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方剂 > 导航 > 养胃汤方剂

橘皮竹茹汤方剂组成

夏季养生方剂。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橘皮竹茹汤方剂组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橘皮竹茹汤名称还蛮熟悉的,但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橘皮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橘皮竹茹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橘皮竹茹汤。

分类

理气剂-降气。

组成

橘皮二升(12g) 竹茹二升(12g)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大枣三十枚(5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方解

呃逆之证皆由胃气上逆而致,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系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和胃,益气清热。方中用橘皮辛苦性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两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

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为呕家圣药;素体胃虚,故用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行中有补,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胃,助人参补益脾胃,奠安中土,以治胃虚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本方特点是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Ys630.com相关知识

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对于中药方剂橘皮竹茹汤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拼音名】Jú pí Zhú Rú Tāng

【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 半夏(汤洗7次)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麦门冬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用量】麦门冬竹茹汤(《医统》卷二十七)。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摘录】《济生》卷二

【处方】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功能主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别名】竹茹汤、陈皮汤、竹茹橘皮汤

【处方】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伤寒病后虚羸,哕逆不已;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

【用法用量】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临床应用】呃逆: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橘皮竹茹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四逆汤方剂组成


四逆汤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四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四逆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四逆汤。

分类

温理剂-回阳救逆。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5g) 干姜一两半(9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功效

回阳救逆。

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阳虚寒厥证。《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寒邪深入少阴,致使肾中阳气衰微,形成肾寒不能温脾,而为脾肾阳虚,或由肾阳虚而导致心阳不足,形成心肾两虚。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故厥逆吐利诸证乃作。此阳衰阴盛,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故方用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亦辛热之品,归肺脾与心经,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是以为臣。干姜与附子,两者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配伍炙甘草为佐使,性温具补,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药味虽少,配伍精当,功专效宏,能救人于顷刻之间,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结语: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四逆汤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对于四逆汤这种药材是有特定的分布区域的一般不太常见,以上介绍的四逆汤的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希望文章介绍的方药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黄连 竹茹 橘皮 半夏

【功能主治】清胃化湿,理气降逆。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半夏橘皮汤中药方剂


我们了解的伤寒可能和真正意义上的伤寒疾病不太一样。伤寒病是治伤寒杆菌引发的持续性高热症状,还会出现中毒的面容。治疗伤寒是个复杂的过程,用中医疗法的话,这里推荐大家喝半夏橘皮汤中药方剂,半夏橘皮汤的效果很好的。

处方

半夏(炮如法)1两,陈皮(汤浸洗去瓤)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茯苓1两,黄芩(去其腐心)1两,葛根半两,厚朴(去皮)1分。

制法

上锉,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杂病,呕哕,风眩,痰逆咳喘,头痛,并风热反胃吐食诸证。

用法用量

用水3盏,生姜1分(切),煎至1盏半,绞取汁,分作4份,食后温服。

摘录

《直格》卷下。

伤寒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病因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结语:有关半夏橘皮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橘皮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橘皮汤能治疗伤寒引发的各种症状,对于伤寒,上述也做了一些介绍了。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了解。以后再遇到伤寒的情况可以喝些半夏橘皮汤。

栀子竹茹汤的中药方剂


栀子竹茹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胃热呕吐,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栀子竹茹汤的中药方剂以及栀子竹茹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栀子竹茹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栀子竹茹汤

【处方】

山栀9克;陈皮6克;竹茹5克。

【功能主治】

治胃热呕吐。

【用法用量】

水煎,加姜汁冲服。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脂溢洗方

【处方】

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参15克;明矾9克。

【功能主治】

收敛止痒。治头皮脂溢性皮炎。

【用法用量】

洗前剪短头发,每次用药一付,煎水半盆,用小毛巾沽水,反复洗头皮,每次洗一刻钟,一天用原水洗二次,隔三日洗一次。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栀子竹茹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栀子竹茹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枳壳橘皮汤的中药方剂


在生活中,有了痰气停积的情况,应该如何治疗?不少人会吃一些药物,也会寻找其他的方式进行治疗,毕竟痰气停积对健康是有影响的,其实,在这个时候适当的服用这款中药方剂,能够很好的治疗,下面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这款中药方剂的功效,以免耽误你的治疗。

枳壳橘皮汤

【处方】

白术各45克;人参、枳壳各30克;陈橘皮22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痰气停积,胸中痞满,呕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二至三次。

【摘录】

《鸡峰普济方》卷十八。

枳壳理中汤

【处方】

炮姜4.5克;白术4.5克(炒);枳壳4.5克(炒);赤芍4.5克;肉桂4.5克(去皮);砂仁9克(炒灰)。

【功能主治】

治产后瘀血冲脾,腹中胀满,脉沉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浓汁,去滓温服。

【备注】

产后脾虚气滞,血瘀不消,故冲逆于中而胀满不止,方中白术健脾运化以除胀,枳壳理气宽中以除满,赤芍破血祛瘀,肉桂暖血温经,炮姜温中以逐冷滞,砂糖和胃以去瘀血,水煎温服,使脾健气强,则瘀血顿化,而胀满自已。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结语:以上就是枳壳橘皮汤的简单描述,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痰气停积的症状,不妨多多的使用这款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相对来说,这款中药方剂是安全的,是经过临床检验的,当然了,为了确保健康,最好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以免发生意外,最后,希望大家使用这款中药方剂能够获得健康的身体。

橘皮竹茹汤方剂组成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