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饮食养生是什么 > 导航 > 养生的途径方法有哪些

伤寒沙门菌感染症状有哪些?传播途径是什么?

饮食养生是什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伤寒沙门菌感染症状有哪些?传播途径是什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沙门氏菌感染非常普遍,而且死亡率很高,那么什么是沙门氏病菌呢?沙门氏病菌的感染途径有哪些?沙门氏病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沙门氏病菌简介

沙门氏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分布广泛,全球每年都有流行,病死率较高。以急性起病,发热、关节肿胀、腹泻为主要特征。

笼统的说,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有2500多种血清型,其中1400多种可引起人类及畜禽类动物发病,比较常见的有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等。这些细菌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上千万人类感染,或在家禽、家畜中爆发流行。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沙门氏菌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传染途径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在人类和动物间进行传播。由于进食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发病,病人或病畜、病禽再由粪便排出细菌进行播散。沙门氏菌可在体外生存一周左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就会引起广泛流行。

一、传染源病鸽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被沙门氏菌感染的人、家禽、家畜、鼠类及其它野生禽类等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细菌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内,通过粪便污染,造成广泛传播,慢性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以及被污染的食槽、饮水器等传播。

三、易感性 鸽群普遍易感,尤以幼鸽发病率更高,成鸽往往成为隐性感染者,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传染源。

四、流行特征 沙门氏菌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率高,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为发病高发期。

疾病症状

主要以发热、腹泻、关节肿胀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有以下四种类型:

1、肠道型 由于肠道发生炎症,造成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食欲明显减退,排灰绿色恶臭的稀便,并有泡沫;

2、关节型 可以引起关节肿胀、积液,多呈单侧性,翅膀下垂,不爱飞行;

3、内脏型 可以出现多脏器的损害,心、脑、肾等都可能受累,病鸽表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机体衰弱以及死亡;

4、神经型 当病原菌侵及脑或脊髓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步态蹒跚,头颈扭转等。

5、急性型 在幼鸽常会因败血症造成死亡,若耐过也会引起许多后遗症,特别是带菌潜伏及排菌污染其他鸽子。

yS630.Com相关推荐

伤寒传播途径有哪些?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力很强,耐低温,在水中可存活2-3周,冰冻环境中持续数月,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不仅可生存数月且能繁殖。那么伤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病理特点是什么?

一、伤寒的流行病学

1、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终身免疫,属细胞免疫,再次感染者较少见。伤寒、副伤寒无交叉免疫力。儿童、青壮年多见,性别无差异。

2、发病季节夏秋为多,终年可见。

3、流行地区温带和热带多见;多散发。

4、传染源:患者与慢性带菌者患者:潜伏期即由粪便排菌,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恢复期或病愈后排菌减少。带菌者:3个月以内称暂时带菌,3个月以上称慢性带菌,偶终生排菌。慢性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5、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的胃肠道外接种传播。散发∶生活接触流行∶食物污染,生食摊暴发流行∶水源污染,污水

二、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

1、发病机理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

2、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节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钮扣样突起。第2周:坏死第3周:溃疡(易出血、穿孔)第4周:愈合

三、伤寒的预后

1、病后免疫力持久。

2、婴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明显贫血者预后差。

3、有严重并发症者病死率高。

4、3%成为慢性携带。

四、伤寒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天为止。亦可进行粪便培养检查,1次/5~7天,连续2次均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慢性带菌者应调离上述工作岗位,进行治疗,定期接受监督管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

3、提高人群免疫力Ty21a株口服减毒活疫苗,1989年美国已批准应用,不良反应较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斑疹伤寒的传播途径


斑疹伤寒的传播途径

1、斑疹伤寒的传播途径

1.1、传染源:该病的传染源是感染普氏立克次体的患者,从潜伏期末就开始具有传染性,到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病原体也可以长期隐伏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再次增殖、复发。

1.2、传播途径:人虱为传播媒介,主要是体虱,其次为头虱,阴虱一般不传播。人虱在适宜的温度下存活(29℃左右最活跃),以吸人血为生,叮咬患者后,立克次体在虱子肠壁上皮细胞内繁殖,胀破细胞后立克次体进入肠腔,当再次叮咬人或者被人人虱死亡破碎后立克次体从人虱体内逸出,从人体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感染人类。

2、斑疹伤寒的症状有哪些

2.1、潜伏期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2.2、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2.3、物理检查

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2.4、并发症

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3、斑疹伤寒的护理

斑疹伤寒起病时常易被误以为感冒。如果病人有长时间发热不退,近周内又有在野外草丛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有恙虫的农作物时,应注意有否淋巴结肿痛及附近有否焦痂。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期及早确诊。斑疹伤寒是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早期治疗治愈率达100%。因受啮齿类和恙螨孳生繁殖的影响,斑疹伤寒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发病季节多见于7-11月,而以6~9月为高峰,一般以农民较多,凡在疫源地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恙虫的农作物均可受染。人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普遍易感。农民、与草地频繁接触的青少年、从事野外劳动者易得斑疹伤寒。男多于女,得病后对同株病原体有持久免疫力,对不同株的免疫仅能维持数月。

