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药养生 > 导航 > 中医药养生

中医药养生

2019-10-12

中医药典中著名的美白方剂

中医药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典中著名的美白方剂,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宋坪,是位皮肤好到让人妒忌的美女中医。她不但是中医专家,还在国外学习皮肤科医学多年。如此中西合璧的医学背景,她的汉方美白课怎能错过。

基础课:最常见的美白成分甘草:对皮肤有显着的抗炎症作用,还有较强的美白功效。研究发现,18甘草酸双胺盐有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其功效与常用的美白物质熊果苷非常相似。

芦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汉方成分,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日化及美容领域。我国产的中华芦荟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使用较广的翠叶芦荟。中华芦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很强,也就能抑制肌肤黑素细胞的活跃,从而起到美白作用。

绿茶:是很着名的抗氧化成分,主要的活性成分有茶多酚、儿茶素,还有黄酮、酚酸和黄酮醇。它能改善紫外线损害和光毒性反应,还有良好的防晒及晒后修复功效,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氧美白成分之一。

槐花:含有芦丁,可作为紫外光吸收剂,不仅有抗晒红和抗晒黑的作用,还有很强的防晒强度。槐花在UVA、UVB、UVC区均有较强的防晒作用, 同时还有不错的滋养护肤效果。

白果仁

:含有的白果酸可抑制皮肤真菌,润滑肌肤。在中医里可外用治疗多种碍容性皮肤病,并能延缓皮肤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白芷:是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但是现代研究认为,白芷中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能引起皮肤的光敏感,所以,是否适合你的皮肤,要请专家来判断。

白术: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肌肤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同时抑制黑素细胞的活化,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的汉方成分。

相关阅读

夏季美白的中医药膳秘方


本文导读:白皙的肌肤是每个女性都想要的,那么要如何美白呢?夏季女性有哪些美白的秘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美白的小秘方。


正所谓 一白遮三丑 ,皮肤白皙娇嫩的女人,通常能获得较多的疼惜,所以管它流行什么健康肤色、巧克力妆,总还是有一批 白就是美 的死忠派坚决抢 白 !以下介绍的中医妙方,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能够针对你对 白 的不同需要,让你慢慢地把气色调整过来。

冰糖黄精汤

【来源】《闽东本草》

【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制作】黄精用冷水泡发,加冰糖,用小火煎煮1小时即成。

【用法】吃黄精,喝汤,每日2次。

【功效】滋阴,润心肺。适用于身体虚弱、肺虚咳嗽及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大、低热、咯血以及妇女低热、白带等病症。

百合粥治结核

【来源】《本草纲目》


【制作】百合剥皮去须切碎(或干百合粉)与糯米同入砂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即成。

【用法】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温热食。20天为一疗程。

中医药宝库中的治病良方青蒿


导读:医学发现,青蒿治病效果非常高,青蒿素是中医中的治病法宝,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青蒿的功效与作用,解析青蒿素与中药的关系。

中医药宝库中的治病良方青蒿

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件事与中医药有点关联,将引起中医界的极大地亢奋, 究竟与中医药有多大关联呢?首先要知道,屠呦呦是1955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在中医科学院任研究员。她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一种被称为中药的植物----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是西药,已经完全不是中药了。其与中医药存在的一丝关系于下: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项下,共有三十余方(丛 略),其中的一个 青蒿一撮,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青蒿项下,主治:疥瘙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入酒和服。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长毛发,令黑不老,兼去蒜发,杀风毒。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贴之。治疟疾寒热(时珍)。生捣傅金疮,止血止痛,良。烧灰隔纸淋汁,和石膏煎,治恶疮 息肉魇瘢。共二十余种病症

又在颂曰说:青蒿治骨蒸热劳为最,古方单用之。 又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按《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青蒿悬于门厅内,可避邪气。阴干为末,冬至、元旦各服二钱亦良。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所服也。

