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茶及配方用量 > 导航 > 女人养生加大用什么呢

吴茱萸最大用量

春季养生茶及配方用量。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茱萸最大用量,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吴茱萸的最大用量是5g左右,而且服用吴茱萸之后可以维持2.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大家应该要根据医生的意见去服药。吴茱萸是可以散热止痛以及治疗肝胃虚寒的,还可以缓解呕吐的症状,也可以用于降低血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吴茱萸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有哪些,然后正确的利用吴茱萸的价值。

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静脉注射吴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体温升高,也可提高电刺激兔齿髓引起的口边肌群挛缩的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吴茱萸水煎剂5g/kg和20g/kg均能显著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可维持2.5小时都不消失.口服吴茱萸有镇吐作用,与生姜同服,镇吐作用可被加强。

吴茱萸醇-水提取物0.03~0.24g/kg给麻醉猫静注产生依赖性升压效应和提高膈膜的收缩力,但四乙胺不能拮抗.给清醒大鼠腹腔注射亦引起升压.两侧肾切除、酚妥拉明或心得安都显著降低其升压作用.实验表明:吴茱萸煎剂、冲剂和蒸馏液,静注和灌胃均有显著降压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降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长达3小时以上,降压时不明显影响心率,但肌肉注射则降压作用甚弱,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及正常兔亦有降压作用.甘草煎剂可使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丧失.吴茱萸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但能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升压反应.吴茱萸醇水提物对心血管的作用是通过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产生的。

扩展阅读

仙茅的最大用量


仙茅这种药材的用量是非常小的,因为仙茅是温阳作用是很明显的,如果过量会导致患者出现燥热以及损伤了真气,所以男性朋友采用仙茅进行补肾壮阳的时候,要按照医生的意见去服药,不能过度,以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对于仙茅的用量以及用法,我们应该要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

仙茅用量一般很小,原因也是仙茅温阳作用太过明显很容易就用力过猛。吃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心烦燥热情况,时间长了就会耗伤人体阴精,损伤真气。

仙茅,为石蒜科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仙茅的根及根状茎,民间俗称独茅根、茅爪子等。仙茅辛热性猛,能补肾阳,兴阳道,除寒湿,强筋骨,故多用治肾虚阳痿、火衰精寒及腰膝冷痹等证。和上面提到的一样,仙茅补肾阳很猛,所以不能多吃久服,更不能自己随便服用。

仙茅作为一种具有良好作用的补肾阳中药,补益过度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假药或者冒充的药物。

雪上一枝蒿源于云南,是四川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的跌打、疗伤的止痛药。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其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误服或服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死亡。可怕的是这种药物和仙茅相类似,容易混淆,常被一些人用来冒充仙茅。

仙茅的附方

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

细辛最大用量是多少?


细辛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中药,在夏天的时候,大家喜欢呆在空调房里面,而且经常会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这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寒,然后出现头痛症状,还有经常会出现牙龈疼痛等等,这时候不要着急去药店买药吃,可以使用细辛这种中药帮助治疗,下面详细介绍细辛的正确用法用量。

细辛最大用量:

如果这方是执业中医师给开的,他肯定有把握。先说细辛。所谓“细辛用量不过钱”,其实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误解。原文出自陈承《本草别说》:“细辛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这里说的是“半钱匕”,而且是用“末”(钱匕是古代一个容量单位,1钱匕约为1.5克左右)到了本草纲目,李时珍改成“不可过一钱”,而且每说用末了。从此开始一直误传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而在现今大量临床报道,细辛单用药粉生用确实不能过3~5克,会中毒,但细辛跟其他药一起作为煎剂久煎甚至用至六七十克是没有这个弊端的。(除非辨证不正确用错药)所以细辛30克煎剂原则上没有大问题。再说附子。根据李可(中医火神派大家,救活万余例西医确诊为必死无疑之人)经验,附子用量30~100克甚至200克以上,30克几乎是最普通的量了。但再煎煮法上要注意,生附子要先久煎2小时(放多点水用高压锅煎更能减其毒性)。煎完再与它药同煎即可,如果方中甘草量大的话,也可以减其毒性。如果是确实寒性大的话,投以大剂量附子是对证的,有利于帮助身体恢复阳气。细辛也是如此,只要药对证,服之不会有大害。当然,要中病即止,病好了十之七八就要改用平和之剂了,猛药不能久服。

