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论饮食养生 > 导航 > 什么食物对眼睛好能治近视

什么食物对眼睛好能治近视

2019-10-20

近视的辨证论治

论饮食养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近视的辨证论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有坐姿不正确,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近视的情况。眼睛近视,正常人矫正视力的方法就是戴眼镜,那么还有其他治疗近视的方法吗?当然有,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治疗近视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一、内治

1、心阳不足

主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

证候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为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加减。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阳气虚甚者,还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

2、肝肾两虚

主证: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分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

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前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后方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

二、针刺疗法

1、体针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疗程。

2、耳穴

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于耳部心、肝、肾、眼、内分泌等穴处,每日按压25次,1周为1疗程。

3、梅花针

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打3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

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厘米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以中等度刺激为宜。

三、配镜矫正视力

上述疗法无效的患者,应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

结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矫正视力都是靠佩戴一副眼镜来解决问题。有些人戴上了眼睛反而变得漂亮了,也就无所谓。但是有人不适合戴眼镜,不妨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将近视治疗好。视力不好总是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尽早治疗尽早好!

扩展阅读

牙宣的辨证论治


牙宣的症状,大家应该了解一些了。多半是牙龈肿痛,牙齿上的一些疾病。那么如何治疗牙宣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中医疗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针对不同的牙宣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胃火上蒸

证见: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烦渴喜冷饮,多食易饥,胃脘嘈杂,口干,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消肿止痛。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牡丹皮12克,黄连10克,升麻6克。水煎服。

牙龈红肿较甚者,加蒲公英、牛蒡子、栀子。出脓者,加马勃、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出血明显者,加旱莲草、白茅根、茜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二、肾阴亏损

证见:牙齿疏豁松动,咀嚼无力或微痛,牙龈溃烂萎缩,边缘微红肿,易渗血,齿根宣露。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舌质微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固齿。

处方:熟地黄18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克,泽泻12克。水煎服。

牙齿动摇,牙根宣露明显者,加枸杞子、龟板、菟丝子,以助益肾精固齿。耳鸣、手足心热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若肾阴虚而兼有胃热者、以滋肾阴、清胃热。若见肾阳不足之象,如腰寒肢冷,小便清长等。

处方:骨碎补12克,补骨脂12克,续断15克,鸡血藤15克,旱莲草15克,知母10克,黄柏9克,白术12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芪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气血不足

证见: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龈渗血,刷牙及吮吸时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面色发白,畏寒倦怠,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胃呆纳少,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补血,养龈健齿。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

牙龈渗血者,可加阿胶、血余炭、藕节炭,以养血敛血止血。如证见畏寒倦怠,胃呆纳少,大便溏等气虚阳虚为主者。

结语:牙宣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上述小编只是介绍了三种类型的中医疗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治疗牙宣,中医疗法还是比较安全保守些。拿些方子抓些药回去之后煎服,对身体有治疗巩固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对症下药才行啊!

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在我国,中医治疗是很常见的,也是国之精华,因为中医治疗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利用这个中医来控制的,中医治疗疾病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早在几百年前,一些古人在看病的时候都是选择的这个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辨证之后才能得到结果,然后进行论治,那么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还可以有效的控制意外情况的发生,这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则治疗方法有异,如水肿(肾炎)患者,初期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等为“风水证”,治宜宣肺发汗,利水退肿;后期见腰酸、肢冷、畏寒、面白、浮肿等为“肾阳虚衰证”,治当温肾扶阳。不同的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如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均属中气下陷所致,皆可用益气升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中医辨证论治的各种优势了吧,大家知道了之后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到心慌和害怕,中医治疗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想不到的效果,而选择中医辨证论治的时候也有很独特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了,不是什么疾病都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治疗疾病之前必须要先检查清楚。

妇人腹痛的辨证论治


女人除去特殊时期会肚子痛,其他的情况下肚子痛严重的被称之为妇人腹痛。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找清楚原因,对症下药。下面小编就根据妇人腹痛的病因,说说治疗妇人腹痛的方法,根据妇人腹痛的类型对症治疗!

