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养生说

2019-10-12

平衡针灸是什么 平衡针灸的疗法

平衡养生是不是传销。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平衡针灸是什么 平衡针灸的疗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养生导读: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复的现代针灸学。

平衡针灸是什么

平衡针灸学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成功创立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神经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持针采取酒精棉球固定针体法,取穴遵守特异性取穴原则,如感冒穴、过敏穴、降压穴等;区域性取穴原则,如腰痛穴、腹痛穴、颈痛穴、胸痛穴等;交叉性取穴原则,如偏瘫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肘痛穴、踝痛穴、腕痛穴等;对应性取穴原则:如乳腺穴等。

平衡针灸的针刺手法多样,因人因病而宜,如提插针刺法,主要针对肩痛穴、降压穴、降脂穴;一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1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牙痛穴;两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2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头痛穴;三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3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升提穴。如对小儿患者用飞针法,即快速点刺法;对成年人患者用速刺法,即快速针刺法,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将针刺穴位后患者的感觉进行分类,如针刺肩痛穴、降脂穴的触电式针感;针刺降压穴、踝痛穴的放射性针感;针刺胃痛穴的强化性针感,亦称混合性针感等。

王文远在外周神经上发明了大脑中枢调控下的38个平衡穴位,可治疗临床多种疾病。中枢镇痛平衡穴位有位于上肢的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位于下肢的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位于前额的腰痛穴;位于手部的颈痛穴;位于脚趾的头痛穴、明目穴;位于下颌的胃痛穴;位于前臂的胸痛穴;位于下肢的腹痛穴。中枢调控五脏平衡穴位:心病穴、肝病穴、脾病穴、肺病穴、肾病穴。五官平衡穴位:明目穴、耳聋穴、鼻炎穴、牙痛穴、咽痛穴。

另外还有急救平衡穴位:急救穴、醒脑穴、过敏穴、偏瘫穴、面瘫穴;三高平衡穴位: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妇科平衡穴位:乳腺穴、痛经穴、宫病穴;增强免疫平衡穴位:升提穴;促进代谢平衡穴位:痤疮穴、痔疮穴;调节心理平衡穴位:调神穴;解除不良信息平衡穴位:癫痫穴、指麻穴;调节睡眠平衡穴位:失眠穴。

王文远介绍,这些穴位不但部位安全,而且针刺手法方法安全。比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已迅速退出。

平衡针灸的特点

自身平衡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系统平衡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

快速针刺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

即时效应

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

扩展阅读

中医针灸养生 平衡针灸的疗法及其特点


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复的现代针灸学。那么平衡针灸疗法有哪些呢?下面专家为你详解,一起来看看。

平衡针灸是什么

平衡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现代针灸学,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入神经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平衡。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持针采取酒精棉球固定针体法,取穴遵守特异性取穴原则,如感冒穴、过敏穴、降压穴等;区域性取穴原则,如腰痛穴、腹痛穴、颈痛穴、胸痛穴等;交叉性取穴原则,如偏瘫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肘痛穴、踝痛穴、腕痛穴等;对应性取穴原则:如乳腺穴等。

平衡针灸的针刺手法多样,因人因病而宜,如提插针刺法,主要针对肩痛穴、降压穴、降脂穴;一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1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牙痛穴;两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2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头痛穴;三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3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升提穴。如对小儿患者用飞针法,即快速点刺法;对成年人患者用速刺法,即快速针刺法,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将针刺穴位后患者的感觉进行分类,如针刺肩痛穴、降脂穴的触电式针感;针刺降压穴、踝痛穴的放射性针感;针刺胃痛穴的强化性针感,亦称混合性针感等。

专家在外周神经上发明了大脑中枢调控下的38个平衡穴位,可治疗临床多种疾病。中枢镇痛平衡穴位有位于上肢的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位于下肢的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位于前额的腰痛穴;位于手部的颈痛穴;位于脚趾的头痛穴、明目穴;位于下颌的胃痛穴;位于前臂的胸痛穴;位于下肢的腹痛穴。中枢调控五脏平衡穴位:心病穴、肝病穴、脾病穴、肺病穴、肾病穴。五官平衡穴位:明目穴、耳聋穴、鼻炎穴、牙痛穴、咽痛穴。

