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方式 > 导航 > 养生方式

养生方式

2019-10-13

登革热传染方式

养生方式。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登革热传染方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登革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登革热的严重性。而且登革热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一旦身边有人出现登革热的时候就会有大面积的人患上登革热。由于登革热是蚊虫传染疾病,所以热带地区是容易传染到登革热的。今天的文章就为读者朋友具体说明登革热的传染方式。

1、

登革热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很多的人都会感染上这个病的,一定要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及时的治疗和缓解的,这个病一般的情况下是通过病人本身传播的,就是如果一个人有这个登革热的病,接触到的人就会被感染上这个病的,问题很严重的。

2、

登革热的疾病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一般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很多的人如果不注意接触到了有这个登革热病毒的人就会被感染的。

3、

登革热的疾病是有传染性的,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传播的,是可以通过任何人的接触传播的,所以问题是特别的严重的,一定要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

登革热的疾病是感染性的疾病,传播的速度是特别的快的,很多的人接触到了这个病就会感染的,问题是很严重的,所以有这个病的人就应该及时的隔离治疗的,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感染到身边的人呢,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的。

ys630.coM延伸阅读

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会传染吗

1、登革热会传染吗

登革热传播需要3个条件:

一是被感染者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有传染源,所谓的传染源就是登革热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难以区分和查找,是难以避免的。登革热会传染人吗?登革热传播需三个条件

二是要有传播媒介,就是白纹伊蚊。

三是被感染者被带有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

综上分析,预防登革热只能从第二个环节入手,就是防蚊灭蚊。

2、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

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热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本病通常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重型患者。

3、登革热的症状

所有典型登革热患者均有发热症状,起病急,先是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摄氏度。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好像骨头都断了一样。一些患者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患者在病后3~6天可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

近半数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血尿等。患者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与感冒发热的区别

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而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卡他”症状。

可以根据这些症状上的不同做出大致的判断,如果你不确定的话,最好到医院就医,让医生帮忙诊断。

登革热预防措施

1、晚上睡觉时需要点上蚊香或者挂好蚊帐,避免夜间熟睡时候,被外面飞进来的蚊虫叮咬,从物理层面上防止蚊虫。

2、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发觉有些头晕、发热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或者社区专门诊所进行就诊,不可拖延,避免炎症的加重而导致并发症。

3、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保证每日三餐的营养均衡,工作学习之余,更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从本质上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4、室内室外必须清理积水,勤倒垃圾,搞好周围生活环境,保持卫生干净,从源头上杜绝蚊虫的滋生,减少蚊虫的数量。

5、在户外走动休息的时候,应该在身上、特别是裸露的地方喷上驱蚊水,或者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蚊虫的趁机叮咬而导致发炎。

6、家里或者周围,特别是一些容易滋生蚊虫或者躲藏蚊虫的地方,应该使用一些杀虫剂进行喷洒,也是一个源头上很好的杜绝蚊虫滋生的方法。

登革热 如何治疗登革热


最近在广东爆发了登革热,这次的感染人数远远超过往年,直到今天已经有7497个病例,重症患者98人,死亡3人。那么到底什么是登革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登革热呢?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

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患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登革热的病因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登革热症状及类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中国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形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 /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严重度分级:第一级:发烧伴随有非特异性体质症状:血压带,试验阳性是唯一出血现象。第二级:第一级加上有自发性出血。第三级:已呈现循环衰竭现象,如:脉搏弱、脉搏压变窄,血压变低,伴随有皮肤湿冷,坐立不安。第四级:严重休克,血压脉搏量不到。

三、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治疗

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胍。

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出院标准:症状消失,体力恢复,AST与ECG正常,即为治愈,可以出院。重症者,出院后须继续休息数周,方可恢复工作。

登革热预防

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灭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截止2011年,尚无疫苗可以防治该病,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登革热广州疫情

截至2014年8月13日,广州市累计报告400例登革热病例,疫情高峰尚未到来。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布信息显示,广州市7个区50多个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其中,其中越秀区东山街、白云区、南沙区大岗镇出现集聚病例。