首先辨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结合全身症状、月经和带下的情况,以审其寒、热、虚、实。临床以慢性腹痛多见,因此,本病多属虚中夹实的病证。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对于发病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肾阳虚衰型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夜尿量多,大便不实,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故见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阳虚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肾虚髓海不足,外府失荣,则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频数,夜尿量多;火不暖土,则大便不实。舌淡,苔白滑,脉沉弱,为肾阳虚衰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暖宫止痛。

方药举例:温胞饮。

血虚失荣型

主要证候:小腹隐痛,喜按,头晕眼花,心悸少寐,大便燥结,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血虚气弱,冲任胞脉失于濡养,气弱运血无力,故小腹隐痛,喜按;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内不荣心,则心悸少寐;血虚津液不足,肠道失濡,是以大便燥结。舌淡,苔少,脉细无力,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和中止痛。

方药举例: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当归、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中,缓急止痛;桂枝、生姜温中,通经止痛;甘草、大枣、饴糖补气建中,生血养营。全方共奏补血养营,和中止痛之功。

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食欲欠佳,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舌紫黯或有紫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血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故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肝脉不舒,气机不利,则见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肝郁克脾,脾失健运,则脘腹胀满,食欲欠佳。舌紫黯或有紫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举例:牡丹散(《妇人大全良方》)。

牡丹皮、桂心、当归、延胡索、莪术、牛膝、赤芍、荆三棱。

方中当归、赤芍、牛膝、牡丹皮养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桂心温经通络。全方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使气畅瘀消而痛自除。

湿热瘀结型

主要证候: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血行不畅,故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瘀停胞脉,胞脉系于肾,故伴腰骶胀痛;湿热缠绵,故低热起伏;湿热之邪伤及任带、胞宫,故见带下量多,黄稠,有味;湿热壅遏下焦,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热瘀结于内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加败酱草、薏苡仁、土茯苓。

若热结血瘀甚者,症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腹痛拒按,宜泻热化瘀散结,可用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方: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加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

结语:上述是小编说的有关于妇人腹痛的辨证论治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腹痛情况知道如何处理。女人肚子痛的确是个麻烦的病症,需要自己对身体多多了解,了解真正的病因是什么,以便于对症下药!

月经后期的辨证论治


女人生理期不正常的情况有很多,月经不调的原因也有很多,大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治疗。这里小编建议大家用中医疗法,在中医领域里,对于月经错乱这样的病症有很多治疗方法。下面就是一些治疗法则,一起看看吧!

以月经错后、经期基本正常为辨证要点。治疗须辨明虚实,虚证治以温经养血,实证治以活血行滞。

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精血亏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行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肾气虚,水失气化,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故带下清稀;肾主黑,肾虚则肾色上泛,故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以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若月经量少者,酌加紫河车、肉苁蓉、丹参养精血以行经;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固涩止带;若月经错后过久者,酌加肉桂、牛膝以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营血虚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空痛;血虚上不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外不荣肌肤,故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血虚内不养心,故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方药举例: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若月经过少者,去五味子,酌加丹参、鸡血藤;若经行小腹隐隐作痛者,重用白芍,酌加阿胶、香附。

血寒型

1、虚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眦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胞中虚寒,胞脉失于温养,故经行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阳虚肾气不足,外府失养,故腰酸无力;阳气不布,故面光色白;膀胱虚寒,失于温煦,故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方药举例:大营煎(《景岳全书》)。

当归、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方中肉桂温经扶阳,通行血脉;熟地、当归、枸杞子、杜仲补肾填精养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全方共奏温经扶阳,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小腹痛者,酌加巴戟天、小茴香、香附;虚甚者,加人参。

2、实寒证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证候分析: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期满溢,故月经推迟而至,量少;寒凝血滞,故经色紫黯有块;寒邪客于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得热后气血稍通,故小腹痛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得外达,故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也为实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

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且肉桂通阳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效。

若经行腹痛者,加小茴香、香附、延胡索以散寒滞止痛;月经过少者,酌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

气滞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血为气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错后,量少;气滞血瘀,故经色黯红,或有小血块;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故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脉弦也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川栋子、王不留行;月经过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

痰湿型

主要证候: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痰湿停于心下,气机升降失常,故头晕,心悸气短,脘闷恶心:痰湿流注下焦,损伤带脉,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湿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举例:芎归二陈汤(《丹溪心法》)。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川芎、当归。

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若脾虚食少,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白术;脘闷呕恶者,酌加砂仁、枳壳;白带量多者,酌加苍术、车前子。