另外还有急救平衡穴位:急救穴、醒脑穴、过敏穴、偏瘫穴、面瘫穴;三高平衡穴位: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妇科平衡穴位:乳腺穴、痛经穴、宫病穴;增强免疫平衡穴位:升提穴;促进代谢平衡穴位:痤疮穴、痔疮穴;调节心理平衡穴位:调神穴;解除不良信息平衡穴位:癫痫穴、指麻穴;调节睡眠平衡穴位:失眠穴。

专家介绍,这些穴位不但部位安全,而且针刺手法方法安全。比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已迅速退出。

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要求的是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穴名

穴位名称通俗易懂。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

安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不易晕针。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

平衡针必须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3秒钟90%以上病人即可见效,尤其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年龄小、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效果良好,而且价格低廉,一个人治疗成本投入就是一根针,加一个棉球,是一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易学实用的治疗技术,已被列为国家973项目、卫生部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平衡针灸的特点

自身平衡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系统平衡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

快速针刺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

即时效应

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

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

平衡针灸的效果好吗


 

 

  身体发生疾病之后,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疾病为主。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主要是以采用对症的药物彻底根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治疗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手段可以使用,比如针灸、按摩、拔罐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起到治疗的效果。现在出现一种平衡针灸的治疗方法。现在我们就说介绍一下这种治疗方法。

  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依靠病人自我修复的现代针灸学。

   这个其实说简单的,就是针对人体每个特定的部位,只要是出现了任何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对其相对应的部位进行针灸,就可以减轻人体的痛苦,在实在的临床操作实践中选定看38个特定的穴位。它和一般传统的针灸是有很大的额差别的,而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它可以治疗身体出现的很多问题:包括常见的头痛,肩周炎,糖尿病,高血压等还有一些疑难杂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治疗疾病的时候不管是西医治疗的方法,还是中医的治疗方法。都是要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感为治疗疾病的原则。在不影响这个原则的情况下,使用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就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让病人的痛苦感降低的最小。就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平衡针灸疗法 竟有这些优点


平衡针灸疗法是一种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拥有诸多有效特点,比如自身平衡、系统平衡、单穴疗法、快速针刺、即时效应、针感效应、离穴不离经、穴名、安全等,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1、自身平衡

自身平衡系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的自我调控功能。通过针灸来调整、完善、修复大脑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良性转归,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头痛医脚,脚痛医手的平衡取穴方法。

2、系统平衡

平衡针灸就是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高速公路,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通过神经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

3、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平衡针灸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

4、快速针刺

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不同穴位有不同的针感要求,只要把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出针。但对一些慢性疾病、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给予留针。

5、即时效应

80%以上的病人3秒钟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

6、针感效应

针感是反映平衡针灸疗效的重要标志。只要将要求的针感扎出来即可产生治疗效果。此外平衡针灸在针刺手法中不过于强调针刺手法,也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

7、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要求的是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8、穴名

穴位名称通俗易懂。其主要特点是以部位、功能、主治来命名。如治疗头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头痛穴,治疗腰部病变的平衡穴位叫腰痛穴,治疗糖尿病的平衡穴位叫降糖穴。

9、安全

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针灸学最根本的要求:

a、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不易晕针。

b、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不会刺伤脏器。

平衡针灸 治疗软组织损伤


对于软组织损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口服消炎药对症治疗,或用红花油外涂。我们运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软组织伤90例与用红花油治疗76例、1%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处理61例对照,取得良好疗效。

这些软组织伤患者下肢和腰部损伤占80.31%,其他部位占19.69%;肌肉拉伤占45.08%,韧带扭伤占54.92%。

平衡针灸取穴:肩部软组织损伤取肩痛穴;肘关节损伤取肘痛穴;腕部软组织损伤取腕痛穴;臀部软组织伤取臀痛穴;膝关节损伤取膝痛穴;踝关节损伤取踝痛穴;腰部、背部软组织损伤取腰痛穴。

针刺方法: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刺入2~4厘米,大幅度提插,提插时针尖方向要有小角度改变,直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或触电感并向肢体远端放射时,迅速出针。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疼痛、运动障碍及红肿)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继续正常训练;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可以坚持训练;好转:疼痛减轻,功能仍有轻微障碍,需休息后方能训练; 无效:针刺后无任何改变,不能继续训练。

