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药养生 > 导航 > 养生中药三白减肥方法

养生中药三白减肥方法

2019-10-15

中药白蒺藜

中药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白蒺藜”,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可能很多朋友对于白蒺藜的认识是不多的,因为在生活中对其的接触也是比较少。白蒺藜的外形是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的,在中药材里面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白蒺藜一般对人体的功效会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等功效。

白蒺藜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入肝、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功效作用】

1.祛风疏肝:①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②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恼易怒者,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③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④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2.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另治白癜风,可单用本品为末,每次6克冲服。

【鉴别应用】

1.刺蒺藜平肝散风,用于头痛眩晕等;炒蒺藜长于活血祛风、用于目赤肿痛等;盐蒺藜既可平肝解郁,又能补肾明目,用于高血压病头目眩晕。

2.刺蒺藜与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温,善于补肾滋阴以治下;剌蒺藜苦寒,长于清泻肝火以治上。

【配伍应用】

1.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柔润而降,刺蒺藜性升而散;前者善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肝补肾效果最好。

2.配制首乌: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怯风明目,并行血祛瘀。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3.配白僵蚕: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二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证。

4.配菊花:两药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阳上扰,能止眩晕、散风热,对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5.配茯苓: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和中,对肝脾湿阻有标本兼顾之效,刺蒺藜能平肝疏肝,二药相伍,一渗一散,利湿平肝,使湿浊去、清阳升而头晕止,肝气平、不致犯胃则胃疼除。

6.配白薇: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热、凉血,二药相伍,清肝凉血、止眩明目。

7.配川楝子:刺蒺藜能疏肝散郁,川楝子理气止痛,二药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气横逆犯胃之胁痛脘痛最宜。

8.配合欢皮:合欢皮宁心祛瘀,消肿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二药相伍,用治血虚肝郁,症见胸胁刺痛,肝脾肿大,周身刺痒者。

【应用注意事项】血虚气弱者及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6~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水煎洗。

【功效特点】本品苦泄温通,辛散,轻扬疏达,善散肝经风热,又能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疏散下气活血之品,常用于肝经风热之头痛眩晕、目赤多泪、风疹瘙痒,肝气郁结所致的乳汁不通,以及气滞血瘀而致的少腹痛等证。

ys630.coM延伸阅读

白蒺藜汤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 一直以来在中医中都是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蒺藜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蒺藜汤的处方和制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白蒺藜汤的相关知识吧!

白蒺藜汤

【处方】

白蒺藜1钱,青葙子1钱,木贼草1钱,白芍1钱,草决明1钱,山栀1钱,当归1钱,黄连5分,黄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时行火邪,两目肿痛。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白及散

【处方】

白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衄血;兼治呕血伤肺。

【用法用量】

童便调服。

【摘录】

《仙拈集》卷二引《保命集》。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这个白蒺藜汤一定也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独到的了解了吧!没错哦!白蒺藜汤的中药方剂就是有这么多的功效,没懂的话!就再看一遍哦!

白蒺藜散的中药方剂


白蒺藜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蒺藜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蒺藜散的处方和制法,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蒺藜散

【处方】

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炙)、连翘、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肝风目暗疼痛,肝肾虚热生风,目赤涩多泪。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白及散

【别名】

白及膏。

【处方】

白及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白及膏(《朱氏集验方》卷十)。

【摘录】

《三因》卷九。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在那个相关介绍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蒺藜散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肝风目暗疼痛不见好转,还是请及时有效的就医哦!

白蒺藜丸的中药方剂


白蒺藜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在中医中有着非常多的应用,作用非常好。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蒺藜丸的中药方剂以及白蒺藜丸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蒺藜丸

【处方】

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茵芋1两,羌活1两,木香1两,羚羊角屑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花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白附子1两(炮裂),当归1两(锉,微炒),干蝎1两(微炒),薏苡仁3分,槟榔半两,牛膝1两(去苗),芎藭1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防风3分(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

上为末,入杏仁膏,相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刺风。遍身如针刺,肩背四肢拘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

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白蒺藜汤

【处方】

白蒺藜1两半,防风1两半,道人头1两半,蛇床子1两半,卷柏1两半,黄耆1两半,漏芦1两半,羊蹄根2两,蒴藋根3两。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皮肤瘙痒,不可禁止。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煎至5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风处洗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这个白蒺藜丸一定也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独到的了解了吧!没错哦!白蒺藜丸的中药方剂就是有这么多的功效,没懂的话!就再看一遍哦!