结语:女人的生理期不正常不是一件小事,要及时治疗才行。上面就是小编介绍的中医疗法,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下。根据自身的情况拿方抓药,当然前提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示下去做,中医不仅可以滋补身体,治病效果也是极好的。

小儿多动症的辨证论治


对于小儿多动症的认识,大家知道多少呢?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小编介绍一些中医疗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治疗要根据小儿多动症的类型,轻重程度,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听取中医师的建议!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情有轻重之别。轻者多动多语,侵扰他人,烦躁不宁,不听命令,不守纪律;重者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不知危险,任性冒失,易发生意外,不但直接影响学习,甚至导致少年犯罪,成为社会问题。

本病辨证,当审其虚实,并结合脏腑辨证。多动多语,神思涣散,动作笨拙,遇事善忘,思维较慢,形瘦少眠,面色少华为虚证之象。伴易怒,五心烦热,口干唇红,颧红盗汗为肝肾阴虚,伴面黄不泽,身疲乏力,纳呆便溏为心脾两虚。多动任性,易于激动,口干喜饮,胸闷脘痞,唇红口臭,小便黄赤混浊,舌苔黄腻,为实证之象,多为湿热内蕴,痰火扰心所致。有产伤、脑外伤,伴舌紫面暗,脉涩者,为正虚夹瘀或痰瘀互结。

二、治疗原则

治疗以调和阴阳为根本治则。肝肾阴虚者,治以滋阴潜阳;心脾两虚者,治以补益心脾;痰火内扰者,治以清热涤痰。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治疗时要注意安神益智,常配入远志、石菖蒲、龟板、龙骨等药。除服药外,还应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导,医师、家长、老师密切配合,耐心教育。

三、分证论治

1、肝肾阴虚

证候: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五心烦热,口干唇红,形体消瘦,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

分析: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阴精不足,肌体失养则形体消瘦;虚热内蒸,耗津伤液,而见五心烦热,口干唇红,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为阴虚之象。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定志。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肾养肝,菊花、丹皮、白蒺藜平肝潜阳,青龙齿、远志、龟板宁神定志。

暴躁多动,哭闹毁物加龙胆草、山栀、青黛乎肝泻火;不寐健忘加酸枣仁、柏子仁、益智仁安神益智;夜寐盗汗加浮小麦、龙骨、牡蛎敛汗固涩;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润肠通便。

2、心脾两虚

证候: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梦少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心主神明,脾主思,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脑失养,故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气血两虚,肌肤失养,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脾失健运则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大枣、龙眼肉、淮小麦补益心血,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思想不集中加益智仁、龙骨养心敛神;夜寐不安加五味子、夜交藤养血安神;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舌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九节菖蒲化痰开窍。

3、痰火内扰

证候: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夜寐不安,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内蕴,痰火内扰,心失所主,故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肝火偏旺,故夜寐不安,目赤口苦;痰热内蕴,则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热涤痰,安神定志。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化痰行气,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清化痰热,黄连、丹皮、连翘清热泻火,石菖蒲、郁金、珍珠母安神定志。

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加莱菔子、谷麦芽、苏梗行气消积助运;大便秘结加礞石、玄明粉、生大黄泻火通便;面色晦暗,舌有瘀班,脉涩,有产伤及外伤史,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散瘀。

其他疗法

一、单方验方

1、益智糖浆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钩藤、黄芪、炙甘草、红枣、浮小麦、夜交藤、当归、白芍、五味子、黄柏等。制成糖浆,每瓶200mL。每服10mL,1日3次。用药时间平均3.5个月。

2、健脾益智糖浆海参、茯苓、石菖蒲、麦芽各9g,半夏、益智仁、枳壳各6g,陈皮3g,牡蛎15g,制成糖浆90ml。每服5mL,1日3次。20日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

3、智力糖浆龟板30g,龙骨100g,远志60g,九节菖蒲150g,雄鸡100g,制成糖浆500ml。每服1015ml,1日3次。

4、益脑宁龙胆草、茯苓、远志、珍珠母、神曲、甘草等。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1015g,1日2次。一般服2个月为1疗程。

