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论中医运动养生 > 导航 >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2019-10-17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论中医运动养生。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避免关于养生保健的误区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医学上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将引发这种疾病的根本性原因寻找到。这时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病症。想必痤疮患者都会尝试许多治疗痤疮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治疗痤疮的方法并不会起多大效用,这时候痤疮患者就会到中医学上寻找治疗方式。而在中医学上关于痤疮的辨证诊治是怎样的?

病因病机及治疗

1.肺胃热盛

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

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湿邪蕴积日久则成痰,形成结节、囊肿;湿郁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形成脓头。因此,临床治疗应分别以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消积导滞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症状为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泻脾经伏火;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升阳除湿,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化痰软坚。

3.冲任失调

本型常见于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冲任隶属于肝肾,月事来潮前,经血充盈,易为肝气所激惹,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炼津为痰,形成痤疮,故患者皮损常经前加重。肾主封藏,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事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发痤疮。肾有阴虚、阳虚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多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凉,行经腹痛,月事有血块,多属肾阳虚,虚阳浮越,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原。又因肝肾同源,故在治疗上应兼顾彼此,滋肾阴不忘清肝火,温肾阳同时暖肝阳。

此型皮损集中在颜面部,以暗红色的丘疹、结节为主,时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滑或细,伴有月经不调,常夹杂血块,治以调摄冲任,当归芍药散和二仙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白术15g、茯苓20g、清半夏15g、白芷15g、益母草20g、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20g、黄柏15g、知母10g.如以结节为主,加浙贝母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蜈蚣1条,通络软坚散结。

4.热毒壅盛

毒有风毒、湿毒、瘀毒、热毒、火毒等分别,《内经》中提出了毒“皆阳热亢极之证”,暴发性痤疮发病急、来势迅猛、热火症状明显,符合中医“火毒”的致病特点。

此型患者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较重,面部油腻,皮损以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为主,属于西医囊肿性、聚合性痤疮范畴。部分患者伴有头部穿凿性毛囊炎(中医称之为“蝼蛄疖”)、腋下化脓性汗腺炎,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或小数。此类患者皮损以化脓性表现为主,治疗上应从疮疡病入手,投以大剂凉血清热解毒药物,兼以凉血、祛湿、软坚散结。方以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金银花30g、连翘15g、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白芷20g、浙贝母30g、天花粉20g、茵陈15g、当归15g、炙乳香15g、陈皮10g、生甘草10g.如皮肤瘙痒,加防风15g、羌活15g,疏风止痒,兼以胜湿(风能胜湿);如脓肿、结节较多,加甲珠10g、皂角刺20g、蜈蚣2条,破血软坚;如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5g,泻下通便,祛瘀生新。可配合外用金黄散箍围消肿,如脓肿形成,需配合手术切开排脓。

5.上热下寒

此型患者多处于青春期,颜面发炎性丘疹,平素手足凉,行经腹痛,舌淡薄白苔或舌尖边有瘀斑,脉滑或细或缓,大便溏或时便干。源于素体阳虚,虚阳浮越于上而发病,采用“引火归原”的治法,清上温下,交泰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重楼20g、黄芩10g、黄连10g、川牛膝15g、盐茴15g、肉桂5g、赤芍20g、丹参15g、郁金20g、生甘草10g.如便溏,加干姜10g、茯苓20g,温中止泻;如便干,加当归15g、玄参15g,清上焦浮游之火兼以通便。

另外,在治疗上还应考虑发病部位酌情用药。发病部位在额部的属心,常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又心火下移于小肠,故临床常见小便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故发于面颊部的常由于肝火犯肺所致。口周属脾,常由于脾胃湿热所致。背部为阳明经所主,常由于阳气虚不能卫外所致。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辨证施治五心烦热


导读: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中医丰胸食谱要辨证施治


身材扁平瘦削的阿萍想变得丰满迷人,思来想去觉得中医丰胸最安全可靠。中医专家告诉她,要想变得身材丰润,西医认为补充脂肪最重要,但中医却认为这与全身各经络、气血息息相关。为此,这类“美体处方”虽然不是治病,但也要根据不同女性的体质“辨证施治”,当中包括了药疗、食疗以及运动处方。

