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高原人群的健身与养生 > 导航 > 春季养生对睡眠的要求

高原作业者对营养供给的要求

高原人群的健身与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避免走入有关养生保健方面的误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原作业者对营养供给的要求”,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加总热能供量

由于人进入高原时,热能消耗量增加,供给量也应增加。体重为60公斤的人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其每日热能供给量:在休整中应为13389〜15471千焦,行进时则应为17573〜20083千焦。

糖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工作人员的不同劳动强度,每日糖供给量以400克〜55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50%〜55%。

蛋白质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作业者不同劳动强度,每曰蛋白质供给量以100克〜13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量比应在12%〜15%。

脂肪供给量应适宜

虽然人在高原条件下,对饮食脂肪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对脂肪热能的利用可增加,但脂肪氧化不全产物一一酮体会在体内大量生成,使其在血和尿中含量增高。酮体在体内蓄积,会使机体在缺氧时耐力下降。所以,高原作业者,脂肪供给量应适宜,每日以100克〜130克较好,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25%〜30%。

维生素供给量应增加

从实验结果看,在高原反应期,每日维生素Bl的供给量,应高于平原的5倍左右,约5毫克〜10毫克;反应期后改为2毫克〜2.5毫克。为了满足高原作业者生理的需要,平时应每日供给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l为2.0毫克〜2.5毫克,维生素B2为1.5毫克〜2.0毫克,维生素C为75毫克〜100毫克。

应增加铁的供给量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与交换,它是通过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机体为了从高原缺氧环境中提高对氧的摄取量,以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会出现代偿性反应,使作为运氧工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所以,高原作业者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应增加铁的供给量,一般每日供给量为15毫克〜20毫克;有利于发挥这种代偿作用。如果铁的供给量不足,就会出现代偿性贫血。

ys630.coM延伸阅读

高原作业者的饮食原则


充足的热能

当然确定热能的供给量主要取决于劳动强度,而在同样的劳动强度条件下,生活在寒冷或高原地区的人供给的热能应较生活在平原或温暖地区的人增加约10%。其中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能10%以上,而且应含有优质蛋白质。寒冷地区应适当增加脂肪含量,并供给充足的维生素。

调整餐次,增进食欲

高原反应的表现之一是食欲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饭菜制作上应尽量多样化,并讲究烹调技术,使色、香、味俱佳。同时,饭菜最好能符合食用者的饮食习惯。食欲好时,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增加消化系统的负荷,使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差时,可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制度,以保持总进食量不减。

丰富的碳水化物

我国的膳食中一般碳水化物含量皆为总热能60%以上,适合高原地区人们的要求。在维生素的供给上,要特别注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多供给含铁量多的食物。由于初进高原人的食欲下降,因此要注意调配膳食,保证供应热的饭菜,饭菜可口,特別注意提供可口的汤,避免油腻。有人发现胡萝卜与苹果等可以增加对高原缺氧的耐受力。

增加酸性食物

机体在高原缺氧情况下,由于过度换气,二氧化碳呼出增多,使体液偏碱性,严重时可发生碱中毒。所以,增加酸性食物成分,能调节酸碱平衡,以利身体健康。酸性食物为含氯、碳、硫、磷、溴、碘等阴离子丰富的食物,它们在体内可形成盐酸、碳酸和磷酸等。酸性食物有畜肉、禽肉、鱼、蛋黄、奶油、干酪、谷类、花生和核桃仁等。

烹调中注意食物的特殊性

高原大气压较低,水的沸点降低的,所以,各类食品加热时间延长,特别是大块肉、甘蓝和豆类等。据报道,肉、米饭和蔬菜的烹调时间,在海拔1000米比海平面平均增加10%〜15%,在海拔4000米高度时增加50%〜80%。所以,对于不易煮熟的食物,如肉类,在烹调前要将其切小、切碎;硬食品,如干豆、坚果、干菜和谷米类,应先进行漫泡,然后再进行制作。

多选用罐头食品,如肉罐头、鱼罐头、蔬菜罐头,以及正餐罐头等,这是行之有效的简易措施,有的只需稍加热即可食用。当然,如果能使用高压锅制作饭菜更好。

噪声作业对营养供给要求


在噪声操作条件下,机体对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的消耗增加,血液中浓度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在外界噪声刺激下,氨的生成增加,需要提供更多的谷氨酸与氨基结合解毒。

