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的中药 > 导航 > 养生的中药

石苇中药的作用

【www.ys630.com - 养生的中药】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石苇中药的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石伟是比较好的一种中草药,这种中草药的要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他特别的名贵,而且石韦这种中草药吃起来口感有一些甜,并且在全年之内都可以进行采摘。但是一定要好好的清洗干净,因为它里面特别容易留下一些尘土,那么石苇中药的作用是什么呢?

石苇的功效与作用

1.石苇的药性

中医认为石苇是一种很好中草药药材,石苇是一种性微寒,味甘、苦的一种中草药药材。

2.石苇的采集

石苇是在全年都可以采收的,先把石苇采回来以后,再清洗干净,然后再鲜用,也可以晒干各用。

3.石苇的功效

1)石苇有很好的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清热止血,对于小便不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石苇也可以用来治疗吐血、衄血、尿血,对于崩漏以及肺热咳嗽等病都是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的。

2)我们也可以刮取石韦叶背面一些黄色的粉,然后再敷在伤口上,这样就有很好的止血收口的作用了,石苇也可以用来治疗尿路感染,对于肾炎水肿有很好的治疗效果。Ys630.cOm

3)石韦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支气管哮喘,对于一些慢性气管炎,以及急性、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石苇的用法用量

石苇的用量是五钱,加水煎服,可以治疗小儿惊风。

ys630.coM延伸阅读

戟叶石苇的功效与作用


不认识戟叶石苇的朋友们不会了解戟叶石苇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戟叶石苇是一种中药材,很多人都只是在形态上认识,所以很难了解到戟叶石苇真正能够带给人们的身体哪些好处,这些需要我们深入去认识戟叶石苇这种药材了。

【别名】渣贝筝瓦(藏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 戟叶石苇 的 全草 。孢子囊群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刷去黄毛,切段,晒干。

【原形态】附生。根状茎粗而横生,密被黑色透明的薄鳞片。叶基生,叶柄绿色,光滑;叶片戟形,薄纸质,深绿色,无毛,下面生两排圆形淡黄色孢子囊群,位于中脉及叶缘之间。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岩石上。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甘。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泄肺热。治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尿道结石,肺热咳嗽,咯血,支气管哮喘,咽喉炎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摘录】《*辞典》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戟叶石苇,我们知道戟叶石苇其实是一种中药材,能带给我们养生的功效,几乎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闲暇之余试试看哦。

中药泽泻的作用


中药泽泻的作用

1、中药泽泻的作用之治疗高脂血症

泽泻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3g,每次口服3片,每日3次,疗程一个月,用泽泻浸膏片治疗高脂血症110例,其中44例胆固醇增高者,胆固醇平均含量由258.4mg%下降至235.2mg%,平均下降9.0%,其中下降10%以上者将近半数。103例甘油三酯增高者,由337.1mg%下降至258mg%,平均下降22.5mg%,其中下降10%以上者占65%,下降30%占40.8%,有18.4%的病例下降50%以上。

泽泻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有效,对某此继发性者亦有一定疗效,堪称一广谱降脂药物。

经验认为,欲增强泽泻对高脂血症疗效,应注意疗程延长,选用酒提制剂或水煎酒沉制剂,前者剂量每日生药27g左右,后者则宜适当增大剂量。

2、中药泽泻的作用之降血脂作用

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

3、中药泽泻的作用之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和泽泻醇C乙酸酯可保护因四氯化碳中毒的小鼠肝脏,其中以泽泻醇C乙酸酯效果最好。

中药泽泻的食谱

1、扁豆薏米猪苓泽泻煲猪骨

材料:

扁豆、薏米各80克,猪苓、泽泻各12克,红枣5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

各物分别洗净,药材浸泡;红枣去核;猪骨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这种吃法能够起到清热、渗湿、滋润、补益等的作用。

2、老冬瓜鲜荷叶猪苓泽泻鲫鱼汤

材料:

老冬瓜800克,鲜荷叶1/2块,猪苓、泽泻各12克(中药店有售),苡米80克,鲫鱼1条,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

各物洗净,冬瓜连皮、籽切块;中药和苡米稍浸泡;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滚沸后以文火煲两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3~5人用。

食用这道汤可以起到清热、消暑、祛湿的神奇功效。

中药泽泻的炮制方法

1、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2、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3、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kg,用盐6kg;用麦麸60kg。水适量。

