说绿豆面膜就非常好而且简单;

还可以在洗脸的时候对红色的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可以加快血液流通,舒张毛细血管。高原红去除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湿和补水。

小孩可以去高原吗?


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处于高原地区,比如非常有名的青藏高原,如果去西藏旅游的话,一定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尤其身体条件不好的人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原地区的含氧量非常低,身体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喘不上气的症状,所以要提前准备氧气瓶等相关设备,那么小孩子能不能去高原呢?

小孩可以去高原吗?

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应该没有问题。但孩子太小,肺功能差,去高海拔地区还是有一定危险,建议等孩子大点再去。

如果去的地方海拔比较高的话个人不是很建议带孩子去的

指导意见:

严重的高原反应小孩未必是可以承受的,其余的来看并无什么大碍的,别着急担心了

目前宝宝在南方生活。温度适宜,气候潮湿。如果去高原宝宝容易缺氧,不适合去的。

指导意见:

根据叙述宝宝刚两岁不建议去高原地区,因为高原地区容易造成缺氧,呼吸困难,不适宜宝宝生活。

最好三岁以上,而且不要让小孩子做剧烈运动。因这这样会呼吸急促,容易有高原反应。注意千万别感冒,在高原感冒了,容易引发肺水肿之类的大病。另外,高原紫外线过强,小孩子皮肤稚嫩,千万要注意保护好。

四岁的孩子,考虑身体机能和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建议不要到高原地区,容易受到高原反应或者缺氧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想带孩子去高原,但是很担心他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很是困扰。

指导意见:

高原,也是高海拔地区,一般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氧和高原反应。不知道孩子平时体质如何,如果体质一般的话,建议随身带个小型氧气瓶。就能有效的防止高原反应了。智力是不会有影响的。放心好了。如果他能适应高原,回到平原之后,身体会比普通的小孩子更加好,更加健康的。

调查显示 我们使用的眼镜大多伤眼


近年来,大街小巷里的眼镜店越开越多,而且大多都提供了免费验光配镜服务。

但这些眼镜店里的验光师是否具有从业资格,验光结果又是否准确呢?《生命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连锁眼镜店,以及著名的潘家园眼镜城,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问题。

配镜验光的三大问题

问题一:验光师大多没有从业资格证。记者在全国最大眼镜集散地之一――北京潘家园眼镜城进行了调查,发现那里的验光人员通常身兼数职。记者在二楼一家店铺里挑好了新眼镜架,刚刚给记者介绍镜架情况的店员周强(化名),麻利地取走记者原来的近视镜,走到一台机器上,上下两个接触头与记者的眼镜接触不到5秒钟,便称已经知道记者的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之后,周强又让记者在电脑验光仪器上确认了近视度数。不出5分钟,周强给记者开出了验光处方,处方上的近视和散光度数分别和记者前一日在北京同仁医院验的度数相差50度。

“在我国,接受过正规医学验光专业训练的验光师简直凤毛麟角。”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褚仁远告诉记者。

中华医学会上海眼视光学组、市眼镜行业协会公布的国内首份《验光环境及需求调查报告》称,遍布上海的1300余家眼镜店中,仅有高级验光技师4名、中级198名;从业人员中的67.5%为高中学历,大专学历者仅14.8%。而国内84.2%的眼镜店验光人员,仅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褚仁远教授说:“据我了解,国内仅有温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学校设有大学本科的验光专业。近年来有的重点大学甚至取消了这一专业。”

问题二:给所有人验光都不超过10分钟。记者发现,在潘家园眼镜城,家家都有电脑验光仪器。记者随机询问了其中一些眼镜店,均被告知,验光只要五六分钟,连打磨镜片、安装镜架,最多半小时。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夏群教授则告诉记者,对孩子来说,快速散瞳点需要20―30分钟,闭眼睛至少要15分钟,验光需要10分钟。也就是说,一个孩子验光至少需要50分钟到1个小时;成人验光需要10―20分钟;老年人验配老花镜需要的时间则更长。

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所有眼镜店给孩子验光时,都没有散瞳这个环节。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配镜中心主任医师黄厚斌教授一语道破天机:“他们没有处方权,当然不可能使用药物给孩子散瞳了。”