二、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内关、太冲、大椎、曲池。配穴:注意力不集中配百会、四神聪、大陵;活动过多配安神、安眠、心俞;情绪不稳,烦躁不宁配神庭、膻中、照海。用泻法,不加灸,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年龄较大者可改用电针。每次针刺后即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夹脊、膀胱经、督脉,叩至皮肤潮红为度,心俞、肾俞、大椎等穴要重点叩刺。

2、耳针主穴:肾。配穴:皮质下、脑干、兴奋点。随症加减穴:健忘多梦加心,食欲不振加脾,急躁易怒加肝。浅刺不留针,1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操作方法: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1粒,粘在0.5-0.6em大小的方形胶布上,再将胶布贴在所需穴位上,用手指按压胶布每次1-2分钟,使局部有明显胀、热、痛等感觉为止。并嘱家长每日按压不少于3次,左右耳交替,每周换王不留行籽2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

三、推拿疗法

1、取小指末节罗纹面、食指末节罗纹面。医者以拇指分别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小指、食指罗纹面。反复100-500次。通过补肾经、清肝经,由此达到滋肾阴,潜肝阳之功。

2、取拇指末节罗纹面、中指末节罗纹面。医者以拇指向掌根方向直推拇指末节罗纹面,旋推中指末节罗纹面。对心脾气虚者有一定疗效。

四、饮食疗法

1、桑椹子,鲜果10-15g,或干果5-8g,嚼服。1015日为1疗程,服2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停服1周。本晶甘平,滋肝肾,充血液,生津止渴,聪耳明日,安魂镇魄,长精神,久服无弊。用于肝肾阴虚或心脾两虚证。

2、猪脊髓,淡盐蒸服适量。久服益肾精,补脑髓。用于肝肾阴虚证。

3、龙眼肉500g(鲜品更佳),白糖50g,将龙眼肉放碗中加白糖,反复蒸晾3次,使色泽变黑,将龙眼肉再拌以少许白糖装瓶备用。每次45颗,1日2次,连服78日。用于心脾两虚证。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中医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有所了解了。治疗孩子的多动症,要对症下药,中医领域里用药、用针灸都是可以的。只要治疗效果好,希望大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妊娠腹痛的辨证论治


妊娠腹痛是一个中医名词,主要指的是妊娠期前的28周,出现阴道流血、肚子痛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流产、堕胎等情况,这种情况和西医中的先兆流产非常相似。在中医看来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不同情况也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证候分析:素体血虚,孕后血聚养胎而愈虚,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血虚髓海失养,则头晕;血不养心,则心悸;神不安舍,则少寐多梦;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为血虚之征。

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结合兼症及舌脉特点辨其虚实。本病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畅通,则其痛自止。

血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证候分析:素体血虚,孕后血聚养胎而愈虚,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血虚髓海失养,则头晕;血不养心,则心悸;神不安舍,则少寐多梦;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血,止痛安胎。

方药举例: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去泽泻,加党参。

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白芍养血缓急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全方使气充而血沛,气血运行调畅,以收胎安痛止之效。

若血虚甚者,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菟丝子滋肾养血,濡养胞脉;心悸失眠者,酌加酸枣仁、龙眼肉、五味子养血宁心安神。

虚寒型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倦怠无力,面色光白,舌淡,苔白,脉细滑。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煦,故小腹冷痛,喜温喜按;中阳不振,则倦怠无力;阳气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面色觥白。舌淡,苔白,脉细滑,为虚寒之征。

治疗法则: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方药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

阿胶、艾叶、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甘草。

方中艾叶暖宫止痛;当归、川芎养血行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阿胶、干地黄养血安胎。全方共奏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乏效。

若肾阳虚衰,兼腰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补骨脂以温肾助阳,使阴寒消散,气血流畅,则腹痛可止。

气郁型

主要证候:妊娠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伴胸胁胀满,舌红,苔薄,脉弦滑。

证候分析:素性忧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孕后胞脉阻滞,故小腹胀痛;气滞肝脉,故胸胁胀满;气郁无以宣达,气机木畅,故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滑,为肝郁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舒肝解郁,止痛安脐。

