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有什么偏方

养生有什么。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黄疸有什么偏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三、早期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黄疸有什么偏方

1、黄疸有什么偏方

1.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水煎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

1.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2、黄疸患者饮食注意

多吃西瓜,梨和猕猴桃,西瓜有清热解毒,利小便的作用, 梨子含有维生素C、烟酸和糖能清热、解毒、消痰。猕猴桃性寒解热对治疗黄疸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多吃营养价值高的牛奶、蛋、果汁等食物,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食物。

3、黄疸的临床症状

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偏高。

2、胆红素的代谢需要肝脏里面的肝脏酶参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导致了黄疸偏高。

3、胆红素的排出需要胆道参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4、胆红素还可以从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从而使得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会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无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疾病导致,比如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6、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早期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母乳性黄疸出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一般于4-5天出现,逐渐加重。但生理性黄疸于10-14天内消退,而母乳性黄疸消退迟缓,需要3-4周后方可消退,个别可持续至生后12周消退。

母乳性黄疸血中未结合胆经素远较生理性黄疸为高,虽仅有极少数可能引起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引起较重的“核黄疸”,但由于其黄疸持续时间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帮而不能因为本病预后好而掉以轻心,无论胆红素升高程度如何,均应采取干预措施积极处理,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Ww.yS630.CoM

早期预防母乳性黄疸,一是对生后3-4天的新生儿要增加哺喂次数,但每次量不宜过多。吸吮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如果母乳量不足则应适当给予补充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使婴儿免于饥饿状态,防止胆汁瘀积。二是可以早期邓小平新生儿预防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诱导剂,可以减少新生儿的胆红素重吸收,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防止高胆红素血症。三是对已有母乳性黄疸发生的患儿,可在不停止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应用思密达1.5克,与 10%葡萄糖溶液匀和喂服,每8小时一次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

Ys630.com相关知识

黄疸的偏方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豆腐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血清内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它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会让患者出现畏寒或者败血症等情况,所以面对黄疸这种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如果不知道用什么偏方去治疗它,应该要及时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偏方一

主治:治黄疸。

用法: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又方 : 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偏方二

材料: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偏方三

主治:( 内热、大热型) 。

用法: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又方 : 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偏方四

主治:( 湿热型) 。

用法: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又方 :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偏方五

用法: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为了让患者在生活中治疗好黄疸这种疾病,建议患者对于文章介绍的黄疸治疗偏方应该要好好的理解,这样你们才能够根据病情的发展去选择治疗黄疸。患者还要在生活中知道引发黄疸发生的因素是什么和它的发病症状,才能够及时的控制它。

核黄疸的偏方


核黄疸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多导致的胆红素脑病。患有核黄疸的患者一般的症状就是表现为嗜睡、角弓反张、惊厥等等,现如今,治疗核黄疸的效果都不怎么样,倒不如一些偏方来得快,那么,治疗核黄疸的偏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去看看治疗核黄疸的三种有效偏方。

偏方一:

配方: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疗效: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偏方二:

配方: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疗效: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偏方三

配方: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核黄疸的治疗非常麻烦,很多医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研究出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严重地患者,一般情况下只有换血才能彻底治疗,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现有了患核黄疸的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能延误看病时机。

退黄疸食疗偏方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表现,引起黄疸的原因比较多,对成年人来说出现黄疸现象,往往预示着肝胆出现问题,这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然后进行良好的治疗,平时生活当中要及时加强饮食方面的调养,尤其是对于黄疸型肝炎来说,通过这样的饮食调养,能够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1、茵陈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茵陈30~60克 粳米50~10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2、栀子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栀子仁3~5克 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3、佛手柑饮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佛手柑15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4、蒲公英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来源】《粥谱》

【原料】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 粳米50~100克

【制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

【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肝炎、胆囊炎及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等。

5、山药桂圆炖甲鱼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山药片30克 桂圆肉20克 甲鱼1只(约重500克)

【制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用时,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补阴虚,清血热。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患者。

黄疸有什么症状


黄疸有什么症状

1、黄疸的症状

1.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1.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1.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1.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2、黄疸的原因