4、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100kg,用酒5kg。

5、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中药骨碎补的作用


中药骨碎补的作用

1、中药骨碎补的作用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1.1、《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1.2、《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1.3、《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1.4、《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1.5、《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1.6、《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1.7、《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1.8、《本草新编》: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

2、骨碎补的性状鉴别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槲蕨及中华槲蕨的新鲜或干燥根状茎。附生于树干及岩石上。均匀野生。

2.1、槲蕨

呈扁平条形,多弯曲而有分枝,长短不一。长4~1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柔软如毛,黄棕色。经过火燎者鳞片多已脱落,显棕褐色至暗褐色,两侧及上面具突起的圆疤状叶痕。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以棕色,条肥大者为佳。

2.2、中华槲蕨

根状茎较直而细长,分枝少,长5~17厘米,宽0.6~1厘米。外表小鳞片黄棕色,易脱断,脱落后黄色至淡棕色。质硬,断面黄色。余同槲蕨。

3、骨碎补的临床应用

3.1、治肾虚牙痛、齿龈出血(牙周病等)。骨碎补有增强体质作用,可配牛车肾气丸同服。如齿肿红龈充血、疼痛、可用骨碎补配地骨皮、石斛各12g,甘草3g,水煎服。如有齿槽脓肿形成,甚至溢脓,则配玄参、露蜂房。

3.2、治跌打损伤,尤其肌肉、韧带扭伤和闭合性骨折,取其有活血镇痛作用,可配其他活血祛瘀药,方如接骨散,此药外敷能加速骨折愈合。此外,也可治肾虚久泻、耳鸣、足膝痿弱。

中药骨碎补的食用方法

1、骨碎补粳米粥

食材:粳米100克,骨碎补12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

做法:将骨碎补、附子、干姜三味药水煎约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粳米内放入药汁中,再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即可。

2、杜仲骨碎瘦肉汤

食材:猪瘦肉200克,骨碎补50克,杜仲40克,云耳50克,米酒50克。

做法:瘦肉洗净,切件;云耳用清水浸透、洗净;杜仲、骨碎补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将以上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

中药骨碎补的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或无瘀者不宜服用。

1、《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2、《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中药地肤子的作用


   前段时间总是觉得肠胃不适,经常打嗝,吃不了多少东西还长了许多肉,虚胖的厉害,还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身上还会起些小红疹,朋友介绍了一家中医,去看过之后方子上有一味地肤子,有朋友说地肤子是有毒的,让我煎药的时候注意些,要多熬一会,再网上查了下地肤子的功效和副作用。

   地肤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干燥果实。主要成分是含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清湿热(利尿、抗皮肤真菌)的作用,内服治膀胱炎之小便不利,淋浊,外用治皮肤湿疮,风湿关节炎等症。

在临床医学上主要一是作为利尿的辅助剂,可加强其它利尿药的作用,即前所称能作为利水的“响导”,治热淋或水肿,常配瞿麦、猪苓、通草等通用。二是较常用于治疗皮肤湿热或风热,例如各种湿疹、痒疹。内服或外用均可。内服配生地、野菊花、白藓皮,方如除湿消疹汤。外用配蛇床子等煎洗患部。

   除湿利尿: 《本草求原》日“地肤子,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阳气自受益。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地肤子,甘苦寒,入肾、膀胱二经,故善清下焦湿热,可用治小便不利,湿热带下,淋证,阴部搔痒等证。

   清热解毒:《本草述》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本品寒可清热,故目赤肿痛,血痢不止,疮痒肿毒,风疹等证,均可用此药治之。

   益精强阴:本品治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证。有益精强阴之效。临床症见:腰膝、两足痿弱,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津,脉象沉细,伴潮热、口干、咽痛、脉数。地肤子甘寒,入肾经,清湿热,虚火,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本草求真》曰:“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

   地肤子是没有毒的多为种植,有毒的植物是附子。可能朋友当时听错了。中药的名字和功效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能随便使用,还是要遵医嘱进行使用,古语云是药三分毒,不要自行用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中药也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购买,熬制时也要注意,药物熬制的时间也不相同,自己家里不方便熬制可以送到药房进行专业熬制。

中药大黄的作用


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中医历史的国家,中药是中医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东西.中医和中药就像西医和西药一样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西医和西药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中医看病,采集中草药来治病.

尽管现在人们都去看西医吃西药,但是中药并没有被人们遗忘往往一些病还是需要吃中药来调理的,人们的传统思想当中还是认为,西药在某些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还是中药可以.在中药中有一种名为大黄的中药,常被用于各种治疗中,那么这味中药的作用都有哪些?

