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拔火罐 > 导航 >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疗法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019-10-12

常用拔罐法及其特点--火罐法

夏季养生拔火罐。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拔罐法及其特点--火罐法”,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的罐法,称为火罐法。火罐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罐同时使用。单独使用时称为单罐法,多罐同时使用时称为多罐法。采取单罐法还是多罐法一般由病变的范围来决定。

若病变范围比较小,或压痛点只有一点,即可用单罐法。如胃痛可在中脘穴拔罐;偏头痛可在太阳穴拔罐;牙痛在颊车穴拔罐;软组织扭挫伤在阿是穴拔罐;痈切开或自溃后在患部拔罐排脓等。

若病变范围比较大,或疼痛敏感点较多,可采取多罐法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吸拔数个乃至十数个火罐。如某一肌束劳损疼痛,可按照肌束的位置或形状吸拔多个火罐;如某脏腑或器官瘀血疼痛时,可按该脏器的解剖学位置对应的体表纵横并列吸拔多个火罐。

火罐法排气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施术部位和体位灵活运用。火罐排气法一般采用闪火法、投火法和贴棉法3种,其中闪火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投火法和贴棉法适用于侧位和横拔位。

(1)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2)投火法:是指将点燃的小纸条或酒精棉球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烧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纸条未燃的一段向下,可减少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侧向横拔,不可移位,否则会因燃烧物下落而灼伤皮肤。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左右的棉花一块,不用太厚,略浸酒精,贴在罐内壁上中段或底部,点燃后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也多用于侧向横拔,同样不可蘸太多酒精,以免灼伤皮肤。

yS630.Com相关推荐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水罐法


水罐法,是先在罐内装入1/3~1/2的温水,将纸或酒精棉球放在近瓶口处点燃,在火焰旺盛时投入罐内,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在应用贮水罐时,若应拔部位不在侧面,操作者手法又不十分熟练时,应先设法使患者的应拔部位调整为侧位再拔罐(以免拔罐时水液漏出),待吸拔后再恢复到舒适体位(应防止在活动中因肌肉过度牵拉而脱罐)。但必须使罐底朝上,这样温水才能充分浸渍于受术的皮肤表面,发挥其温暖的刺激作用。之所以用温水,主要是在拔罐刺激的同时,以其温暖水汽来增强对局部的刺激,若温水过少,温暖刺激的时间就短,效应就差。小抽气罐的体积小,很适宜于头面部、手部等狭窄部位施术,但吸力较弱,若配以温水,刺激量就会大大增强,局部的治疗效应就更明显,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温水罐较适宜于局部寒冷不温、虚寒和寒实类病证,通过水的温度能进一步促进经气的畅行。另外,对于老年人和皮肤干皱者,用温水罐可润柔皮肤,不致发生局部疼痛或减轻疼痛。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药罐法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拔罐常用罐具及其特点


拔罐疗法所使用的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

传统罐具都是根据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兽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胶罐、塑料罐、抽气罐、金属罐8种,分别由兽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胶、塑料、金属(如铁、铝、铜等)制成。目前,在民间和基层医疗单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种,兽角罐在边远山区还有少数人使用;金属罐因导热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为电热罐、磁疗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离子渗入罐等多种,但这些罐具因造价高,使用复杂,目前仅限于少数医疗部门使用,未能全面普及和推广。

(1)兽角罐:是指用牛、羊等兽角制成,顶端磨成一孔。用于吸吮排气。目前,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用兽角拔罐的习惯。

(2)竹罐:随排气方法不同,选材、制作也有区别。竹制火罐因用火力排气,须选取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来制作。老熟的竹材料质地坚实,经得起火烤而不变形、不漏气。竹制水罐,因要用水或药液煮罐,蒸气排气,要选择尚未成熟但也不青嫩的质地坚实的竹子制作。竹罐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打破。缺点是容易于裂漏气,不透明,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3)陶瓷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平正,里外光滑,厚薄适宜,此罐适用于火力排气法。

(4)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腔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多用于火力排气法,特别适用于走罐法及针刺后拔罐法。其优点是造型美观、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从而掌握拔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缺点是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5)橡胶罐:用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橡胶制成。口径小至可用于耳穴,大到可以覆盖整个人体。其形状因临床需要各异。用于抽气排气法。优点是消毒便利,不破损,适用于耳、鼻、眼、头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点是价格高,也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6)塑料罐:用耐热塑料压制而成。其规格型号与玻璃罐相似。优点是不易破损,轻便携带;缺点是不能观察罐内变化,并易老化变形。