食物丰胸效果因人而异

“医生,我们家族遗传女性普遍偏瘦,我很希望能通过治疗变得更丰润健康。我上网看了不少资料,虽然现在丰胸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据说还是中医丰胸或食疗比较安全,所以就来挂个号咨询一下,希望您能给些建议。另外,听说豆类食品、葛根粉、猪蹄、鸡爪等含骨胶原多的食物能使胸部增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无特效药可以快速治疗?”身材瘦削的阿萍在中医门诊处急切地向接诊大夫诉说自身“病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李建军主任告诉阿萍,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葛根粉含有黄酮类物质,猪蹄、鸡爪等食物有增强皮肤弹性的胶原蛋白纤维,都有一定程度的丰胸作用。“现今不少研究均显示中药药疗和食疗的副作用相对其他丰胸方法较少,但是毕竟食物能达到多大程度的丰胸效果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可能有较大差异,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作用。”李建军举例,木瓜被公认为“丰胸美颜”佳品,但哪怕日日食用的女性也并非一定能出现明显转变,不少女孩一门心思想快速变丰满,盲目进食后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乳房发育与经络、气血有关

李建军介绍,西医学普遍认为乳房由乳腺和脂肪组成,其中脂肪占90%,所以胸部扁平者主要由于乳腺发育不良、胸部脂肪缺乏或产后哺乳造成乳房下垂导致乳房部位脂肪丢失所致。“因此西医丰胸主要是促使乳腺以及腺泡发育增大,促使脂肪在胸部堆积和恢复乳房部位皮肤的弹性。”

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身材圆润、乳房充分发育则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有密切关系,其中受肝、脾胃、肾经等影响最深。“如果自身气血不足,有唇白、头晕、失眠、经血流量少的症状,肯定会影响到身体成长,令胸部发育不健全。同样,肾虚不足,脾胃不肠,肝气郁血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若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也难以形成曲线玲珑的线条。”

李建军介绍,一般来说,身材发育不良主要有以下三类:

1.气血不足型:多是由于先天性的体质虚弱,或后天营养不足,腰肾亏虚,导致胸部扁平,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2.肝气血滞型:这类人属热底体质或有喜欢吃辣的习惯,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也容易忧郁;乳房经络不畅通,生理周期前乳房胀痛,产后乳汁分泌亦容易不足,乳房容易起硬块。

3.肾精不足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失调,损失到肾。多表现为早衰、月经量少,腰常有酸痛感,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花生、蒲公英根、党参可丰胸

专家介绍,含花生、蒲公英根、党参、当归等在内的日常食谱可谓“润物细无声”,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女性身材、达到圆润效果。

