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大暑节气吃什么养生 > 导航 > 大暑吃什么养生

北方大暑吃什么 揭秘三大习俗

大暑节气吃什么养生。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方大暑吃什么 揭秘三大习俗”,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导读:北方大暑吃什么?关于大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南北方各不相同,相对于南方吃荔枝、鸭汤,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到底北方大暑吃什么呢?小编为您介绍。

北方大暑吃什么?

进入大暑之后,高温潮湿的气候让人感觉不舒服,民间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大暑天气,南方、北方人养生各不相同。在北方,多以面食作为养生的主打。北方大暑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2、流行贴伏膘

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

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这一饮食习惯,据史书上记载,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以前人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入伏的时候正好刚收完麦子,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二伏天吃热汤面可以让人们身上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而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则是让人们趁着农闲补充营养,强壮体魄去迎接秋天的收获。

3、喝莲子汤

明清以来,伏日最盛行吃莲子汤。据《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外河坚而实,宜干用。《清稗类钞》也说:京师夏日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宴客。

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先把莲子去蕊,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其间把银耳撕碎洗干净,然后用清水冲泡一会儿;取一锅,加适量水,放入银耳、莲子一起炖两个小时,直至汤色变成透明色的,加入适当的冰糖就可以了。

提醒,大暑时节到,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相关知识

大暑有什么习俗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每一个节气的习俗都不同,而大暑各个地方有什么习俗呢?

大暑是一年中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快,各地旱、涝、风灾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大暑有什么习俗: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大暑有什么习俗: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北方小年习俗


导读:北方小年习俗推介!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整个春节的序曲,一过小年就感觉春节真正来了。所以小年很受重视。下面为您介绍多个北方小年习俗,来领略一下北方怎么过小年吧。

北方小年习俗:

1、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2、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吃糖瓜、饴糖、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4、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5、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6、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7、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8、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以上就是北方过小年的习俗了,从小年开始,就意味着进入过年的节奏啦!

北方惊蛰吃什么 四种饮食习俗


导读:北方惊蛰吃什么?在惊蛰节气这天,北方有很多饮食习俗,如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陕西过惊蛰要吃炒豆!具体北方惊蛰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北方惊蛰的四种饮食习俗。

北方惊蛰吃什么?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吃梨也有养生意义,因为一则是人体饮食起居应顺肝气、养脾气、润肺燥;二则惊蛰后气候回暖,同时会致灰霾天气常现,人体容易外感咳嗽、口干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润,能生津清热、润肺止咳、消食除滞。

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春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生津润肺。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梨虽然是佳果,但也不宜多食,过多则伤脾胃,助阴湿,所以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都要慎食。

2、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大豆含植物性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吃黄豆补蛋白,可避免吃肉胆固醇升高的问题。黄豆富含大豆卵磷脂,它是大脑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多吃黄豆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神经内科)症。此外,大豆卵磷脂中的甾醇,可增加神经机能和活力。

不宜多食炒熟的黄豆,否则容易造成不消化,脘腹胀痛。黄豆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不宜多食。

3、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醪酒扑鸡蛋是永昌人民常用的早点,也是惊蛰节日的吃喝,据说这天早晨喝了醪酒扑鸡蛋,有清润肺胃的作用。

醪酒的制作方法简便而有独特的技巧,须得有匠人专酿,并非人人都会。它的做法:先将糯米用水淘进杂质,再浸泡温水中约十二小时,搭出上笼蒸熟,倒在未使用过的油脂肉类的净案板上,凉冷,用蒸了米的蒸锅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适量的甜酒曲,装入瓷盆,放在约摄氏50度的热炕上,用干净棉褥盖严,过一昼夜半,揭开被褥,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气味,说明醪酒已经酿成,连盆放到冷凉处,准备食用。

客人喝醪酒,一般一人一碗,用小炒勺煎开一碗清水,掺入约七分之一的醪酒醅,另用一碗打上一两个鸡蛋,搅匀蛋清蛋黄,倒入煎开的醪酒炒勺里,同时调入一匙白沙糖,增加甜味,以中和酒曲味。再用小勺一搅,即端上桌子。客人喝醪酒,多就吃油棒子或泡吃蒸馍饼子。

4、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传统的煎饼,为了保证口感,原料是五谷杂粮,既不是纯粗粮,也不是纯细粮。磨面之前,大多选择带皮谷物,含有大量粗纤维,易於消化。此外,煎饼有一定硬度和韧性,可以锻炼牙齿功能,让牙齿更加坚固。

煎饼卷大葱是众人皆知的典型山东吃法,吃的时候,将又圆又薄的一大张煎饼,放上一棵洗净的大葱,沾上大酱,然后顺势一卷即可。电影《红日》中就有华野战士吃煎饼卷大葱的经典镜头。

广东大暑吃什么 习俗吃仙草


导读:广东大暑吃什么?大暑就要到了,每个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消暑美食,那么广东大暑吃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广东大暑的饮食习俗。

广东大暑吃什么?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区流行的另一种小吃龟苓膏,也同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仙草除了帮助治病外,还有保健预防效果,也就是古代所指的治未病功能,除对抗外在环境产生的自由基,保护人体免于受到其侵袭,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的发生。