2.1、母亲产前用药:如给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

2.2、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

2.3、分娩时损伤出血,使胆红素产生增加。

2.4、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而使胆红素游离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可增加肠一肝循环,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3、黄疸的饮食

3.1、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姜等辛辣之品。

3.2、忌食糯米、大枣、荔枝等黏糯滋腻之物。

3.3、忌食马铃薯、豆瓣等易致胀气的食物。

3.4、忌食动物油、肥肉、狗肉、海鱼、虾子、以及黄芪、紫河车、黄精等补益之品。

3.5、阴黄之人还应忌食螃蟹、螺蛳、蚌肉、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凉食物。

黄疸的治疗

1、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2、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是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黄疸的预防

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对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不宜常规使用维生素K、磺胺类、苯甲酸钠、咖啡因及水杨酸等药物,安全用药才能让宝宝的黄疸得到有效的治疗。

3、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婴儿去黄疸的偏方


婴儿去黄疸的偏方

1、婴儿去黄疸的偏方一

主治:治黄疸。

用法: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又方 : 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2、婴儿去黄疸的偏方二

材料: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婴儿去黄疸的偏方三

主治:( 内热、大热型) 。

用法: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又方 : 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4、婴儿去黄疸的偏方四

主治:( 湿热型) 。

用法: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又方 :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5、玉米须煮水能够去黄疸吗

孕妇可以在怀孕期间喝玉米须水,它主要有利尿消肿的功效。有些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的现象,大量补充水分时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把玉米须放在开水中煮,每天当茶饮用,会帮助身体利尿,从而减轻水肿,而且不增加心脏的负担,还具有减肥作用。方法为把200毫克玉米须放在700-800毫升的开水中煮,待煮到1/3水量时即成,每天饮用1杯。

玉米须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汗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和加速血液凝固等作用。将玉米须在授粉前割下阴干存放,煎水代茶,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和肥胖病均有一定疗效。

玉米须还有强心、开胃、止喘等作用,它味甘、性平,目前来说,尚无关于玉米须水的负面报道,无任何副作用。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喝玉米须水,但如果没有必要,还是尽量少喝,有出现了水肿的时候再喝。

怎么样快速的去除黄疸

大部分宝宝在生后3天左右会出现黄疸,是生理学的黄疸,一般14天左右消退,是不用做什么处理的,预后也是良好的。如果出生24小时出现黄疸,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后消退后有出现黄疸的情况,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您对宝宝的情况拿不定的时候,建议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喝水晒太阳,或者吃一些退黄疸的药,当时我们吃的是茵栀黄口服液,一次1/3瓶,一天三次,晒太阳注意不要晒到宝宝的眼睛。希望宝宝能尽快退黄疸,注意保持哦,因为满月打疫苗的时候如果黄疸值过高是不可以打的。

黄疸的中医常用治疗药方

阳黄:

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热黄:

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寒黄:

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阴黄:

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生理性黄疸的偏方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生理性黄疸也是很常见的了,特别是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的现象是很多见的,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过高引起的,一般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都是在出生以后的2到3天,4-5天生理性黄疸的现象是最严重的,下面看看生理性黄疸的偏方治疗,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黄疽。

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现象家长是不要太担心的,这也都是正常的现象,有的孩子会自行消退,有的经过简单的治疗也是可以痊愈的,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生理性黄疸的偏方治疗,效果会更好,而且方法很简单。

肝腹水去黄疸的偏方


二、肝腹水如何调理三、肝腹水不能吃什么

肝腹水去黄疸的偏方

1、肝腹水去黄疸的偏方有哪些

1.1、茵陈粥

【原料】茵陈30~60克 粳米50~10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1.2、栀子粥

【原料】栀子仁3~5克 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1.3、佛手柑饮

【原料】佛手柑15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2、治疗肝腹水的偏方有哪些

2.1、处方:连翘20克,丹皮15克,陈皮10克,豆根20克,甘草10克,白芍25克,赤芍20克,柴胡20克,麦芽25克,白花蛇草50克。

用法:以上药为一剂,一日一剂。每天用水煎两遍,煎出来的汁,早饭前服一次,晚饭后服一次。在用这个方子的同时还要将玉米须子和柳树枝洗净熬水喝 ,量可以自己掌握,每天别的水不要喝,渴啦只要喝这种水就可以。轻者一个月,重者半年治愈。