烧心如何治 教你中医分型论治法


在日常生活不中大家有过经常出现烧心反酸的现象吗?烧心其实是一种胃肠疾病。那主要是因为胃液里的强酸返流到食管内,常会造成食管粘膜的糜烂和溃疡,烧心的感觉,那么你知道烧心怎么办吗?下面就来告诉你中医是如何分型论治治疗烧心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分型论治治疗烧心
1、阴虚内热
主证:经常出现胃里如同火灼一样的烧灼感,口干唇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知饥不食,或嘈杂似饥,舌质红,苔干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酸甘敛阴。
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味。
2、脾胃湿热
主证:在脘中同样有火灼一样的烧心感觉,而且胃脘痞闷不舒,口干起黏,或吞酸嗳腐,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剂:越鞠左金丸化裁。
3、热物所伤
主证:有明显的饮食灼伤史,自觉吃过某种热物质后即觉食管及胃脘部有烧灼样烫热感,因而惧怕饮食,特别是热的食品,服后加重,苔或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能够清咽利膈,对于清热解毒也有一定的作用。
方剂:银花甘草汤加味。
治疗烧心的食疗方
1、赤小豆薏米粥
将红小豆和薏米加清水,用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 m l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荆下的100 ml汁液。将2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主治胃中灼热烧心感轻度者。
2、金针菜冬瓜汤
要选用干金针菜20g.切段,用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g冬瓜一起放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梢。点几滴香油。
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3、素炒苦瓜
选用新鲜苦瓜200g,切丝备好。先用开水浸泡片以去苦味。再人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芡浇汁。
主治胃热胃中火灼感、心中烦热者。 主治轻度胃中灼热烧心感。
除了可以食疗以外,对于烧心的现象,我们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饮食应定时适量
不宜吃得过饱和常吃零食。吃得过饱使得胃内压力过高,常吃零食则使胃液不停地产生,均易导致胃液反流。吃饭时应细嚼。减少食物对食管粘膜的刺激,保护食管粘膜。
2、少喝碳酸类饮料
打开瓶盖就冒气泡的饮料进入胃内照样会生泡,使胃内压力迅速升高和气体增多,常致隔气和胃液反流,因此,应少喝起泡饮料。
3、少食油炸类等难以消化的食品
难以消化的食物易在胃内长时间滞留,刺激胃液分泌增加,使胃内压力处于较高的水平,易致胃液反流,应少食这类食品,如油炸类、脂肪类、高纤维类食物。
4、睡前不进食
睡前吃东西会刺激胃分泌胃液。,而睡觉后胃液易于反流。常致烧心。故睡前半小时不应进食,尤其不宜饱餐。
5、少吃甜食
吃甜食过多。易刺激胃液大景分泌,常致烧心,应少吃为宜。

慢性咽炎中医辨证


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是非常的高,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慢性咽炎中医辨证,中医辩证为肾虚阴火旺,如果有慢性咽炎希望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忌口,这样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希望及时的去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1.中医诊断

本病多在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基础上发生,一般病程较长。临床所见,以阴虚为多,阳虚相对少见,亦有在阴虚或阳虚的基础上兼挟"痰凝"或"瘀血"而表现为虚中挟实者,辩证时须仔细区分.

肺肾阴虚

证候:咽部干痛不适,灼热感,异物感,或咽痒干咳,痰少而粘,症状朝轻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虚烦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检查咽部粘膜暗红、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咽部干痛,灼热感、粘膜暗红、朝轻暮重、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肾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干痛或异物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则咽喉有灼热感、两颧潮红;虚火炼津成痰,燥痰粘于咽喉,则咽痒干咳、痰少而粘;上午阳气盛,下午阴气盛,阴虚则症状朝轻暮重,午后潮热;阴液不足则大便干燥,虚火扰心则虚烦失眠;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脾肾阳虚

证候:咽喉微痛,哽哽不适,或干焮不思饮,饮则喜热汤,咽内不红不肿或略带淡白色,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纳谷不香,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咽部不适、咽干而不思饮、咽内不红不肿、精神下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可见于长期过用苦寒药物的患者。②病机:真阳亏损,阴寒内盛,致阴盛格阳、浮阳上越,则有咽喉微痛不适或咽干等"上热"的假象,因其本质为阴寒内盛,非津液不足,故虽觉咽干而不思饮,饮则喜热汤,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手足不温皆阳气不足之象;纳呆、便溏为脾虚;腰酸腿软为肾虚: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为阳虚之征。

常见燥证论治


导读: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 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 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 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 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 衄血、消渴、痿病诸证,辨 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 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 干躁,咽痒干痛,或兼身 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 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 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 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 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 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 用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 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 汤。常用中药:生地、麦 冬、百合、贝母、栀子、白 芍、玄参、桔梗、沙参、桑叶、杏仁、太子参、甘草。

肺燥出血以咳血、鼻衄为多,常兼喉痒咳;嗽、痰少、口干鼻燥或身热等症状,舌红少津,苔薄或黄,脉数。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桑杏汤或桑菊饮化裁,酌加凉血止血药。常用中药:桑叶、栀子、丹皮、豆豉、沙参、贝母、杏仁、桔梗、芦根、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甘草。

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烦热口干,或有头晕目眩,心悸,舌淡,或红而少津,脉细或涩。治宜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方用《尊生》润肠丸合增液承气汤。常用中药:当归、生地、火麻仁、白芍、桃仁、何首乌、枳壳、玄参、麦冬、瓜蒌仁、大黄。

