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天人相应养生与季节 > 导航 > 饮食养生原则之天人相应

中医养生之术是天人相应的平衡状态

天人相应养生与季节。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养生之术是天人相应的平衡状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遵行养生之术,首先是强调天人相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也。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达到身心健康。主张因时之序,顺应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人体始终处于健康、有序、与自然界相平衡的状态。

其次,强调静以养神。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和长寿。其中,养神又为首务,神明则形安。即通过静神修性增进身体健康。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很多都源于情志因素,调养心神很有必要。

第三,强调调和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指出了阴阳乃天人合一的根本,阴阳调和乃生命健康的最高准则。

第四,强调饮食调养。《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说明饮食合理搭配对身体健康具有基础性作用。《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饮食基本准则。注重调养脾胃,顾护后天之本,强化气血生化之源。现在,人们多暴饮暴食,高血脂、高尿酸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出现问题后再寻求养生保健的方法远不如防患于未然。

第五,强调保精护肾。精是气、形、神的基础。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藏于肾,形成肾中精气。保护肾精的关键在于节欲,做到房事有节,不妄作劳,从而使肾精充盈,气足神旺。

可以说,中医养生不仅让健康人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让亚健康和已病之人走在疾病发展的前面,改善生活质量。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医经络养生之砭石十八术


砭术源于石器时代,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很多人会错误地把砭石疗法和刮痧混为一谈。砭石疗法则依靠其本身的温经作用,因此更容易推动气血沿经运行,对寒证、阳虚证疗效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砭石十八法。

(一)--压法

砭石施术手法就是医者在对顾客使用各种砭石保健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手法)。通过运用医学理论,施术者手持砭具,接触患者不同的经络穴位,充分发挥砭具的特点进行操作,以达到有效治病的目的。

压法:主要应用砭锥尖、砭板钝尾点压人体腧穴,在操作时,应用砭锥、砭板。钝尾对准穴位,垂直于皮肤表面施力,受压穴位有酸、麻、胀的感觉停3-5分钟即可。砭豆、砭球也可用来作按压。疼痛、酸、麻说明该穴位为疾病的反应点。

(二)--刺法

刺法:应用砭锥尖、砭笔、砭板尖尾部,点、刺人体的腧穴、耳穴、手、足反应点。具体施术方法为:手持砭具对准穴位施力。因为点、刺压力集中,刺激比较强烈,受刺者感觉明显。但施术要注意不能刺破皮肉。

砭道网统计资料

(三)--刮法

刮法:刮法是利用砭具的棱(砭板的弓背)刮、摩人体体表、刮法与现代的刮痧疗法有些相似。但刮、摩法的皮肤微红为度。一般不出痧,更不要刮破皮肤或皮下出血。但有些热病实症患者,轻轻刮拭便出瘀,这是治疗中的必然现象,说明湿邪已从皮肤透出。

现代刮痧法与砭石刮摩法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砭石有微晶结构、质地光滑细腻,施术时不用润滑油,而且在施术中除砭具与人体刮摩的力学作用外,还有远红外照射和超声波对人体的感应作用。

(四)--擦法

擦法:应用砭块、砭板的阔面,手持砭具少加压力移动,使阔面与人体体表形成摩擦,产生温热感觉。擦法又分竖擦、横擦、旋擦三种方法。竖擦在人体 背部、腿部、上下擦,在人体相应部位保持与人体经脉循行的方法按擦。横擦是在人体腹、胸、腰部,手持砭具保持与经脉垂直作平面移动。旋擦是手持砭具在人体 胸腹背腰部作平面的圆周移动(除腹部绕脐下做顺时针方向按摩外),其他部位不限方向。

(五)--拍打法

拍打法:利用砭板、砭块或砭尺拍打人体的四肢、臀部肌肉丰富部位,拍打不要用大力,不要挥动大臂,而是以腕关节为活动部。因为拍打可以充分利用 砭具对人体产生强烈的超声波和远红外的强大能量。拍打特别适用中老年人自我保健。特别对胆经核心包经的拍打,能很快提升气血,加速康复。

(六)--划法

划法:应用砭锥、砭棒尖、砭板尾角部位,沿任脉、夹脊、腹股沟、耳后及经脉循行沿线划行。划法与点刺法的不同:点刺法固定在穴位上向体内施力, 而划法是砭具与人体成45度角循经划动。划法分:速划与缓划,速划对排热邪效果好。缓划法对通经活血效果好。在施术时均以缓划为起,逐渐加速,而在施术结 束前,又回到缓划,然后结束。

(七)--磙法

磙法是应用圆形砭具在人体上滚动的治疗方法。磙法分为砭磙和砭球磙两方式。砭磙是利用砭磙的实体在人体的胁肋、胸部、四肢、手足部、面部,作往返的滚动。砭球磙是利用砭圆球在人体任何部位相应地做直线或圆滚动。砭磙法对人体的刺激缓弱舒适,对老年及体弱者较适宜。

