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吃的 > 导航 > 鼻炎的症状

鼻炎的症状

2019-10-13

肺痨的症状

养生的吃的。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肺痨的症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疾病对人体有着很大威胁,疾病出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对身体健康才会有很好的保护,那常见的疾病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疾病在症状、病因上不同,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根据患者这些情况进行,这样对稳定患者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那肺痨的症状是什么呢?

肺痨是一个对人体伤害很大的疾病,这类疾病出现,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很大,那肺痨的症状都有什么呢,它的症状表现也是比较多,根据人体体质不同,症状也是有着一些区别的。

肺痨的症状:

1.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结核分型 ①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阴影,上缘呈弧形。

(2)分期

①进展期 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

②好转期 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

③稳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以上对肺痨的症状有着详细什么,肺痨疾病治疗的时候,也要根据患者疾病症状进行,不过治疗这类疾病过程中,患者在饮食上也是要合理安排,对一些油腻、辛辣食物都是要减少选择,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

ys630.COm精选阅读

肺痨的刮痧疗法


肺痨(肺结核)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凡体质虚弱者,与本病患者接触均易染病。

本病从中医理论分析可见4型,即肺阴亏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耗伤型、阴阳两虚型。痨虫侵蚀肺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可出现于肺痨的各种类型,各症可以间作,或相继发生,或同时兼见。但早期或病变轻微者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均为病变活动时或病变较重。

一、肺阴亏虚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干咳、痰少黏白、舌红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中府及前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2)定位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中府及前胸,然后刮前臂,重在太渊,最后刮下肢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肺俞穴一直到膏肓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式刮,每一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太渊。最后重刮三阴交、足三里、太溪3穴,各30次,不出痧。

二、阴虚火旺

(一)症状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咳呛气急,午后颧红,五心烦热等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太渊及前臂、肺俞、中府及前胸、鱼际、孔最至阴郄、太溪。

(2)定位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胸中府,然后刮孔最至阴郄和整个鱼际,最后刮太溪。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重刮肺俞30次,出痧为度。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向刮拭,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穴加强。后用刮痧板角部从孔最刮至阴郄和整个鱼际,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太溪穴,30次,不出痧。

肺痨骨蒸酒


柏叶酒
[药物组成] 柏叶(捣碎,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三十斤 黍米(净洗)一石 细曲(捣碎)十斤
[功能主治] 治传尸骨蒸瘦病。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量力饮服,以差为度。
[制备方法] 以柏叶汁浸曲,发动即煮米熟,候冷后,拌匀放人瓮密封,十四日开瓮取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按:《药性论》对侧柏叶有“与酒相宜”之说。现代实验表明,侧柏叶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l800倍,且与异烟肼有协同作用。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百部酒
[药物组成] 百部6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主治肺痨咳嗽,气阴虚,干咳少痰,口干气促,面色苍白,时而畏寒,骨蒸手心热及误吞铜钱等症。
[用法用量] 每晚睡前饮一小盅。
[制备方法] 将百部洗净,切成片,烧热锅,放百部人锅炒熟,然后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将白酒,纱布药袋人酒瓶内,盖好盖,封口,浸泡七日即成。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附] 以该酒于临睡前浸湿头发,再用布巾包裹束紧,可治头虱。 按:体外试验,百部酒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椿根五加皮酒
[药物组成] 椿头根(新握者,剉,即椿树) 五加皮(新空削)
[功能主治] 主治肺结核。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用无灰酒煮,去渣取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冬虫夏草酒
[药物组成] 冬虫夏草
[功能主治] 滋补肺肾,止血化痰,用于肺阴不足,肾阳虚喘,痰咳有血。此外肾虚型腰膝疼痛,及病后虚损不复皆可用之。
[用法用量] 日服一二次。
[制备方法] 取此物数枚用酒浸泡三日。
[资料来源]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秘法》 按:体外试验其乙醇浸出液1:400—1:10000浓度时,对结核杆菌H37RV有明显抑菌作用,加入血清后则菌作用减弱,需1:500才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水煎剂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均无抑制作用。 地黄首乌酒
[药物组成] 肥生地400g 何首乌500g
[功能主治] 阴虚骨蒸,烦热口渴,阴津耗伤,须发早白,热性出血症,肝肾精血亏损的遗精,带下,腰膝疫痛,肌肤粗糙,体力虚弱,生殖能力低下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饮10—20ml。
[制备方法] 用上药煮取浓汁,同曲100g,黄米2.5g如常法酿酒,密封器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启之,中有绿汁,此真精矣,宜先饮之,乃滤汁收贮备用。
[注意事项] 勿食生冷,炸滑物及猪、马、牛、犬肉。
[资料来源] 《药酒验方选》 绿豆山药酒——原名:“绿豆酒”
[药物组成] 绿豆 山药各二两 黄柏 牛膝 元参沙参 白芍 山栀 天麦冬 花粉 蜂蜜各一两半 当归—两二钱 甘草三钱
[功能主治] 治阴虚痰火诸疾,病后调理。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用好酒浸之。
[资料来源] 清·《寿世青编》 桑根白皮酒
[药物组成] 桑根白皮(东引者,切)一升 狼牙(去连苗处,净刷去土)三两 吴茱萸根白皮(东引者,净刷去土)五合
[功能主治] 肺痨热生虫,在肺为病。
[用法用量] 分作三次服,每日空腹服一次。
[制备方法] 药剉细,用酒七升,煮取二升,去渣。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鳗鲡鱼酒
[药物组成] 鳗鲡鱼
[功能主治] 治骨蒸劳瘦,及肠风下虫。
[用法用量] 加盐醋适量服。
[制备方法] 用鳗鲡鱼二斤,去内脏洗净,剉作段,人铛内用酒三大盏熟煮。
[资料来源] 宋·《太平圣惠方}、明·《普济方》 猫眼酒
[药物组成] 生雄猫脑髓、眼睛
[功能主治] 治远年近日痨疾。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取雄猫的脑髓眼睛生用,酒浸服。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竹根七酒
[药物组成] 竹根七 长春七 牛砂莲各1.5g 牛膝木瓜各9g 芋儿七 伸筋骨各6sg 夏枯草50g 白酒500ml
[功能主治] 骨蒸痨热。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一盅,日服一次。
[制备方法] 浸泡十日后服用。
[资料来源]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肺痨的病因病机