中药刺蒺藜


刺蒺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事实上,很多人对这种植物都非常讨厌,因为它很容易粘在人们的衣服上难以去除。而且用手去抓还会刺痛人们的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还是一种可以入药的药材,这种药只要和适当的药物搭配在一起,能够治疗很多病症。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

【药用部位】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叶5~7对,长椭圆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基部常偏斜,有托叶。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果实由4~5个分果瓣组成,每果瓣有长短棘刺各1对。种子卵状三角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以长江北部为多。河南、河北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打下果实。

【药材性状】复果多由5个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直径0.7~1.2厘米。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斧状三角形,长3~8毫米,淡黄绿色,背部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成“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淡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肝息风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水煎服。用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临床上常配草决明、青葙子等治头痛、头晕等症。此外,还可用于肝气郁结、胸胁不舒等。可配菊花、地肤子、苦参等治皮肤瘙痒风疹,去刺研末为丸,治疗白癜风等病。

白蒺藜何首乌的功效


白蒺藜何首乌是两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对于我们自身产生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很多种不必要疾病给我们自身带来的伤害,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治疗青少年出现的白发的情况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简单的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白蒺藜何首乌的功效。

1.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2. 首乌味苦、甘、涩,性温平。分生首乌和制首乌两种。生产首乌是控出的何首乌洗净切晒干或烘干后直接药用,具有润肠、通便、解毒散结功能。主要用于便秘、瘰疬疙瘩、疔疮疖肿、皮肤瘙痒等症的治疗。制首乌是将生首乌与黑豆同煮后晒干的首乌,是一味补肝肾、益精血、养心宁神的良药。主要用于治疗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头发早白等症。何首乌的乌发功能是通过补肾、益精、养血宁神的作用发挥出来的

通过以上对白蒺藜何首乌的功效的了解,我们不能发现白蒺藜何首乌的功效非常多,我们大家日常都可以使用一些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预防自身出现的白发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摆脱多种不必要疾病的困扰。

白蒺藜治疗白斑有效吗


导致白斑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在生活当中又有很多人受到白斑问题的影响,比如说白癜风,所以说一定要科学有效的治疗,减少这些皮肤问题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白蒺藜治疗白斑事实上有一定的功效,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平肝解郁,行气活血,而且对于少腹胀痛,风疹瘙痒等都有一定的功效。

1、平肝解郁,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2、行气活血,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3、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

4、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5、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6、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恼易怒者,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

7、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8、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9、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另治白癜风,可单用本品为末,每次6克冲服。

白蒺藜副作用与禁忌


白蒺藜这种中药材可能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但其实它在中医上面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药性相当强烈的,所以说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很难治愈的疾病,而且本身就是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但是对于这种中药材来说也不能够胡乱使用的,因为白蒺藜也是有一定的禁忌和副作用存在的。

药材性状

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谢状五棱形,直径0.6-1cm。有的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状,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许多网纹及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

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灰白色着为佳。

加工炮制

白蒺藜 取原药除去杂质。

炒蒺藜 取净蒺藜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然后把石磨心垫上1--2个铜元,将蒺藜磨去硬刺,筛净刺屑,拣去柄梗 杂质。

盐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每蒺藜lOO公斤,用盐3公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

该品炒后药性缓和,既能平肝,又可补肾,并易去除刺梗和轧碎。

性昧归经

苦、辛,平,入肝经。

功用效果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处方名

白蒺藜 刺蒺藜炒蒺藜 盐蒺藜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存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补益药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 沙苑蒺藜,系 豆科植物 扁茎黄芪的种子, 文字功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与白蒺藜不可混用。

叶对生、互生或簇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4~5,花瓣同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3至多倍,花丝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鳞片,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浆果状核果;分瓣果。约有半数属为单种属。主要分布于干燥地区。

白蒺藜丸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白蒺藜丸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茵芋1两,羌活1两,木香1两,羚羊角屑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花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白附子1两(炮裂),当归1两(锉,微炒),干蝎1两(微炒),薏苡仁3分,槟榔半两,牛膝1两(去苗),芎藭1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防风3分(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杏仁膏,相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刺风。遍身如针刺,肩背四肢拘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升,鸡蛋10个(去黄存白,拌蒺藜1宿)。

