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 > 导航 >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

2019-10-15

中药豨莶草

中药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药豨莶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豨莶草在平时其实是很常见的,虽然很多人都见过这种植物,但是对于豨莶草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豨莶草是一种中草药,药用价值是很高的,豨莶草不仅可以当做中药来使用,还可以用来泡水喝,药用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豨莶草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对于人体的皮肤是有很多好处的。

中药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可清热,解毒,祛风湿,利关节,祛风化湿,通筋活络,镇静安神;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疮疖肿毒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豨莶草有抗炎、抑制免疫、降压、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促进肠系膜微循环、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鼠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毛梗豨莶有抗早孕作用。

豨莶草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茎主含豨莶苷、豨莶苷元以及豨莶萜内酯、豨莶萜醛内酯等,腺梗豨莶全草含腺梗豨莶苷、腺梗豨莶醇、腺梗豨莶酸、谷甾醇及胡萝卜苷等,毛梗豨莶全草含豨莶精醇、豨莶苷、豨莶新苷等。

豨莶草日常用法:日常用量8~12g,水煎服,外用适量。稀莶草、夏枯草、桑寄生各25克,菊花、龙胆草各6克,水煎去渣,温水送服。可降血压。将稀莶草先焙过,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丸,用热汤送服。豨莶草、五叶草、小蓟、大蒜各等分,先将以上4味中药捣烂,加热酒1杯,去渣;取汁服下,得汗即效。

豨莶草禁忌:不得用铁锅煎煮。用量不得过量,以免起呕吐。阴血不足者慎用。

豨莶草的药用价值

1、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2、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3、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4、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

yS630.Com相关推荐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_豨莶草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豨莶草图片、豨莶草的药用价值、豨莶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豨莶草简介豨莶草图片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豨莶草的药用价值豨莶草的用法与用量豨莶草的副作用豨莶草的配伍应用

豨莶草简介

豨莶草,药用部分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11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豨莶草图片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1、《唐本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2、《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3、《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4、《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

5、《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6、《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

豨莶草的药用价值

1、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2、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3、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4、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5、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6、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7、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8、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豨莶草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9~12克,入煎剂,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鲜品捣敷,或水煎熏洗;干品研末撒。

豨莶草的副作用

病人四肢麻痹、骨问痛、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致者,不宜服用。

豨莶草的配伍应用

1、配海桐皮
海桐皮苦辛平,入血分,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偏于走上;豨莶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降压。两药配伍应用,功能祛风除湿,通利血脉,降低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儿麻痹后遗症。

2、配威灵仙
两药皆能祛风湿止痛。稀莶草善利筋骨,威灵仙善于通络,两药相须为用,功效更着,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以上就是一些豨莶草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豨莶草的功效有什么?


提到豨莶草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所具有的药用价值还是很高的,而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功效与作用也体现在很多的方面。要想充分的利用此药材改善身体健康,防治一些疾病,就需要知道豨莶草的功效有什么?毕竟所有的疾病都是需要做到对症下药的。

功效

祛风湿,利筋骨。本品善化湿热、除风痒,为湿热疮疡及皮肤风疹、湿毒瘙痒的要药。酒制后其性由苦转为甘温,于祛风逐湿之中寓有补益肝肾之效,故可用于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酸软等证。

功效作用

1.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①用于风湿痹痛即风湿性关节炎,本品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之效,常与当归、五加皮、海风藤等同用,也可以本品一味为末,酒蒸制后炼蜜丸服。

②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用本品通经络、调气血,常与黄芪、当归、地龙等同用。

2.化湿热,除风痒:用于皮肤风疹、湿疮瘙痒,可与白鲜皮、苍耳子等同用。

3.疗疟疾:用于疟疾,以本品30克,水煎分2次服。

鉴别应用

臭梧桐与豨莶草,均能治疗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然本品善祛筋骨间风湿,可治中风瘫痪,而臭梧桐又能平肝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配伍应用

1.配海桐皮:海桐皮苦辛平,入血分,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偏于走上;豨莶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降压。两药配伍应用,功能祛风除湿,通利血脉,降低血压,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儿麻痹后遗症。

