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益气补脾气色好

脾气急的老人如何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积极而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它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益气补脾气色好,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正的养生高手,并不是哪些名贵的中草药材,补品,很多我们身边的普通的食物,比如板栗,益气补脾气色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板栗的养生功效吧。

益气补脾

栗子性味甘温,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延缓衰老病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吃板栗注意事项

1栗子生极难化,熟易滞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2新鲜栗子容易变质霉烂,吃了发霉栗子会中毒,因此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2、糖尿病人忌食;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扩展阅读

真正的养生是什么?


很多人脑子中都有一个概念:养生就是让人长寿,其实不然。

长寿确实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不过现在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人类寿命的提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养生来讲,长寿是其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而养生的过程中、获得的长期的、健康的体魄才是养生的本质。

对于养生有很多人存在了些误区

误区一:我很健康,不用养生

你敢说你100%健康吗?我相信许多人都不敢肯定。首先有一点,不是身体没病就叫做健康,大部分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实则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中。

真正的健康是一种长久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每个器官、甚至是小到细胞都处在该有的最佳水平上。

误区二:我很年轻,不用养生

对于年轻的定义,每个人都不相同。20岁算年轻还是30岁?各自的看法都有所差异。人在年轻时身体机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很多人忽略了对于身体的爱护,甚至长期透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疾病。养生是贯穿一生的,应当是越早越好。

误区三:养生需要购买大量保健品

保健品可以给身体补充所需的营养,但是养生并不等于吃保健品。

养生的核心就在于生活的细节,只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注意饮食,起居等,把握好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就能获得想要的健康。

根据东科教授养生观:

1、疾病预防远大于治疗;

2、养生要趁早;

3、养生要科学;不能盲目;

4、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揭秘“虚不受补”的真正原因


如今很多人都在进补,信奉各种山珍海味,但是往往忽略了“虚不受补”,或者很多人知道这个概念,但其实没有真正理解。

一个身体十分虚弱的人要想一下子变得十分强壮,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哦。

虚不受补到底啥意思?

养生调理当中常说到“虚不受补”,即体虚,不能承受补药的威力。在“虚不受补”的人群中因为脾胃虚导致消化吸收不好,进补后会出现腹痛、腹胀、拉肚子的情况最为常见。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谷气竭,命乃绝;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因此,良医治病,当时时重视保养胃气!

重病或久病之人,常常胃口不佳,厌于饮食,此时,患者胃气已衰,运化能力近乎停滞,稍稍补之,尚能缓缓吸收;若骤然大补,将不堪重负,因此,对于久病食少之人,切不可急功近利,蛮进大补之品。

很多人误以为极度体虚时应该大补气血,服用一些壮阳的汤药,这样用力过猛的方式不仅无法滋补身体,反而会消耗身体的能量,适得其反。

比如说感冒的时候,胃气本来就处于比较虚的状态,这时候应该清淡饮食,如果还是大鱼大肉,必然不利于康复。


恢复功能的重要性

久虚之人,好比是一个家里很穷的人,只是去进补,好比只是借钱给他,且不说穷人一下子拿了一大笔钱根本没有能力去用,最主要的是借钱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帮助他拥有赚钱的能力。

放到咱们人体也是一样,脾胃功能就好比是身体赚钱的能力,只有功能强大,身体处于一直盈利的状态,才不会出现很多疾病。



虚人到底如何补?

虚人进补,真不必大鱼大肉,海参鲍鱼,其实米汤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米粥,最能和胃气,能被身体充分吸收,能快速的补充津液。

在煲粥煲汤的时候,一定注意加陈皮(橘皮)恢复胃气水平,防止滋腻不消化。

另外,平时可以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每天坚持艾灸足三里十五分钟,也可以恢复脾胃功能。


另外,可考虑应用恢复胃气的经方——厚姜半甘参汤

原方剂量: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胃气以降为顺,本方通降胃气,另外,人参将外周的气血收敛到腹腔,恢复脾胃功能)

恢复脾功能的经方——外台茯苓饮

原方剂量:茯苓三两,枳实三两,人参三两,橘皮二两半,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冬天的真正养生,快看


这是另一个冬季,现在人们似乎对健康有所了解。这当然是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大多数人知道的不多。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上述段落可以从书中抄下来。但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冬天三个月,早睡晚起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这是顺应冬气,维护人体,封闭功能的规律。为什么?就是向自然学习,向自然学习!冬夜来得早,所以早点睡觉。冬天很晚了,所以起床晚了。我认为,在四季中,最有价值的保健是冬天。这就是天堂之美。这篇文章不太了解和理解。

夏天,炎热的天气,血液流向头发,皮肤,内脏处于炎热的状态,人们感觉身体更空虚,大脑也因为充血而活跃。人们容易产生急躁、不安和多动症。这就是人们在夏天生气的原因。冬天,天气寒冷,血液储存在里面,外面的毛孔在收缩和寒冷,但人体是一台机器。其实,人体的总血量在冬夏是一样的,到外面去,然后外面又强又干,到里面去,然后外面又干又强!这就是辩证法!在冬天,即使皮肤因缺血而干燥,春天和夏天也会自然恢复,但皮肤更好。所以冬天是对人们健康的考验。

