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食疗 > 导航 > 胆囊息肉饮食

多发性胆囊息肉

养生食疗。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多发性胆囊息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提到了多发性胆囊息肉这个疾病,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十分了解。其实多发性胆囊息肉并病发的部位集中在右上腹部,而这类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之一,不仅为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严重地话还能够诱发息肉癌变等,甚至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那么到底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导致多发性胆囊息肉发病的原因,不仅因为饮食不当导致的,还与我们日常的不良情绪,例如:抑郁,易怒等等有关,另外还有可能是经常性的熬夜,甚至是劳累过度导致的。那么到底多发性胆囊息肉该怎么治疗呢?

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因

最新研究表明胆囊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

相关问题

1.关于息肉样病变的大小问题:因为超声切面的原因或测量的误差,相差1-3mm是可以理解的,同一个人两次测量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2,关于息肉多少的问题:一般胆囊恶性病变多单发(如胆囊癌),而胆囊良性病变常多发(如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等),所以本案例我考虑良性病变如炎性息肉及胆固醇息肉可能性大;

治疗方法

胆囊内息肉样病变,需要每年复查彩色B超,若息肉增大或有右上腹不适,建议到医院肝胆外科就诊。

A,在我国,在胆囊壁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上存在有过火现象,即患者害怕癌症,往往积极要求医生切除胆囊,所以并不是都按照医疗常规办事。

B,患者在积极保守治疗(积极消炎,利胆,清淡饮食,护胆调息方调理等)的情况下,每1-3月复查一次,如果息肉变小,变少或消失,这样往往考虑炎性息肉;

C,在积极保守治疗1-3月后复查,息肉无明显数量级变化,即小于10mm,(外科医生常以直径大于10mm为手术标准),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假如是恶性病变,3月后应该长大,不长大说明是良性,这样半年复查可以了,不必多花钱。

D,如果在保守治疗1-3月后长大,并且大于10mm,而且超声高度怀疑恶性的话,应该手术。

关于多发性胆囊息肉,其实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另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护胆等调理方法。如果情况严重,息肉的体积过大,那就应该积极地配合医生,并且及时接受手术,将胆囊和病变的部位切除干净。

Ys630.com相关知识

胆囊息肉多发怎么办?


    很多人都得过胆囊息肉但是却不知道它的危害性之大,也就有一部分人们对这样的病情不是很重视,那么得了胆囊息肉多发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是要从多方面来入手的。只是单一的靠药物解决肯定是会很慢的,这类患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忌嘴,很多东西都不能吃的。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相比较,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无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pLG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胆绞痛、发热等症状。腹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其诊断有赖于B型超声或CT等影像学诊断。

    多发性胆囊息肉恶变怎么办呢?最好是尽快到医院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更难。目前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建议您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以上就是对于胆囊多发怎么办的解决之法,其实想要治愈这个病情并不难,重要的是要选对治疗方式才能有效快速的痊愈。不只是要到大医院去治疗还要配合饮食习惯来调理,因为这样的患者如果多吃一点针对病情有益的还是比较好的。

多发性硬化的偏方


多发性硬化是指人体的各部分反应迟缓的症状,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不太明显,所以一般患者不会给予重视,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一般都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现在患者一般都采用食疗的方式来治疗多发性硬化,治疗这种病的偏方如下:

(1)黑芝麻茯苓粥:黑芝麻10克,茯苓15克,生姜3片,大米100克。将姜切成片,茯苓捣碎

,浸泡半小时后煎取药汁,共煎两次。将两次汤汁混合后,再同大米和芝麻煮为稀粥。作早

晚餐服用,伴腹水者疗效好。

(2)百合粥:百合60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将百合洗净切碎,同大米煮粥,可作早、晚

餐服用,腹水时可用。

(3)荷叶药仁鸭子汤:荷叶50克,鲜鸭肉500克,药仁100克。将鲜鸭肉洗净切碎成块,同药

仁荷叶放在一起,加水煮至肉烂,不放盐和其他调味品,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左右,连服

10~14天,有利尿、消肿之效,补血行水。

(4)香薷粥:香薷10克,粳米50~100克。先将香薷洗净,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

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用。

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偏方使用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积极地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以便更好地辅助偏方达到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偏方的处方,以便达到更快的治疗效果。

胆囊息肉偏方 这些食疗方可治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被人们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虽然让人比较害怕,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治愈,因为生活中有不少的胆囊息肉偏方,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效果非常好。想知道胆囊息肉如何治疗以及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对胆囊息肉的偏方不太了解的话,就赶快来看看下面将为你们介绍的这些食疗方吧。

胆囊息肉的食疗方

1、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汤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