治疗结果:平衡针灸治疗组显效76例,总有效率96.67%;红花油组总有效率89.47%;1%双氯芬酸二乙胺盐组显效48例,总有效率90.16%。

鲁在从高台跳下时大腿肌肉拉伤,局部疼痛难忍,不可用力,触地亦有剧烈疼痛。当即针刺臀痛穴,立即有强烈酸胀感并传至指尖,马上出针,出针后大腿疼痛很快消失,轻微活动后又可继续训练。

平衡针灸治疗软组织伤直接对神经干或特殊反应点(区)进行刺激,使大脑痛阈升高,针刺造成的良性刺激经外周神经的动脉类粗纤维由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经薄束和楔束上行,在脑干下部与薄束核和楔束核发生突触联系,从而阻断痛觉在中枢的整合。其次,由于针灸针直接刺激神经干、特殊反应点(区),造成的刺激强度大,大量消耗了神经递质,也可阻止痛觉在脊髓后角的换元,从而达到强止痛效果。

实验证明,针刺后机体可应激性产生大量消炎物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另外,针刺在神经干上改变了植物神经兴奋状态,使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进入应激态甚至应急态,从总体上提供了镇痛、消炎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平衡针灸疗法能够在软组织损伤发生的当时进行治疗,而且效果好、见效快、易掌握,解决了现场救治的难题。

平衡针灸38个穴位都能治疗什么病?


平衡针灸是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针刺中枢神经分布在周围神经上的特定靶穴来调节、修复大脑基因程序,使失调、紊乱、破坏的中枢管理程序系统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间接地激发病人应激能力的治疗方法。

汲取中西医精华的新理论

平衡针灸学理论来源于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心神调控来源于《黄帝内经》的脏腑学说,特别强调心主神志,心主神明,心脑同源。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中医的心不但包括了生理上的心还包括了大脑中枢。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失衡可以改变遗传基因程序,提前启动、激发重大疾病的发生;心理失衡是引发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大脑按照遗传基因程序,负责对子系统的管理和物质能量的再分配、再调整。平衡针灸学理论正是建立在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神经调控学说的基础之上,将两者有机结合,吸收中西医理论精髓,创新发展而来。

突破传统的新针法

平衡针灸持针采取酒精棉球固定针体法,取穴遵守特异性取穴原则,如感冒穴、过敏穴、降压穴等;区域性取穴原则,如腰痛穴、腹痛穴、颈痛穴、胸痛穴等;交叉性取穴原则,如偏瘫穴、肩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肘痛穴、踝痛穴、腕痛穴等;对应性取穴原则:如乳腺穴等。

平衡针灸的针刺手法多样,因人因病而宜,如提插针刺法,主要针对肩痛穴、降压穴、降脂穴;一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1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牙痛穴;两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2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头痛穴;三步到位针刺法:适于进针3寸之内的平衡穴位,如升提穴。如对小儿患者用飞针法,即快速点刺法;对成年人患者用速刺法,即快速针刺法,整个针刺过程控制在3秒钟之内。

将针刺穴位后患者的感觉进行分类,如针刺肩痛穴、降脂穴的触电式针感;针刺降压穴、踝痛穴的放射性针感;针刺胃痛穴的强化性针感,亦称混合性针感等。

独特的治疗穴位

中枢镇痛平衡穴位有位于上肢的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位于下肢的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位于前额的腰痛穴;位于手部的颈痛穴;位于脚趾的头痛穴、明目穴;位于下颌的胃痛穴;位于前臂的胸痛穴;位于下肢的腹痛穴。中枢调控五脏平衡穴位:心病穴、肝病穴、脾病穴、肺病穴、肾病穴。五官平衡穴位:明目穴、耳聋穴、鼻炎穴、牙痛穴、咽痛穴。

另外还有急救平衡穴位:急救穴、醒脑穴、过敏穴、偏瘫穴、面瘫穴;三高平衡穴位: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妇科平衡穴位:乳腺穴、痛经穴、宫病穴;增强免疫平衡穴位:升提穴;促进代谢平衡穴位:痤疮穴、痔疮穴;调节心理平衡穴位:调神穴;解除不良信息平衡穴位:癫痫穴、指麻穴;调节睡眠平衡穴位:失眠穴。

这些穴位不但部位安全,而且针刺手法方法安全。比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长时间不超过3秒钟,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针体就已迅速退出。

突显的特色优势

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指挥系统,中枢神经通过外周神经完成对机体的程序化管理。王文远说,平衡针就是通过对外周神经针刺产生生物电信息传入中枢神经,在中枢靶轴的整合作应下,再通过传出神经达到对病变部位的应激性调整。

