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糖尿病中医季节养生 > 导航 > 养生指的是什么

皮肤病中医辨证指的是什么?

糖尿病中医季节养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皮肤病中医辨证指的是什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难免会患上一些疾病,有一些疾病是涉及到人体内部器官的,也有一些疾病会与人体的皮肤有关。毕竟皮肤长时间的裸露在外,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一些受污染的空气或者细菌病毒等等。生活当中皮肤病的种类非常多,那么,皮肤病中医辨证是指什么?

一、自觉症状及其辨证

自觉症状系指患者自己主观感觉到的症状。其主要有瘙痒、疼痛、麻木、灼热等。自觉症状常因致病因素或诱发原因、病情、个体敏感性不同而有差异。某些皮肤病仅有瘙痒症状,而另一些则以疼痛为主,如带状疱疹。

(一)瘙痒

瘙痒(itching pruritus 简称痒)系一种引人欲搔抓或摩擦的不愉快的感觉,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症状。其见于瘙痒症、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疱疹样皮炎、扁平苔藓、疥疮、糖尿病、尿毒症、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痒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与多种因素有关。机械性刺激、植物的细刺、动物纤毛及毒刺、变态反应以及机体的代谢异常均可引起瘙痒。某些化学介质,如组胺、内肽酶(endopeptidase)、木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及血源性酶等均可为致痒介质。其中组胺仍居中心地位,内肽酶似可直接引起瘙痒。中医对瘙痒的辨证分为风痒、热痒、湿痒、虫痒及血虚痒。

⒈ 风痒 表现为痒无定处,流窜不定,遍身作痒。因风性上行,故尤以头面为多,皮损呈干性,舌红或淡红、苔薄,脉浮。如瘙痒症、荨麻疹等。

⒉ 热痒 临床特点为皮疹色红、肿胀、焮热作痒,遇热加重,痒痛相间,舌红、苔黄,脉数。如毛囊炎、脓疱疮、疖及丹毒等化脓性皮肤病。

⒊ 湿痒 特点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浸淫成片,缠绵难愈;其因为湿性趋下,故以会阴、下肢多见;舌淡红或红、苔腻或黄腻、脉濡,如坠积性皮炎、湿疹及接触性皮炎。

⒋ 虫痒 表现为痒若虫行,部位不定,奇痒难忍,夜间尤甚,如疥疮。

⒌ 血虚痒 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日轻夜重。其因气血不足,肝失所养,肌肤失润、血虚生风所致,舌淡或有齿痕、苔净,脉沉细,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二)疼痛

疼痛(pain)系因疾病或创伤所致的感觉苦楚,为辨别伤害机体刺激强度的感觉。皮肤科的疼痛性疾病有带状疱疹、鸡眼、淋病、红斑性肢痛症及皮肌炎等。疼痛的性质各异,可为灼痛、刺痛、割痛、跳痛、剧痛、钝痛或电击般闪痛。引起人体痛觉的刺激强度,称痛阈,可分为痛知觉阈和痛耐受阈。

中医认为,疼痛多由气血壅滞、阻塞不通所致。疼痛固定多属血瘀;痛无定处,当情绪变化时加重或减轻多属气滞。对疼痛的辨证如下。

⒈ 寒痛 痛而畏冷,皮温不高,得热则减,温药热敷则痛缓,如冻疮。

⒉ 热痛 痛而灼热,皮色鲜红,得冷则减,凉药冷敷则痛缓,如丹毒等化脓性皮肤病。

⒊ 风痛 临床特点为痛处不定,发生急快,游走迅速。

⒋ 虚痛 特点为痛势和缓,无胀闷感,喜温喜按。

⒌ 实痛 其以痛势急剧,胀闷疼痛,拒按喜冷为特点。

ys630.coM延伸阅读

皮肤病中医疗法方法有哪些?