【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流泪红肿,胬翳遮睛,怕火畏光。

【用法用量】炒,磨,水泛为丸服。

【摘录】《成方便读》卷四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薯蓣3分,地骨皮3分,莽草1两(微炒),葳蕤半两,苦参1两(锉),枫香1两,蝉壳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攻,头面瘙痒,如似虫行,时发风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黄耆3分(锉),独活3分,白芷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薯蓣3分,枳实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葳蕤半两,地骨皮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上冲,头面瘙痒如虫行,身上时有风疹,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白蒺藜2两半(微炒,去刺),熟干地黄2两半,鹿茸2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白蔹2两半,磁石3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铁精1两(细研),桂心1两,续断1两,巴戟3两,赤芍药2两,玄参2两,木通2两,海藻2两(洗去咸味),牛膝2两(去苗),桑寄生2两,泽泻2两,射干1两半,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疒颓)肿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蒺藜子(炒,去角)1两,旋覆花(择)1两,皂荚(去皮子,烧为灰)1两,恶实(炒)1两,龙脑(研)2钱,麝香(研)1钱,菊花(择)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运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嚼细,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了解白蒺藜丸是什么了吧。白蒺藜丸在中医可以治疗很多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方剂。

白蒺藜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蒺藜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白蒺藜汤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白蒺藜1钱,青葙子1钱,木贼草1钱,白芍1钱,草决明1钱,山栀1钱,当归1钱,黄连5分,黄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时行火邪,两目肿痛。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半,防风1两半,道人头1两半,蛇床子1两半,卷柏1两半,黄耆1两半,漏芦1两半,羊蹄根2两,蒴藋根3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瘙痒,不可禁止。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至5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风处洗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白蒺藜汤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白蒺藜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白蒺藜散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炙)、连翘、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风目暗疼痛,肝肾虚热生风,目赤涩多泪。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苦参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2两(去苗),栀子仁1两,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独活2两,茯神1两,薯蓣1两,细辛1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及疥,风痒瘑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松香(透明者,化开倾地上,候冷用)1两,黄丹1两,白蒺藜(炒)5钱,白鲜皮(炒)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刀伤、人咬、狗咬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先将冷粥洗过患处,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脓血,鲜肉汤洗之。

【摘录】《慈幼新书》卷十一

【处方】白蒺藜。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白戟藜(炒)2两,蔓荆子2两,茺蔚子2两,苍术(米泔浸)2两,菊花2两,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风目暗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处方】白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1两,甘草(生)1两,僵蚕(去丝嘴)1两(直者),南星1两半(黑豆2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不用盐豆),甘菊花3两(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甘草汤送下。

【注意】忌炙煿。

【摘录】《三因》

【处方】白蒺藜、桃条、柳条。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酒调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汤送下1钱2分。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羌活3分,沙参3分(去芦头),丹参3分,麻黄3分(去根节),白术3分,羚羊角屑3分,细辛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五味子3分,生干地黄3分,赤茯苓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木通3分(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项强头旋,中如虫行,腹胁胀满,语声不出,四肢顽痹,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地骨皮(去土)半两,白蒺藜(去刺)半两,旋覆花半两,山茵陈半两,白菊花半两,鼠粘子1两,石膏1两。

【制法】上药生为末。

【功能主治】上焦虚热,头目昏疼,或眼赤肿,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清茶调下,日3次。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香豉半两(微炒,)鼠妇1分, (庶虫) 虫(微炙)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桂心1分,细辛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阴(疒颓)不消。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以温酒调下,早晨、晚后各1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玄参1两,赤芍药1两,栀子仁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白蒺藜(炒)、黑附子(炮)、羌活、川芎、黄耆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下疰,脚膝疼痛,或麻痹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送下。3服见效。

【注意】忌发风食。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二引《博济》

【处方】白蒺藜(炒)2两,芎藭2两,山栀子(去皮)1两3钱,防风(去芦)1两3钱,萆薢(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白芷(炒)2两,升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远志(去心)1两1钱,菖蒲(九节者,泔浸,切,焙干)1两1钱,蔓荆实1两1钱,细辛(去苗叶,微炒)1两1钱,茵芋(去粗茎)1两1钱,芍药1两1钱,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1钱,龙骨(刮去土)1两1钱,人参1两1钱,当归(切,焙)1两1钱,桂(去粗皮)1两1钱,白术(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枚,甘草(炙,锉)1两半,桔梗(切,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风恶疾,或二年三年眉须堕落者,手足疼闷,骨节烦肿,面色黑,皮肉渐变。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匕,用温酒调下,空心。午时前各1服。如口干舌涩,喉里烟生,鼻中卒痛,是佳应也;甚,即煎少许甘草汤解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一引《圣惠》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白蒺藜散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中药白蒺藜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