由于广州天气炎热多雨,对蚊虫滋生有利,存在登革热疫情扩散的风险。8月13日,广州市城管委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了7月至8月每周五下午为全市灭蚊统一行动时间,并视情况延续至年底。自7月4日起,每周五下午,800多名专职消毒员在所属街道同时开展灭蚊消杀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开展统一行动以来,全市设立宣传咨询点318个,全市入户检查5.1万户,清除蚊虫滋生地1.1万宗,其中阳性积水2060宗,投放灭蚊蚴缓释剂1340公斤,疏通沟渠9.3万米,清理沙井2.3万个,处理大(中)型水体367处。全市出动消杀人员2750人次、车载机103台次、超低容量机583台次、其他机型454台次,消耗药品1.3万公斤,消杀面积累计达1200万平方米。

据广州市城管委新闻发言人、党委副书记何镜清介绍,2014年以来,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登革热疫情严重,广州已经有7个区有报告病例,并有几个爆发点。

截至9月4日,广州登革热病例已攀升至1021例,数字仍在增加,且陆续出现危重病例。

2014年9月20日,据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息,截至19日零时,全省共报告4800例登革热病例,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病状态,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不过流传中的广州已有两例登革热重症病人死亡死因尚未明确,两名死亡病例均为高龄长者,一名约70岁,一名超80岁广州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认为,两名患者死亡均在登革热基本治愈以后发生,是由其基础性疾病导致死亡的,是否与由登革热引发死亡还需要专家做进一步鉴定。

广东省疾控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22日零时,全省共报告6089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广州市有5190例,占全省病例的85%以上。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登革热是一种传染病,它传播的介质就是蚊虫,所以日常的防蚊杀虫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患上此病,一定要积极诊断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

什么叫登革热


越来越多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关于登革热的相关案例,而登革热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影响非常大,并且因为登革热而引发的死亡案例也非常多。从登革热的感染人群来看老年人和婴儿感染登革热的几率会高许多,因为这些人群的身体免疫力都比较低。以下的文章就讲解了关于登革热的相关知识。

1

登革热是有一定的季节性的,一般是会发生在每年的5~11月份,而高峰一般是会在7~9月份的,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上的,不过这一种疾病的发病主要是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则会以儿童为主的,而且登革热还是一种具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通常预后良好,一般死亡的大部分是重型患者。

2

登革热这一种疾病是有潜伏期的,一般是会在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的,临床上是可以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的,起病是非常急骤的,会让患者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的,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也会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3

当然登革热也是有办法去预防的,防蚊、灭蚊是最基本的措施之一,要改善自己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定时的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等方法来消灭成蚊的,如果一旦有出现这些症状的话则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是避免病情加重,这样是会更加的难以治愈好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蚊子带来的坏处很多,所以要多注意夏天避免被叮咬,适当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的,要增加体质,在食物上也要均衡营养,在登革热流行的期间对容易感染上这种疾病的人涂上驱蚊剂才行。

登革热疫苗


登革热是一种因为登革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它是通过一种蚊虫叮咬引起的急性病症,在东南亚地区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儿童死亡率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潜伏期,我国和新加坡联合开发出了对抗登革热的疫苗,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这为预防登革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登革热疫苗

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对抗登革热的新疫苗。如果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它将成为首个可同时预防登革热所有四种常见亚型的疫苗。这一研究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属的新加坡免疫学组、新加坡诺华热带疾病研究所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作完成。

传播途径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中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雌性伊蚊习惯于白天叮咬吸血。伊蚊吸入带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其唾液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174天。伊蚊既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亦是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因为雌性伊蚊可经卵将登革病毒传给后代曾经在个别致乏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但其密度高峰与登革热流行高峰不一致。因此,它们不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的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同型登革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并可维持数年,对异型登革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对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乙型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

登革热检查


登革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毒传染性疾病,尤其在夏季的时候,登革热患者会明显增多,因为传播登革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蚊虫叮咬。登革热是由一种叫做伊蚊的蚊子传播的,并且登革热引发的症状表现也有许多,例如眼球痛头痛发热等,严重的登革热会对患者身体有着生命危险,所以登革热患者应该做哪些常规检查?

1.常规检查

(1)

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2)

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反转录“RT-pCR”检测

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其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出现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失调,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

登革热传染方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