方药举例:逍遥散加苏梗、陈皮。

若郁而化热者,酌加栀子、黄芩清热凉血,和营止痛。

食疗方法

1、【组成】连须葱、老姜、萝卜各等量。

【用法】黄捣烂,分为2份,炒热,交替熨痛处。

【主治】腹痛。

2、【组成】生姜、葱白。

【用法】共捣烂,热酒冲服,或敷脐部。

【主治】寒性腹痛。

3、【组成】带壳龙眼、米酒。

【用法】焙干研末,每次服10克,米酒送服。

【主治】寒性腹痛。

4、【组成】白胡椒、绿豆各等份、黄酒适量。

【用法】共为细末,温黄酒送下,每次3克、1日2次。

【主治】受寒腹痛。

5、【组成】大蒜1500克、酒、醋备半。

【用法】浸泡于瓶中10天,食蒜。

【主治】受寒腹痛。

6、【组成】温呐脐50克(捣烂布包)、白酒500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犬,每次饮1小盅。

【主治】小腹胀痛及腰背冷气。

7、【组成】黄酒50毫升、丁香2粒。

【用法】隔水蒸10分钟,趁热饮酒。

【主治】感寒腹痛。

结语:因病治疗,才能让疾病恢复的更快。通过以上的了解大家对于妊娠腹痛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出现妊娠腹痛我们不必紧张,应当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来进行治疗。

佝偻病的辨证论治


对于小儿佝偻病,应该许多家长都了解一些。下面小编介绍佝偻病的中医疗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针对佝偻病的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疗佝偻病方法,提醒大家要对症下药,还要在医生的嘱咐下用药,不可随意治疗!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症见烦躁,多汗,枕秃,纳呆,囟门开大,未见骨骼变化者为轻;症见精神淡漠,汗出如淋,肌肉松弛,颅骨软化,或方颅,前囟迟闭,严重鸡胸,下肢弯曲,脊柱畸形者为重。

2、辨病位病在脾,肌肉松弛,形体虚胖,纳呆便稀;病在肾,头颅骨软,头方囟大,齿生迟缓,鸡胸龟背,下肢弯曲,肋骨外翻;病在心,精神烦躁,夜啼不安,语言迟钝;病在肺,毛发稀软,面白多汗,容易感冒;病在肝,坐迟立迟,行走无力,两目干涩,性情急躁,时有惊惕,甚至抽搐。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补肾填精。病之早期,证属脾肺气虚者,治以健脾补肺;证属脾虚肝旺者,治以健脾平肝。证情较重者,多为肾精亏损,治以补肾填精为主。

三、分证论治

1、肺脾气虚

证候:形体虚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多汗,发稀易落,肌肉松弛,大便不实,纳食减少,囟门增大,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脾虚气弱,则虚胖,神疲,乏力;脾主肌肉,脾虚化源不足,不能营养肌肉,则肌肉松软无力;脾主运化,运化失健,则纳食减少,大便不实。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则发稀易落。肺主皮毛,肺虚表卫不固,则多汗,易反复感冒。

治法:健脾补肺。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且能敛阴止汗,甘草辅人参以益气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盗汗自汗,加浮小麦、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大便不实,加山药、扁豆、苍术益气健脾助运;夜寐哭吵,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易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补气固表。

2、脾虚肝旺

证候:头部多汗,面色少华,发稀枕秃,纳呆食少,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时有惊惕,甚至抽搐,囟门迟闭,齿生较晚,舌淡,苔薄,脉细弦。

分析:脾虚气弱,故多汗,乏力,纳呆;脾虚化源乏力,气血不足则发稀枕秃。肝失阴血濡养,肝木偏旺,则夜啼不宁,容易惊惕,甚至抽搐;肝主筋,肝气不足,则坐立、行走无力。体虚发育迟缓,渐次由脾及肾,故囟门迟闭,齿生亦晚。舌淡,苔薄,脉细弦均为脾虚肝旺之象。

治法:健脾平肝。

方药:益脾镇惊散加减。常用药:人参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助运,龙齿、朱砂安神镇像,钩藤平肝熄风,灯心草清降心火,甘草调和诸药。

体虚多汗,加五味子、龙骨、牡蛎生津固涩止汗;睡中惊惕,加石决明、珍珠母熄风镇惊;夜间哭吵,加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反复抽搐者,加龙骨、牡蛎、蜈蚣潜阳熄风镇痉。

