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的季节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疮疡的病因病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疮疡的病因病机

1、疮疡的病因病机

1.1、外邪引起的疮疡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1.2、内伤引起的疮疡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2、疮疡的症状

疮疡发病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形,对诊断常有一定意义。 如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伤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先兆。红丝疔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 蛇头疔溃后二周,仍形如蛇头,不见消煺,多是损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鸡胸”、“驼背”;髋关节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状如鹤膝;指关节流痰则指肿如蝉腹,骼窝流注每见患肢屈曲难伸。

3、疮疡的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禁忌食物;忌食火辛辣、油腻、热性食物、长纤维食物、易胀气食物、烟酒、韭菜、蒜苗、芹菜、菠菜、竹笋、橘子、樱桃、荔枝、羊肉、猪头肉、 辣椒、辣油、芥末、茴香、洋葱、浓茶等。

中医怎么治疗疮疡

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和外治两种,治疗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可盲目的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皮肤的卫生,定期对患处消毒,要保持干净,避免脓流出后形成感染。

如何预防疮疡

提到疮疡的预防保健就不得不提到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是现代人提出的预防保健之意。祖国医学渊远流长,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养生的专门论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要“恬惔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

ys630.coM延伸阅读

失音的病因病机


作为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工作要生活,与人交流沟通是基本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失音了,这个能力就会减弱不少,失音是一种病症。那么失音的病因有哪些呢?治疗失音,在中医学术领域又有什么辨证理论呢?来看看吧!

失音是指神清而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的症狀。祖国医学称暴喑。多由风寒或风热火毒等邪犯喉,肾阴虚、肺虛气弱,或神情失调、气肌呆滞等所致。常見于喉喑、喉癣、气厥、喉息肉、白喉、子喑等病中。

病因病机

失音有暴瘖和久瘖之别。暴瘖多属外感,猝然起病。由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气不能宣散;或感受燥热之邪,熏灼津液;或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而致痰热内生,肺失清肃,皆可使声音不出。久瘖多属内伤,缓慢起病,多由久病体虚,肺燥津伤,或肺肾阴虚,精气内夺,声道燥涩而致。

功能性失音(声)多见于情绪激动,如过度的紧张或极度悲恸后发生突然失声,说不出话来。过去认为功能性失声由精神因素引起,常用强刺激、针灸或心理暗示等方法治疗。有学者认为,功能性失声可用发音法矫正,通过改变患者的发音条件反射帮助其恢复。另外,医源性功能性失声是可以预防的,声带手术前告诉患者术后不需禁声,注意休声即可,医师应对此提高认识。

失音的辨证论治

1、风寒束肺

猝然声音嘶哑,恶寒发热,无汗,或兼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常用三拗汤加味。

2、外寒内热

俗称寒包火。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咽痛,口渴,咳嗽,有痰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宜表散风寒,兼清裡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3、风热闭肺

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咳嗽,有痰不爽,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桑菊饮合银翘散。

4、痰热壅肺

多由外感风寒,失于表散,热邪入裡,熏灼津液为痰,或嗜食厚味,淤酒过度,积热在裡,炼液为痰所致。证见面赤,身热,汗出,烦躁口乾,咽痛,渴喜凉饮,咳嗽频频,痰黄而黏稠,胸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热,化痰利咽,常用清金化痰汤。

5、燥热伤肺

证见声嘶音哑,鼻乾,咽干,口渴喜冷饮,周身燥热,乾咳无痰,或咯痰少,黏稠难出,或带血丝,胸痛,舌质红,苔黄而乾,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6、肝肺气滞

突然音哑,常由情志拂逆而诱发,兼见心烦易怒,或喜怒无常,胸闷不舒,喜叹息,舌质黯淡,脉弦。多见於青中年女性。治宜养肝宁心,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7、瘀血阻络

音哑日久,而兼见舌有瘀斑瘀点、胸闷,女性病人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脉涩,声带检查见充血、肥厚、结节等病变。治宜活血化瘀,常用会厌逐瘀汤。

8、肺肾阴虚

久病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兼见乾咳,少痰,口乾,咽干,或潮热,盗汗,耳鸣,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

9、脾肺气虚

劳倦气虚,声音逐渐嘶哑,兼见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塘,自汗,舌质淡,边有齿痕,脉弱。声带检查见声带闭合不全,或声带松弛者,乃气虚不能鼓动声音。治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结语:有关失音的病因病机还有辨证论治的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失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失音的情况,不少人都有过。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发不出来声响。多数情况下是感冒引发的,建议大家以后可以采用些中医疗法!