正如我们所知,常识往往与事实相差甚远,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难以获得健康的原因。冬天的蔬菜汁、冰水和冰淇淋都比夏天好。如果你整个冬天都喝冰水,那么胃部虚弱、血液循环不良、手脚冰凉的人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即使是冬天,在冷水中洗澡也比夏天更需要。而不是夏天的热水!这本身就是它的自然意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冷热交替。在冬季,采取冷热交替浴,冷水,热水体验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然后交换。如果你特别虚弱,你也应该把洗澡水调节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凉爽,这对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好处。毛孔和血管在温度的变化,一个一个的收缩,像内部运动,使肌肉,血管,毛细血管,骨骼已经行使,更有效。特别是冷水和热水交替冷热交替洗脸,然后护肤品,面容会更加灵活。

冬天这个季节,有人试图节约能源,让你的生活尽可能多的休息。但仍有许多人“锻炼”。有些人喜欢冬天练习!它也是不合适的。运动将迫使外部器官和四肢的血液流动,并使内部器官缺乏精力去维护,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最重要的。许多冬泳爱好者后来死于癌症,家庭经常不理解,总觉得那些坚强、坚韧,代表健康,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虽然有些人说,冬天游泳以来,血压不高。目前这只是一个案例,一些科学无法解释。冬天不适合任何剧烈运动,提倡在古代。最好的方法是练习太极锻炼,散步,等等,原位固定也可以在太阳晃动腰!放松身体,增加睡眠,不盲目多吃!更多的水,人们喝更多的水在冬天,像自杀!事实是,当内部热量被水带走,内部将温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将被削弱。

在风水里,古人一般在冬天不动,不做大事。这不是迷信。冬天做出重大决定是不合适的,因为大脑的血液供应是不够的!只适合冥想和性爱。冬天,试着保持沉默,安静,反省,自学。不仅是身体的修复,也是人性的回归,也是精神的恢复。

真正的男人男性养生必备的运动


35岁以后,男性从青年走向中年的过渡阶段,虽然是正富盛年,但也要增加保健养生。除了饮食调养,男性必然要增加一套必备的运动。下面介绍几款男性必备的运动,希望大家一起运动起来。

方法1:收腹举腿

练习方法:身体仰卧躺在斜板上,两臂伸直,双手握住头后的支撑物,上体固定不动,双腿伸直向上做收腹举腿运动。两腿尽量贴近胸部再放下,再举腿,依次进行。

要求:斜板固定的角度可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如腰腹力量较好,斜板的坡度可大一些,力量小,坡度可小些。收腹举腿时,两腿伸直;膝盖不要弯曲;腿放下时,速度减慢,可拉伸腹部肌肉;一组做10-15次,做完后休息1-2分钟,再做下一组练习,可做2-3组。每周做2-3次。

作用:提高腰腹肌力,扩展胸部,增强呼吸机能。

方法2:仰卧两头起

练习方法:平躺于地板或床上,两腿并拢自然伸直,两臂于头后自然伸直。起坐时,两腿两臂同时上举下压,向身体中间靠拢,以胯为轴使身体形成对折,然后恢复原状,再继续做两头起的运动。连续做l0-15次,每次练习做2-3组,每周锻炼3-5次。可利用早晨起床后或进行其他运动后,以辅助练习进行锻炼。

要求:两头起坐时,四肢要自然伸直,不要弯曲膝盖,要同时动作,不要有先后;两头起时吸气,腿放下时呼气,不要有意憋气;初练时,协调性可能较差,手脚不能同时起或对折角度小手脚碰不到一起。这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使动作做得完满。

作用:增加腰腹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方法3:负重踢腿

练习方法:

1、身体直立一腿支撑体质较弱的可扶支撑物,另一小腿绑上沙袋或别的重物,做前踢腿动作,踢的高度应与上体形成直角,踢5-10次后,再换另一腿继续进行。

2、准备动作同方法1,但不是向前踢腿,而是向身体侧方踢腿,向侧方踢的幅度越大越好,踢5—10次后,再换另一侧腿踢动,各交换3次。

3、与上述方法略有区别:不是踢腿,而是屈伸。具体做法是,坐在高凳上,脚勾住哑铃或挂上其他重物或小腿绑沙袋,上体自然略含胸,两手扶于高凳两侧,不负重的腿自然下垂,负重的腿做屈伸运动,屈伸10次后换另一腿进行,两腿交换3-4次。

要求:做前踢、侧踢腿时,腿要伸直,不要弯曲膝盖,上体不动;做高凳屈伸时,上体不动,以膝关节为轴做屈伸运动。

作用:主要发展小腿及大腿股四头肌的力量。

脾气暴躁更年期脾气暴躁吃什么好?