3、肾精亏损

证候:面白虚烦,多汗肢软,精神淡漠,智识不聪,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头颅方大,鸡胸龟背,肋骨串珠,肋缘外翻,下肢弯曲,或见漏斗胸等,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分析:肾主骨髓,脾主肌肉,症重由脾及肾,肾气亏损则方颅,鸡胸,漏斗胸,下肢弯曲。脾虚气弱,化源乏力,则面白,多汗,肢软。肾主脑髓,久病肾虚,则智力不健。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常用药:紫河车补肾填精,人参、黄芪补益元气,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鹿角、枸杞子补益肝肾,当归、熟地黄、白芍、龟板滋养阴血,枣仁、远志养血宁心安神。

汗多,加龙骨、牡蛎、瘪桃干固涩止汗;纳呆食少,加砂仁、焦山楂、鸡内金醒脾开胃,消食助运;智识不聪者,加郁金、石菖蒲解郁开窍。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症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疗法注重疗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多多注意药效与药量。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注意保护孩子!

经期延长的中医辨证论治


本文导读: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在西医上的说法是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盆腔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但从中医的角度又是另一番说法。


1、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不洁、劳倦、思虑过度伤脾,中气不足,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期延长。

2、 血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多产房劳致阴血亏耗,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妄行致经期延长。

3、血瘀:素性抑郁,暴怒伤肝,气郁血滞,或外邪客于子宫,邪与血相搏成瘀,瘀阻冲任,子宫,经血难止。

4、湿热:产后(包括人流术后),感受湿热病邪,滞于胞宫,经血淋漓不净。

辩证分型:

1、阴虚经期延长,经血持续不止,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数。

2、脾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止,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倦怠,纳少便溏。苔薄,舌淡,脉濡细无力。

3、血瘀经期延长,量少色暗,有时量多而有血块,下腹胀痛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弦。

4、湿热经期延长,色红黏腻,有时秽臭,下腹胀痛拒按,平时带色黄,肢体倦怠,步履沉重。苔黄腻,脉滑数。

分型治疗:

1、阴虚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止血。 方药:两地汤加味。

生地15克、玄参12克、炒白芍12克、麦冬10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烊冲)、旱莲草12克、茜草炭12克加减。

2、脾虚治法:健脾益气,调经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炮姜5克、木香9克、阿胶9克(烊冲)、仙鹤草15克、煅牡蛎30克(先煎)、巴戟天10克加减。失眠者,加酸枣仁9克、远志9克;伴肾虚腰酸者,加补骨脂10克、菟丝子12克。

3、血瘀治法:活血理气,调经止血。 方药:隔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枳壳10克、五灵脂9克、丹皮9克、乌药9克、炙甘草3克加减。经血多者,加生蒲黄12克(包煎)、仙鹤草15克;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5克、木香9克。


银花9克、红藤1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12克、川朴9克、六一散10克(包煎)、生蒲黄12克(包煎)、茜草炭12克、地榆炭12克、枳壳9克、丹参15克加减。带多色黄者,加黄柏9克、知母9克;苔厚腻纳呆者,加苍术10克、六神曲9克,去败酱草;腹痛拒按者,加延胡索15克、没药6克、香附9克。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禁止房事,注意外阴卫生。

骨槽风的辨证论治


对于骨槽风的病症,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这个病症的位置是在牙槽骨。牙槽骨的损坏是病症主要的症状,应该有不少人得过此症状,那么牙槽骨的治疗有哪些方法呢?下面从中医疗法的角度去辩证论治一下。一起来看!

根据病情的急缓,病程长短,邪正的偏胜而分为两型:

一、邪热炽盛

本病多见于下颌骨。初起下颌骨疼痛,逐渐加剧,多个牙齿松动,不敢咬物,咬则疼痛剧烈,患侧腮颊红肿焮热,并可穿溃流脓,溃后症状虽可略减轻,但溃口不易愈合,口唇有麻木感。全身可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风火邪毒,深入骨槽,蒸灼筋骨,故下颌骨疼痛剧烈;热邪腐灼,故骨质败坏,久则成脓;牙齿附于牙槽骨上,牙槽骨既腐坏,故牙齿松动不固,咬物无力,咬则疼痛更甚;牙槽骨败坏,波及腮颊,故腮颊红肿疼痛,脓液穿过腮颊流出,故成溃口;因病位较深,邪毒不易消尽,故疮口难愈;因邪热盛,故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有憎寒壮热、头痛、口臭、便秘等症状及舌脉表现。