大黄:dài huáng(注意:《中药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医药典籍均注音为dà huáng,很多医药工作者和老百姓也读为dà huáng,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注音为dài huáng.在普通话中必须以权威的字词典的注音为准.(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中,已经将读音改为dà huáng.)

药名:大黄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科属分类:蓼科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制剂:大黄流浸膏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中药大黄的作用,大家可以通过文章的描述来清楚地了解到,中药大黄实际上都有哪些作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吃中药未必就是看不好病,在很多人的想法中,中药往往会比西药更好用.

中药牛膝的作用


说到牛膝,也许很多人大多想到的都是吃的,也即是很多人口中的牛的膝盖。所以这里说的牛膝并不是牛的膝盖等等,而是一个中药,它的名字就叫作牛膝,当然和那牛的膝盖是没有一丝关系的。中药牛膝的作用有很多,而且不同的作用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总之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中药牛膝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更多的人是都没有见过这个中药牛膝。我们事先要好好地了解下中药牛膝的所有方面,才能全面地熟知中药牛膝的作用。那么基于此,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中药牛膝的作用。

牛膝最早载《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有论述。

牛膝有多种,入药的有川牛膝、怀牛膝、土牛膝之分。川牛膝产于四川等地;怀牛膝产于河南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旧称怀庆府,故名;还有一种野生者名土牛膝,三者品种各异。

牛膝最早载《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有论述。《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近道蔡庆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以雄者为胜。”《四川中药志》云:川牛膝“祛风利湿,通经散血。治寒湿腰腿骨痛,足痿筋挛,妇女经闭及症瘕,淋病,尿血,阴痿,失溺。”《名医别录》云:怀牛膝“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本草纲目拾遗》云:土牛膝“活血化瘀,宽筋,理跌打损伤。治破伤风,七十二般恶疾,功胜川产。又:善能理疮,并箭入肉。”

三种牛膝的区别是: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或头花蒽草的根,能祛风利湿,通络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症瘕等。

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生用散瘀血,消痈肿,主治淋病尿血,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熟用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等。

土牛膝——为苋科植物野生牛膝或柳叶、粗毛牛膝等的根。能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主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等。

药性比较是:川牛膝偏于逐瘀血;怀牛膝偏于补肝;土牛膝则偏于解毒。临床使用时应予注意,凡脾虚泄泻、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通过上面文章内容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发现中药牛膝的作用,其实中药牛膝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这些不同的牛膝在功效与作用方面其实是没有多大差异的,差别最大的就是外表的不同罢了。其实知道了中药牛膝的作用对于大家以后的生活还是会有好处的,不信的人可以拭目以待的。


中药白果的作用


中药白果的作用

1、中药白果的作用

1.1、具有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功效。

1.2、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银杏还具有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具有抗衰老的本领。

1.3、还可以保护肝脏、减少心律不齐、防止过敏反应中致命性的支气管收缩,还可以应用于对付哮喘、移植排异、心肌梗塞、中风、器官保护和透析。

1.4、经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抗衰老,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肌肤、面部红润,精神焕发,延年益寿,是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和款待国宾上客的特制佳肴。种仁中的黄酮甙、苦内脂对脑血栓、老年性痴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功能减退等疾病还具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1.5、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2、白果有副作用吗

有副作用。白果营养非常丰富,但白果也有其副作用的。

3、白果有什么副作用

白果有小毒,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氢氰酸,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据报道,曾有小儿吃5至10粒而中毒死亡的例子。做为干果食用,白果必须熟食或制成蜜饯。入药用,熟用收歙作用强;生用清毒杀虫的作用强。但生食不可过多。据现代医学研究,白果中有一种类似鹰硷的物质,将它的溶液注入实验动物内,动物可出现抽搐,最后可因延髓麻痹而死亡。目前医药界认为,儿童生吃7~15枚,即可引起中毒,炒熟后毒性降低,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过多。5岁以下的幼儿应禁吃白果。一般最好不要长期服用。

白果中毒,首先要有食用白果史,其潜伏期可能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恶心等。此外,还有明显的中枢神情系统受损的表现:头痛、昏迷。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症状发展迅速,须急速到医院抢救处理。