2.配威灵仙:两药皆能祛风湿止痛。稀莶草善利筋骨,威灵仙善于通络,两药相须为用,功效更著,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豨莶草的功效有什么也都心中有数了。若是能够对这些中药的具体功效、药效乃至适应症了解清楚,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不过任何一种药物都需要在医生的安排和指导下正确用药,才能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豨莶草[图]的功效与作用


豨莶草[图]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材,我们需要重视起来。豨莶草[图]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药物,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服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药豨莶草[图]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 豨莶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 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 毛梗豨莶 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11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炮制】 豨莶草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9~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摘录】《中国药典》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豨莶草[图],原来豨莶草[图]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豨莶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豨莶草,但其实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扩张血管,降血压,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改善微循环,而且还能够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菌。

(一)免疫抑制

豨莶草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豨莶草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连续7天,能使淋巴细胞值降低,Ea、Et花环形成率下降,抗体血清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染色的阳性率减少。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抑制作用。豨莶草水煎剂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抑制作用,降低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减轻。

(二)抗炎

稀桐丸水煎剂大鼠灌服,能显著抑制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肿胀。腺稀莶萜二醇酸、腺稀莶萜醇酸、腺稀莶萜二酸都具有抗炎作用。腺梗稀莶梗中二萜类化合物大鼠灌服,能明显抑制足跖肿胀。

(三)扩血管和降压

本品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提取液能使保留神经的兔耳血管明显舒张,并阻断刺激神经所引起的缩血管反应。

本品有降压作用。水煎剂猫腹腔注射,10分钟后血压逐渐下降,可持续1·5小时。腺稀莶萜二醇酸等二萜类化合物为其有效成分。

(四)改善微循环和抗栓

豨莶草溶液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血流恢复有促进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当。家兔静注能明显抑制血栓形成。明显减轻血栓湿重。

(五)其他

1.豨莶苷对大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2.抗菌、抗疟,体外试验中稀莶草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鼠疟原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九制豨莶草药酒的功效与作用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来介绍一种:九制豨莶草药酒。

【处方】九制豨莶草712g 海风藤80g 炒苍术80g 千年健80g 威灵仙80g 油松节80g 川牛膝80g 伸筋草80g 熟地黄80g 桑寄生80g 制乳没各80g 炒白术80g 地枫皮80g 防风80g 狗脊80g 木瓜80g 防己110g 秦艽80g 茜草80g 独活80g 川芎80g 红花80g 杜仲80g 玉竹130g 当归80g 肉桂60g 陈皮80g 川断80g 麻黄20g 红糖4~5kg 白酒25000ml

【炮制】1. 将所有药材一同放入酒瓮中,加酒密封浸泡;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利关节,补肾活血,和调血脉。主治肝肾不足,骨痛膝弱,四肢麻痹,腰酸足软,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于久痹体虚患者最宜。

【用法用量】每次服20ml,每日3次。

【摘录】《药酒与膏滋》

由上文可知九制豨莶草药酒的原料是几种我们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药材,对某些疾病特别有效果,参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一试。


中药常识,哪些中药不宜煎煮


鉴于中药的服用方式、药性,很多人对这种古老方式持怀疑态度。虽然对于中医的争议颇多,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以及传承,并不是几句话能够否定的。尽管西药被普遍接受,大量使用,而西药在很多疾病的应用上也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还是要重视中药,了解一些中药常识,掌握一些中药的使用方法。

可能很少人会单独的接触中药,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些中药常识是必须谨记的。错误的搭配可能起不到应有的药效,甚至是出现副作用。今天就对中药的常识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一、贵重药

此类药物主要成分多为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由于皂甙本身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而蛋白质又具有不稳定因素,一旦煎煮就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而影响其疗效。因此,要保存其有效成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研末冲服。这类药物有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

二、芳香药

此类药物均含有在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有效成分,根本不能煎煮,否则药效几乎全失,故不宜人煎剂,宜入丸散或外用。这类药物有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