注意:患者不能吃狗肉和韭菜。

2.2、处方:乌鸡,苏子油,或苏子籽。

用法:把乌鸡开膛破肚,掏出五脏。然后再乌鸡内塞满苏子油或苏子籽,不放任何油盐酱醋,直接加水炖。炖熟后连汤带肉全部吃掉。患者每天只要饿了就吃这种东西。五只乌鸡后轻者就可以见效或者好。重者还要继续吃直到痊愈。

2.3、处方:丹参,党参,苦参,云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各10克。

用法:以上药为一剂,一日一剂,每天用水煎两次,煎出的汁早饭前服一次,晚饭后服一次。在使用此方时也可以用水煮30克芒硝和150生牛肉,煮一个多小时,每天吃牛肉喝汤。效果会更快,使用七剂就有效果。

3、肝腹水的饮食疗方

3.1、冬笋香菇汤

冬笋250克,香菇50克。冬笋剥去外壳,洗净切丝,香菇切片,两者同放入锅内翻炒20分钟左右,再加入汤、调料煮沸即可。功能健脾疏肝,适用于肝硬化患者症见乏力,纳差,腹胀等。

3.2、泥鳅炖豆腐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将泥鳅去肠脏,洗净,加水、盐各适量,精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即可。功能利湿消水,适用于肝硬化伴腹水或黄疸患者。

3.3、李子茶

鲜李子100-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李子剖为瓣,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加入绿茶和蜂蜜,食李子饮茶,分三次服,10天为一疗程。功能活血、润肠通便,扶正利水,适用于肝硬化腹水者。

肝腹水如何调理

饮食以选择营养价值高的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鱼、瘦肉、乳类等,植物蛋白和豆制品也较好,可按每千克体重给予1.5~2.0克计量。晚期肝硬化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饮食中应有足够的热能成年患者每日需8368千焦(2000千卡)左右的热能,再根据体重及有无发热等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饮食中糖类要占每日总热能的70%左右(约400克主食),以米面为主食,脂肪摄入不宜太多,每H不超过20克为宜。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饮食中应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补充因腹水而丢失的部分。这主要靠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

肝腹水不能吃什么

1、辛辣的食物

因为辛辣食品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胃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糜烂,尤其对患有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的患者很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2、喝酒

肝腹水是肝硬化进入晚期的标志性症状,可以说酒肝硬化晚期病人有直接的毒害作用,所以肝腹水不能喝酒。同时少喝或不喝各种饮料,防止发生腹泻、腹胀和肠炎,以免加重病情。

3、油腻的食物

油腻的食物不宜消化,而且易酿湿生热,这样会加重肝功能代谢的负担,从而加重肝腹水患者的病情。

4、含盐较多的食物

肝腹水患者肝脏受损比较严重,抗利尿素的功能减弱,因此尿量减少,较易发生盐潴留现象,进而加重腹水症状,因此肝腹水患者不能吃含盐较多的食物,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未满月婴儿黄疸的偏方


未满月婴儿黄疸的偏方

1、未满月婴儿黄疸的偏方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2、未满月婴儿黄疸食疗方

食材:蝉蜕0、5g,绿豆5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食材:鲜蘑菇或番薯适量。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食材:冬瓜皮、玉米叶各3g。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3、黄疸中医常用治疗偏方

新生儿黄疸

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阳黄

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热黄

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寒黄

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阴黄

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湿黄

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燥黄

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气黄

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血黄

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手足黄

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婴儿黄疸的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婴儿黄疸的危害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爸妈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黄疸很快就能退去,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爸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1、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茵陈粥

【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治疗

【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佛手柑饮

【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2、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各种引起肝炎的病因都可因同时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学毒物的损伤(如四氯化碳)、酒精损伤、药物(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这些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产生肝炎,同时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3、黄疸型肝炎的诊断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伴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即可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的危害

损害肝脏的功能

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危及生命

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疸。核黄疸轻者会影响人的大脑,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

易引起的并发症

黄疸型肝炎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可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阴黄重感湿热之邪,又可发为阳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1、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2、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3、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4、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黄疸型肝炎的传播。