斑疹伤寒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病人,灭虱治疗。灭虱、洗澡、更衣后可解除隔离。必要时可刮去全身毛发。女性可用药物灭虱,如10%的百部酒精擦湿头发裹以毛巾,1小时后篦洗头发,头虱与虱卵均可被杀。或用百部30g,加水500ml煮30分钟,取滤液擦湿发根部,然后包裹,次日清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检验23日。

2、切断传播途径,发现病人后,同时对病人及接触者进行灭虱,并在7~10日重复一次。物理灭虱,用蒸、煮、洗、烫等方法。温度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

3、预防接种,疫苗有一定效果,但不能代替灭虱。疫苗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准备进入疫区者、部队、研究人员等。灭活疫苗能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常用灭活鼠肺疫苗皮下注射。

斑疹伤寒的食疗

1、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各种营养丰富的粥类、汤类等。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水分,成人每日液体量应在3000ml以上,有心肌损害者酌减,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缺乏维生素A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因此宜吃含有维生素A较多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动物食品,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有黄红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此外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马铃薯、杏仁、麦芽、燕麦等。

4、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5、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主要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是那少数的沙门氏菌的对于数组的也是有选择性地,让生活中的他主要是可以引起一些未成年,败血症以及一些肠道感染统称为那沙门氏菌的感染,他主要是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病同时的主要是一些常言说以及霍乱,等常见不是那他们是的主要是一些无色半透明的部分结束。

让生活中的他主要是干扰方式呢主要是那个经过口的进入人体,具体的抵抗力吞噬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型和一些心力有关系的症状的。主要是胃肠不合的一些伤害以及一些肠道感染。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形态、生化性状及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氏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上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无色半透明。不分解乳糖、蔗糖和水杨酸,

能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吲哚、尿素分解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

沙门氏菌能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含有煌绿或亚硒酸盐的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起增菌作用。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5℃~37℃,最佳pH值为6.5~7.5。

本属细菌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其抗原结构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其抗原可分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表面抗原(Vi抗原)三种。该类菌,按菌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按鞭毛抗原的不同而鉴别组内的各血清型。目前,已知沙门氏菌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已发现有161个血清型,但从人类和动物经常分离出的血清型却只有40~50种,其中仅有10种是主要血清型。与人类有关的血清型主要隶属于A~E组,即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鸭沙门氏菌、新港沙门氏菌等,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

以上就是沙门氏菌的感染,生活中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和预防,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鸭沙门氏菌、新港沙门氏菌等,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而已空置传言切断传播途径以及预防。

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1、经水传播水

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1.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1.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2、霍乱的病因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黏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3、如何预防霍乱发生

3.1、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

3.2、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3.3、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霍乱的治疗

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弧菌连续3次阴性为止,方可解除隔离,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剂或2~3%来苏儿,0.5%氯胺,还可用新药“84”消毒液消毒,病区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重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症状好转。

饮食。剧烈泻吐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给流质饮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饮食。

标本采集。患者入院后立即采集呕吐物的粪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注意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准确纪录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数、量和性状。

霍乱吃些什么好呢

1、鸡蛋花糖水

鸡蛋花40克,自采鲜品者量加倍。清水煎服,加白糖适量调味,弃渣喝汤。

2、马齿苋绿豆糖水

马齿苋50克,或自采鲜马齿苋100克,绿豆 50克,煎汤,加适量红糖调味,一日分两次服。

3、新鲜马齿苋绿豆汤

新鲜马齿苋120克(干者30克),绿豆30~60克。煎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3~4次。

4、淮药酥

淮药250克,黑芝麻10克,白糖100克,植物油适量。淮药去皮,切成菱角块状。黑芝麻炒香待用。

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


导读: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深圳2015年12月29号报告的一例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那么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

深圳2015年12月29号报告的一例H5N6流感病例患者,因抢救无效,已于12月30号下午死亡。据疾控专家介绍,经基因测序分析,目前深圳活禽市场外环境存在H5N6流感病毒。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禽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有:

1、呼吸道传播

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病者与正常人接触后,在交流时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正常人。人身体越虚弱,抵抗力越低,感染疾病的机率越高。感染疾病后,若不被隔离,在密集人群中工作,很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周围人,导致发病区域进一步扩大。

2、饮用受病毒污染的水

人在不经意时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若水被病毒污染,就会患病。患病者被隔离开来,医务人员又没查出病因。那么,其他人再饮用受病毒污染的水,也会感染禽流感。如此循环,发病者越来越多,疾病不受控制地大范围出现。

3、接触感染的禽类

菜市场是感染疾病的重要区域。很多宰杀禽类的档主接触病禽后,很容易得病。但并非所有的禽类都患病,只是部分一两只患病,但宰杀者并不知道是哪一只。若不做好防护措施,突然发病的情况会出现。为防治疾病,宰杀禽类的档主应到专业医院注射抗病毒疫苗,增强自身抵抗力。

