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头朝下胎动在哪里

在淄博去哪里找男性理疗养生。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胎儿头朝下胎动在哪里”,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般情况下,当胎儿头朝下的时候,胎动应该是在上面的,也就是说在肚脐的周围,这时候胎儿四肢都会动,在32周左右的时候,胎位是能够确定的,当胎儿入盆以后,这说明胎儿即将降生,在这个时候,孕妇一定要加强调养,要保持充分的休息,做好充足的准备,准备迎接孩子的降生。

入盆后胎动位置在哪里

浅入盆时宝宝的头还能动,有时会感觉靠近耻骨的地方宝宝拱啊拱的,肚子其他的地方也可以感觉到胎动。全入盆以后宝宝的头就不能动了,主要是四肢动,大概在肚脐周边的地方。不要试图与别的准妈妈去比较胎动。每个胎儿就像新生儿一样,有自己的发展和活动的模式。有些比较活跃,有些比较安静。有些胎儿的胎动象定时器一样准时,而有些根本就找不出任何规律。胎儿约自第8周起即会开始运动,此时脊柱亦开始进行细微的小动作。在这个时候的胎动母亲还无法察知,追自16周结束起,完全发育的四肢会开始活跃的运动,通常母亲在这个时候可以感觉到胎动,但有些人可能还是不知道这是甚么感觉。胎儿的拳打脚踢、转身等动作,不仅能感觉得到也能看得到。随着胎儿渐长,胎动于28及32周间最显着。自32周之后,胎儿逐渐占据子宫的空间,其运动明显的受到限制。虽然受到限制,胎儿偶尔还是会发出用力的一击。当胎儿的头部撞在骨盆底的肌肉时,您会突然觉得被重重一击。

胎动的规律

1、生物睡眠周期(活动-静息周期):妊娠5~6个月62.3min(清醒平均39.5min,睡眠平均27.8min)。每个胎儿的周期不同,醒来和睡着的时间也不一定,一般而言,胎儿的睡眠时间约20~75分钟不等,而后醒来动一动,可能又陷入睡眠,胎儿的睡眠时间长,但都属切割式的片段睡眠。2、昼夜变化规律:上午8:00~12:00,频繁;渐减少,下午2:00~3:00时间减至最少;晚8:00~11:00又增至最高。若连续胎动或在同一时刻感到多处胎动,只能算做一次,得等胎动完全停止后,再接着计数。若胎儿长时间持续胎动,也应该警惕。1、选择上午8:00~9;00,下午2:00~3:00;晚上8:00~9:00 均餐后。胎动判断标准:正常:≥3次/h;≥30次/12h。正常值的最低界限:10次。2、在2h内,感觉到不连续的胎动10次,可以判断胎儿宫内状态良好,一旦出现10次以上的胎动,即使不到2h,也不需要继续数下去了3、每周数三次,每次1h,若胎儿次数等于或超过以前的基数,则认为胎儿宫内状态良好。

相关阅读

胎儿多少周开始头朝下


很多人都了解,一般情况下,胎儿出生的时候是头先出来的,如果是脚先出来,可能会发生难产的现象,在怀孕晚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胎儿的胎位,胎儿的胎头朝下这样有助于顺产,一般情况下在怀孕28周左右的时候胎儿的头会逐渐开始朝下,当然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可能会晚一些。

怀孕多少周孩子头朝下

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人而异的。在怀孕七个月以前,胎儿在子宫中是可以随意翻动的,随着胎儿的增大,以及孕妇的肚皮拉伸受限,胎儿的活动就会受限不能大幅度的活动。建议在怀孕七个月(28周)时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胎位情况,如果胎位不正及时纠正。

一般来说怀孕28周后胎儿头开始朝下。有的人可能更晚一些。建议在怀孕期间做好产检,前36周每4周一次产检,36周后每周一次产检。在怀孕期间注意营养,前3月补充叶酸,第4月开始补充钙、铁等身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

孕晚期怎么让胎儿头部朝下

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去针灸科采用灸法,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则以至阴最理想。针灸一般用于怀孕29~40周的各类胎位异常的孕妇,有效率在85~95%左右,矫正后的复变率约10%。但再次治疗后仍能转为头位。国外报道异常胎位自然转正率为60%,表明针灸疗效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副作用。如果还不能转正,建议采用剖腹产。另外,平时注意保持情绪舒畅,和营养饮食,并作适当的锻炼。

所以说,一般在怀孕28周也就是孕7个月的时候胎儿的头部会朝下,这也是为了分娩的需要。而在怀孕七个月以前,因为那会胎儿还比较小,子宫里面的空间相对比较大,因此胎儿可以动来动去,所以胎儿的头部是朝上还是朝下就比较难说了。

胎儿颤抖式胎动


对于很多初次怀孕的准妈妈们来说,不知道胎动的感觉是怎样的,经常会感觉肚子里面像战斗一样的有东西在动,这种情况会让很多人误认为是肠胃炎症或想要上厕所,其实胎动在最初只会有轻微的感觉,像是肚子里面有小翅膀拍打或轻微的蠕动。

胎动是什么意思

胎动 (fetal movement),指的是胎儿在肚子里面的子宫腔内部自主性活动,好像踢腿、伸手或翻身等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

其实早在孕8周的时候,通过超声波也就是B超检查可以观察到胎儿四肢正在逐渐发育成熟,手脚会开始动而且还可能会翻身等!但这个时候,准妈妈是不能感觉出来的,因为真的是太轻微了!