针刺过程中常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可有效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并充分体现了中医上病下治,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中医治疗理论。平衡针必须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3秒钟90%以上病人即可见效,尤其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年龄小、体质好的病人治疗效果良好,而且价格低廉,一个人治疗成本投入就是一根针,加一个棉球,是一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易学实用的治疗技术,已被列为国家973项目、卫生部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社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中暑针灸疗法


【概说】 中暑是以壮热,烦闷恶心,甚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证的夏季急病。多由于夏季酷热或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所致。本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等。 【病因病机】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劳则伤气,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 【辨证治疗】 (一)轻证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证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 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中国卫生健康网

皮肤针灸疗法


针具及术前准备

皮肤针是针头呈小锤形的一种针具,一般针柄长15-19cm,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下边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用针具针支数目多少的不同,又分别称之为梅花针(五支针)、七星针(七支针)、罗汉针(十八支针)等。针尖不宜太锐,应呈松针形。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全束针尖应平齐、防止偏斜、钩曲、锈蚀和缺损。针具的检查,可用干脱脂棉轻沾针尖,如果针尖有钩或有缺损时则棉絮易被带动。

针具在使用前应注意消毒,一般可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

针刺方法

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未端固定于小鱼际,针柄未端露出手掌后约2-5cm,以拇中二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

叩刺分为三种: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这样可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中等度刺法,用力介于轻刺、重刺之间。

叩刺速度要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匀地乱刺。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防止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着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针刺部位须准确,按预定应刺部位下针,每一针之间的距离,一般在1.01.5cm之间。

针刺部位

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局部按经脉循行叩刺,或在其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另一种是按经脉辨证循经取穴。 还有一种是整体叩刺,即先刺脊柱两旁,由背至骶,后刺项部及病变局部。对某些病变在脊柱附近及其他有关部位上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所见(如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均为重点叩刺部位。上述三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应用。各部位叩刺顺序如下:

头部、项部、颈部、肩胛部、脊背部、骶部、上肢、面部、眼部、鼻部和耳部。

适应范围

主要的常见适应证有如下几种:

头痛、偏头痛,胸痛、胁痛,失眠,上下肢痛及腰扭伤,口眼喎斜,痹证,呃逆,痿证,胃脘痛、呕吐,腹痛,哮喘、咳嗽,遗尿,遗精、阳萎,心悸,眩晕,痛经,小儿惊风,目疾,鼻塞、鼻渊,瘰疬,

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者,须及时修理。

(2)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3)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中医针灸放血疗法


导读:中医针灸现已被用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了。但是对于中医针灸的放血疗法,你了解吗?如果你不了解的话,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的解说吧!

全面认识传统针灸的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这个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等病症。

相传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

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1、针具的选择

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

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

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缝衣针、注射针头、瓷片、刮脸刀片等代替。

2、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将针具煮沸消毒,然后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第二步,依不同的方法进行。

刺络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

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黏液。

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地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

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黏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

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第三步,在用右手刺络或划割放血的同时,另一手做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以配合放血。

3、放血疗法的禁忌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针灸治疗高血压,有很多穴位可扎

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多在遗传因素基础上因长期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继发性高血压病多由泌尿系疾患、颅内疾患及内分泌疾患引起。

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等症范畴。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上扰,发为眩晕;素体脾虚。

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

用针灸治高血压的常用穴位有:大椎、肩井、肺俞、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

经络针灸穴位疗法


【导读】朱金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针灸学,运用经络针灸穴位疗法大脑炎后遗症,棉瘫,红眼病,心脑血管病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溢血等症,并配合药物治疗,有显著疗效,独树一帜,下面为你介绍经络针灸穴位疗法。

经络针灸穴位疗法

朱金友

1952年生,保定市人。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1966年拜师甄士杰,杨瑞田学习中医,尤其酷爱针灸,得到真传。1969年其在河北省直属医院学习,毕业后,在保定市刘守庙医院工作,任该院门诊部主任兼中医针灸科科长;1995年任保定市刘守庙医院院长;2000年开办南市区中西医门诊部;2005年创建保定市金友中西医结合医院,任院长。朱金友对工作认真,对业务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朱金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针灸学,运用针灸治疗大脑炎后遗症,棉瘫,红眼病,心脑血管病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脑溢血等症,并配合药物治疗,有显着疗效,独树一帜。