细辛的用量不能够超过三克,这个药物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鼻窍的作用,是有小毒的,不能用量太多,用多了容易导致人体中毒。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相关配伍

1、《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2、《药性沦》:忌生菜。《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

3、《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脏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

用法用量

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


提起附子这种药材,很多人都会感觉到非常的陌生,然而在生活中附子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可以帮助身体进行散寒和止痛,非常适合阴虚体质的人群,大家都知道任何药材都是要控制服用量的,量大的话,就会让效果适得其反,量小就会无法控制病情,那么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

第一,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附子一般用量是 3~15g 。大剂量是18~30g。也有人用到最大的齐量是三十克以上的。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要注意用法和用量,以免导致用量过度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影响和伤害。

第二,附子有很好的回阳救逆的作用,附子可以补火助阳,也可以散寒止痛,所以说附子可以称得上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制附子可以用来滋阴补阳,对于补肾强身来说也是不错的一种中药材。附子可以用来治疗吐泻厥逆,如果有肢冷,再加上脉微,有心腹冷痛的,或者是有冷痢,脚气水肿等症的都可以用附子,对于女性的风寒湿痹和宫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有虚寒导致的腹泻或者是呕吐的情况,可以选择这样的中药材来调理,而且也可以有缓解阴虚体质导致的水肿的问题。

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以上内容对其进行了介绍,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制附子可以有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对于加快心率提高心肌耗氧量有一定的好处,可以有保护心脏的功效。其实制附子的功效有很多,一定要正确的利用,以免利用不当对身体健康导致不利的影响和副作用,制附子的用法用量也要清楚,不能大量的用药,这些都要引起注意。

制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


制附子这种中药的药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服用,如果盲目的服用制附子就可以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有在使用前最好是正规的中医那里进行咨询,制附子的量千万不可以过多,不然就会出现急性的中毒,也不可以过长时间服用,那么制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

第一,制附子最大用量是多少?附子一般用量是 3~15g 。大剂量是18~30g。也有人用到最大的齐量是三十克以上的。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要注意用法和用量,以免导致用量过度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影响和伤害。

第二,制附子能长期服用么?制附子当药引,可以长期喝的,但是要适量,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制附子是有一定毒性的。制附子禁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

制附子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制附子中毒量约为30~60克,有报道煎煮连渣服用9克即引起严重中毒。中毒表现为:口麻、流涎、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头晕、乏力、呼吸困难,较重者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室纤维性颤动、瞳孔散大、甚则死亡。有些地区有用制附子炖肉的习惯,需特别注意制附子的用量,以防中毒。未经炮制。制附子须经炮制方可内服,医生处方应写明制附子或者熟制附子。生制附子未经炮制,因毒性大而不宜内服。如炮制不当,亦可造成中毒。煎煮过短。久煎能去除毒性,附片与干姜、甘草同煮,能使制附子毒性大为降低。煎煮时间过短的制附子毒性较大,容易中毒。一般家中煎煮需60分钟以上,入口无麻辣感为宜。

吴茱萸


吴茱萸

Fructus Evodiae

(英) Medicinal Evodia Fruit

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采制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

性状果实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化学成分含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 evodiamine)、 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