问题三:电脑验光代替人工验光。采访中记者发现,所有眼镜店里都有电脑验光机,基本不提供人工验光。“电脑验光当然更好了,不仅快,而且准,人工会有误差,电脑肯定不会有。”一位正在某著名连锁眼镜店里接受电脑验光的顾客对记者说。

“电脑验光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专业人员的人工验光是万万不能少的。”北京协和医院近视手术中心主任李莹教授强调,对没有接受过任何手术的正常眼睛,电脑验光机可以帮助较快的测量屈光度数,但测量的数据仅仅是个参考值。对于做过眼部手术的人,电脑验光的数值差别就更大了。

验光不准加重近视

采访中,褚仁远教授担心地指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5年间持续上升,近视眼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而“不专业的验光,正是导致近视眼的一大原因。”

“我国不少眼镜店不具备配镜条件,因为缺乏视光学医师,使眼镜佩戴不合格率高达85%。”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王勤美教授就曾这样评价我国眼镜行业的情况。

李莹教授也认为,因为验光不正确佩戴了不合适的眼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重近视度数。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近视度数老在长,长得特别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近视镜度数如果配高了,眼睛肌肉会产生疲劳,导致度数不断加深,刚配的就又不合适了。”

“不仅是孩子,年轻人戴上度数不合适的眼镜,危害也很大。”李莹对记者说,年轻人眼睛调节力强,本来近视300度,但戴着四五百度的眼镜,时间一长屈光力改变,度数就升高了。

验光配镜四个注意

验光还是要去大医院。李莹认为:大部分人配镜的主要原因是近视、远视等,但还有一部分人有斜视、弱视、屈光参差等眼睛疾病,但这些人配镜时可能并不知道,如果赶上眼镜店的人验光不专业,就不可能发现眼病,更谈不上治疗了。如果忽视眼病,随意配镜,会影响今后治疗眼病的效果。

孩子验光一定要散瞳。青少年近视人群中,有的是真性近视,有的是假性近视,还有混合性近视,因此孩子配镜前一定要散瞳验光。而且最好去正规医院,拿着处方再去配眼镜。

配老花镜要排除其他疾病。老人很容易出现由于眼病导致的近视,比如白内障或者是糖尿病人,都可能因为处在治疗阶段,出现暂时性近视。此时,在视力没有稳定的情况下,不经过散瞳和验光,配出来的老花镜肯定不准。所以老人要在排除全身疾病的情况下再配镜。

眼镜架不能光看好看与否。关键是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框距和瞳距。即使同样度数的眼镜片,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框架,也会因为鼻梁和鼻托的高矮不同,出现屈光问题。所以消费者买眼镜,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瞳距等情况选对框架。

从高原回来头晕


生活中,很多人去高原的地方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身体上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如果高原反应适应了之后,就不会出现头晕的现象,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但是如果习惯之后,然后在回到平地上,有些人是会不适应的,就会出现低原反应,一般安静的休息几天症状就会消失了。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高原回来后遗症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地势都是比较低的,即便生活的地势比较的高也不会超过高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第一次去高原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会出现恶心想吐,头晕甚至是晕厥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在离开高原后任然感觉特别的难受,有强烈的后遗症感觉。所以在离开高原后还得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本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一般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改变,很少引起脏器的器质性改变。急性高原反应对于急速进入高原的人来说,较易发生。

经短期休息,对症治疗,症状在l––2周内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人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转为慢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亦属功能性,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反应症状较重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或平原后,症状可迅速消失。因此,不管是急性高原反应还是慢性高原反应,一般都不会留下后遗症。高原病能否留下后遗症,要具体分析。

高原肺水肿只要及时诊断处理,不会出现后遗症,且治愈后绝大多数人能继续在高原工作。高原血压异常者返回平原后无需治疗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亦不会出现后遗症。高原 心脏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昏迷等症,多数能获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但重症高原心脏病患者转低地后,病情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部分患者心脏扩大却不易恢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原心脏病、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时,则会遗留心功能减退、脑功能减退、肢体及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个别高原昏迷重症病例,由于脑细胞损害较重或发生脑出血,治愈后可遗留 视力模糊 、 记忆力 减退等症状。

对高原的营养调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