自从奎宁传入中国,大约有近百年没人用中药治过疟疾;在研究开始时,并 没有那位名中医提示出有效的中药。

《肘后备急方》所说寒热诸疟和《本草纲目》所说,疟疾寒热,都是泛指发热的病,并不是指疟疾(malaria)。青蒿又是包括青蒿、黄花蒿、牡蒿、茵陈 蒿、小花蒿。

从《肘后备急方》诸疟字面上,也可以看出不是指一个病,所以在项 下有三十多个方子。病,虽不能确定,好在提供了一个单方。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要辨症论治,处方是论 君、臣、佐、使,出现单方的很少,这里提供单方,是给研究者开了一条捷径。而《本草纲目》中,青蒿可以治二十几种病,只说了治疟疾寒热五个字,实在很少参考价值。如果直接说青蒿治疟疾,那完 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屠呦呦是北京医学院毕业,有人说经过中西医结合,我想并没有这个阶段,应是毕业分配或调往当时的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院与中医学院分的也不是很清,她应是研究或前期教学人员,或两者兼作。不是临床医生,是无法进行中医培训的。她用现代科学方法,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个青蒿素是西药,为西医的 治疟药中增添了一员。

这样说,是否是西医抢夺了中医药的果实呢?否,中医完全可以用这个药, 但你必需是辨症的疟,不可以到化验室查疟原虫。

中药是不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宝库,从中医的观点看,本来就是个宝库,不存在开不开发的问题。在科学的观点看,诊断的病和所用的药,没有相对的稳定性,两者互相滑动,随意(辨症)配对,这所谓的药,只能是它的本体,矿物和植物。 如果现在需要一种治伤寒(Typhoid fever)的药,在《伤寒论》所载数百成千 药物中,就可能找不出一种治伤寒(typhoid fever)的药。

在《本草纲目》及其他中医典籍中,所载数千种药中,用科学手段,再发现几种有效的药,并不容易。如能在近期再发现几种,加以青蒿素、麻黄素,并且 仍归作为中药,这也无法改变中医的面貌。

青蒿素与中医中药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是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药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误导人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培养中医药人才 发展新中国中医药事业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的历程,但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排除多种干扰,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中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工作中持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医药统一管理体制已经确立并不断完善,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不断扩大充实,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医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1994年底,全国已有中医医院2552所,床位23万张,高等中医药院和民族医药院校3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中医药研究机构77所,中药生产企业910余家,中药经营企业3万余个,完成中药产值165亿元,中药销售总值224.6亿元。全国中医药人员已逾百万。基本形成了布局相对合理,学科方类比较齐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和规模生产的新兴中药企业及复盖全国的中药经营网络。

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医疗、教学和技术合作关系,中药贸易已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在我国建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已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000多名针灸人员。1987年以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气功学会先后在我国成立,这是最早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第一届主席的两个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积极向世界各国介绍和推广中医药,并已建议各国对43种疾病采用针灸疗法。到我国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药的占第一位,我国派出的专家学者中,中医药方面也是很受欢迎的。中医药正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中医工作,建国初到80年代是由卫生部主管。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负责管理中医工作,在此基础上,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中药统一管理起来。这种管理体制更加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中医工作的主要开展情况包括中医医疗工作,中医药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

中医医疗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医医院进行的。另有少数中医门诊部和极少数中医个体开业。中医医院始建于50年代中期,到1960年,已有中医医院339所,病床14199张,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医医院一般都规模小,人员少,经费不足,设备简陋,特别是办院方向不很明确,没有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为了总结经验,加强中医医院工作,1982年,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会议,重点解决了办院方向问题。明确要求,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药特色,并将其作为一切中医机构的根本方向。为适应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要求逐步实现县县都有中医医院,少数民族地区设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并努力发掘中医药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医院在诊断、治疗、护理、用药、人员构成、管理方法上,都要以中医药为主,并积极吸收和采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互相配合,提高医疗效果。

衡阳会议以后,中医医院有了较大发展。作为中医药特色的急症和专科专病建设也有所加强。8.5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医院建设以内涵建设为主,以中医医院分级管理为基础,以示范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急症防治、专科专病建设为学术发展的突破口,使中医医院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


如何使我国众多骨质疏松患者的防治得到更好效果?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朱敏讲述了中医药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一是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发落齿摇、耳鸣耳聋等证候的肾精不足者,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有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衰萎、活动不利、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肠鸣腹痛、便溏泄泻、舌淡胖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或迟细的脾肾气虚者,治以补益脾肾,方用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但患者不可自行买药服用,要请中医师辨证开方。

