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沙姜的功效与作用

沙苑蒺藜功效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沙苑蒺藜功效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沙苑蒺藜也叫做三苑子,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成熟的种子,它有一定的保健和养生的作用,对于温补肝肾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男性来说,具有预防性功能障碍的作用,能够缓解腰酸腿痛,预防遗精早泄,对于小便不利,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具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的效果。

沙苑蒺藜功效作用

1、化学成分

沙苑蒺藜含脂肪油、维生素A类、生物碱、黄酮类、酚类、鞣质、蛋白质、氨基酸、及硒、铜、锌、锰、铁、镁、铬、钙等元素。种子富含油脂,约占种子重量的5%,油中至少含有14种脂肪酸,包括庚烯酸、十四酸(肉豆蔻酸)、十五酸、十六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油烯酸、花生酸、二十烯酸、二十二酸(山萮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酸的40%。另含β-谷甾醇。此外,种子尚含多种氨基酸,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沙苑子甙(complanatulside,鼠李柠檬素-3,4’-O-β-D-双葡萄糖甙)。

2、功能与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3、性味与归经

甘,温。归肝、肾经。

4、主要价值食疗作用

沙蒺藜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质润性和;

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功效;

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头昏目暗,耳鸣眩晕,白带过多。

5、适合人群

阴虚火旺及湿热下注之遗精,膀胱湿热之淋浊带下禁服。

6、做法指导

1.养肝明目多生用,补肾固精缩尿多炒用。

2.肾虚腰痛者,可与菟丝子、杜仲、续断等配用,以加强补益肝肾、强腰止痛之效。

3.肝肾不足,头晕眼花、目暗不明者,可单用为散服;亦可与茺蔚子、青葙子等配伍;若目昏翳障者,则宜与石菖蒲、夜明砂等同用,以明目退翳。

相关阅读

五味沙苑酒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沙苑酒是一种中药方剂,五味沙苑酒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枸杞子60g 山茱萸30g 沙苑子30g 菊花60g 生地30g 白酒1500ml

【炮制】将上述药材加工碎,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

【功能主治】补肝肾,明目。主治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目暗不明等症。不耐酒力者,可用米酒或黄酒配制。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补肾益寿药酒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五味沙苑酒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五味沙苑酒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五味沙苑酒来治疗一些疾病。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草药对治疗疾病,也是选择很平常见到的事情,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当的草药进行,这样对疾病改善,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那蒺藜是一个对人体治疗有着很多方面的草药,这样的药物选择上,也是需要正确的进行选择,那蒺藜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对蒺藜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选择它的时候,也是需要进行注意,不能随意的乱用,这样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危害,同时也会损害到人体各方面。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疏肝:①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②用于肝肾阴虚,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烦恼易怒者,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③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④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2.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另治白癜风,可单用本品为末,每次6克冲服。

配伍应用:

1.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柔润而降,刺蒺藜性升而散;前者善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肝补肾效果最好。

2.配制首乌: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怯风明目,并行血祛瘀。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3.配白僵蚕: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二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证。

4.配菊花:两药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阳上扰,能止眩晕、散风热,对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通过以上介绍,对蒺藜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一些了解,那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要按照医生规定进行,尤其是对自身疾病不了解的人,也是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对蒺藜选择的时候,在饮食上也是要合理,使得不会有冲突。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_蒺藜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草药蒺藜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蒺藜的功效与作用、蒺藜图片、蒺藜的药用价值、蒺藜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蒺藜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蒺藜简介蒺藜图片蒺藜的功效与作用蒺藜的药用价值蒺藜的药用附方蒺藜的配伍应用蒺藜的副作用蒺藜的栽培技术

蒺藜简介

蒺藜(j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蒺藜图片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1、《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2、《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

3、《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4、《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

5、《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

6、《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7、《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8、《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9、《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10、《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蒺藜的药用价值

【药名】蒺藜

【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制法】

蒺藜,除去杂质。

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蒺藜的药用附方

1、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2、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3、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4、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5、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6、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7、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8、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9、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10、治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

蒺藜的配伍应用

1、配沙苑蒺藜

沙苑蒺藜甘温,柔润而降;刺蒺藜辛苦平,性升而散。前者善于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补肝肾最效。

2、配制首乌

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视风明目,并行血祛瘀。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3、配白僵蚕

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两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症。

4、配滁菊花

两药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阳上扰,止眩晕,散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5、配茯苓