溶血性黄疸的偏方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黄疽。

[方七]

田螺10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宿,五更取清汁服。

本方适用于阳黄病后,身面俱黄,吐血,诸药不致者。如黄不退,照前服。

[方八]

积雪草、冰糖各30克。水煎服,1日1剂。

本方适用于湿热黄疽。

[方九]

梅花草15克,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6克,五灵、脂、广木香各3克。共研细末,每服3叫.5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本方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方十]

鲜车前草10株,天青地白草、馥浆草、绵茵陈、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郁金各20克。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本方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季昌源方,功能清热解毒,退黄除湿,适用于黄疽症之阳黄。

[方十一]

茵陈30克,栀子9克,黄柏15克,大黄9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水煎,日1剂,早晚服。

本方为邱会河老中医经验方,适用于阳黄初起,大便干燥者,退黄效果甚好。

[方十二]

茵陈30克,茯苓15克,猪苓、白术各9克,泽泻15克,川金钱草60克,藿香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利湿退黄,适用于身面俱黄,但湿邪较重者。

[方十三]

茵陈30克,干姜6克,熟附片、白术各9克,茯苓、泽泻各11克,焦三仙各9克,熟 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本方温化寒湿,适用于皮肤黄染晦暗,如烟熏或如尘土,即寒湿阴黄证。

[方十四]

柴胡、当归各9克,赤芍15克,白术、茯苓各9克,茵陈30克,郁金9克,薄荷3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疏肝理血,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黄疸证。

[方十五]

生首乌、连翘、丹皮、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茜草、丹参各15克,柴胡12克,茵陈、白茅根各30克,甘草6克。前者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本方为河南著名中医翟明义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清肝利胆,除湿热、退黄疸。

主治:湿热蕴结型黄疽(阳黄)。对急性乙型黄疽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抗原三项阳性及转氨酶、总胆红质、黄疽指数升高者有效。以发热或不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三大主症为特征。

加减运用:大便干加大黄10克;关节痛加忍冬藤30克;皮肤瘙痒加荆芥15克;阴黄去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加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焦白术10克,生首乌改为蒸首乌,丹参加至30克;热重者加黄连10克;湿重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

本方对湿热蕴结患者,特别是黄疽、转氨酶升高、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疗效较好。据50例患者统计HBsAg、抗HBc、HBeAg三阳转阴者30例;转氨酶、黄疽转正常者47例。但本方对慢性迁延性乙肝抗原三项阳性者疗效欠佳。

[方十六]

水发香菇60克、豆腐皮3张、冬笋、荸荠各150克,面粉、苏打粉各10克,花生油300克,五香粉0.3克,嫩姜10克,味精、酱油、芫荽各适量。将香菇去蒂、洗净,切成条;冬笋剥壳,也切成条,面粉置碗中,加水150克,酱油、味精、苏打粉适量搅匀成面糊。用花生油炒香菇,片刻再加人冬笋、荸荠,炒透加酱油、五香粉、味精。将豆腐皮切成适当大小的皮,放上香菇、冬笋、荸荠、嫩姜条卷起,用面粉糊粘合,再将整个卷子放人面粉糊中蘸匀。将若干个卷子,放在烧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酥脆,取出配香菜即成。

本方清热、化痰、消积。适用于温病口渴、黄疽、热淋、痞积。

本病又称之为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多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造成的溶血所致的胆红素增高症。故预防应针对病因进行,对于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切掉脾脏可减少复发。对于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缺乏造成的溶血所致的黄疸,应避免吃蚕豆、避免接触樟脑球等物质。

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偏方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长久以来我们积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疗的偏方和饮食方式,有这种病情的患者不妨试一下。

偏方1

茭白每天200-300克为宜。食用茭白具有一定的退黄疸的作用,对黄疸的患者退黄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偏方2

牛奶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牛奶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各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肠道营养吸收,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偏方3

柠檬每天泡水喝300-500毫升为宜。柠檬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预防黄疸患者炎症细菌感染,或者抗菌治疗作用,利于患者的恢复。

以上食疗偏方仅仅是对病情的缓解和加速恢复。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来预防此病的发生:(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黄疸有什么偏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