皮肤病的类型各种各样,所以在治疗问题上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现在中医治疗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而常见的中医治疗皮肤病方法,包括体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或者是穴位注射疗法。

一、体针疗法:是用毫针剌入人体有关的穴位,通过一定的手法,发挥经脉的相应作用。适用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玫瑰糠疹、带状疱疹、湿疹、斑秃、硬皮病、白癜风等。

二、梅花针疗法:是用特制的七星针叩打皮肤浅表穴位或病变部位。有促进气血流畅,止痒生发、软坚散结等作用。适用于斑秃、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瘙痒症、银屑病、痒疹等。

三、穴位注射疗法:是把药液注入穴位内,既有针剌穴位的功效,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适用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痤疮、脱发病等。

四、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和皮肤病变部位施以火罐,使机体产生一种良性刺激,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祛风止痒、通经活络、通调血脉的功效。适用于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痤疮、毒虫咬伤等。

五、中药离子喷雾:通过电离反应,在将中药有效成分充分置换出来的同时,还释放出大量的氧离子、氢离子。该疗法尤其适合局部和小面积的皮肤疾患,如病毒性皮肤病、湿疹、感染性皮肤病、痤疮、瘙痒性皮肤病等。

六、中药湿敷:用纱布浸吸药液,敷放于患处增加皮肤的湿度,使药物充分地吸收,能消除患部渗液及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扩散、消肿脱痂,并有收敛止痒、止痛等功能。适用于带状疱疹、湿疹、神经性皮炎、手足癣感染等。

七、艾灸疗法:是取艾绒制成艾炷或艾条,燃灼或薰烤穴位或患处,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剌激,温经活络,通达气血,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鸡眼、寻常疣、跖疣等。

皮肤病中药方剂大全


皮肤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皮肤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引起的,建议大家可以了解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方法。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是需要根据它的表现症状是选择治疗的中药方剂的,大家可以来了解皮肤病的中药方剂大全有哪些,因为皮肤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需要选择过敏的药材治疗病根。

祛风法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灸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散寒法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循环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灸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清暑法

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利湿法

清热利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郁湿化热所致的皮肤病,常表现渗液较多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可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生苡仁、滑石各30克,萆薢、茯苓各12克,黄柏、丹皮、泽泻各9克,通草6克)煎服。

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滞所致的皮肤病,病人常有脾虚症状(如婴儿湿疹的体虚者、儿童慢性荨麻疹等)。可用健脾渗湿汤加减(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白术、大枣各9克,扁豆,苡仁各15克,淮山药24克、陈皮、桔梗各5克)煎服。

润燥法

养血润燥法:适用于由血虚生风化燥的皮肤病,如干燥性瘙痒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等),病人常有阴虚症状。可用如地黄饮加减(熟地30克,生地、首乌各15克,当归、丹皮、玄参、蒺藜各10克,僵蚕、甘草各5克,红花3克)煎服。

生津润燥法: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可用润肤汤加减(玄参、麦冬、钩藤、赤芍、丹皮、白藓皮各10克)煎服。

泻火法

解毒泻火法:适用于感受火热毒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全身症状较重的脓疱疮、疖肿等)。可用如五味消毒饮(银花30克,野菊、公英、地丁各15克,青天葵10克)煎服。

以上中医为大家介绍了治疗不同皮肤病的几类方剂,如有需要者,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疗法,对症下药会带给你更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很多人每次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不想看西医,虽然说西医治病的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对人体的副作用伤害也是挺大的,如果选择药物不合理的话,那么伤害也就更大了,所以说很多人在治病的时候都会选择利用中医疗法来治病,中医治病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每个人到医院去都必须要做这个中医辨证,然后才能治疗,那么这个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 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中医辩证疗法”以“滋阴生津、清胃泻火、行气消积”三管齐下治疗的方法,通过清胃热、养胃阴、疏气机、消食滞的综合治疗;有效祛除体内湿毒热邪,滋阴生津改善胃肠功能。有效的改善口臭、口干、口苦、胃脘隐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肠燥便秘、舌苔厚、口腔炎症溃疡胃火、肝火过旺、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胃肠道疾病等症状。在去除口腔疾病的同时,调理肠胃去除、清理肠毒,主要从以下