朱金友在拜师学习期间肯钻研,爱学习,每当他回到家里,总要翻书看图解,找穴位,然后以自身试针。一天父亲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满身是针,不解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他回答:我在学技术,在试针。又说,我这样才能掌握好每天学的技巧,否则,就不是一个好医生,因为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优秀的医生。父亲听了儿子的回答,点点头。他理解了儿子的用意,心疼地对儿子说:你学习我支持,可是别弄坏了身子。

由于朱金友刻苦学习,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推荐到保定地区卫校针灸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工作之余,朱金友在职通过河北省针灸学院函授三年学习,获得大专学历。他在祖国医学宝库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把针灸穴位的经络学理论与西医治疗有机结合,总结研究出穴位针灸扶正法,穴位经络化淤法,芒针点击雀啄法,其理论和特点分别为:

经络针灸穴位疗法

一、穴位针灸扶正法

脑血栓中医称为中风,根据发病机理,该病诱因一是火,二,因为火胜伤阴,阴伤血液粘稠增加,血流淤滞,故而形成血栓,火盛迫血妄行,故而形成出血。虚为气虚,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不足,血流缓慢,故而引起出血,火与虚二者引发之病皆形成血淤,从而出现由于血淤痹阻不同经络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的障碍等不同病症。这时,针灸气海穴,可通经络,理气,补阴,因而,气息通畅,用中医术语说;气通百通。再针灸肝,胆经和阴陵泉,太阳穴,可抑火,扶正调节阴阳平衡,人体功能便得以恢复,同时配合西医药物治疗。实践证明,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奇特。

二、穴位经络化淤法

该方法在扶正法的基础上,即:通气,抑火,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血液运行推动力,这时针灸心经穴,神门穴,通里穴,凤池穴。

痔疮针灸疗法


痔疮针灸疗法

1、痔疮针灸疗法

1.1、针灸

治法: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长强、会阳、承山、二白

方义: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1.2、耳针

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

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中医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痔疮形成的原因与胃肠功能衰弱而导致的便秘有密切的关系。人体缺乏运动,同样会使胃肠功能减弱,最终导致痔疮形成。痔疮形成不妨试一试中医针灸来治疗痔疮。

2、什么是痔疮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多见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3、怎么预防痔疮

3.1、提:早晚有意识地向上提缩肛门,每次30下。

3.2、卧:仰卧,脚跟靠臀部,两手放头下,以脚掌和肩部作支点,使骨盆上起,同时收肛门,骨盆放下时放松,每日做l~3次,每次20下。

3.3、起坐:两腿交叉坐,全身放松,保持交叉姿势站起,同时收臀夹腿,提肛,再原样坐下,全身放松,每日20次。

3.4、举:站立,两腿并拢,两臂侧举到头上方,脚跟提起,深吸气,两臂在体前自然落下,脚跟随之落下,深呼气,连做6~8次。

痔痔疮的原因

1、解剖学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枝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粘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2、遗传关系: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3、职业关系: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4、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

痔疮患者适宜饮食

1、木耳菜又名西洋菜,肥厚而粘滑,俗称木耳菜。其营养素含量及其丰富,经常食用有降血压、益肝、清热凉血、利尿、预防便秘等功效。

2、红薯红薯中的纤维物质在肠内能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对促进胃肠蠕动和通便非常有益,常用来治疗痔疮及肛门裂等。

3、卷心菜又名球甘蓝,别名圆白菜或洋白菜。性平味甘。多吃卷心菜,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治疗痔疮,是肛肠患者的有效食品。

4、菠菜性凉,味甘,有养血、止血、润燥、滑肠、通便的作用。

5、白萝卜生吃可促进消化,还有很强的消炎作用,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另外,所含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中风的针灸疗法