燥热消渴 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为主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丹溪心法》消渴方加味。常用中药:天花粉、黄连、生地、太子参、葛根、麦冬、天冬、知母、藕节、乌梅。

燥热痿病病起发热,突然或渐见肢体痿软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痰少,咽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味。常用中药:太子参、麦冬、生石膏、桑叶、杏仁、火麻仁、枇杷叶、阿胶(烊化)、胡麻仁、山药、金银花、甘草。

此外,燥邪、燥热还可引发或加重痤疮、瘙痒症、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疔痈等皮肤病,致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并伴有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应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

口腔溃疡中医辨证


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比较多,针对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些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病症对患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如果长期的慢性感染是容易诱发一些肿瘤,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积极的进行良好的治疗。

口腔溃疡中医辨证

1、冰糖:长“口疮”时,在口里含几块冰糖,对“口疮”有一定疗效。

2、维生素C片:取维生素C 药片适量,用一纸对折,把药片夹其中,用硬物对外挤压成面,把药面涂在"口疮"患处,一两次就有效。

3、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涂患处,连续涂3 天可痊愈。

4、二锅头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锅头酒,用气将酒顶向“口疮”的部位,两三分钟后,咽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两天“口疮”就会痊愈。

5、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涂于患处可治“口疮”。

6、葱白皮:从葱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里,粘于患处,一日2~3 次,三四天后可愈。

7、蜜糖: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后,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于溃疡面处,含1~2 分钟后再咽下,连用2~3 次,可减轻疼痛。连治两天基本可愈。

8、六味地黄丸:从六味地黄丸上取一小块放在患处,把嘴闭紧约10 分钟,两三次后,"口疮"可减轻。

饮食指导

1、多食含锌食物,以促进创面愈合,比如牡蛎、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花生、核桃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茄子、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菠菜等。

3、忌食辛辣、香燥、温热、动火食物,如葱、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狗肉。

4、忌用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5、多喝开水,尽可能避免刺激。

6、饮食要软、易消化,重者可给予半流质饮食。

7、避免过多食用酸、碱、辣或烤炸的食物。

8、多吃新鲜清淡菜肴,忌食膏粱厚味之物。

中医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中医的经典理论,它将人体的生理疾病分为了两种类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辨证手段,为各种类型的生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中医六经辨证在中医治疗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为以后中医治疗上的其他辨证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中医六经辨证是什么呢?

1、什么是中医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

、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并作为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是结合外感病的临床病变特点而总结出来的,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世种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六经辨证如何反映经络、脏腑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之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及里,进而传至脏腑。因此,它的病理变化,当病邪浅在肌表经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热证;而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理变化。

3、六经病证的病理基础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

4、六经辨证是一种什么样的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 、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并作为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

香口需辩证论治


引起口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可归纳几个方面来进行治疗。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2.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3.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4.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另外,全身性疾病还可引起口臭的如鼻渊、肺痈、咳血、肺痨、消渴、关格(尿毒症),积聚(肝昏迷)等都会出现不同的口臭。

生理性方面口臭则可由于喝酒、饥饿、吸烟、说话太多,精神紧张也会引起单纯性口臭,而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因吃大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洋葱、咖喱和酒精饮料在有些人也会经由血液循环到肺呼出难闻的“气味”。

平素有口臭的疾患者,如症状较轻,不妨用霍香3g、薄荷1.5g、白菊花6g、绿茶少许、沸水泡代茶饮服。具有芳香悦脾,生津止渴化浊之妙,带来清新的口气。

禁忌:特别在服药期间,忌大葱、韭菜、蒜苗、茶叶蛋蛋黄、煮蛋蛋黄、油氽物如油条、油氽排骨等、橘子、巧克力雪糕水等。

值得一提的是节食也会导致口臭,是缘于节食消耗体内储备的脂肪,代谢出丙酮气息,还有一种是因遗传引起;有些妇女在月经来临也会口臭或口臭加重;一些药物也会引起口臭。所以在治疗口臭时首先要搞清病因,去除病灶,消除炎症,根据不同病因辨证用药。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