肺痨的病因病机


肺部不舒服,经常咳嗽的症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想到是肺痨。肺痨的病症很多,而且引发肺痨的病因也不少。建议大家多多关心自己的身体,注意肺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咳嗽、咳血、盗汗的病人。下面就来看看中医学术对肺痨的介绍!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疰、劳疰、虫疰、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痨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明代《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1、感染痨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痨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

2、正气虚弱肺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痨,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痨虫入侵。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

正如《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年老体弱,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

痨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痨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不足,则感染后易于发病。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

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由于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痨虫自鼻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宜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由于脏腑间具有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肺病日久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为肺之母,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可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症,其甚者可致肺、脾、肾三脏同病。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资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则见性情急躁,善怒,胁痛;肺肾阴虚,心火上炎还可伴有虚烦不寐,盗汗等症;如肺虚制节失司,血脉运行不畅,病及于心,可见喘、悸、肿、紫绀等症。

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以阴虚火旺为主。因肺喜润恶燥,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阴虚则火旺,而见阴虚肺燥之候。故朱丹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由于阴阳互根,阴虚则火旺,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

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肺痨的预防与调摄

肺痨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历代医家一贯强调对本病应防重于治,如元代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主张病者死后火化,防其传染旁人。故肺痨患者应隔离治疗或少到公共场所去,其衣被等应煮沸消毒后清洗,痰液等排泄物应消毒处理。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气虚、饥饿、劳倦等身体状况欠隹时忌探视病人或吊丧,必要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青少年的有效预防方法是进行灭活卡介苗预防接种。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抗御痨虫侵袭的能力。

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更应重视摄身,戒酒色,节起居,禁恼怒,息妄想,慎寒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可吃甲鱼、团鱼、雌难、老鸭、牛羊乳、蜂蜜,或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枇杷之类,以补肺润肺生津。忌食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如辣椒、葱、姜等。

结语:有关肺痨的病因还有病机,以及预防和调摄,这里就说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肺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肺部的疾病都是很严重的,建议大家平时要多多保护自己的肺。不能太大意。尤其是吸烟的朋友,吸烟对肺很不好的。最好戒烟!

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


女性生理期,会给女人带来很多困扰,同时也会带来好处。当然,不规律的生理期注定是一个困扰,不少女人都没有把它当回事,这是错误的认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月经不正常,月经后期的病因有哪些?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一、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夫妻生活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二、血虚

数伤于血,或产多乳众,病后体虚,饮食减少,化源不足,营血衰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三、血寒

1、虚寒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内寒,脏腑失于温养,生化失期,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2、实寒

经产之时,感受寒邪,或过服寒凉,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胞脉不畅,血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四、气滞

素性抑郁,情志不遂,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五、痰湿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或劳逸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缓慢,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错后。

肾虚型月经后期

症状

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暗,质清稀;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治法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中成药

安坤赞育丸。

方药

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当归、熟地黄、山药、杜仲、牛膝、山茱萸、炙甘草。

结语:很多女性朋友的生理期都不是很规律,而且通常情况都是从第一次来生理期的时候就不正常,后来就成为习惯了。一开始认为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不规律,但是时间久了发育好了也就成为习惯了。大家对于这方面一定要多注意!

鼻损伤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不少,不少人还会撞伤自己。撞伤的部位也是各人有各人的遭遇,撞伤鼻子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是鼻损伤的症状。那么鼻损伤的病因都有哪些呢?鼻损伤的诊断又有什么步骤?大家一起看看!

鼻损伤是指鼻部遭受外力打击而致的恶血留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剧烈,或皮肉破损裂开,鼻梁骨折、衄血而痛为主要表现的鼻病。鼻外伤后应及时救治处理,以免日后遗有畸形,不仅有碍容貌且影响呼吸、发音及共鸣功能。

病因病机

鼻高耸于面中,易受外伤,如拳击、棍棒、车辆碰撞或跌仆、坠高,头部鼻额面着地,或金枪利器伤鼻均可致鼻外伤。由于鼻受外力打击的器械、方向及受力大小不同,其病因病机可分四个方面:

1、钝器所伤,恶血留内

多由钝器如重物、车辆或拳头碰撞等挫伤,致鼻脉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留内,瘀滞皮肉之间,故局部青紫肿胀、疼痛难忍。