肺部不舒服,经常咳嗽的症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想到是肺痨。肺痨的病症很多,而且引发肺痨的病因也不少。建议大家多多关心自己的身体,注意肺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咳嗽、咳血、盗汗的病人。下面就来看看中医学术对肺痨的介绍!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

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疰、劳疰、虫疰、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痨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明代《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古今医统痨瘵门》即曾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内因。

1、感染痨虫早在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已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提到此病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而且其传染性很强,甚至可以灭门。古人根据本病具有传染的情况,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痨瘵诸证》指出: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明确指出瘵虫传染是形成本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直接接触本病患者,如问病吊丧,看护,骨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痨虫侵人人体而成病,这种认识直到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才被证实。

2、正气虚弱肺痨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体质、经济状况的人。一般说来,往往在正气虚弱时罹患肺痨,凡先天禀赋不强,小儿喂养不当;或病后失养,如麻疹、哮喘等病后或外感咳嗽经久不愈,以及产后失于调养等,皆易致痨虫入侵。故《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说: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后天摄身不慎,青年早婚,嗜欲无节,耗伤精血;或情志不遂,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导致正气虚弱,痨虫入侵而发病。

正如《古今医统,痨瘵门》说:凡人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并提出气虚血痿,痨瘵皆能乘虚而染触。年老体弱,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也是罹病的重要原因,如《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即曾指出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易致痨虫侵袭。

痨虫感染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原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正气旺盛,即使感染痨虫后,也未必发病,正气不足,则感染后易于发病。同时,病情的轻重与内在正气的强弱也有重要关系。另一方面,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必备条件,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的直接原因,同时又是决定发病后病变发展规律、区别于它病的特殊因素。

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肺。由于肺开窍于鼻,职司呼吸,痨虫自鼻吸入,直趋于肺而蚀肺,故临床多见肺失宜肃之症,如干咳、咽燥、咯血,甚至喉疮声嘶等。由于脏腑间具有相互资生,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肺病日久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故有其邪辗转,乘于五脏之说。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为肺之母,肺痨日久,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可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症,其甚者可致肺、脾、肾三脏同病。

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资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则可见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则见性情急躁,善怒,胁痛;肺肾阴虚,心火上炎还可伴有虚烦不寐,盗汗等症;如肺虚制节失司,血脉运行不畅,病及于心,可见喘、悸、肿、紫绀等症。

本病病理性质的重点,以阴虚火旺为主。因肺喜润恶燥,痨虫蚀肺,肺体受损,首耗肺阴,阴虚则火旺,而见阴虚肺燥之候。故朱丹溪概括痨瘵的病理为主乎阴虚。由于阴阳互根,阴虚则火旺,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

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肺痨的预防与调摄

肺痨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历代医家一贯强调对本病应防重于治,如元代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主张病者死后火化,防其传染旁人。故肺痨患者应隔离治疗或少到公共场所去,其衣被等应煮沸消毒后清洗,痰液等排泄物应消毒处理。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气虚、饥饿、劳倦等身体状况欠隹时忌探视病人或吊丧,必要时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青少年的有效预防方法是进行灭活卡介苗预防接种。平素保养元气,爱惜精血,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抗御痨虫侵袭的能力。

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更应重视摄身,戒酒色,节起居,禁恼怒,息妄想,慎寒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可吃甲鱼、团鱼、雌难、老鸭、牛羊乳、蜂蜜,或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枇杷之类,以补肺润肺生津。忌食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如辣椒、葱、姜等。

结语:有关肺痨的病因还有病机,以及预防和调摄,这里就说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肺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肺部的疾病都是很严重的,建议大家平时要多多保护自己的肺。不能太大意。尤其是吸烟的朋友,吸烟对肺很不好的。最好戒烟!