二是外用止痛药方。取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克,红花60克,川椒60克,共研细未,每次取50克-100克以醋调后装纱布袋敷于骨痛处,并在药袋上加用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疗程30天,用于骨质疏松疼痛者。

三是中成药应用。可用济生肾气丸,每日7.5克,疗程为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者可长期服用。

中医药膳 美容良方


养生导读: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自古以来女性对美容就很重视,在古代,女人已经善用胭脂水粉,在现代,各类化妆品也已层出不穷,但是化妆并不能起到预想中的靓丽容颜,而中医药膳却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调理肌肤,让肌肤永葆靓丽,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中医药膳的美容良方。

美容药膳一:桃仁百合燕麦粥

材料:桃仁15克、百合30克、燕麦片50克。

做法:将核桃炒熟之后,磨成粉状,然后和百合、麦片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

桃仁百合燕麦粥可以作为日常的三餐食用,有养阴活血之功效。


美容药膳二:菊花猪肝汤

材料:猪肝500克、清汤1000克、鸡蛋3个、鲜菊花10克。

做法:将猪肝清洗干净,切开两半,将里面的筋膜等都去除干净,然后用刀背砸成泥状,加入加入适量的鲜汤和鸡蛋清、料酒等调味品,充分的搅拌均匀之后,放在一个容器里,隔水蒸熟。蒸煮的过程中,在撒上一些新鲜的菊花。猪肝蒸煮熟透之后,将其余的清汤和调料烧开之后,调好,浇进放有猪肝的容器内,即可。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调理血脉的作用。菊花与猪肝相配成汤菜,有滋养肝血,养颜明目的功效。



美容药膳三:清脑羹

材料:干银耳、杜仲各50克,冰糖250克。

做法:

1、将杜仲洗净,加水煎熬。大火煮开小火慢炖,取汁备用。


2、干银耳用温水发透,然后挑去杂质,揉碎,淘洗干净。

3、锅内放入杜仲药汁与银耳,杜仲干净杂质在旺火上烧沸后,移到文火上久熬,直到银耳熟烂,最后再放冰糖。

功效:滋补肝肾,补养气血。

温馨提示:杜仲是补阳药物,药性温热,补益力强,有可能会伤阴。杜仲药性可能口干舌燥,小便赤黄的燥热体质的MM,应避免或者小心小心燥热避免食用。



美容药膳四:生地炖鸭蛋

材料:生地20克、鸭蛋1至2个。

做法:

1、将鸭蛋的外壳洗净,跟生地一起加水小火炖。


2、煮熟后捞出鸭蛋去壳,再放入汤水中再中炖20分钟3、放入适量冰糖调味,,每日1次或是每周2至3次。

功效:熬夜后往往会出现口燥咽干、牙龈肿痛的情况,而如果你想熬夜后第二天起来还保持着甜美的声线及生动笑容,这道糖水就很适合。生地本身就有滋阴之功效,长期使用对美颜有一定的效果。

盛夏尝鲜中医药浴


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选择的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药浴操作简单、廉价无毒副作用,便于患者实施自我药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思是说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的人,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可使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但在中药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药浴前必须先洁身,浴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

●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9℃-45℃的药浴温度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患者;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者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的药浴温度适用于急性扭挫伤患者。

●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若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床上,喝些白开水或糖水,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有出血倾向者、老年人、儿童慎用39℃以上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的药浴为宜,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药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期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

中医药治病有哪些


能够有治病功效的药物有很多种,中药的类型在中医上也是很多的,很多人看病的时候都会选择用中药来看病感觉这样看病的效果好些要好些,而用中医来看病的话也是断根治本的,对人们来说这样的治疗方法才是最正规的治疗,有是最科学的治疗,重要治病的药物也是千奇百种的,那么中医治病到底有哪些?