2、锐器损伤,皮肉破损

多由锐器如刀割、金创所伤,致鼻部皮肉破损,开裂,甚至部分断离。

3、直接暴力,骨折畸形

受直接暴力重创,如车辆、剧烈运动如打球或踢球、拳击、小儿跌伤鼻额部着地,突然暴发力量冲撞鼻部,多可致鼻骨及鼻窦骨折或畸形。

4、损及血脉,伤鼻衄血

外力剧烈撞击于鼻,损伤外鼻皮肉,伤及鼻脉,血溢脉外,清道衄血或鼻骨骨折,脉络破裂而衄血。

诊断

一、病史

多有鼻外伤史。

二、临床症状

鼻及周围面部肿胀疼痛、鼻中衄血、鼻塞及呼吸、发音、咬合失常。

三、检查

1、外鼻挫伤鼻部多青紫肿胀或衄血,可伴有鼻骨骨折。

2、鼻部受锐器所伤多有皮肉裂开,伤缘整齐或不整,或见部分断离。

3、鼻骨骨折、鼻梁塌陷、歪斜。同时多见鼻中隔脱离中线及鼻中隔血肿。若为移位性鼻骨骨折上述表现明显,并触之有骨擦音;若非移动性鼻骨骨折则外形不变,触之骨折处有明显压痛和变形。鼻骨正侧位X线拍片可确诊。

结语:以上就是对鼻损伤的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应该会很有感触。的确,鼻损伤的经历很多人都会有,鼻子不小心被撞了或者被人误伤了。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多注意康复治疗。治好之后,大家更要留心的不要再让鼻子受伤了。很危险的!

疮疡的偏方


疮疡发病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形,对诊断常有一定意义。 如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伤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先兆。红丝疔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 蛇头疔溃后二周,仍形如蛇头,不见消煺,多是损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鸡胸、驼背; 髋关节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状如鹤膝;指关节流痰则指肿如蝉腹,骼窝流注每见患肢屈曲难伸。

1.可用桂枝50克,紫花地丁300克,煎水去渣,兑入200克食醋,作全身浸裕此方对老年皮肤冬痒症亦有效。

2.地榆酸寒凉血,可外用于痈肿疮疡及烫火伤。可单用地榆为细末,香油调涂患处,能止痛并使愈合加快。或用生地榆二两、冰片二分、麝香少许,共研细末,伤处破者,可撤布此粉于伤面上;如未破者,可用香油调涂患处。

3.也有用地榆末与黄连素同研为均匀细粉,用于烫伤或烧伤,取得良好效果者。白芨止血,偏理上焦出血。地榆止血,偏理下焦出血。棕榈炭、地榆炭均能止血,但棕榈炭无论寒热的出血均可应用。地榆炭则偏用于下焦湿热性的大便出血。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中国古代用以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后世将外科分为疮疡与杂证两大类。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其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

何谓经行吊阴痛,病因病机如何


妇女在经行期间,出现外阴掣痛,牵掣至两侧乳头亦痛,似有筋脉从阴部吊至乳上,阵发性发作,经后自行缓解者,称为经行吊阴痛。本病当与痛经,经行乳头痛等病相区别。

经行吊阴痛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滞,冲脉里急气逆而引起。

(1)肝郁气滞:肝喜条达,肝脉络阴器,乳头属肝。七情过极,恼怒伤肝,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冲脉气逆里急,以致气血失调,阴中和乳头络脉不畅,上下不顺,遂发本病。

(2)寒凝肝脉:经行之际感受寒邪,侵犯肝脉,寒性凝滞而主收引,以致肝脉收引而致掣痛。

(3)肾阳虚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不足,阴器失温,经行之际,阳气更虚,以致肝脉失温,阴器寒冷而致掣痛不已。

(4)热郁肝经:肝郁化热,或素常肝火偏旺,肝经湿热等。经行之际,肝热下迫血海,阻扰气血,气血运行逆乱而引发吊阴痛。

痈疽疮疡的症状


二、痈疽疮疡的偏方治疗三、痈疽疮疡的注意事项

痈疽疮疡的症状

1、痈疽疮疡的症状

痈疽疮疡是常见的外科皮肤病症,一般发生于人的肢体和体表,是一种发脓疮病。痈疽疮疡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当我们患上痈疽疮疡,一般症状表现为肌肉红肿,局部皮表疼痛肿胀,出现溃烂成脓。轻微情况是疼痛肿胀,症状加重就会出现身体发热、脉象不稳。痈疽疮疡不仅仅对于皮表伤害大,甚至可能伤害到脏腑器官。在中医外科外科疾病中,痈疽疮疡是比较常见的。痈疽疮疡的特点也十分明显,有发病速度快,病情局部严重的特点,痈疽疮疡还容易感染溃烂。

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2、痈疽疮疡的分类

2.1、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2.2、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3、痈疽疮疡的原因