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胆囊息肉的食疗茶饮

1.原料

山楂、杭菊花、决明子。

用法用量

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饮用。

2.原料

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

用法用量

取以上少量放入水杯中,开水冲泡,饮用即可。

胆囊息肉食谱

牛蒡炒肉丝

原料

牛蒡子10克,猪瘦肉150克,胡萝卜丝100克,调味品适量。

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贫血,但大家千万不要把简单的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混为一谈。缺铁性贫血如何食疗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因为大家都不是太了解。想知道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以及缺铁性贫血吃什么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别把缺铁性贫血想的那么可怕,其实有很多食疗方都能够很好的缓解缺铁性贫血,不妨来看看。

缺铁性贫血如何食疗

韭菜炒猪肝

原料

猪肝100g,韭菜50g,洋葱80g,色拉油1大匙。

制作

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并调好味。

功效

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缺铁性贫血、慢性肝炎等。

龙眼枸杞粥

原料

龙眼肉、枸杞各15克,黑米、粳米各50克。

制作

将龙眼肉、枸杞、黑米、粳米分别洗净,同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煮,至米烂汤稠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养肝益血,补血生血,可治疗肤色苍白,食欲不佳。

当归羊肉汤

原料

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

制作

将羊肉、生姜分别洗净,切片,与当归同入锅,加水2碗,煎煮30分钟。加盐、佐料少许调味。

功效

补气益血,祛寒止痛。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所致发热、自汗、肢体酸痛等症。

做法

①将牛蒡子水煎取汁备用。

②猪肉洗净切丝,用牛蒡子煎液加淀粉等调味。

③最后就是在锅中放素油烧热后,下肉丝爆炒,而后下胡萝卜丝及调味品等,炒熟就可以吃了。

金币竹叶粥

原料

金币草30克,竹叶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①将金币草、竹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

②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两沸即成。

干姜胡椒砂仁肚

原料

于姜、胡椒、砂仁各6克,肉桂、陈皮各3克,猪肚1个,调料适量。

做法

①将猪肚洗净,诸药布包,加水同煮至猪肚烂熟。

②去渣取汁饮服,猪肚取出切片,调味服食,2日1剂。

陈皮槟榔

原料

陈皮20克,槟榔200克,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

做法

①将诸药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煮;煮至药液干后,停火候冷。

②待药液冷后,将槟榔取出,用刀剁为黄豆大小的碎块备用。每次饭后含服少许。

胆囊息肉吃什么

1、平时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的时侯,用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

1、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2、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您介绍的胆囊息肉偏方,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不明白胆囊息肉有哪些偏方的人来说,真的是太好了。看了上面说的胆囊息肉如何治疗以及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感兴趣的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详情。

胆囊息肉偏方


目前来说,在我国有很多胆囊息肉的患者,而随着我国B超技术的进步,一般都能够及时在检查中发现病情。其实胆囊息肉的病变主要包括了,胆固醇息肉,混合性息肉等等类型,而且导致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很多,还会伴有结石,甚至有癌变的机率出现,可见胆囊息肉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那么到底胆囊息肉该怎么治疗呢?到底胆囊息肉偏方是什么呢?

其实大多数的胆囊息肉的症状与一种称之为慢性胆囊炎的疾病症状及其的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的不适,还会伴有结石和疼痛等。而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就应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胆囊息肉偏方。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属乳头状腺瘤,是各种胆囊黏膜良性隆起的总的简称,可单发,但常呈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变主要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腺肌瘤、混合性息肉等。

临床表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偏方

(1)芹菜小汤:芹菜150克,奶油50毫升,牛奶150毫升,面粉适量,芹菜用相同重量的水煮开,并将食盐、奶油及2匙面粉调入牛奶内,一起倒入芹菜汤后,煮开即成,佐餐食用。益气养血,柔胆止痛。

(2)芹菜粳米粥: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炒葱白,添加米、水和少许的食盐,一起煮粥后,再加入芹菜,稍煮后,调入味精即可。佐餐食用。益胆养阴。

(3)吊南瓜秧注水,把煮好的水当做茶来饮用。这个胆囊息肉偏方出自中医,其作用机理尚不得知,但是据说有比较好的效果。胆囊息肉患者要多补水,南瓜秧煮水饮用也可以当做补水的一个方法。

(4)还有一个胆囊息肉偏方,使用核桃来进行治疗的,内容是:先将采油用锅煮热,再把核桃碾碎和冰糖混合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后服用。每天早晚服用一次。这个方法不适用与尿酸性胆囊息肉患者,因为其中脂肪含量较多,因此其他性质的结石患者可以尝试。