(7)抽气罐: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塑料制成,采用罐顶活塞来控制抽排气。抽气罐的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安全可靠,抽气量和吸拔力可控制;自动放气起罐不疼痛;罐体透明,便于观察吸拔部位皮肤的充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抽气罐是对传统罐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是目前临床医生广泛使用的罐具,给拔罐疗法向家庭和个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8)金属罐:用铜或铁、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规格与型号要求一般与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于火力排气法。其优点消毒便利,不会破损;缺点是制造价格高,传热快,容易烫伤皮肤,无法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

另外,在没有专用罐具或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可用随手可得的代用罐进行拔罐治疗,如茶杯、酒杯、空药瓶、罐头瓶、碗等,只要口部平整光滑,能耐热,能产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皆可用来拔罐。

常用罐具及其特点


拔罐疗法所使用的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

传统罐具都是根据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兽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胶罐、塑料罐、抽气罐、金属罐8种,分别由兽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胶、塑料、金属(如铁、铝、铜等)制成。目前,在民间和基层医疗单位仍普遍使用竹罐、陶瓷罐、玻璃罐3种,兽角罐在边远山区还有少数人使用;金属罐因导热快,太笨重,目前已被淘汰。

新型罐具又分为电热罐、磁疗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激光罐、离子渗入罐等多种,但这些罐具因造价高,使用复杂,目前仅限于少数医疗部门使用,未能全面普及和推广。

(1)兽角罐:是指用牛、羊等兽角制成,顶端磨成一孔。用于吸吮排气。目前,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用兽角拔罐的习惯。

(2)竹罐:随排气方法不同,选材、制作也有区别。竹制火罐因用火力排气,须选取坚实成熟的老竹子来制作。老熟的竹材料质地坚实,经得起火烤而不变形、不漏气。竹制水罐,因要用水或药液煮罐,蒸气排气,要选择尚未成熟但也不青嫩的质地坚实的竹子制作。竹罐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轻便耐用,便于携带,经济实惠,不易打破。缺点是容易于裂漏气,不透明,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3)陶瓷罐: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平正,里外光滑,厚薄适宜,此罐适用于火力排气法。

(4)玻璃罐:用耐热玻璃制成,腔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按罐口直径及腔大小,可分为大、中、小3种型号,多用于火力排气法,特别适用于走罐法及针刺后拔罐法。其优点是造型美观、清晰透明,便于拔罐时在罐外观察皮肤的变化,从而掌握拔罐时间,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缺点是导热快,易烫伤,容易破损。

(5)橡胶罐:用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橡胶制成。口径小至可用于耳穴,大到可以覆盖整个人体。其形状因临床需要各异。用于抽气排气法。优点是消毒便利,不破损,适用于耳、鼻、眼、头皮、腕踝部和稍凹凸不平等特殊部位拔罐;缺点是价格高,也无法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

(6)塑料罐:用耐热塑料压制而成。其规格型号与玻璃罐相似。优点是不易破损,轻便携带;缺点是不能观察罐内变化,并易老化变形。

(7)抽气罐: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工程塑料制成,采用罐顶活塞来控制抽排气。抽气罐的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安全可靠,抽气量和吸拔力可控制;自动放气起罐不疼痛;罐体透明,便于观察吸拔部位皮肤的充血情况,便于掌握拔罐时间。抽气罐是对传统罐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是目前临床医生广泛使用的罐具,给拔罐疗法向家庭和个人自我保健的普及和推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8)金属罐:用铜或铁、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规格与型号要求一般与陶瓷罐、玻璃罐相似。用于火力排气法。其优点消毒便利,不会破损;缺点是制造价格高,传热快,容易烫伤皮肤,无法观察拔罐部位皮肤的变化。

另外,在没有专用罐具或在突发的紧急情况下,可用随手可得的代用罐进行拔罐治疗,如茶杯、酒杯、空药瓶、罐头瓶、碗等,只要口部平整光滑,能耐热,能产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皆可用来拔罐。

至于在传统罐具基础上,配合现代医疗技术研制成的新型罐具,因应用多限于医疗部门,在此从略,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有关专业书籍。

中医拔罐常用针罐法有何新特点?


针罐法是指先在一定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以增加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针柄不宜过长,以防吸拔时触及罐底,使针头深入体内出现危险。中医拔罐常用针罐法有何新特点?