多数妈妈是16-20左右感觉到第一次胎动,如果是初产妇那么可能要20周才可以感觉到明显胎动。随着孕期推移,胎动会慢慢增加增强,但是到了孕后期由于胎儿越来越大在子宫自由活动空间会慢慢变少,所以胎动会慢慢减少!

推荐阅读: 从蠕动到拳打脚踢 感受怀孕40周胎动变化 胎动记录表 胎动次数记录

胎动有哪几种模式

宝宝胎动主要有四种,妈妈最容易感觉到的踢腿其实是属于下肢运动,翻身则是全身性运动,其他的可能比较难感觉清楚!下面介绍一下胎儿胎动的四种模式!

1. 全身性运动:指的是胎儿翻身、撅屁股等整个躯干的运动,特点是力量比较强,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准妈妈可以很明显感觉到!

2. 肢体运动:指的是胎儿扭身子、伸胳膊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力度不稳定,多数比较轻微比较难感觉到。

3. 下肢运动:也就是准妈妈最经常感觉到的踢腿动作,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4. 胸壁运动:比较短而弱,一般准妈妈不大容易感觉得到。

怀孕几个月小孩头朝下


孕妇在怀孕七个月之前的时候,胎儿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这时候子宫里面的羊水是比较多的,所以说胎儿这个时候不容易固定,等七个月以后的时候,胎儿头部逐渐的固定,胎位逐渐朝下,等到快要降生的时候,胎儿会入盆,如果在进行检查当中发现胎位不正,应该及时进行纠正。

怀孕几个月宝宝头才会朝下

一般来说在怀孕七个月以前,由于胎儿还很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不易固定,呈漂浮状。过了七个月以后,多数胎儿都会自然转成头位,即胎位朝下。但有时候会出现倒过去后还会转回来的情况。这时一般每周需要去医院检查一次。如果到30周仍没有转为头位,就要进行胎儿纠正,胎位不正最合适的纠正时间在孕30-32周之间。

胎位不正的纠正方法

1、胸膝卧位:孕妈妈跪在床上,采取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脸偏向一侧。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维持此姿势约两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5—10分钟,每日做两至三次。这个动作只适用于孕30—34周的准妈妈调整胎位。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裤带。

2、艾灸至阴穴:取平卧或取坐位,解松裤带,用艾卷炙双侧至阴穴(小足趾外侧),也可用激光照射至阴穴。每日艾炙1—2次,每次15分钟。当出现胎动时,立即取胸膝卧位,有利转胎。这个动作适用于孕30—34周周之前的准妈妈调整胎位。每次持续时间不可过长,做这个动作的频率也不要过高。连续做l周,如果胎动增多不明显,表示该法无效。注意艾卷离皮肤不要太近,以免烧伤皮肤。

3、外倒转术: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儿的头、臀。把臀部推上去,再把胎儿的头慢慢转到骨盆腔里。然后用布将腹部包裹起来,维持头位。这种治疗方法必须由医生来实施。

因此到了怀孕后期,各位准妈妈一定要及时注意胎儿胎位是否正确,如果胎儿不正,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纠正,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胎位仍然无法纠正成功,就不要再勉强了,如果强行转胎位,可能会对胎儿和孕妇都会产生影响,建议定期观察胎儿情况即可。

督脉在哪里


我们经常会听医生说,人的身体当中有督脉,可是却不知道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所以一直以来总是被大家所不认识,或者是了解不到,这样的话想要给身体按摩一下,或者做一些推拿的时候,总是会因为找不到穴位,导致推拿的方法没有进行下去,或者是推拿的效果不好等等,那督脉究竟在哪里?