预防

(一)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二)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看完了上面关于胆囊息肉偏方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其中的秘诀了。上面介绍的四个偏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患者。因此如果大家出现疑似胆囊息肉的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这样才会更加安全和可靠。

多发性神经炎


任何疾病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着一些损害,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就是以感冒、发烧、咳嗽、头疼为主,这些疾病看似简单,但都反应出身体不适,所以对出现这些情况,都是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避免继续在继续发展,这样对自身健康也是有着很好保护,多发性神经炎是一个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的疾病。

这类疾病在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使得患者身体各方面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对多发性神经炎治疗,也是需要对它进行很好了解,尤其是症状,更是要进行多方面认识。

多发性神经炎症状:

本病共同特点是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障碍。

(1) 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感觉异常,感觉过度和疼痛等刺激症状,疼痛是小纤维受损神经病(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卟啉病等),以及艾滋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副肿瘤性感觉神经病,嵌压性神经病,特发性臂丛神经病显著特点,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淀粉样神经病可见分离性感觉缺失。

(2) 肢体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瘫:严重病例伴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踝反射明显,不能执行精细任务,远端重于近端,下肢胫前肌,腓骨肌,上肢骨间肌,蚓状肌和鱼际肌萎缩明显,手,足下垂和跨阈步态,晚期肌挛缩出现畸形。

(3) 自主神经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肢冷,多汗或无汗,指(趾)甲松脆,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竖毛障碍,传入神经病变导致无张力性膀胱,阳痿和腹泻等。

通过以上介绍,对多发性神经炎症状也是有着很好认识,这样疾病在发病后,身体会有明显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人们也是要注意自身身体情况,在出现这样疾病,不仅要选择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心理治疗也是很关键。

多发性斑疹是什么


二、多发性斑疹如何确诊三、怎样预防多发性斑疹

多发性斑疹是什么

1、多发性斑疹是什么

斑疹点大成片,色红或紫,抚之不碍手的叫做“斑”,多由热郁阳明,迫及营血而发於肌肤。其形如粟米,色红或紫,高出於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的叫做“疹”(但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的),多因风热郁滞,内闭营分,从血络透发於肌肤。斑疹是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可暂时出现或长期存在;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红斑和其他各种色素异常引起的斑疹。

2、多发性斑疹是怎样引起的

大多数的病毒感染人们的皮肤的时候都会出现斑疹的现象,其中麻疹病毒以及风疹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都是通过飞沫通过呼吸道的时候传播的,不同类型的病毒导致的斑疹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细菌也会导致人们出现斑疹的情况,所以大家在平时辨别斑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仔细分辨。有些时候人们如果对于紫外线过敏的话,在身体的表面也会出现斑疹的情况。

3、多发性斑疹有什么症状

3.1、瘙痒

可轻可重,可为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亦可为局限性、泛发性或全身性,是引起搔抓和摩擦的主要原因。人对痒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亦可能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肛门生殖器区对痒特别敏感。

3.2、疼痛

疼痛是由皮肤损伤或造成皮肤损伤的各种刺激所引起,应是一种警戒信号,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任何形式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到达一定强度,都能引起疼痛。引起疼痛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钾离子、氢离子及组织损伤产生的酸性产物。各种疾病有特定的疼痛方式。如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可在受损神经节的神经分布区发生灼痛或刺痛。

3.3、麻木与感觉异常

麻木是由于末梢神经受损致感觉减退或丧失。常见于麻风或神经病变患者,表现为病觉、温觉及触觉减退或消失。感觉异常可有感觉分离、感觉过敏、痛觉过敏等。感觉分离现象只针对冷觉或触觉或痛觉,如麻风病,其手指触觉存在,而温觉、病觉消失。感觉过敏指轻度刺激(如触模皮肤)即可引起感觉增强。

多发性斑疹如何确诊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故实验室检查应有明确目的和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

2、器械检查

有些皮肤病可用放大镜来检查皮损特点会更清楚。用Wood灯检查黄癣、白癣在暗室可出现暗绿色及亮绿色荧光。检查时批物质,如迟发皮肤叶琳症的尿、粪多呈淡红和红色。用毛细血管镜来观察指甲毛细血管情况,用于银屑病、硬度病、皮肌炎等。用纯刀刮取瘤型麻风病人鼻新膜做涂片,做耐酸染色查麻风菌。

3、皮肤组织病理

皮肤科的皮肤组织病理,有其独立性及特殊性。皮肤组织病理以表 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为重点。皮肤损害多外露、形态各异、视诊显而易见。把临床体征和病理结合起来,特别是观察疾病的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可了解其动态情况。这对诊断皮肤病有重要意义。皮肤病的病理检查一般用于诊断皮肤肿瘤、大癌性皮肤病、变应性血管炎、麻风、结核等肉芽肿性疾病,深部真菌病、梅毒、结缔组织病。扁平苔薛、银屑病等都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加上组化免疫及特殊染色,更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怎样预防多发性斑疹