解表药:细辛 桂枝 防风 羌活 蔓荆子 葛根 柴胡 炒牛蒡子 蝉衣 荆芥 薄荷 桑叶 菊花 升麻

清热药:金银花 连翘 黄芩 黄柏 黄连 虎杖 栀子 重楼 柴胡 板蓝根 蒲公英 地骨皮 知母 生地黄 玄参 胖大海 大血藤 赤芍 白头翁 牡丹皮

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 制半夏 川贝 浙贝 杏仁 炒苏子 炒莱菔子 炙百部 前胡 白前 桑白皮 葶苈子 炙紫菀 炙冬花 鱼腥草 炒白芥子 桔梗 浮海石 制远志

平肝熄风药:天麻 勾藤 炒僵蚕 炒地龙 蜈蚣 全蝎

祛风湿药:羌活 独活 木瓜 威灵仙 仙灵脾 海风藤 青风藤 制狗脊 骨碎补 防风 虎杖 香加皮 稀莶草 秦艽 鸡血藤 忍冬藤 续断 槲寄生 制南星 制川乌 制草乌 泽兰

活血化瘀药:当归 川芎 制元胡 郁金 丹参 桃仁 红花 炒地必虫 怀牛膝 川牛膝 制乳香 制没药 炙甲片 牡丹皮

行气药:陈皮 木香 炒枳壳 制香附 姜黄 制元胡

止血药:白及 茜草 蒲黄炭

芳香化湿药:藿香 佩兰壳 砂仁 炒苍术 制川朴

消食药:炙鸡金 炒莱菔子

利水渗湿药:茯苓 泽泻 茵陈 炒车前子 米仁 金钱草 扁蓄 瞿麦 滑石 海金沙

安神药:炒酸枣仁 制远志 制五味子

补虚药:紫河车粉 鹿角片 炒杜仲 制山茱萸 枸杞子 党参 炒白术 黄芪 甘草 当归 炒白芍 熟地黄 麦冬 北沙参

泻下药:生大黄 火麻仁 郁李仁 大戟 牵牛子 甘遂 芒硝

中药检测

要进行中药化学成分结构检测,首先要保证样品的纯度,如果被测样品达不到一定纯度,则无法鉴定结构式。鉴定结构式采用的方法有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等)、波谱法等。波谱法是非常准确的先进方法,包括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法(H-NMR、C-NMR)、质谱法(MS)等。

如果被测成分是已知化合物,在确定纯度后,不必作很多鉴定工作,选择其中几种即可。如果能得到已知物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将被测定成分和标准品进行色谱分析(TLC或HpLC),Rf值或保留时间一致,混熔点不下降,红外光谱完全一致,分子量一致,就可说明被测成分和对照品一致。如果得不到标准品,则和文献中已知物的红外光谱(最好是已知物图谱)、质谱数据进行对照,有时还需和已知物的NMR谱数据进行对照,如果一致则说明被测成分和文献报道成分一致。

如果被测成分为未知物,则要作很多工作。对未知成分的结构测定,也要注意文献工作,注意该中药的来源,注意同种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收集信息,对结构鉴定很有益处。未知物的鉴定基本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全新结构的化合物,一种是基本骨架已知,而只是取代基种类不同或位置不同,对后一种情况。

以上我们介绍了关于这个中医药物治病的各种药材,这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这些中药都是需要煎煮的,熬制中药的时候是需要注意很多事项的,在熬制的过程中先用大火,然后再用小火慢慢的熬制,这样药物的效果才会熬制得更好,药效也会更加的突出。

养护牙齿的中医药良方


养护牙齿的中医药良方

1、养护牙齿的中医药良方

1.1、揩齿方

【配方及用法】

盐四两,杏仁一两。盐烧过,杏仁烫煮去皮,共研成膏,每日早晚取之揩齿。

【方药解说】

该方最早收录于宋代《太平圣惠方》。方中食盐具有良好的“坚骨固齿”(《医林纂要》)作用,同时兼有清热凉血之功。杏仁因其善于“杀虫祛风”(《食疗本草》),杀虫可以防龋,祛风可以止痛,许多方剂中均以杏仁治疗牙齿疾患。

1.2、仙方地黄散

【配方及用法】

猪牙皂角,干生姜,升麻,槐角子,生干地黄,木律,华细辛,旱莲,香白芷,干荷叶各二两,青盐一两(另研)。各药于锅子内烧,存性为度,和匀。每日早晚蘸药刷牙,合口少时,有涎即吐,后以清水漱口。

