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 > 导航 > 二十四节气小暑养生

二十四节气小暑养生

2019-10-12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是几月几日

二十四节气养生。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是几月几日》,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二、小暑节气的饮食方法三、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是几月几日

1、小暑是几月几日

2017年小暑的准确时间是7月7日,05:50:38。

而小暑每年的时间都是在07月6~8日之间。

2、小暑节气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3、小暑节气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小暑节气的饮食方法

1、绿豆百合薏米汤:绿豆50克、百合20克、薏米100克、冰糖适量。薏米和绿豆洗净,提前浸泡2小时;百合洗净;将薏米、绿豆和百合放入煲内,倒入适量清水煮沸,改文火煲40分钟,下冰糖煮至融化即可。清热养阴,健脾祛湿。

2、莲子养心: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3、冬瓜荷叶老鸭汤:冬瓜500克、鲜荷叶半块、老鸭1只,姜2片。各物洗净,冬瓜切厚块,鸭斩块,汆水捞起;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烧开,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转中小火煲两个小时,下盐调味食用。清热解暑、益胃生津。

4、章鱼补血:章鱼有补血益气、治痈疽肿毒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还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1、静静的读一本书:这种养生方法能让自己学习很多知识,而且它会让你心情舒畅、放松。并准备好面对室外的任何东西。你的床是最温暖、舒适、和平的地方,在这奢华的场所,迷失在一本好书中,是一个忘记烦恼的完美办法。

2、回忆一下愉快的时光:将家庭度假或跟朋友吃饭的有趣的照片都翻出来,一个相册一个系列。翻看这些旧照片会让当时的情形都一一浮现在你的记忆里面。在这热浪扑鼻的夏天,花一些安静的时刻去回忆,你会发现你比之前更轻松,心情也好了很多。

3、看看窗外:让自己专注于窗外的风景,而不是那些你一直纠结的东西。捧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茶,关上门,欣赏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看看蓝天白云,给自己几分钟做个白日梦。

4、听一张放松的CD:你可能会喜欢听鸟鸣、波浪翻滚抑或是晨起甘露滴下的声音,听这些舒缓的音乐,配合做些深呼吸能帮助你在闷热的环境里使身心得到放松、减压。

精选阅读

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它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农事活动。从小我们就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对于24节气你到底了解多少?中医提倡顺应时节养生,应节气之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起居,那么24节气养生怎么做?下面让我们随着

二十四节气

古画欣赏,再好好学习24节气养生法吧!

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与您共赏24节气之雨水、惊蛰、春分

二十四节气立冬的来历


导读: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意味着冬季的来临。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立冬的来历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介绍立冬的来历吧!

立冬的来历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着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的气候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的历史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说了那么多关于立冬的情况和故事,你是不是知道了立冬的来历呢?立冬将至,让我们迎接它的到来吧!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习俗


二、大雪节气的食疗食谱三、大雪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习俗

1、大雪节气的习俗之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风俗之一就是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2、大雪节气的习俗之观赏封河

大雪时节,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由于气温低,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在上面滑冰玩耍。

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至于喜欢在室内的人,喝碗热腾的汤,或是来个火锅,都是经济实惠的御寒之策。

3、大雪节气的习俗之吃红黏粥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4、大雪节气的习俗之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糖儿客”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长便将家里的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由于冬季食饴糖有滋补身体的好处,所以如今这“兑糖儿”也发展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

大雪节气的食疗食谱

1、枸杞肉丝。配料:枸杞20克、瘦猪肉100克,青笋20克、油、盐、砂糖、味精、绍酒、麻油、干淀粉、酱油适量。

做法:枸杞子洗净待用。瘦肉、青笋洗净切丝,拌入少量淀粉。炒锅烧热用油滑锅,再加入适量的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翻炒,烹入绍酒,加入砂糖、酱油、食盐、味精搅匀,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锅。

功效:滋阴补血,滋肝补肾。

2、木耳冬瓜三鲜汤。配料:冬瓜150克,水发木耳150克,海米15克,鸡蛋1个,食盐、水淀粉、味精、麻油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片。木耳、海米洗净备用。鸡蛋打匀摊成蛋皮切宽片备用。锅内加鲜汤上火烧开,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钟,再将冬瓜放入,开锅后撒入食盐、淀粉,起锅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烦,清胃涤肠,滋补强身。

大雪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

1、起居生活:说到起居,当然肯定跟我们睡觉是分不开的,冬季适合早睡晚起,因为早上的气温很低,如果早起的话容易着凉,尤其是喜欢晨练的朋友还有老年人都需要晚起一些,等到太阳升起来以后再出去锻炼身体。做室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脚部、腹部、背部等一些地方的保暖措施要做好,这些地方是最容易钻进贼风的地方所以要注意保暖预防着凉给身体带来疾病。

2、运动养生:运动方面由于这个时候的气温很低,户外运动的话一定要注意保暖,衣服虽然要多穿,但是要穿的适度就好,不要穿的厚厚的,不但行动起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有可能捂上火哦。运动之前要先热身一下,避免剧烈运动给身体带来伤害。而且运动要适当就好,微微出汗以后就要休息,不然很可能会着凉感冒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法才是可行的。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意


立春:春季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

惊蛰: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

立夏:夏季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忙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到,此时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署: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署:"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因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降霜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开始降雪

大雪:降雪较大

冬至:进入"数九"寒天,白天短,夜晚长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大寒是一年中的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小寒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小雪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是几月几日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