1、控制传病媒介及其潜在宿主,是有效的措施。

2、要预防啮齿动物的侵扰,最佳办法是断绝其粮食并使其失去匿藏之所。食物及垃圾应妥善存放和弃置。墙壁及天花板的孔洞亦应修补妥当。

3、前往丛林地区时,应做妥预防措施,避免被咬到。使用驱虫剂和穿上有保护作用的长袖衣服及长裤,是适当的措施。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可有效预防虱传斑疹伤寒蔓延。

体检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病症表现不是很明显,很多患者发现胆囊息肉都是在体检的时候偶尔查出来的。无论是哪种方式诊断的胆囊息肉,出现这种疾病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具体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少数患者的胆囊息肉为恶性,后果非常严重。下面来看看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

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

胆囊息肉的大小 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

年龄 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

息肉的数目、形态 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

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

伴随临床症状 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多发性颅内血肿


【概述】

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形成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血肿时,谓之多发性血肿。此类血肿常伴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4.4%~21.4%。其中,居不同部位者占60%左右;位于同一部位但不是同一类型的血肿,约占40%。

【诊断】

当疑有多发性血肿可能时,应及早施行辅助检查如CT、MRI或脑血管造影均能于早期明确诊断。颅骨X线平片可以提示有无跨越静脉窦或血管压迹的骨折线。脑超声波探测若发现中线波无移位或稍有偏移而与临床体征不符时,即应考虑存在多发血肿。若脑血管造影示有无血管区,而大脑前动脉并未向对侧相应的移位,或移位程度不足血肿原度的1/2时,或血肿甚小而中线移位过大时,均应想到多发发血肿的可能。在紧急抢救时,术前未明确多发血肿的手术病人,应注意清除血肿后的颅内压改变。若颅内压无明显缓解,或一度好转随即又复升高,或血压正常而脑组织搏动欠佳,甚至仍有脑膨出时,均需对可能发生多发血肿的部位,进行认真的探查,以免遗漏。

【治疗措施】

对术前已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诊断明确的多发血肿,可以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方法和次序;但对术中始疑有多发血肿的病例,应根据致伤机理、着力点和颅骨骨折等情况慎加分析,进行探查,或采用B型超声波术中适时探测。

同一部位不同类型血肿的清除:最常见的是额颞前份对冲性脑挫裂伤,急性硬脑膜下伴脑内血肿,属混合性同一部位的血肿,往往彼此相连,故可在同一手术野内一并清除,偶而需行脑穿刺始能发现;其次是硬脑膜外血肿伴发硬膜下或局部脑内血肿,可疑时必须切开硬脑膜探查硬膜下或行脑穿刺,证实后予以清除。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血肿的清除:较多见的是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好发于额、颞前份或额、顶凸面。其次是双侧颞部硬膜外血肿,较少见。手术探查及清除这类双侧的血肿时,病人头宜仰卧垫高,消毒铺巾须兼顾两侧施术的要求。一般急性双侧血肿应先于有脑疝的一侧,或血肿较大的一侧行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另一侧行钻孔引流或扩大钻孔至适当的骨窗清除血肿。对亚急性双侧血肿,可以一次手术双侧骨瓣开颅,亦可按血肿之大小分次剖开清除。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大多采用双侧钻孔引流术。

【临床表现】

多发性血肿没有独特的临床征象,虽然可以根据致伤机理和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作出初步估计,但因各种多发性血肿之间,症状和体征往往混淆,难以确诊,常须依靠影像学的检查,或经手术探查证实。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同一部位不同类型的多发血肿,多为对冲性脑挫裂伤伴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或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伴局部硬脑膜下及/或脑内血肿。

不同部位同一类型的多发血肿,常为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尤其是小儿及老年病人,因额部或枕部减速性损伤所致。当致伤暴力大、脑挫裂伤严重时,常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往往位于双侧额颞前份。若脑原发性损伤轻微,系脑表面的桥静脉撕裂出血时,则多为慢性或亚急性双侧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肿。偶而可因挤压伤致双侧颞骨骨折,亦有引起双侧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能,但较少见。

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多发血肿,见于着力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及/或脑内血肿伴对冲部位硬脑膜下及脑内血肿。有时枕部减速性损伤,引起枕骨骨折,可致颅后窝硬脑膜外血肿,伴对冲部位硬膜下及/或脑内血肿。

此类血肿临床表现常较严重,病人伤后多持续昏迷或意识障碍变化急促,容易早期出现天幕切迹疝及双侧锥体束受损征。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