【方药解说】

该方始载于《御药院方》,据传是五代时期“仙人”陈抟的刷牙药,并以一首诗的形式刻在华山莲花峰的石碑上,被称为“仙方”。

2、牙齿为什么会变黄

2.1、生理性的牙齿颜色改变

人的牙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的使用,会逐渐有轻度颜色的改变。就和自己的皮肤一样,年青的时候洁白光润,年纪大了则逐渐晦暗。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样的颜色改变可以不要太在意,如果对自己的容貌很在意的话,可以使用美白牙齿的方法来提升美观,就和皮肤的美容一样。

2.2、外源性黄牙

由于食物色素贴在牙面上,呈黄色或灰色;吸烟的烟垢、饮料、咖啡、茶的色素等附着牙齿上呈黄灰色。

3、中医如何养护牙齿

3.1、茶水漱口

每次饭后用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3.2、叩齿咽津

每天早晨醒来和临睡坚持做上下牙之间相互叩击。开始时轻叩十几下,以后还日增加叩击次数和力量,达到每次叩击五十次左右。此法能增强牙周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促进牙龈及颜面血液循环,使牙齿保持坚固。叩齿后咽下唾液也有利于养生。

3.3、保持口腔清洁

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要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中医养护牙齿的方法

1、爱牙齿,先养肾

荐健齿粥——牛膝生地黑豆粥

配方:牛膝12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三味药用纱布包裹,粥成后挑出不用),黑豆6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

适合肾虚体质者。

牙齿小知识: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幅乳牙,一幅恒牙(恒牙共28~32个牙齿)。恒牙是不可再生的组织,尽管可以用假牙代替,但是假牙永远不可能如真牙一般感觉妥帖自如。

2、按摩穴位,缓解牙痛

2.1、对于突然袭来的牙痛,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和颊车穴得到缓解。合谷穴位于虎口处,用一只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只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颊车穴位于颌骨边角向鼻子斜方向约1厘米处。

2.2、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就是颊车穴。用拇指按住穴位,由轻渐重按压1~2分钟,可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

3、按摩牙龈,牙齿更健康

每天晚饭后洗净手指,用食指上下旋转按摩牙龈,排除龈沟及牙周分泌物,可改善牙龈内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坚持这种方法还可有效防止牙周病。

养护牙齿吃什么好

1、乳酪,长期钙摄取不足会导致牙齿松动。奶酪不但是钙的良好来源之一,对牙齿还能发挥其他保护作用。

2、洋葱,洋葱里的硫化合物是强有力的抗菌物,能杀灭造成龋齿的变形链球菌,尤其以新鲜的生洋葱效果更佳。

3、芥末是牙齿的护卫军,芥末不仅是吃生鱼片时必备的调料,研究发现,其含有的异酸氰酸能抑制造成龋齿的变形链球菌的繁殖。

4、芹菜是牙齿的美白师。其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当你嚼芹菜时,它就像在帮牙齿进行大扫除,能擦去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牙菌斑形成。

5、苹果乃牙龈的最爱。牙龈是牙齿生长的“土壤”,牙龈健康了牙齿才健康。苹果被称为“全能水果”,它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是预防牙龈疾病所需的营养物质。

调理肌肤的中医药膳


美容,是女性必修的课题,女性美容有很多方法,首先是化妆品,女孩子们天天必备,但是化妆并不能起到从身体本人散发的靓丽容颜,中医药膳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调理肌肤,让肌肤永葆靓丽,医学认为,容貌与人体脏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五脏精气充盈、气血旺盛,面容才可能明亮红润。因此,要想延缓容貌的衰老,就必须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注意养生。

美容药膳一:桃仁百合燕麦粥

材料:桃仁15克、百合30克、燕麦片50克

做法:将核桃炒熟之后,磨成粉状,然后和百合、麦片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

桃仁百合燕麦粥可以作为日常的三餐食用,有养阴活血之功效。

美容药膳二:红花山楂糕

材料:红花15克、山楂500克、冰糖500克

做法:红花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汤,然后隔渣取汁,备用。山楂去核,然后加入冰糖,一起煮烂,加入红花水,冷却之后,凝结成块,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即可食用。