性味性热,味辛、苦。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中药吴茱萸用量,根据病情来用药


吴茱萸这一中药的药用价值很多,主治驱寒止痛,特别是治疗头痛,痛经,腹痛,呕吐方面效果很好,对于它的用药量也要把握好,这就要在医生的吩咐下用药,才能够发挥药效。

1、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2、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3、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4、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5、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吴茱萸与干姜,均有温中散寒功效,治疗寒郁中焦,脘腹冷痛等证,二药常相须为用。然干姜尚能温上焦,温肺经化饮止咳;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7、吴茱萸、黄连、生姜,三药均有止呕作用,然而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苦,生姜能温中而治胃寒上逆之呕水。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从名字来看容易误解为古时候吴国的茱萸治成的汤吧,其实吴茱萸是一种中药材,王维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就是吴茱萸,那么吴茱萸汤究竟有什么用呢,它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看一下。

【方剂名】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吴茱萸(9g) 人参(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生姜(18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虚寒呕吐。阳明胃痛,畏寒喜热,胃脘痞塞,食谷欲呕,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方解】

本方证治是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本方原治三种证候,一为阳明寒呕,二为厥阴头痛,三为少阴吐利。其证虽有阳明、厥阴、少阴之别,但其见症均有呕吐,均与中虚寒气上逆有关。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一则温胃止呕.二则暖肝降逆,三则温肾止吐利,一药而三病皆宜,故为君药。

生姜为呕家圣药,重用为臣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君臣相配,散寒降逆之功益著。人参甘温,益气健脾,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为佐药。大枣甘平,助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暖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为一首治呕之良方。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方歌】

吴茱人参枣生姜,肝胃虚寒是良方,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结语:看过本文的朋友对于吴茱萸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吴茱萸汤对于治疗慢性胃炎、呕吐有一定的疗效,这里小编提醒大家一下,重阳节的时候看到别人家门口插茱萸不要拔回来做汤哦,一是不道德,其二是吴茱萸汤也不可乱用,最好咨询一下医师。

吴茱萸有毒吗


吴茱萸这种药材是有一定的毒性的,但是我们利用好它的药用价值,不仅不会导致体内中毒,还可以起到壮阳止泻以及驱寒等,对于通经活络以及调理食欲是很好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吴茱萸。对于吴茱萸的药用价值有哪些,我们可以来了解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

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

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

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

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

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身体出现一些疾病,尤其是饮食不规律就同意导致出现肠胃疾病等,很多疾病虽然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但是药物难免会有一些副作用,如果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中药材的功效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就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下面一起了解下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虽然很多中药材在生活中经常食用能对身体进行更好的改善,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食物的功效才能更好的改善身体,上面就是对吴茱萸功效与作用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吴茱萸能起到很好的驱寒健胃以及止疼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改善。

古今传奇话中药--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因其真挚地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常被后人吟咏。诗中描述了中国人很早就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避灾的风俗。茱萸作为一味中药,其在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茱萸,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茱萸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

茱萸的药用

茱萸分吴茱萸和山茱萸,故事中的茱萸,应为我们今天常用的中药吴茱萸。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中医在临床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治疗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妇女下腹部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痛,以及胃寒呕吐、呃逆,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每天天将亮时即肠鸣、腹痛、泄泻,泻后疼痛即止或减轻)等。

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升高体温、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调节子宫兴奋性、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治病案例:

治腹泻

取吴茱萸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稍加热后敷于脐部。然后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用该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特别是口服抗生素类药无效的患儿,多于应用后3日内见效。需指出的是,本品为辛热之品,只能用于虚寒腹泻(如手足不温,舌淡苔白,大便清稀,食物不消化,腹部喜温),否则会延误病情。

治口角流涎

将吴茱萸细粉用醋调匀,晚上外敷足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底板时凹陷处)。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5次即可痊愈。

治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为胃肠气滞寒凝所致,治以行气散寒止痛有效。用吴茱萸研粉制成膏贴脐,12~24小时换药1次,连用5~7日,效果明显。

治阳痿

用巴戟天30克,吴茱萸40克,细辛10克共研细末,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治小儿腹胀

将吴茱萸与白酒按1∶3的比例浸泡4~6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备用。用时取滤液少许滴于小儿脐部,以掌心按摩脐部5~10分钟,每日2~3次,一般1~2日即可痊愈。

吴茱萸最大用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