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和中,对肝脾湿阻有标本兼顾之效;刺蒺藜苦泄辛散,能平肝、疏肝。二药相伍,一渗一散,利湿平肝,使湿浊去,清阳升而头晕止,肝气平,不致犯胃则胃疼除。

6、配白薇

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热、凉血。二药相伍,清肝凉血,止眩明目。

7、配川楝子

本品苦泄辛散,能疏肝散郁,川楝子苦辛散行,理气止痛。二药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气横逆犯胃,胁痛,脘痛最宜。

8、配合欢皮

合欢皮宁心祛瘀,消肿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二药相伍,用治血虚肝郁,胸肋刺痛,肝脾肿大,周身刺痒者。

蒺藜的副作用

本品有小毒,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血虚气弱及孕妇慎用。

蒺藜的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质地肥沃的砂壤土。

2、繁殖技术

种子繁殖。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蒺藜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cm垄作下大约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

3、田间管理

(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

(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

(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

(2)虫害:常发生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等。

以上就是一些蒺藜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蒺藜苗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蒺藜苗这种中药材,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关于蒺藜苗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别名】蒺藜蔓(《千金翼方》)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 蒺藜 的 茎叶 。

【化学成份】详"蒺藜根"条。

【药理作用】全草或果实在印度用作利尿剂。生长在非洲者对羊有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肝。"

【功能主治】治痈肿,疥癣,风痒,鼻塞。

【附方】①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蒺藜苗二握。以水-大盏,煮取半盏,仰卧,先满口含饭,以汁一合,灌人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圣惠方》灌鼻蒺藜汁)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以上就是对中药蒺藜苗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介绍,蒺藜苗对人体的疾病有着很好的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对症用药,避免胡乱食用。

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时候最佳之选,中药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帮助,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中药材刺蒺藜。

【别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 蒺藜 的 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果实,碾去硬刺,簸净杂质。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0~60厘米,表面有纵纹。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连柄长2.5~6厘米;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5~7对,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6毫米,宽2~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花单生叶腋间,直径8~20毫米,花梗丝状;萼片5,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花瓣5,黄色,倒广卵形;花盘环状;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其中5枚较长且与花瓣对生,在基部的外侧各有1小腺体,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通常5室,花柱短,圆柱形,柱头5,线形。果五角形,直径约1厘米,由5个果瓣组成,成熟时分离,每果瓣呈斧形,两端有硬尖刺各-对,先端隆起,具细短刺。每分果有种子2~3枚。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砂丘、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化学成份】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

【炮制】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注意】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附方】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各家论述】①《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别录》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一切眼目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喉痹胸痹,乳难乳岩等疾。总而论之,《别录》所主者风,甄氏所主者气,苏氏所主者水,而李氏所主者,即取其化症之意也。然四家之说虽有不同,去滞生新,是其专成,故妇科方中以此催生堕胎,良有以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上文介绍了刺蒺藜的相关常识,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刺蒺藜,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会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蒺藜丸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白蒺藜丸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茵芋1两,羌活1两,木香1两,羚羊角屑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花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白附子1两(炮裂),当归1两(锉,微炒),干蝎1两(微炒),薏苡仁3分,槟榔半两,牛膝1两(去苗),芎藭1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防风3分(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杏仁膏,相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刺风。遍身如针刺,肩背四肢拘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升,鸡蛋10个(去黄存白,拌蒺藜1宿)。

【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流泪红肿,胬翳遮睛,怕火畏光。

【用法用量】炒,磨,水泛为丸服。

【摘录】《成方便读》卷四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薯蓣3分,地骨皮3分,莽草1两(微炒),葳蕤半两,苦参1两(锉),枫香1两,蝉壳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攻,头面瘙痒,如似虫行,时发风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黄耆3分(锉),独活3分,白芷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薯蓣3分,枳实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葳蕤半两,地骨皮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上冲,头面瘙痒如虫行,身上时有风疹,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白蒺藜2两半(微炒,去刺),熟干地黄2两半,鹿茸2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白蔹2两半,磁石3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铁精1两(细研),桂心1两,续断1两,巴戟3两,赤芍药2两,玄参2两,木通2两,海藻2两(洗去咸味),牛膝2两(去苗),桑寄生2两,泽泻2两,射干1两半,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疒颓)肿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蒺藜子(炒,去角)1两,旋覆花(择)1两,皂荚(去皮子,烧为灰)1两,恶实(炒)1两,龙脑(研)2钱,麝香(研)1钱,菊花(择)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运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嚼细,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应该就能了解白蒺藜丸是什么了吧。白蒺藜丸在中医可以治疗很多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中药方剂。