白果的吃法

1、白果黄豆鲫鱼汤

1.1、将鲫鱼去鳞、内脏,清洗干净划刀。黄豆洗净、白果去衣、心,入沸水锅汆烫捞出。

1.2、银耳用水浸20分钟,冲洗干净,撕成小朵。锅置火上油烧至4成热,下入鲫鱼略煎。

1.3、将鲫鱼煎至去皮,露出鱼肉即可盛出待用。 锅置火上加适量水烧开,下黄豆、白果、银耳。

1.4、再次煮开,下入鲫鱼、姜片,转至小火慢炖。炖约40分钟,炖至汤色浓白。

1.5、调入适量盐提味,再炖2-3分钟即可。

2、银耳百合白果汤

2.1、准备好上述食材。

2.2、银耳用水泡发洗净摘成小朵,白果煮一下去掉外衣和内膜,百合用温水泡发2小时捞出。

2.3、首先把银耳放入加了水的砂锅内。然后盖锅开锅后转小火煮一小时左右。

2.4、然后倒入白果和百合在煮。煮十分钟后放入冰糖在煮。

2.5、十分钟左右,已经有点粘稠的汤即可停火了。做好的汤装碗即可食用了。

如何快速剥白果

1、锤子敲开

大家可以用小锤子敲一下,壳子就会裂开了。需要注意的是,别太大劲捶,不然里面的食物也会成小块块。

2、夹子

大家可以用夹子,在白果的中间用力。白果的壳子会从中间开开,剥开外壳就可以了。

3、微波炉

先把白果敲个小口,然后放进纸袋里面。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会,听到砰砰的声音,就可以了。

4、炒白果

可以和椒盐一起放入锅内,炒炸至熟,即可去壳食用。刀背砸可以用刀的背面,在白果有棱的地方,轻轻敲一下就可以了。

中药茯苓的作用


其实茯苓就是一种中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保健功效,尤其是对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可以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作为一种中药成分,人们喜欢在烹饪的过程当中放入一些茯苓,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治疗脾虚,心悸失眠等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中药茯苓的作用。

中药茯苓对于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有很大的保健功效,而且作为中药和西药相比它的副作用就很少,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下这些保健的药材,可以更加轻松的治疗身体疾病,

1、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保健效果比较理想,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就是拉肚子的话, 带下,脾虚运化失常的症状,这些小毛病都是常见的, 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效果比较理想,常与党参(一种常见的中药 )、白术、山药等配伍,相互配合来使用。有可用为补肺脾,对肺脾进行补充,治气虚之辅佐药。

2、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利水渗湿效果好,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如果不能运化水湿的话,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治疗效果理想。可用半夏、陈皮同用,半夏陈皮一起使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渗入经络了,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上面就是关于中药茯苓的一个功效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发现,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经常拉肚子,或者痰多咳嗽等问题,对于失眠的人来讲涪陵同样可以起到安心养神的作用,所以说是一个保健的药材。

中药白芍的作用


白芍通常我们是指白芍药,我们也叫做是白花芍药,白芍不但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有药用的价值,白芍作为中药有着非常高的药性,白芍能够起到调节血糖的功效,白芍有抗菌和消炎的好处而且白芍还能补血和养血并且起到了治疗月经不调和盗汗等症状的功效。

白芍有很好的镇痛作用,白芍对于我们的肝脏也能起到保护的功效,此外白芍能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并且起到了预防高血压的好处。

白芍的四大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药性功效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白芍,我们知道白芍其实就是白芍药,白芍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白芍的作用很功效非常的广,我们可以用白芍来起到保护肝脏和肠胃,镇痛以及预防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功效,可见中药白芍的作用很强大。

中药苦参的作用


中药苦参的作用

1、中药苦参的作用

1.1、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1.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1.3、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1.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1.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1.6、抗心律不齐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

2、中药苦参的使用方法

2.1、煎煮泡浴法。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浴全身。

2.2、苦参熏洗浴。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3、苦参浴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4、苦参坐浴。治疗妇科带下瘙痒、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和各种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中药苦参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1、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中毒后出现流涎、步伐不整、呼吸、脉搏急速、惊厥,最后因呼吸停止死亡。解救方法: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

3.2、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中药苦参的生理特性

苦参,其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750px,直径1~162.5px。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中药苦参的使用禁忌

1、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

2、胃弱者慎用苦参。《医学入门》

3、苦参反藜芦,苦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4、苦参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苦参。《本草经疏》

5、玄参为之使。苦参恶贝母、漏芦、菟丝子。苦参反藜芦。《本草经集注》

6、苦参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中毒后出现流涎、步伐不整、呼吸、脉搏急速、惊厥,最后因呼吸停止死亡。

解救方法: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

石苇中药的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