三、消食药

此类药物主要有效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如谷芽中的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等。这些物质均不耐高温,如果经过煎煮,则活性降低,会影响疗效。又如鸡内金中的胃激素,能促进胃腺分泌,但易受高温破坏。谷芽如果煎煮,其效力将减少为干粉的5%;而麦芽煎剂的消化淀粉效力,则只有干粉的三分之一。所以,上述药物用生品或微炒后,研末冲服为佳。

四、驱虫药

驱虫药雷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加热至70℃时便会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驱虫时必须研末冲服,否则就无驱虫效果。

五、胶糖类药

此类药物大多是高分子物质,暴溶化于水中则黏稠性较强,若与其他药物共煎,则容易粘锅烧焦。因此如果要和其他药物同用,则应将其他药先煎好后去渣取汤,然后加入胶糖类药物,趁热搅拌,使其完全融化后服用。这类药物有阿胶、龟版胶等。

跟西药相比,中药的常识要多得多。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用药都是有差别的。因此,经常使用到中药的,一定要认识清楚中药常识,严格的按照要求来服用。中医繁杂,在使用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态度,不清楚的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中药饮用常识:中药的用量


处方中药物的用量及炮制,既直接影响着疗效,又涉及用药的安全可靠。这里主要谈在实践运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关于用量

中药多为天然药材,其用量较大,有效量的安全阈也较宽。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剧毒药物如乌头、巴豆之类稍稍过量,就易发生中毒事故。总的来说,加大用量,并不和提高疗效成正比,如何权衡中药之用量,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严格控制剧毒药用量

如川乌头,有效量为3克~6克,煎服如超过10克,就易发生中毒,如超过30克以上者,就易发生死亡事故,必须严格掌握。若延长煎煮时间,可以减低其毒性。

按药物作用的地位而定量

一般地说,君药、臣药用量偏重,佐药、使药偏轻。例如用桂枝汤时,桂枝为主,白芍为辅,桂枝用5克,白芍用10克;用小建中汤时,白芍为主,桂枝为辅,桂枝用3克~4克,白芍用15克~20克。且桂枝、白芍用量都超过常用量。再如治阳虚寒证病人,一般用四逆汤,附子为主(5克~8克),干姜为辅(2克~5克)。若病情严重,阳脱脉伏者,当用通脉四逆汤,干姜为主(8克~10克),附子为辅(4克~6克),余可类推。

根据不同作用要求掌握用量

如柴胡作为和解退热的用量宜偏大(12克~15克),作为疏肝解郁宜偏轻(3克~6克)。又如防风,作为疏风发表,可用一般量(5克~10克),解砒霜毒当用最大量(30克~45克)。

注意药物的体积掌握用量

同一药量的药材,体积差距很大。如磁石10克,只有三粒黄豆大小;若10克玉蝴蝶或通草,可占半药罐。为了符合煎煮的要求,应掌握用量,适当考虑到药材的体积。如矿石、贝壳类药物,用量可偏大些,一般在30克左右。对有些体积虽大而用量又不能小者,可采用煎汤代水煎药方法。如伏龙肝、夏枯草、葫芦瓢、益母草等药用大剂量时,就要先将药物煎汤去渣取水再煎他药。

关于炮制

中药炮制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在这里主要是谈谈有关的几个具体问题:

抓住必要的炮制

为了减少毒性,提高疗效,必要的炮制是不可少的。如生半夏用生姜同煮,制成姜半夏,可以减少半夏的毒性;陈棕炭、血余炭等用于止血,必须烧炭存性,否则就不易于煎煮和消化吸收。炒黄芩善于退热,焦薏苡仁健脾止泻,在书写处方时都必须注明。

避免有害的炮制

过去有些炮制,为了追求美观,反而失去药效。如清水半夏片、花槟榔片、淡附片等,要把药物水浸多天,把味浸淡,切出的饮片犹如爪甲,光泽透明,非常好看,实际上有效成分已大部分都已消失。

改革繁琐的炮制

如蚌水炒天麻,很难肯定被炒的药味有什么新的特殊作用。

必要的医嘱

这里所讲的医瞩,主要是指有关服药要求的嘱咐。

服药次数

急性病服汤药要大量频进,必要时每4小时~6小时一次;频繁呕吐,饮食难进者,应采用少量多次分服法,若为慢性疾患,服药每天1剂,或两天1剂。

服药时间

一般每日服两次者,多早晚服用为宜。夏令服药,最好头一天晚上服头煎,第二天早上服二煎,这样可避免中午高温时间汤药发馊。对胃部有刺激性的药物,如补血丸中有皂矾等药,以饭后服药较好,病在上焦者饭后服,在下焦者饭前服。