人体在噪声作用下,血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pp的含量下降。维生素B1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相关,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生素pp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有关。所以,噪声作业者,饮食中强化上述维生素,可减轻有害作用。

据研究指出,噪声工作者的早餐,供给热量5164千焦、蛋白质34克、脂肪43克、糖175克,补充谷氨酸2克、维生素B14毫克、维生素B24毫克、维生素B64毫克、维生素pp20毫克、维生素C200毫克,可以提高工作能力。

另有实验证明,人体在噪声作用前1〜1.5小时,供给维生素B6的拮抗剂环丝氨酸0.5克〜0.75克,可造成暂时的维生素B6缺乏,在噪声刺激下反应迟钝、工作质量降低、误差增多。说明补充维生素B6,不但可保持正常的劳动能力,而且可提高劳动效率。

汽油作业对营养供给的要求


高蛋白质和高糖饮食

对汽油作业者供给高蛋白质,不仅可增加机体的一般抵抗力,而且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还可促进汽油中苯杂质的氧化和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

供给高糖,可作为汽油作业者能量和糖原贮备的原料,并可提高机体对汽油的耐受性。因为,糖的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可与肝脏内氧化解毒的汽油的代谢产物结合,促进其从肾脏排出。当然,葡萄糖醛酸也可和汽油杂质苯的衍生物结合,促进其排泄,同样起到解毒作用。

汽油作业者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大于同等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每曰应大于100克,糖每日供给量应大于600克。当作业者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蒸汽浓度较高或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除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空气外,还应定时供给作业者糖茶水、葡萄糖水或果汁等,以防止慢性汽油中毒的发生。


限制脂肪的摄食

汽油对脂肪的亲和力强,汽油作业者如过多地食用,可增加汽油在体内的蓄积,对汽油作业者健康不利。有人观察到,女性和体胖的人对汽油比较敏感,常接触汽油的女性,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更年期症状加重等,可能同她们体内所含的脂肪过多有关。所以,汽油作业者的脂肪摄入量应适宜,须小于同等劳动强度成人的供给量。

供给高维生素饮食

维生素C有增强体质加速肝脏解毒及促进有毒物质排泄的作用,维生素B1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周围神经症状的作用;维生素B1、B12、pp及叶酸,对防治贫血、白细胞减少有益。

在正常情况下,以上营养素的每曰供给量,维生素B1为2毫克、维生素B6为20毫克、维生素B12为3微克、维生素pp为20毫克、叶酸为0.5毫克、维生素素C为100毫克。—旦发生慢性汽油中毒,以上营养素供给量还应再额外补充。

高原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我国高原地区辽阔,资源丰富,建设任务繁重,人群进入高原、开发高原是时代的需要。高原与平原地区相比较,气候因素有很大不同,大气压低、氧气不足、寒冷、干燥和阳光辐射强等。这种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较大,有如下一些:

引起机体缺氧

高原空气比较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也低,从而使人血氧饱和度减低,血液运送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发生高原反应。机体为了增加氧的摄取量,发生代偿性反应,包括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等。由于呼吸过快,二氧化碳呼出过多,造成血液酸碱平衡失调,发生血碱过多,甚至碱中毒。

导致食欲不振

缺氧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从而使进食量不足。据报道,高原缺氧条件下,摄食量最好的也只能满足机体需要量的65%;最差的只能达到35%。因此,膳食摄入量下降,会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继而使人体健康状况变坏。

人要承受寒冷、干燥及紫外线的照射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对人体的影响越突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减少,使人显得干燥。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同时紫外线辐射也增强,可对人体产生多种有害作用。

高原作业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热能消耗增加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代偿性反应,使基础代谢消耗能量增加;一般性活动,能量消耗也增加。据报道,初进入高原,如果从事的劳动强度和海平面相等比已适应高原环境者能量消耗为多,第五天热能消耗量增加3%〜5%,第九天增加17%〜35%。并且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热能消耗也增加得越多。

糖代谢增强

研究发现,人进入高原时,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加强,葡萄糖利用增加,这说明糖代谢增强。不论进入模拟高原环境或实际高原,人体进食高糖饮食都能提高缺氧耐力。