那么日常生活中要怎样预防禽流感呢?预防禽流感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预防禽流感注意事项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以上就是一些禽流感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禽流感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生殖疱疹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性病,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很多人都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着非议,认为他们生活不检点。其实生殖器疱疹不仅仅是性传播的,那么我一起来看下具体有哪些传播途径。

一、血源性传染:有些在潜伏期的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虽感染有疱疹病毒但可以无临床表现,健康者或其他各种疾病的病人输入了由他们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可以使受血者感染生殖器疱疹。

二、间接接触传染:凡是生殖器疱疹患者使用过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用具、便器、马桶和浴巾等均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污染而带上生殖器疱疹病毒,与生殖器疱疹病人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健康人,当轻微的伤口接触到这些沾有病毒的物品时,就容易感染上。

三、通过胎盘传染: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生殖器疱疹,孕妇患有生殖器疱疹,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生殖器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生殖器疱疹。

四、性接触传染:通过与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性接触传染,占90%以上,包括性生活、热烈的接吻、体肤接触的拥抱,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粘膜薄,血管丰富,性生活时处于极度充血状态,性生活摩擦可造成细微的损伤,为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


诺如病毒其实是有很多的传播途径的,比如饮食污染或者是呕吐物以及粪便污染,再加上直接接触感染者,特别是在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的时候,那么更容易引发感染。

1、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

、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2、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

。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3、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4、直接接触感染者

,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导读: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那么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的注意。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2、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5、性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6、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

了解了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做好疾病防治很重要。如何预防乙型肝炎?下面一起来看看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措施。

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1、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

2、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3、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4、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5、防止乙肝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要点与甲肝基本相同。

6、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7、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其实,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所有未接种疫苗的易感人群均应接种。另外,一旦患了乙型肝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健康。

丙肝是什么疾病?丙肝的传播途径


丙肝是肝病的一种,被丙肝病毒感染之后还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同时传播的途径也是比较多的,常见于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也需要重视丙肝的预防。

传播途径

丙肝是一种常见的影响人们健康的肝病,那么丙肝晚期症状有哪些呢?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对丙肝晚期症状的简单介绍吧。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丙肝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晚期症状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肝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丙肝晚期症状由于丙肝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丙肝晚期症状和慢性丙肝晚期症状。

急性丙肝晚期症状:

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为6~7周,潜伏期可因感染病毒量和感染方式不同而长短不同。急性丙肝病毒感染期的主要丙肝晚期症状与甲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似,丙肝晚期症状有很多种,即肝区不适、乏力、嗜睡、厌食、腹痛、黄疸、轻度肝脾肿大、斑丘疹、关节痛等丙肝晚期症状,这些丙肝晚期症状可能持续2~12周。但在急性感染期,60%~75%的HCV感染者并无丙肝晚期症状表现,少部分具有丙肝晚期症状表现者亦常被认为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不适,而这种不适丙肝晚期症状亦很快消失,因此报告丙肝晚期症状者更少。在急性丙肝病毒感染阶段,暴发性肝炎非常少见。

慢性丙肝晚期症状: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HCV

R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慢性丙肝患者。部分慢性感染患者可有肝区不适、恶心、腹痛及瘙痒等丙肝晚期症状,还有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丙肝晚期症状。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内科查体,可见慢性肝病特征,如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等丙肝晚期症状,至疾病后期,当进展为肝硬化时,则可出现黄疸、脾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等丙肝晚期症状。慢性丙肝患者还可出现肝外表现丙肝晚期症状。

疱疹传播途径有哪些?五大途径需注意


作为一种有着传染性的皮肤病,疱疹在人们的身上一旦出现,其对于该症的传播途径就要多加了解,以做好隔离和防范的措施。

1、性接触感染:

卖淫、嫖娼是传染性病的主要途径。健康人与患有性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时,由于性器官摩擦,把病原体传给对方。

2、血液感染:

由静脉注射或输血造成的感染。

3、母婴传播:

孕妇患原发疱疹或复发疱疹时都可将病毒传给胎儿。一种是在阴道分娩时直接传播,其传播率(即胎儿的受染率)在原发疱疹时为50%;在复发性疱疹时为8%。后者之所以低,是由于母亲已有抗体,可保护胎儿,减少其感染机会。另一种是经血液传播。当孕妇携带病毒时,血中病毒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4、空气传播:

这主要是I型单纯疱疹病毒可混杂于口唇疱疹患者的唾液飞抹中,悬浮于空气中,被正常人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如与患者接吻,则可直接传染;当患者吻阴时,口唇溃疡处的病毒也可传入对方的生殖器。

5、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人使用患者用过的衣物、用具、毛巾、便盆、浴池、注射器等造成的感染,健康人接触患者被损伤的皮肤、病变粘膜及分泌物等造成感染。

伤寒沙门菌感染症状有哪些?传播途径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