属于寒凉性食物的仙草,可帮助热性体质的人清热退火,但寒性体质的人,请不要服用太多,除了夏天不要吃仙草冰外,如果冬天想吃烧仙草,可加点花生、红豆或花豆,这些配料有助于中和仙草的寒性。

另外,胃痛或空腹时,也不可吃仙草。虽然仙草好处多多,但每天的用量约750-1250g,不要超过,以免过寒。这款食品孕妇忌吃。

烧仙草的起源

关于烧仙草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

据传古时候天空熊熊燃烧着十颗太阳,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庄家和草木日渐枯焦。骁勇善战的后羿箭无虚发,一下子射减了九颗太阳,西天王母娘娘为表彰英勇后羿赐其成仙之药,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药,奔入月中。留在人间的后羿仰天长叹。

备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找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岛采摘仙人草,这样民心皆心惊肉跳,士卒离心离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仰天而终。不久,后羿的坟头上萌生出一种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称之为仙人草。

原来,后羿生前备受心火的焚烧之苦,其灵魂在离行之后恍然大悟,洞察到生命必须仰仗一种将酷热环境置之度外的清凉的养护,于是,他心中寻找仙人草的愿望便由虚幻变成现实,以自己的献身平息世人对他的怨愤,以自己的领悟渡化置身于生命火海的世人。

也有另外的传说: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靠双腿出行,天热赶路就容易中暑,有一位神医将这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施于路人,人们吃了后感到神清气爽,暑意全消。于是人们认为这种具有神效的草是仙人所赐,因此将之命名为仙草。

烧仙草的做法

如此神奇的烧仙草,做法会不会很复杂呢?烧仙草的做法非常简单,主要原料仙草粉大超市也有的卖,只要稍稍几步就能做好了。具体步骤如下:

1、牛奶放锅中煮至微开,放入一包红茶,浸泡30分钟成奶茶;

2、将奶茶倒入碗中,放凉至50℃左右加入二汤匙蜜蜂搅匀;

3、准备好40克仙草粉,锅中烧开水,水约1000ml;

4、用80克清水将仙草粉调成较稀的糊,将仙草原料凉粉糊倒入开水中,一边倒一边用勺子不断搅拌,煮至稠状后倒入碗中晾凉后,放入冰箱冰冻1个小时;

5、将冰冻好的凉粉切小块,加入准备好的奶茶适量即可。如果想要味道更鲜美,甜味更足,可以适量加入葡萄干和果酱等,味道更好。

另外,在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每逢大暑当日或暑热天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煲消暑汤。老冬瓜鲜荷叶解暑汤是广东民间传统的消暑饮食汤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鲜荷叶和赤小豆组成,其余的材料亦可添加薏米、扁豆、木棉花、灯芯花、土茯苓、泽泻、猪苓等祛湿利水的中药材。

北方春节的习俗_北方过年风俗


:眼看新年快到了,不同地方过年的习俗很不一样,与南方相比,北方春节的习俗自是别有一番风味,那么北方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北方春节的习俗,看看吧。

1、祭祀。在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准备好贡品祭祀已故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希望他们保佑自己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

2、贴春联。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

3、扫旧。新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

4、贴挂贴。过年贴挂贴(又叫桃符)和贴春联一样,五颜六色的挂贴给春节增添了喜庆。

5、贴年画。北方人喜欢在春节时张贴年画,给春节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6、守岁。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饺子。守岁习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7、放鞭炮。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

8、拜年。北方人有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习俗,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小辈们三五成群地到长辈那里拜年问好。

9、扭秧歌。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10、过年当天男人贴春联,女人在准备各种美食,贴春联之后,在祖先的排位前面摆放水果,菜品,糕点,筷子,来缅怀先人。

11、晚上家里的人不会去串门,在家守岁,包饺子,等待12点的钟声,放鞭炮,以示庆祝新年的到来,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迎接死去的列祖列宗回来一起过年,鞭炮为列祖列宗引路的说法。开始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争取在新的一年里第一时间抓一个好彩头。每个人都要喝一点酒,寓意一年当中衣食无忧。

12、睡觉不要脱衣服,代表一年不会一无所获。灯都要亮,代表一年红红火火,亮亮堂堂。

13、每逢祝寿,尤其是给老年人祝寿,人们都喜欢送寿桃,以此来预祝过生日的寿星健康、长寿。这个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据说是从孙膑开始的。传说,孙膑18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孙膑在师傅那里刻苦学习,废寝忘食,甚至从来没回过一次家。五月初五那一天,孙膑突然想起来,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老母亲已经有八十高龄了,天天盼着儿子回家。十二年没见面了,不知母亲身体如何。再说孙膑的家里,这天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老母亲见全家人唯独少了一个孙膑,心里难过便哭了起来。正当一家人劝慰母亲时,孙膑回来了。孙膑看见母亲那因为思念儿子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送给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您。大家看见孙膑的母亲吃了桃以后,变得健康年轻了,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甚至是一般亲朋好友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的祝福。

14、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平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子舞。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

15、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16、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17、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18、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19、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20、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1、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22、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23、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24、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北方春节的习俗有哪些,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北方大暑吃什么 揭秘三大习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