中风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的疾病。因本病起病急,证候多,变化快,颇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相似]故名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因发病轻重不一,故有中脏腑(闭证、脱症)和中经络之不同。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毒性脑炎、中枢性面神经瘫痪等病。
【病因病机】
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虚,加之将息失宜,而使肝、肾、心、脾的功能失调,肝肾阳亏则肝阳偏亢,心阴不足则心火偏亢,脾阳不足则痰湿内生,如遇忧思恼怒,饮酒暴食,劳累过度,风寒外袭等诱因,即可肝阳暴张,引动肝风,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血并走于上,挟痰浊,蒙闭清窍,发为闭证;如真元衰微,阴阳离绝则复生脱证;痰浊流窜经脉,则发为偏瘫。
【辨证治疗】
(一)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舌赤红苔黄厚或灰黑,脉弦滑有力。
治法:取督脉、足厥阴经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以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
处方:水沟、十二井穴、劳宫、丰隆、百会、太冲、涌泉。
随证配穴:牙关紧闭:下关、颊车、会谷;舌强不语:哑门、廉泉、通里。
方义:水沟醒神清脑;十二井开窍、清热,点刺出血可交通十二经气;营宫泄心火;丰隆为胃经络穴,针之以宣通脾胃气机,健脾胃以化痰浊;百会、太冲平肝熄风;涌泉滋肾水以平肝潜阳,诸穴共奏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之效;下关、颊车、合谷,疏调上下牙关以开闭;哑门醒脑开窍,配廉泉、通里利舌窍以治不语。


2、脱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四肢厥冷,如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危侯。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重用灸法,以回阳固脱。
处方:神阙、关元、气海、百会。
方义:神阙位于脐中,为生命之根蒂,真气功所系,关元、气海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位居小腹,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系命门真阳,气海为元气之海,故隔盐灸神阙,并灸关元、气海可大补元阳,回阳以固脱,灸百会以通督脉,醒脑开窍。
(二)中经络
风痰阻于经脉,未及脏腑,或中脏腑后,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而经脉仍为风痰阻隔者。
主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手足抽动,面红目赤,咽干口渴,烦躁等症,脉多弦滑。
治法:取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
处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支沟、合谷、后溪。
下肢:肾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头面:百会、风池、地仓、颊车、哑门、廉泉。
方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疾病易于恢复,故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地仓、颊车、以通调上肢、下肢及头面之气血,祛风化痰;少阳为枢,主持全身之运动,取支沟、风池、环跳、阳陵泉各穴以舒筋通络,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百会、风池、太冲、平肝熄风以治兼证;地仓、颊车治口角歪斜;哑门、廉泉以通舌窍;后溪强刺激可通督脉以解痉挛,为治上肢不遂,手握不开之经验效穴。


【其它疗法】
1、头针
取穴: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舞蹈震颤控制区。
方法:常规消毒后,依次针入各有关穴线,要深达骨膜后,进行捻转手法,每分钟140-160次左右,连续捻转2min,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肢体,停针 5min,再捻转2min,如此操作,留针30-40min,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对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分支的血栓形成效果好。

2、耳针
取穴:脑、缘中、肝、三焦、瘫痪部位相应的耳穴。失语加心、脾;吞咽困难加口、耳迷根、咽喉。
方法: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耳针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经络),宜在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后进行。
3、电针
每次上下肢各选1-2穴,进针出现针感后,接通电疗机,逐渐加大电流,使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收缩,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为准,每次通电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适用于风中经络。
4、穴位注射
选穴:上肝:曲池;下肢:阳陵泉。
方法:选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1ml左右,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适于中经络。
5、皮肤针
轻刺头部督脉,膀胱经线,重刺胆经线,背腰部轻刺,骶部重刺,上肢内侧手三阴经轻刺,手三阳及手指端穴重刺,下肢膝以下足三阴经线轻刺,下肢足三阳及趾端穴重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于中经络较轻的患者。
【附注】
预防中风:凡年高形盛气虚,痰多,并有眩晕,心悸等肝阳上亢的患者,若出现舌强,语言不利,嗜睡腿软,性格改变,指端麻木等现象,这是中风的先兆症状,宜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劳累,并常灸足三里、悬钟,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咳嗽的针灸疗法


咳嗽为呼吸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概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而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咳嗽的病因病机 本证之发生,其原因有二:一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于是肺气雍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一为它脏病变,累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肺气不得下降;或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盛烁肺,气失清肃,均可导致咳嗽。 中医辨证 1.外感 (1)风热:咳嗽咯痰色黄,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咳嗽喉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咳嗽粘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肺俞列缺合谷 随证配穴 咽喉肿痛:少商尺泽; 发热:大椎外关 方义 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义: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选穴:定喘大杼风门肺俞 方法:采用维生素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大椎肺俞(或风门)膏肓 方法:采用麦粒灸,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平衡针灸是什么 平衡针灸的疗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