(八)--拨法

拨法:砭石拨法就是在人体经脉病理性结节处用砭锥尖部,砭板尾部对准经筋循行处自筋一侧按下,向筋另一侧弹拨,叫拨法。拨法操作要领是缓压速 拨,在缓压时对人体受压局部压力增高,气血对周边和深部区域流动。这种拨法有利于气血的流畅和体内热毒邪气的排除。拨法实施过程中有痛感,属正常的生理反 映。

(九)--叩点法

叩点法:利用砭棒、砭尺、砭块的端面,轻轻叩点人体腧穴,循经脉缓慢叩点。叩点法较拍打法度小,作用缓,叩点的频率力求与患者脉博相适应。叩点法适于治疗虚症,可促进血液流动,排除体内热毒,消除疲劳,健身强体。

(十)--火罐疗法

火罐疗法:就是用砭石罐拔罐,又称火砭。这种砭罐疗法是在古砭术拔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砭罐疗法与普通拔罐基本相同,但优于普通拔火罐 之处,在于火罐是由砭石制成的,在施术过程中,除有拔法和温法的作用外,还施放大量超声波和远红外线能量,作用于人体。所以在古砭术失传后,拔罐疗法一直 在民间流传,由此看出,砭罐疗法和普通拔罐疗法原本就是一体的。

(十一)--温法

温法又称熨法,指应用砭块、砭板的阔面,将砭具加温至人体能够接受的热度,置于人体的腹、腰、背、胸、脘等处,一般不少于20-30分钟,也可取热水袋置于砭具上面加热以保持温度。温法是砭术重要的手法之一,适用于寒症虚症,温经通络效果好。

(十二)--凉法

凉法就是用凉砭石治病的一种方法。将砭板、砭块、砭锥等砭具放在凉水中浸泡后,应用凉法作美容有助于消除面部皱纹和皮下多余脂肪。砭凉法还可以起排除体内 热毒的作用。发高烧的患者,将凉砭石放在头部降温;其作用机理,一方面凉砭可以吸收患者体内的热毒,另一方面砭石可向患者照射远红外线能量,进行理疗。

(十三)--守法

守法即固守之意,就是将砭具固定在相应部位的方法。人们比较喜用砭板、砭球、砭珠、砭手镯、砭腰带、砭项链、砭佩、砭帽、砭鼻塞、砭眼罩等。常用于人体的 腧穴,经脉循行重要的区域,腰腹以及患部、伤处、痛处均可。守法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四小时。有的二十四小时佩带:鼻塞、眼罩晚间睡眠时间戴用则可,砭守法的 特点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发挥砭石的天然能量,以达到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十四)--闻法

砭术闻法,主要指听磬音,也就是音乐疗法,也是心理疗法的一种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心理方面的疾病,有显著的效果。 泗玥浮磬是由天地杰作的岩石制成的,它发出的声音是大自然的声息,是宇宙的能量、能给人沁透肺腑的感觉。此外还有一种耳道闻法,即用砭板尾部将外耳道塞 住,用手指刮砭板的砭刃,使砭板发出声波。这种作法可促进耳部和脑部的气血流畅。可预防和治疗头痛、耳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

(十五)--挝法

挝法就是敲打乐器的意思。挝法和闻法一样,都是音乐疗法。孔子常以击磬修养身心。磬音有较强的穿透力,磬声波可以通过介质传到人体内。但自己击磬声波还可 通过磬槌传到人体,其能量更大,击磬者接受的能量大于闻磬者,泗玥编磬和石琴用于家庭保健,一人击全家闻,能使家庭和睦、欢乐、健康。

(十六)--手震法

手震法指在压法和刺法中,施术者手持砭具有节奏地上下振动,这种作法称作震法。在压法和刺法的实施过程中,附加震法,可将砭具对人体的作用传向人体内部深处。有助于对人体脏腑平衡和调理。在施术过程中,按注意振动的频率与患者的脉博相一致。

(十七)--电震法

电震法就是将电动砭震接通电源后,砭震头受电机的带动,有节奏的震动,作用人体的四肢、臀部、背部、夹脊、胸、腹胁肋等部位。在操作时,打开电源开关分档次进行,先一档然后二档、三档,最后结束前请至慢档。

(十八)--感法

砭感法就是接近或接触泗玥砭具,受到砭石天然宇宙的能量感应,作用于人体的保健方法。其他十七种砭石疗法,砭感疗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实施其它十七种疗法 时都时刻伴随着感应法,所以说感应法超越其它十七法,是砭石疗法之基础,感应法又分为直接接触感应法和间接接触感应法,直接法是接触人体皮肉的,间接法是 砭具与人体间隔着衣物的。一般来说直接法最强,间接法次之。

结语:以上就是著名的砭石十八法的具体手法步骤,您学会了吗?是不是很方便易行?还可随身携带,走到哪,就养生到哪,快来试试吧!