注意服药后调护

如服发表药,服后宜温覆以取汗,避免当风受凉。有些病在服药时应嘱咐注意病情变化,如服泻下剂,必须遵守得利止后服的原则,不使过剂伤正;另外尚需交待所服药物的有关饮食宜忌等问题。

中药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本文导读:中药是中医治病保健的药材,那么喝中药要注意哪些呢?什么时间喝中药最好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良药苦口利于病,虽然中药的味道并不好 ,但是仍旧有很多人选择用中药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中药想要获得最好的治病效果,除了煎煮的方法要把控好之外,喝中药的最佳时间同样非常的重要。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如果想要获得最好的中药效果,令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那么一定要选择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一般情况下,上午的九点还有下午的三点左右是每天身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段,所以在这个时候服用中药能够获得并且发挥最大的药效。

但并不是所有药材组成的中药的最佳时间都是上午九点以及下午三点,不同药性的中药有着不同的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而言,治疗虚症以及肠胃疾病的中药,应该在每天饭前半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左右来服用;如果是治疗心肺疾病或者是其他的一般疾病,那么通常应该在饭后半个小时服用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中药对我们的肠胃造成刺激,在这个时间段喝中药,能够有效的减少产生副作用的可能;如果是帮助消化或者是对肠胃造成刺激的中药,那么最好选择在饭后服用;

如果是一些具有补益的中药以及具有通便作用中药,那么最好在饭前空腹的时候服用。常见的通便药物有大黄以及火麻仁等等,这一些药物比较食物在每天清晨或者是白天服用,最好比在睡觉之前或者是晚上的时候服用;如果是一些驱虫的重要那么应该在早上空腹起来的时候服用;如果是安神的中药,那么早晚上睡觉之前是服用的最佳时间。

所以说,喝中药的最佳时间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以及中药的药效来选择,传统的趁热喝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国很多人都有着趁热喝中药的习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趁热喝。中医方面认为一般的重要都应该温服,也就是说药物在煎好直接过滤干净,在常温之中放到大约三十摄氏度到三十七摄氏度的时候再喝;

如果是一些丸子或者是散之类的中成药,那么就应该用温开水来送服;如果是一些具有发散风寒效果的中药,这种才需要趁热服用,并且在吃药之后适当的喝一些热水或者是热粥,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药效散发;但是如果是一些具有止吐或者是解毒功效的重要,那么喝中药的最佳方法应该是冷服,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大的药效,避免引起刺激。

中医方面在组合运用中药的时候讲究四气五味,也就是说根据药性还有五味来组合中药。在空腹服药的时候,一些寒凉的药物或者是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容易对我们肠胃之中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一定要慎服。


不同类型的中药,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也是不一眼的。如果是患有肝脏、肾脏或者是肠道疾病的患者,那么最好在饭前服药,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对肠道造成刺激;如果是一些咽喉疾病以及眩晕疾病的患者,那么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药效;如果吃吃一些泻药、滋补药或者是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那么最好在空腹的时候服用;如果是一些安神方面的中药,那么最好在睡前时候服用,这样才能够发挥最大的药效。

这种根据疾病的不同还有药效不同的作用来选择喝药的时间,要求我们自己应该具有一定的药理知识,或者是在服用之前仔细的询问医生。在每次用药之前,医生一般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整用药情况,这样药方之中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一味药或者是一类药。如果患者是长期服药的,那么胃黏膜就会出现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的患者,应该在每天饭后一个小时或者是半个小时之内服用药物,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药物对于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保健我们的肠胃。

除了了解喝中药的最佳时间之外,一些喝中药的禁忌事项也是需要了解的,这样就能够保证药效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能够吃生萝卜或者是喝浓茶,一些荤腥的食物也要少吃,否则会影响身体对于中医的吸收,降低药效,从而达不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药豨莶草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