白蒺藜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蒺藜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白蒺藜汤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白蒺藜1钱,青葙子1钱,木贼草1钱,白芍1钱,草决明1钱,山栀1钱,当归1钱,黄连5分,黄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时行火邪,两目肿痛。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半,防风1两半,道人头1两半,蛇床子1两半,卷柏1两半,黄耆1两半,漏芦1两半,羊蹄根2两,蒴藋根3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瘙痒,不可禁止。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至5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风处洗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白蒺藜汤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补益蒺藜丸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补益蒺藜丸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黄耆48两,芡实(炒)16两,白术(麸炒)48两,沙苑子160两,山药32两,茯苓16两,当归32两,橘皮16两,扁豆16两,菟丝子3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

【功能主治】补养肾水,滋阴明目。主肾虚气亏,耳鸣眼花,脾胃虚弱,精气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补益蒺藜丸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补益蒺藜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白蒺藜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白蒺藜散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炙)、连翘、青葙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风目暗疼痛,肝肾虚热生风,目赤涩多泪。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苦参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2两(去苗),栀子仁1两,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独活2两,茯神1两,薯蓣1两,细辛1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及疥,风痒瘑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处方】松香(透明者,化开倾地上,候冷用)1两,黄丹1两,白蒺藜(炒)5钱,白鲜皮(炒)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刀伤、人咬、狗咬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先将冷粥洗过患处,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脓血,鲜肉汤洗之。

【摘录】《慈幼新书》卷十一

【处方】白蒺藜。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白戟藜(炒)2两,蔓荆子2两,茺蔚子2两,苍术(米泔浸)2两,菊花2两,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风目暗外障。

【用法用量】方中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处方】白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1两,甘草(生)1两,僵蚕(去丝嘴)1两(直者),南星1两半(黑豆2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不用盐豆),甘菊花3两(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胬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甘草汤送下。

【注意】忌炙煿。

【摘录】《三因》

【处方】白蒺藜、桃条、柳条。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脘火痛、痰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酒调下。治痰痛,用玄明粉白汤送下1钱2分。

【摘录】《方症会要》卷三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羌活3分,沙参3分(去芦头),丹参3分,麻黄3分(去根节),白术3分,羚羊角屑3分,细辛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五味子3分,生干地黄3分,赤茯苓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木通3分(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项强头旋,中如虫行,腹胁胀满,语声不出,四肢顽痹,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地骨皮(去土)半两,白蒺藜(去刺)半两,旋覆花半两,山茵陈半两,白菊花半两,鼠粘子1两,石膏1两。

【制法】上药生为末。

【功能主治】上焦虚热,头目昏疼,或眼赤肿,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清茶调下,日3次。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香豉半两(微炒,)鼠妇1分, (庶虫) 虫(微炙)1分,川大黄(锉,微炒)1分,桂心1分,细辛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阴(疒颓)不消。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以温酒调下,早晨、晚后各1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玄参1两,赤芍药1两,栀子仁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白蒺藜(炒)、黑附子(炮)、羌活、川芎、黄耆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下疰,脚膝疼痛,或麻痹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送下。3服见效。

【注意】忌发风食。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二引《博济》

【处方】白蒺藜(炒)2两,芎藭2两,山栀子(去皮)1两3钱,防风(去芦)1两3钱,萆薢(炒)2两,羌活(去芦头)2两,白芷(炒)2两,升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远志(去心)1两1钱,菖蒲(九节者,泔浸,切,焙干)1两1钱,蔓荆实1两1钱,细辛(去苗叶,微炒)1两1钱,茵芋(去粗茎)1两1钱,芍药1两1钱,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1钱,龙骨(刮去土)1两1钱,人参1两1钱,当归(切,焙)1两1钱,桂(去粗皮)1两1钱,白术(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枚,甘草(炙,锉)1两半,桔梗(切,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风恶疾,或二年三年眉须堕落者,手足疼闷,骨节烦肿,面色黑,皮肉渐变。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匕,用温酒调下,空心。午时前各1服。如口干舌涩,喉里烟生,鼻中卒痛,是佳应也;甚,即煎少许甘草汤解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一引《圣惠》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白蒺藜散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沙苑蒺藜功效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