红花山楂糕有活血生津的功效,秋冬季节是山楂大量上市的季节,和冰糖一起煮,滋阴润肺,还有开胃消食的作用。

美容药膳三:菊花猪肝汤

材料:猪肝500克、清汤1000克、鸡蛋3个、鲜菊花10克

做法:将猪肝清洗干净,切开两半,将里面的筋膜等都去除干净,然后用刀背砸成泥状,加入加入适量的鲜汤和鸡蛋清、料酒等调味品,充分的搅拌均匀之后,放在一个容器里,隔水蒸熟。蒸煮的过程中,在撒上一些新鲜的菊花。猪肝蒸煮熟透之后,将其余的清汤和调料烧开之后,调好,浇进放有猪肝的容器内,即可。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调理血脉的作用。菊花与猪肝相配成汤菜,有滋养肝血,养颜明目的功效。

美容药膳四:桑椹红花饮

材料:桑葚子20克、红花10克

做法:将桑葚子和红花分别用清水浸泡干净之后,加入适量的清水,一同煎服,取汁饮用即可。

桑葚红花饮有养血活血之功效,每天煎煮一剂,可以分成数次不定时饮用,最好是热饮。

芝麻粥

芝麻炒熟,加上少量细盐撒在粥里拌匀,每碗粥放半两芝麻,每天喝两碗,可使肌肤润美。

红枣粥

取红枣10枚,与50克粳米同煮成粥,睡前食用。可健脾益气,养血润肤。

百合粥

取鲜百合30克(干者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粳米煮粥,在粥八成熟时加入百合,再煮至熟。每晚食时加冰糖少许即可。可补肺养阴,润肤容颜。

苡仁蜂蜜汤

苡仁250克,蜂蜜适量。先将苡仁研细末, 装瓶备用。每次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取10克苡仁粉煎水,加蜂蜜适量服用。连服六个月,可使粗糙的皮肤变得细腻。

九中医药膳方 祛雀斑养容颜


中医认为,雀斑的发生是火郁于细小脉络的血分中,复受风邪侵袭,风火之邪相而引起,亦可因禀赋不足,肾水不能荣华于面,浮火结滞而形成。而西医则认为,雀斑与遗传有关。

常呈家族性;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日光有关,因本病的特点是冬轻夏重,这与紫外线的强弱有关,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雀斑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风各30克,白附子、白芷各15克,生地30克,川芎、红花、黄芩各15克,生甘草6克。

将各药研成细末,蒸熟,作成小丸,每晚服10克,温开水送服。

本方祛风清热,凉血散血,对治疗雀斑有效。

[方二]

苍耳子若干。将苍耳子做成粉,洗净,焙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次饭后服3克,米汤送下,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因风邪袭面,气血失和而致的雀斑。

[方三]

熟地15克,山茱萸、炒丹皮各10克,茯苓12克,山药30克,升麻、白附于、细辛、巴戟天各3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因肾阴亏损而效的雀斑。

[方四]

黑牵牛米适量,鸡蛋清适量。将2者调匀,备用,在临睡前将调好的黑牵牛粉,涂抹在脸上,晨起洗去。

本方既可除雀斑,又能保护皮肤。

[方五]

旋复花若干。将族复花检去杂物,去除梗叶,筛净泥土,研成细粉备用,用时洗脸。

本方适用于雀斑,亦可使皮肤润泽、驻颜。

[方六]

白檀香、浆水适量。将白檀香捣磨成汁,浆水制法是:将煮熟的小米,浸泡在冰水中五、六天,至生出白色泡沫时,滤出备用。每晚用温浆水洗脸,毛巾擦干,然后在雀斑局部涂上檀香汁,第二天晨起擦去。

本方对雀斑有效。

[方七]

桃花、冬瓜仁各等分,蜂蜜适量。将桃花阴干,研成细粉,冬瓜子去壳,研末,加入蜂蜜调匀,夜晚以此蜜敷面,每晨起洗净,每天1次。

本方理气活血,润养祛斑,对雀斑有效。

[方八]

茵陈20克,生地榆、老紫草各15克,赤芍10克,地肤子、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凉血,消斑美容,适用于雀斑。

[方九]

鲜芹菜根60克。切碎,用水浸泡24小时,过滤后取汁洗脸,每日早、晚各洗1次。

本方对雀斑有效。

中医药典中著名的美白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