肺痨是什么病


肺痨是什么病

1、肺痨是什么病

肺痨又称肺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痨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2、引起肺痨的原因是什么

2.1、恶劣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贫穷、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等。

2.2、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患结核病时其经过一致性比例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者,证明遗传因素对结核病患者有肯定的影响。

2.3、性别:20岁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后男性高于女性,显示年龄性别都对结核病发病、患病有肯定的影响。

2.4、职业:某些职业与结核病密切相关。如粉尘业矽肺多发而矽肺者易患结核病。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结素阴性者其患病率高于已阳性者10倍。

2.5、药物与结核病: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常造成隐性结核,如:哮喘长期用激素者、脏器移植长期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行手术及化疗者即为此类。

2.6、流动人口、难民、移民:因生活不安定、营养差、疲劳、居住拥挤而易于感染、患病。

3、肺痨会不会传染

肺痨是会传染的,它的传播途径为:

3.1、空气--呼吸道,这是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会释放出很多带结核杆菌的飞沫,若易感者吸入了这种飞沫,即可被感染。

3.2、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可能污染了结核杆菌。

3.3、垂直传播。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脐带血液进入胎儿体内,胎儿也可因咽下或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羊水而感染,从而患上先天性结核病。

肺痨的潜伏期是多久

肺痨病是一种传染病,但是潜伏期是因人而异的。感染结核菌以后,一般3个月左右就会有结核症状出现。肺痨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肺痨的潜伏期是指人们感染了结核菌之后,多长时间会患肺痨。肺痨的潜伏期由2种情况来决定:

1、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

2、感染者的抵抗力或免疫力。

所以,有的人受到感染后可以在几个月内发病。有的可能若干年后当抵抗力下降时才发病。多数人(约90%)可能一生中不会发病。

如何治疗肺痨

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好的情况,并检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存在。同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早期治疗。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生长繁殖迅速,代谢活跃,药物容易发挥作用;早期病变较易恢复。

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剂量不足的危害是治疗无效;容易产生耐药菌。

3、联合用药。菌群中细菌对药物没反应不全相同,可有不同比率的自然耐药变异菌存在,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

4、规律用药。用药不能随意间断,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规律,不属间断疗法。

5、坚持全程。化疗要坚持全程,目的在于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全程不一定是长程。

瘀血痹阻型肺痨


肺痨的病症,大家可能也是从一些影视作用中看到。的确,在中医学术的领域里,对于这一病症,专家研究得很深入。今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瘀血痹阻型肺痨,对这个病,相信不少人还是比较陌生的。瘀血痹阻型肺痨的症状我们一起看看吧!

症状

咳嗽,咯血,血色暗而有块,胸痛如刺,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质暗成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

瘀阻肺络,耗伤阴津,血瘀内阻,肌肤失荣。

治则治法

活血祛瘀生新。

方药

虫丸加减。大黄9g,虫6g,桃仁9g,丹参12g,生地黄12g,白芍9g,甘草6g,杏仁9g,黄芩9g,百部9g,当归9g,太子参15g。加减:咯血,色暗有块者,加三七粉(冲服)3g,郁金9g,花蕊石(先煎)30g以化瘀止血;午后低热,盗汗者,加秦艽9g,地骨皮9g,银柴胡12g以清虚热;口燥咽干者,加北沙参12g,麦冬6g以养阴生津;胸痛明显者,加丝瓜络12g,郁金9g,延胡索9g以行气止痛。

肺痨的病因病机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据1985年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本病患病率为550/10万,平均死亡率在30/10万左右。中医治疗肺痨着眼于从整体上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结合抗痨西药治疗,可以收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结果。

中医学对肺痨的认识历史悠久,且逐渐深化。《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无肺痨病,大多归于虚损、虚劳一类病证中,并描述了与肺痨主症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晋代《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指出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并创立尸注、鬼注之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把尸注列入肺脏病篇章,明确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劳热生虫在肺。

《外台秘要》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尤为详细,指出本病有骨蒸、烦躁、食无味、消瘦、盗汗、咳嗽、两颊如胭脂色等症状,还指出本病可见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等兼症。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和诸多症状,故有很多名称,如尸疰、劳疰、虫疰、传尸、肺痿、劳嗽、骨蒸、伏连、急痨等,直到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始以痨瘵定名,并指出与予事而忧则肺劳为各一门类,不可不知,从发病学上把痨瘵与一般的虚劳进行了界定。

病因方面,在唐代关于肺虫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痨虫、瘵虫之说;在治疗方面,《仁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重要观点。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丹溪心法痨瘵》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明代《医学入门痨瘵》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个主症。《医学正传劳极》确立了杀虫与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迄今仍然对肺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能够看出,肺痨在我国的中医学领域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了。古代医学对于它的专研很是深入,从中医的角度去治疗肺痨人们的心里会多了些安全感。但是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看,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中医学,健康生活!

肺痨的症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