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痈疽疮疡的偏方治疗

1、加味三星汤,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2、鹿角托里汤,鹿角胶(或鹿角片)9克,生黄芪、白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金银花15克,远志肉、生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如阴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阳复、毒清则疮自愈。

3、黄芪托毒汤,生黄芪23克,当归身、陈皮、泽泻各6克,生白芍、广郁金各5克,怀山药、金银花、白茯苓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壳各3克;睡眠差,加炒枣仁12克;血虚,加制首乌9克。

痈疽疮疡的注意事项

1、保持居室安静、清洁、通风、凉爽,温度保持在20—22℃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颜面疔疮患者宜少说话,不可迎风而卧,忌发怒和房事劳累。

2、经常和患者交谈,向其解释病因,以消除其顾虑,稳定情绪,避免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宜食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水果汁、蔬菜汤、绿豆汤等,鼓励多饮水。禁食酒类、辛辣、煎烤、生冷硬物、鱼腥、肥甘之品。

4、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再次染毒。一旦发生疔疮要及时就医,切记过早挑剔。并且不要自行挤压,防止碰伤,以免感染扩散。避免阳光暴晒、蚊虫叮咬、抓伤碰伤。修剪指甲不宜过深,避免阵尖、竹、木刺伤;避免赤脚劳动。平时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5、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保护患处,遵医嘱用药。恢复期间注意保护患处,避免再次染毒,影响伤口愈合。

治疗疮疡的方剂


二、疮疡的饮食禁忌三、如何预防疮疡

治疗疮疡的方剂

1、治疗疮疡的方剂

有腐生肌散组成:生石膏(甘草汤泡,飞5次)1两,月石5钱,辰砂3钱,冰片2分。主治:疮疡。用法用量:掺之。疮疡胬肉凸出,用乌梅煅存性,研末掺之;疮疡冷不收口,以干姜末掺之;不生皮者,五倍子末掺之;疮疡见风即成僵肉者,用寒水石研末敷疮上,再用铜绿盖之,即不成僵矣。制备方法:上为末。

瓜蒌托里散:黄瓜蒌1个(杵碎),忍冬藤1两,乳香1两,苏木5钱,没药3钱,甘草1钱。制法:用酒3碗,煎2碗,空心、日午、临睡分3服。或以此为末,酒糊丸,弹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疮疡未成易消,已成易溃,既溃则生肌。主疮疡毒盛,打扑损伤。用法用量:细嚼,用当归酒送下。

参耆归术膏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白术(土拌炒)1两,当归1两。功能主治:疮疡,衰老气虚者。用法用量:水4碗,煮稠膏,以牛膝2钱煎汤,入竹沥匀之,加姜汁服。胃不和,加陈皮2钱;泄泻,去当归。

2、疮疡产生的原因

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外邪引起的疮疡,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

3、疮疡的症状有哪些

患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疮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征兆;红丝疗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髋关节流痰除两侧臀肌不对称外,甚至患肢短缩,髋部外凸;膝关节流痰大小腿肌肉萎缩后状如鹤膝;髂窝流注使患肢屈曲难伸。此外,辨别疮疡有无损伤骨骼和穿透内膜(即胸膜或腹膜)也很重要。疮疡损伤骨骼多在四肢,肿疡时见局部胖肿,皮面可有细小红丝或青筋暴露,触之骨骼可能增粗,多为损骨;溃疡时疮口胬肉外翻,经久不愈,脓出带臭,以纸捻探之有锯齿感,多为损骨。疮疡透膜多在躯干,肿疡时见肿势漫无边际,折之绵软,或有捻发感,多为气肿或透膜;溃疡时脓出似蟹沫。

疮疡的饮食禁忌

1、折耳根: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碱,具有很好的抗感染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感染面的症状的缓解。100g清炒食用。

2、鱼腥草:也具有丰富的免疫调节剂成分,主要是活性的生物碱,以及抗病毒因子,特别适用于病毒性感染以及合并细菌性感染的患者。100g煮汤食用。

3、牛奶: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脂肪、不饱和性脂肪酸,可促进病变部位免疫功能的恢复,促进炎症的吸收。500毫升直接食用。

4、忌食腌制蔬菜:含有丰富的亚硝酸盐,具有增加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几率,不适宜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食用。宜吃新鲜的蔬菜。

5、疮疡患者忌食火辛辣、油腻、热性食物、长纤维食物、易胀气食物、烟酒、韭菜、蒜苗、芹菜、菠菜、竹笋、橘子、樱桃、荔枝、羊肉、猪头肉、辣椒、辣油、芥末、茴香、洋葱、浓茶等。

如何预防疮疡

1、提到疮疡的预防就不得不提到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是现代人提出的预防之意。祖国医学渊远流长,把顺应自然作为疮疡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2、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疮疡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要“恬惔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