将进入高原人员分为两组,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肺泡氧分压高,动脉血氧分压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高。从人体三种主要产热营养素效果看,也说明人在缺氧环境下,食入高糖比食入高脂肪、高蛋白质有利。

蛋白质分解增加

人在高原缺氧初期,一方面食欲不振,摄入食物总量大减,随之摄入蛋白质量也不足,另一方面,因高原条件使机体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如果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则负氮平衡可以得到纠正。机体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为了提高血氧饱和度,逐渐发生代偿性反应,表现为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增加、血球容积增大及毛细血管增多。这些变化均说明,蛋白质营养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维生素摄入不足和消耗量增加

由于高原作业者食欲减退,使维生素摄入不足,而代偿和适应反应又使维生素消耗量增加。所以,高原易发生维生素不足而使缺氧耐力下降。很多维生素对高原缺氧的适应均有利,如维生素A、Bl、B2、C、pp、B6、Bl2、E及叶酸等。

维生素Bl糖代谢中起作用。我们每天从谷类、豆类、水果、糖果、纯糖或淀粉等食物中得到了糖。这些糖被分解为葡萄糖,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的能量可供机体使用。

高温作业时对无机盐供给的要求


在60年代以前,高温作业者只注意补充氯化钠。认为每出1升汗,应补充3克食盐。在热环境下工作时,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约为20克,可以满足需要,如果少于6克,则直肠温度和心率就会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食盐补充不能过多。如体内存留过量,会引起血压升高。另外,钠摄入过多,使钾排出增加会降低劳动能力,阻碍热适应。补充食盐的方式,最好是加入到饮食中,这样简便自然,容易办到。也可以釆用含盐饮料,一般含盐饮料浓度在0.1%〜0.2%。

近年来,对于补钾及补充其他元素受到重视,认为多种元素同时补充较单独补充效果为好。有人建议补充复合盐片,每片应含有钠144毫克、钾244毫克、钙20毫克、镁12毫克、柠檬酸盐445毫克、乳酸盐89毫克、氯266毫克、硫酸根48毫克、磷酸根119毫克。每天2〜4片,溶于饮料中摄入。

前苏联曾采用的饮料成分含有钾、钙和镁。实验表明,浓度以每百毫升含氯化钾25毫克、氯化钙25毫克、氯化镁12.5毫克的溶液效果为最好。在这种溶液中,可以加入适量柠檬酸和糖。糖的含量不宜大于5%,因为糖摄入量过高,会出现糖代谢增强,导致体温增高。柠檬酸的浓度为0.2%。还可加维生素C、乳酸、草酸、酒石酸和盐酸,也可以加果汁或乌梅汁等。

高温作业时对维生素供给的要求


一般认为,人在热环境下工作时,每日维生素Bl供给量为2.5毫克。

我国学者刘毓谷报道,高温作业工人每日维生素B2的需要量在3.2毫克以上。

顾景范报道称,在热环境下高强度劳动时,每曰随膳食摄入维生素B20.7毫克〜0.9毫克是不够的,应每隔2天额外补充5毫克。


对于维生素C的补充量,各学者报道结果有些差异。库茨涅佐夫观察中亚细亚炎夏时的人群,每曰摄入量为99.5毫克时,血浆中含量仍迅速下降,须补充120毫克〜150毫克,才能恢复正常。阿鲁秋诺夫报道,水手从温带到热带时,引起血清维生素C下降,每日补充140毫克时,才能达到正常值。博科报道,热带水手每日维生素C缺乏症,建议适宜量为150毫克〜175毫克,供给量为200毫克〜225毫克。

有的学者给高温作业者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观察到有良好的综合效果。如西米等对67名年轻钢铁工人膳食能量供给为13251千焦,隔天补充维生素Bl毫克、维生素B25毫克、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pp50毫克、维生素E2.5毫克、维生素A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500国际单位、铁5毫克、锏0.5毫克、钻0.05毫克、碘0.075毫克,达6个月。结果表明,使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0.5克,劳动效率提高4.4%,病假率减少20%。此外,体重、身高和维生素含量也相关。

关于维生素的补充方式,可采用含维生素高的食物、服用维生素片剂、饮用维生素饮料、进食维生素强化食品等。

高原作业者对营养供给的要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