1、内治

宜祛风散火,清热解毒,用清阳散火汤加僵蚕。方中荆芥、防风、白芷升散风邪、牛蒡子、白蒺藜、升麻疏风散热;黄芩、石膏、连翘清热解毒;当归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僵蚕搜风散结。热盛者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

牙龈红肿、疼痛,可吹敷冰硼散。腮颊红肿,外敷清凉膏。颌面部红肿已有脓液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

二、气血亏虚

溃口日久不愈,流脓清稀,有腐骨形成,从溃口露出。全身有微热,头昏目眩,精神困倦,食少,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

素体虚弱或久病,正不胜邪,气血损伤,邪毒滞留,邪毒不断腐蚀,故疮口难愈;内有死骨,脓液清稀;骨槽腐败,故齿无依靠,以至最后脱落。气血不足,则见头昏、目眩、精神困倦等症状。

1、内治

宜补养气血,托毒外出,用中和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大枣、甘草、川芎补气补血、培元扶正,白芷、桔梗排脓,川芎、当归和血活血,肉桂、生姜温中。若阴寒太过,见脉象沉细,形寒肢冷,痠楚隐痛,面色白少华,神志倦怠者,用阳和汤。方中以熟地、鹿角胶以补血,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辛温祛散阴寒之邪,以温阳散寒敛疮。

2、外治

外敷阳和解凝膏,以解毒散结,补托排脓,祛除腐骨,敛口止痛。亦可用真君妙贴散敷肿处。或切开溃口,刮除腐骨,钳取死骨。对无法保留的牙齿,予以拔除。

结语:以上就是对骨槽风的辩证论治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有一定的了解了。骨槽风的情况有严重的,也有不严重的。大家要看清楚自己的病症属于哪一种,及早治疗。不能太过大意,尽早去治疗,这样康复得也快!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导读: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一起来看看。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如何全面诊断失眠症,调理失眠中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分型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1、肝郁化火: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2、痰热内扰: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4、心脾两虚: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5、心胆气虚: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中医饮食治疗

1、黄花菜

又称安神菜,具有镇定神经的功效,除了煮汤喝,也可以与其他菜炒成各种美味佳肴。而在改善失眠症状时,主要是坚持每日三餐时喝黄花菜汤。

做时将黄花菜先用热水焯半分钟,去除表面过敏物质,再加水以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续煮30分钟,滤渣取汤,再加点盐即可。也可以加一些其他菜料,如小芹菜、豆腐皮、香菇等,味道更好。

2、酸枣

酸枣是中药,而酸枣仁更是以助眠闻名。若想用酸枣仁来对付失眠,方法很简单,只要拿它来煮汤或泡茶喝就行了。

失眠较多的人,除了常喝酸枣仁茶,还可以用酸枣仁汤来煮小米粥喝,由于小米也含有能助眠的色氨酸,所以这道粥对于改善失眠会有显着的功效。

失眠的危害很大,一定要注意调理和防治。

胸痹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胸痹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并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说,胸痹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胸部出现了一种闷痛感,而且胸痹之后呼吸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严重的人还可能出现心脏疼痛的症状,所以这种病症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问题来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胸痹辨证论治到底是什么呢?

辨证施治

1.心血瘀阻证

(1)证候

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淤斑,苔薄,脉弦涩。

(2)治则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3)主方 血府逐瘀汤加减。

(4)方药 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

2.气滞心胸证

(1)证候

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2)治则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主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

(4)方药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等。

3.痰浊闭阻证

(1)证候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2)治则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3)主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方药 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石菖蒲、陈皮、枳实等。

4.寒凝心脉证

(1)证候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见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2)治则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3)主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方药 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甘草、枳实、厚朴等。

5.气阴两虚证

(1)证候

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2)治则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3)主方 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4)方药 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丹参、当归、玉竹等。

6.心肾阴虚证

(1)证候

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致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2)治则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3)主方 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4)方药 生地、玄参、麦冬、人参、茯苓、炙甘草、柏子仁、五味子、远志、酸枣仁、丹参、当归、白芍、阿胶等。

7.心肾阳虚证

(1)证候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2)治则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3)主方 参附汤和右归饮加减。

(4)方药 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山茱萸、熟地、仙灵脾、补骨脂等。

近视的辨证论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