可能大家都已为女性才有更年期,那么男性也有更年期,男性到更年期的时候就会脾气暴躁,那么如何才能缓解男性更年期呢?更年期男性应吃哪些食物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男性更年期是男性由中年过渡到老年的一个必经生理阶段,它一般没有明显标志,根据个体差异,反应有轻有重。男性更年期一般从55岁开始,60岁以后,随着性激素分泌减少,引起垂体、肾上腺等变化,导致整个内分泌紊乱,出现情绪、心理上的变化就更明显,也更加重。

男性更年期生理上一般表现为:经常性头晕、出虚汗、失眠、不想吃东西等情况。而心理上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烦躁、爱发无名火,尤其是平时脾气特好的男性,这时候可能出现空前的暴躁,这就是男性更年期脾气暴躁。如果没有退休,工作中有时也可能思虑过度,心烦意乱,感到莫名的恐惧;太过紧张的话,还会产生心悸、耳鸣、眼前发黑等情况,每天十分疲惫,一到家就觉得浑身没力气;如果已经退休在家,会有些许失落,觉得自己退休没事做,总丢三落四,体力下降,挫败感强,也容易产生更年期脾气暴躁。

中年男人更年期的饮食需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1、更年期男人多表现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易怒、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等。因此要多吃一些改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疾患的食物,如:羊心、猪心、山药、大枣、龙眼、桑葚、茯苓饼、参枣饭、核桃仁粥等。另外,要少饮酒、少吸烟,因为酒精和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2、大部分男人在进入更年期后会出现性机能衰退,性欲减弱。许多人为此苦恼,并寻求治疗方法。因此,中年男人更年期吃什么呢?为了缓解性功能减退症状,在饮食方面,提倡多吃一些能改善、增强性腺功能的食物,如:虾、羊肉、羊肾、韭菜和核桃等。

3、男人在更年期应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吃富有蛋白质、钙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食物。鸡、鱼、兔肉易于吸收,可以适当食用。黄豆及其豆制品、新鲜蔬菜营养丰富,应作为主要菜谱。饮食要注意低盐、清淡、荤腻适度,不暴饮暴食。有条件时每天可吃1-2匙蜂蜜。

4、富含铁质的食品。可能会有一些女人不喜欢吃肉,也不爱吃新鲜的蔬菜,反而比较喜欢吃糖果和糕点,这种偏食习惯造成铁摄入不足,导致女性情绪急躁易怒。建议:应适量食用一些含丰富铁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如瘦牛肉、猪肉、羊肉、鸡、鸭海鲜等。

5、富含钙质的食品。更年期女性要注意多补充含有丰富钙质的食物,钙能够起到抑制脑神经兴奋的效果,当大脑中没有充足的钙时就会情绪不安,容易激动。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使人情绪容易保持稳定,同时钙质可坚固牙齿及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钙质食物主要来源如牛奶、骨汤、各种豆类及豆制品。特别注意的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是一种类似雌激素的物质,除补钙外,还可弥补女性雌激素的不足。建议: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食用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对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更年期脾气暴躁应多吃含铁、含钙的食物可以帮助有效缓解脾气暴躁的症状的,建议更年期女性在平时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在饮食上加以调整。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一个人,心越静,身体越柔软,能够感知和捕捉到的东西就越多。而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实状态,也能够感知到外界人事物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以最适宜的方式作出反应,从而生活。

1

健康就是“平常”,“中和”

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生病了,其实就是给老天踢出去了。

所以,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

那什么叫健康呢?健康就是“常”。

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常”是什么东西?与自己、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着觉,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健康的,这已经病得不轻了。

中医眼中的病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病。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种。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是第二种。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弱。

神病严重了,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乐发不出来,或者发之太过。

比如说,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属于“太过”,目的就是渲染、挑动情感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乱神。

还有“不及”。你该高兴的时候却要压抑一下,习惯了,就真的高兴不起来了。

太过,不及,都是失常。

“当其时而无其气”,也是失常。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原本是伤心的,却强迫自己坚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是反常。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所以,学了中医就知道,“祝您天天平常”是最大的祝福。

以前老师教给我一个看病的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你也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怎么办?调常。

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要问他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好吗?拉得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个时候,人体本来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任何病都是这样。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你的秋千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2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草药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3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这样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4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5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前者是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我记得大学碰到某些课实在没意思,又不能离开,就坐在那里玩:放松下来,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放几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手指放在那里,刚开始没感觉,穴位下面凹凹瘪瘪的,这就是“虚”;放一会之后,就开始“突、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它会不断蓄势,有时候,会觉得下面有力在向上顶,而到一定时候它会沿着胃经,顺着小腿接通下去,通到脚脖子那儿,下不去了,为什么呢?那里是关节,这些地方不是太容易流通,而且容易存邪气,所以要打通关节。

再放一会儿,它继续蓄势,“嘭”,通到脚底了。原来身体里的寒气啊,热气啊,“呼、呼、呼”地出来了。

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答案在这里。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它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益气补脾气色好》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脾气急的老人如何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它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益气补脾气色好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