四大优点编辑

1.绿色天然 无副去除

纯天然植物提取,不含任何激素和重金属成分,安全有效,无副去除。

2.独特配方,去除彻底

多种名贵产品材配伍,配方独特,标本结合,根治口臭疾病。

3.先进技术 国际领先

超浓缩萃取技术,纯度高,国际领先,从根本上调理,杜绝反复发作。

4.权威验证 解决率高

经过上万例临床验证,解决率高达99.85%。

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什么叫做中医辨证治疗了吧,中医辨证治疗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只有通过了辨证之后我们才能够给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来治疗疾病,大家选择辨证的时候千万要记得一些事项我们必须要注意,辨证的话也必须要到专业的中医药做辨证。

头晕中医辨证是什么?


头晕在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一种身体上的症状,有的时候头部眩晕感会导致人们工作以及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头晕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都无法自己行走。不过,在中医以及西医当中,对于头晕的定义是不同的,就拿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中医来说,头晕中医辨证是什么呢?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眩晕很有效的八种方法,现分述如下:

1 养血熄风法

肝藏血,血虚不能养肝则肝阳暴亢,虚风内动。叶天士谓:“肝为风木之脏,全赖肾水以滋之,肝血以濡之”。今血不养肝,感阳化风,眩晕作矣。治取养血熄风,方选当归地黄饮加减。

刘 ××,女,38岁。患高血压病8年,眩晕2年,头晕时痛,手足颤动,身软乏力,口苦失眠,心中烦躁,纳差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血压26/16kpa。辨证为血虚,肝阳上亢,治以养血熄风位法。药用当归12g,熟地15g,生地15g,白芍20g,何首乌18g,女贞子20g,山药15g, 龙骨25g(先煎),石决明25g(先煎),怀牛膝15g,甘草6g。水煎服药9剂,头昏止,心烦除,能食口和,手足颤动大减,血压降至17/11kpa。后予成药杞菊地黄丸调理巩固。

2 滋水涵木法

肾水不足,厥阴化风,上扰清窍致眩晕。叶天士谓:“水亏不能涵木,厥阴化风鼓动,烦劳阳升,病期发矣”。治当滋水涵木,使风阳潜藏,自无升动之意。常选枸菊地黄汤加减。

张××,女,64岁。眩晕8年,近因家事不和引发。诊见面色潮红,眩晕欲倒,头重足轻,腰膝酸软,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证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木火内动,治当滋水涵木,柔肝熄风。药用熟地30g,山药15g,茯苓15g,山茱萸12g,菊花12g,玄参15g,知母10g,白芍15g,怀牛膝15g,钩藤15g,甘草6g。水煎服8剂,眩晕症除,能食口和。惟手心热,时有烦躁,守方调整3周获愈。

尿失禁中医辨证是什么?


排尿是人体每天所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可以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以及其他的新陈代谢产物给排出去。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体就有可能出现有尿失禁的情况,指的是不能自主控制尿液的排出的一种情况,中医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很深的连接以及认识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尿失禁中医辨证是什么?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屎

,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前者是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后者是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

中医学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

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尿床候》也说:“夫人有于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嗣后,历代医家均认为小儿遗尿多系虚寒所致,常用温补之法。现代对本病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内服外敷、针推并施的综合疗法,不仅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2。病后失调 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致使脾运失健,肺气虚弱,“上虚不能制下”而遗尿。 hfs在线3。湿热内蕴 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肝经疏泄失利,移热于膀胱而致遗尿。4。情志失调 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小儿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呼唤不应;或骤然更换新环境等,均可造成遗尿。5。其它因素 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

二、病理

1。下元虚寒 肾为先天,职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溺,小便的贮留和排泄为膀胱气化功能所司约,而膀胱气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病后失调,素体虚弱则肾气不固,下元虚寒,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致遗尿。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遗尿候》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也说:“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2。脾肾两虚 肾主水液,脾主制水,脾肾功能正常,则水液固摄有权,气化有序。由于小儿有“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病理特点,若失于调养或因它病导致脾肾虚弱,则水液代谢紊乱而发生遗尿。

皮肤病中医辨证指的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