中医养生之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方法有许多,但都要求耐心、细致。以下从四方面来讲中医养生的方法,即食、术、思、药。

即食疗、食补。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善加利用,事半功倍。然而,食疗的应用也应有度,对症、适量,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一些食疗的禁忌和误区,如盲目进补、滥用药物食品等都是不可取的。

即行为。简单理解就是以养生为目的的行为,例如太极拳,五禽戏,瑜伽等等,都在此范围之内。这里要说的是虽然这些术都是以养生为目的的,但是运用起来也要讲求适当,即作为与不作为的平衡,进行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术的原则。

即思想。中医养生不单是行为,还包括思想的修养。中医养生中的心理养生、思想养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里把思想比喻做水,宜温、润、清、滋、洁、活,忌激、染、滞、污、泛、混。另外还有如宜沉忌浮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理念包含于其中。

即中药。作为中医养生的一个大部分,中药是最为大众熟悉,也最常被使用的。中药的运用有着许多的讲究,强调的是补泻得宜,用药对症专业,不要偏听偏信所谓民间土方,误人误己。

疾时要注意药毒平衡,是药三分毒,虽然中药副作用小,但并不是没有,服用时药量、用法、熬制方法、火候都需注意,虽然现在有很多药房可以代熬药,但熬制的方法上也差异颇大。

本文由()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内容合作联系电话:020-84115797。

中医之“五彩平衡”养生法


导语:五彩缤纷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中的五味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专家指出:酸、甜、苦、辣、咸等饮食五味调配得当则可健体益身。

中医理论认为:心属火,红色和苦味入心。红色具有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促使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苦味具有解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益肾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

肝属木,青(绿)色和酸味入肝。青绿色可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起镇静作用,有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酸食能开胃,增强肝功能,利于钙、磷的吸收。

脾属土,黄色和甜味入脾。黄色具有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的作用;吃甜食具有补热量、养气血、缓解疲劳、调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

此外,中医还有肺属金(白色和辣味入肺)肾属水(黑色和咸味入肾)的观点。专家表示,五味各有所入,五脏各有所喜,但不能超过正常的限度,超过了反而会成为致病的原因。

中医教你八大清心养生之术


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华,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静思冥想法 这是解除心理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人可在心烦意乱时,独坐在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房间里,双目微闭,深吸气后再慢慢呼出,反复几次,让放松的情感传遍身体各部。然后,运用想象让自己处身于一个令人愉快的自然环境中,尽量体验想象环境中的美好,如海风轻拂、鸟语花香使自己从声音、颜色、气味各方面体验出舒适,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怡情,乐能使人长寿。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激情和应激情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激情刺激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普济本事方》记载的一个医案,就是通过给患者分析病理病机,使其心悦诚服,没有服药,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病功效。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夕通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而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

中医养生讲究“平衡”


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

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

③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以至丧生。

常人容易做到的是①②③④,相对不易做到的是⑤阴阳平衡。道致力专注于您的阴阳平衡。

中医养生重在平衡


如果说中医养生重在平衡,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身体调理的趋于平衡。阴阳平衡、正邪平衡、精气神达到和谐的状态。机体内部如果平衡才能共同达到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对于各种生活中的食物身体才应付的来。当然你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达到这个平衡。

一、阴平阳秘就是平衡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也充分彰显了这一理念。中医养生非常重视机体自身的平衡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个平就是阴平阳秘,就是平衡,就是机体内部的平衡。机体出现病态就是人体内部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有些人平素在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不好、饮食不均衡、生活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导致不良因子(中医所说的七情、内生五邪、饮食劳逸、痰湿瘀血等)在体内膨胀,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比如情绪不好,气郁化火;或恣食煎炸烧烤之垃圾食品,抑或是过食寒凉以及肥甘厚腻之品,碍脾生湿、湿蕴化火。火热内蒸如燎原之势,引发痤疮、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变。中医把这个病理过程称之为阴阳失调或脏腑功能失常,也就是机体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

二、祛邪扶正疏导减压

如何应对这个不平衡的状态呢?那就是调,把不平衡状态调整为平衡状态。如何调呢?不是将不良因子导致的病变脏器拿掉,而是疏导或减压。当然,这里的病变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导减压呢?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技能和攻略,用天然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寒解表、渗湿泻热、活血化瘀、理气散结、化痰祛邪、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扶助正气等方法净化脏腑环境、协调脏腑关系。或通过针灸、推拿、气功、饮食、精神疗法,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平衡,祛邪扶正,亦可充分发挥这一作用。这是从小处着眼解决现实存在的疾病状态,展现中医平衡观在治病过程中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总之,中医以其独特的平衡观在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肿瘤疾病的防治中效果卓著,为大众健康做出了贡献。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 2.形神兼养;3.动静结合; 4.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中医养生之术是天人相应的平衡状态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