结构特征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所讲,"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据此,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

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9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印堂。

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体表曲骨穴,向下经过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会阴穴在哪里


会阴穴属于任脉的一种,经常按摩可以起到缓解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畅、阴部瘙痒等情况,这个穴位在人体的会阴位置。男性处于阴囊底部和肛门链接的部分,而女性的位置在于大阴唇和肛门链接的位置。会阴穴有额动和静脉两个分支。下面我们一起具体了解下。

会阴穴的名词解释

“会阴穴”:“会”,交会也。“阴”,阴液也。该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会阴穴”。

“下阴别”:“下”,指本穴位于人体下部。“阴”,阴液。“别”,别走。下阴别名意指上部降行至此的地部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本穴物质为汇聚的地中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相通,汇聚的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别走体内,故名“下阴别”。

“屏翳”:“屏”,屏障也。“翳”,羽毛做的华盖穴也。屏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中不光为地部经水,亦有大量的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经水,性温热,在由本穴回流体内时亦蒸发出大量水湿之气,此水湿之气如同人体的卫外屏障一般,故名“屏翳”。平翳名意与屏翳同。

“金门”:“金”,肺金特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穴名意指本穴有大量凉性水气循任脉上行。理同屏翳名解。

“下极”:“下”,下部也。“极”,极点也。下极名意指本穴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海底名意与下极同。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本穴物质一是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二为督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三为冲脉之气的冷降之液,故为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会阴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小便不通、阴部瘙痒、阳痿、带下、疝气、脱肛、癫狂、昏迷等

【作用功效】会阴穴,醒神开窍,通调二便

【会阴穴位配伍】会阴穴配三阴交穴,具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产后暴厥;会阴穴配肾俞穴缓解治疗遗精;会阴穴配蠡沟穴缓解治疗阴痒;会阴穴配鱼际穴,具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阴汗如水流;会阴穴配人中穴、阴陵泉穴缓解治疗溺水窒息;会阴穴配中极穴、肩井穴,具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要缓解治疗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光明穴在哪里


导读:光明穴在哪里?按摩光明穴可治疗近视,那么光明穴在哪里?光明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穴在哪里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取穴方法

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取穴。

简易取法

从外踝尖连线分成4等份,由下1/4向上量1横指,当腓骨前缘处是本穴。

穴位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功用

疏肝明目,通经活络。

主治

目疾,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临床运用

临床用于睑缘炎,夜盲,膝关节痛,腰扭伤等的治疗,配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穴位养生

按摩光明穴治近视:按摩方法,仰靠将腿伸直,分别置于两侧光明穴处,先掐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以上就是光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命门穴在哪里


如今的人们都懂得要采取针灸和按摩等中医疗法来进行养生,这样才可以使得自己的身体部位变得更加好一些,也不会让自己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但是在针灸的时候就必须要找准穴位,比如说命门穴,这种穴位在进行针灸以后就可以达到缓解身体疲惫和腰酸背痛的效果。

是穴适当关元俞上方,又相当腹部关元穴之上部,两旁有大肠俞。考关元为元阳交会之处,此穴属督脉,位居腰背,脉气通于大肠俞,为督阳与大肠交会所,因名腰阳关。

配肾俞、委中,可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可通经散寒、行气止痛,主治下肢痿痹;配肾俞、关元,可补肾壮阳,主治遗精阳痿;配合谷、三阴交,可益气和血、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诸疾。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直刺0.5~1寸;可灸。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孕妇慎用(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

大椎穴在哪里


导读:大椎穴在哪里?按摩大椎穴可以防治感冒,那么大椎穴在哪里?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大椎穴。

大椎穴在哪里

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别名

百劳穴,上杼穴。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取穴方法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操作方法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按摩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穴位养生

1、防治感冒:在大椎处刮痧(要刮出痧点)或拔火罐(留罐10分钟,如有咳嗽可在双侧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2、治落枕及颈肩不适:在大椎处涂上红花油类具治疗跌打损伤作用的按摩油,然后拔罐并留罐10分钟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几只火罐则效果更好。

3、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10分钟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祛毒养颜。

以上就是大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素髎穴在哪里


导读:素髎穴在哪里?针灸素髎穴可以治疗酒糟鼻,那么素髎穴在哪里?素髎穴的准确位置图,一起来看看吧。

素髎穴在哪里

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出处

《针灸甲乙经》:素髎,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

素髎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取穴方法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鼻部,当鼻尖的正中央处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及面动、静脉的鼻背之。

功用

泄热通窍,回阳救逆。

主治

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渊。

操作方法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临床运用

近年来有实验表明针刺素谬穴可使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较长时间开放。

穴位养生

针灸素髎穴治疗酒糟鼻。通过针灸来治疗酒糟鼻通常需要至少三个月以上,才能取的较好的效果,因此酒糟鼻患者如选择针灸疗法,就一定要坚持治疗。

以上就是素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大椎穴在哪里?


当身体有些不适时,中医常会用两种传统的方法来缓解身体的不适――针灸和推拿。大家都知道针灸个推拿都是通过按摩某些穴位或神经来起到效果。有个功能很多的穴位,名为大椎穴。平时疲劳时,中暑时,面色不善,身体乏力时都可以通过按摩大椎穴来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这么神奇的一个穴位,该怎么找到呢?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按摩大椎穴可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大椎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

【大椎穴名解】

别名:百劳穴,上杼穴。

穴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按摩大椎穴位的作用】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4、按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作用: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胎儿头朝下胎动在哪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