针罐法是指先在一定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以增加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针柄不宜过长,以防吸拔时触及罐底,使针头深入体内出现危险。此法不得在胸、背部使用。

此法也可先在待拔穴位上针刺得气后立即出针,在针孔处拔罐,可吸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此法可加大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适用于顽固性痹痛证。也可局部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体表,使皮肤潮红或微出血后再拔罐,并留罐5~10分钟,适用于麻木、瘫痪等病证。

针罐结合,增强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量,常用于比较顽固的病证,如中医所指的痹证。如顽固性风湿痛、陈旧性筋骨损伤、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

用针罐法应该注意手法的掌握,防止滞针、断针。

拔罐法


【概述】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现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器具药物】

这里仅介绍临床上常用的火罐法和抽气罐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的区域。扣时要侧面横扣,否则易造成燃烧的棉球或纸片烧伤皮肤。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统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二厘米见方的乙醇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上述各法中,以闪火法和架火法最为安全,用得较多。但闪火法要求动作熟练,否则火罐往往不易拔紧;在闪烧时不可烧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架火法吸力虽大,然而操作较为繁琐。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运用。

(2)抽气罐法:这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操作方法为:先将罐具放在所拔穴区,抽吸器插入罐顶部的调节活塞,以手指反复拉动的方式,将罐内气体排出,至所需的负压后,取下抽吸器。取罐时,只要将罐顶的塑料芯向上一拔即可。抽气罐法不用火力而用机械力,不仅不会造成烫伤等意外事故,而且还可根据病人体质、病情及部位调节吸拔的程度。很有推广价值。

【操作方法】

大约有以下几种。

(1)留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罐具吸着之后,停留5~20分钟再取掉。面部及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留罐时间宜短,肌肉丰厚的部位可长一些。一般以局部显现红润或瘀斑为宜。注意,留罐时间太长施术部位会出现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必要时加以包扎,多在数日内吸收结痴,不留瘢痕。留罐法适于火罐治疗的各种病症。

(2)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为止。多用于局部麻木和生理功能减退的病症。

(3)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多用于病灶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先在该部位擦上一层凡士林或植物油脂,选择罐口光滑的玻璃罐(多选中等型号),将罐吸上后,左手紧接扣罐部位上端的皮肤,使之绷紧,右手拉罐向下滑移,达到一定距离后,再将左手按紧下端皮肤,右手拉罐向上滑移。如此进行上下或左右反复推拉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本法常用于腰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也有称絮刺法。拔罐前,先在穴区用消毒三校针或皮肤针点刺或叩刺,然后拨罐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拭去血迹。本法适用于各种扭挫伤及疼痛固定的肌肉疾病。

【适应病症】

拔罐法适用于风湿痛、扭挫伤、感冒、胃痛、腹痛、头痛及疮痈初起等。

【注意事项】

高热、抽搐、痉挛等病症,以及肌肉瘦削、有毛发及骨骼凹突不平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常用火罐法的操作流程和特点


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的罐法,称为火罐法。火罐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罐同时使用。看看常用火罐法的操作流程和特点。

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的罐法,称为火罐法。火罐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罐同时使用。单独使用时称为单罐法,多罐同时使用时称为多罐法。采取单罐法还是多罐法一般由病变的范围来决定。

若病变范围比较小,或压痛点只有一点,即可用单罐法。如胃痛可在中脘穴拔罐;偏头痛可在太阳穴拔罐;牙痛在颊车穴拔罐;软组织扭挫伤在阿是穴拔罐;痈切开或自溃后在患部拔罐排脓等。

若病变范围比较大,或疼痛敏感点较多,可采取多罐法治疗,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吸拔数个乃至十数个火罐。如某一肌束劳损疼痛,可按照肌束的位置或形状吸拔多个火罐;如某脏腑或器官瘀血疼痛时,可按该脏器的解剖学位置对应的体表纵横并列吸拔多个火罐。

火罐法排气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施术部位和体位灵活运用。火罐排气法一般采用闪火法、投火法和贴棉法3种,其中闪火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投火法和贴棉法适用于侧位和横拔位。

(1)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2)投火法:是指将点燃的小纸条或酒精棉球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烧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纸条未燃的一段向下,可减少烫伤皮肤。此法适用于侧向横拔,不可移位,否则会因燃烧物下落而灼伤皮肤。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左右的棉花一块,不用太厚,略浸酒精,贴在罐内壁上中段或底部,点燃后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也多用于侧向横拔,同样不可蘸太多酒精,以免灼伤皮肤。

儿童拔罐保健法


养生导读:儿童脏腑娇嫩,机体功能脆弱,抗病能力较低,若养护不当,易患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儿童肠胃脆弱,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易为饮食所伤,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积滞、疳积、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儿童的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可采用保健拨罐疗法进行预防和保健。 【穴位选配】 (1) 呼吸系统保健:大椎、风门、身柱、肺俞、灵台、心俞、定喘。 (2) 消化系统保健:神阙、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小孩拔罐保健
【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保健的侧重点,每次选用3-4个穴位。用抽气罐或火罐吸拔在各穴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lO次为1疗程。待儿童体质强健后改为每周1次的定期保健拔罐,长期坚持,成效显著。 【主 治】儿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保健。

常用拔罐法及其特点--火罐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