3、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各种养生方法都是为了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坚持了这个原则,应能达到“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的目的。

痈疽疮疡酒


车螯灯芯酒——原名“车螯酒”
[药物组成] 车螯壳(泥固济火煅过为细末)一二个 灯芯三十茎 蜜一大匙 栝蒌一个
[功能主治] 治发背痈疽。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勿令醉。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剥栝蒌,用酒一升,煎后三味微熟,调车螯末二大钱。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车螯酒
[药物组成] 车螯(紫色光厚者以黄泥固济煅赤,候冷为末),三钱匕 腻粉一钱匕 甘草末二钱匕 栝蒌实(判)一枚
[功能主治] 发背伴寒热。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勿令碎。
[制备方法] 以上四味,先将前三味和匀,次将栝蒌用酒二盏,煎至一盏,去滓调下前药三钱匕。 金星酒方
[药物组成] 金星草(和根洗净,慢火燉干)四两 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五毒发背。
[用法用量] 随时饮服。
[制备方法] 上二味,捣细为末,分作四帖,每帖用酒一升,煎三两沸后,再以冷酒二升相和,人瓶器中封却。
[资料来源] 宋·《圣济总录》 按:金星草又名风尾草,为水龙骨科植物大果假密网蕨的全草,味苦性寒,清热凉血解毒,能治痈疡,肿毒,瘰疬,恶疮;甘草和中解毒,合用可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神效托里酒——原名“神效托里散”
[药物组成] 黄芪(盐水炙) 忍冬叶 当归各五钱 粉苹二钱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发背、肠痈。
[用法用量] 适量服酒,药渣敷患处
[制备方法] 上药酒煎。
[资料来源] 明·《赤水玄珠》 按:黄芪补气养脾,托疮生肌,当归养血和血,二药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忍冬叶、甘草清热解毒,全方可局限病灶,防止深陷,使脓出毒泄,肿痛消退。 阳和解凝酒
[药物组成] 川乌 草乌 肉桂 干姜 马钱子 木鳖子 白芥子 五灵脂 穿山 南星 牙皂各30g 生狼毒120g 大戟 甘麻黄各15g
[功能主治] 解毒、祛寒、除湿、涤痰,通络,适用于因寒湿、痰凝、阴毒所致的疽证。
[用法用量] 治未溃阴疽,将此酒调其他药敷患处;治已溃阴疽,将此酒浸消毒纱布条人疮口内。
[制备方法] 上药置于白酒中,浸泡一月而成。
[资料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0 金银花酒
[药物组成] 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恶疮,不论发生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
[用法用量] 初起者,一昼夜内分三次服尽,病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外以生药捣烂,酒调敷疮毒四周。
[制备方法] 水二碗、煎一碗,再倒人酒一碗略煎。
[资料来源] 清·《医方集解》 忍冬酒
[药物组成] 忍冬藤 大甘草节
[功能主治] 治痈疽发背,不问发在何处,发眉发颐,或头或项,或背或腰,或胁或乳,或手足,皆有奇效。
[用法用量] 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
[制备方法] 忍冬藤生取一把(如无生者,只用干者,然力终不及生者),以叶人砂盆研烂,人生饼子酒少许,稀稠得所,涂于四周,中留一口泄气。其藤只用五两,木槌槌损,不可犯铁,大甘草节生用一两,同人沙瓶内,以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人无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数沸,去滓分为三服。
[资料来源] 明·《本草纲目》 藤花酒
[药物组成] 鹭鸶藤(茎叶花附) 黄芪 甘草(生)各半两 栝楼根半两
[功能主治] 补虚托毒,理气活血,治痈疽疮毒,内附筋骨。
[用法用量] 温服,一日三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酒二盏,煎至一盏,纱绢拗捌,去滓即成。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按:本方鹭鸶藤即忍冬藤,栝楼根又名天花粉,故名藤花酒。二药有清热排脓消肿的功能,加之黄芪,甘草补中托毒,故宜用于痈疽虚证。 藤黄煮酒
[药物组成] 鹭鸶藤(茎叶干用,花尤妙)二两 生地黄(干者)
[功能主治] 治痈、疽、恶疮、深附骨在腹,虽肿皮肤不热,颜面危恶,或瘘或疳,妇人乳疽,一切血气不和;留畜疙疽挛皮于筋骨,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 每次一盏,每日四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酒四升,共人大瓶内,油纸竹叶牢封瓶口,悬釜内煮二三百沸,香熟后令冷,就瓶纱滤出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疮疡的病因病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