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方剂功效

春季养生汤及功效。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羚角钩藤汤方剂功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羚角钩藤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羚角钩藤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羚角钩藤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羚角钩藤汤。

分类

治风剂-平熄内风。

组成

羚角片一钱半,先煎(4.5g) 双钩藤三钱,后入(9g) 霜桑叶二钱(6g) 滁菊花三钱(9g) 鲜生地五钱(15g) 生白芍三钱(9g) 川贝母四钱,去心(12g) 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15g) 茯神木三钱(9g) 生甘草八分(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解

本方治证为热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由于热灼阴伤,热极动风,风火相煽,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配合增液舒筋为法。

方中羚羊角入肝经,凉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平肝熄风,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本草经疏》说:菊花专制肝木,故为祛风之要药。

热极动风,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生地、白芍药、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药物与羚羊角、钩藤等清热凉肝熄风药并用,标本兼顾,可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功;邪热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故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

方歌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 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羚角钩藤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ys630.coM延伸阅读

钩藤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钩藤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钩藤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钩藤 茯神(去木)人参 当归(微炙)各30克 桔梗60克(炒)桑寄生30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妊娠八九月,因劳动用力,胎动不安,心腹痛,猝然下血,面目青,冷汗出,气息欲绝;孕妇心肝血虚,肝风内动,发为子痫,手足抽掣者。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菘菜。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钩藤1两,使君子(去皮)1分,干蝎(炒)1分,人参1分,子芩1分,川大黄(锉碎,微炒)1分,犀角屑1分,蚱蝉3枚(微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半两,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惊疳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牛黄末1字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钩藤钩1钱,当归1钱,茯神1钱,人参1钱,苦梗1钱5分,桑寄生1钱。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面青冷汗,气欲绝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七

【处方】钩藤5分,枳壳5分,延胡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两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

【用法用量】水半钟,煎2分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处方】橘红、钩藤、胆星、天麻、僵蚕、人参、远志、石菖蒲、犀角。

【功能主治】小儿诸痫痉痓。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临服加牛黄、真珠末。

【摘录】《诚书》卷八

【处方】荆芥、牛蒡、紫草、川芎、白术、白芍、当归、人参、官桂、钩藤、甘草、木香、青皮、黄连。

【功能主治】痘症腹痛、口噤,冷汗僵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六

【别名】钓藤汤

【处方】钩藤、红花、木香、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白术、青皮、黄连、官桂、生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口噤僵直,绕脐腹痛。

【用法用量】钓藤汤(《准绳·幼科》卷六)。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钩藤1两,桑根白皮(锉)1两,马牙消1两,栀子仁3分,甘草(炙)3分,大黄(锉,炒)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钩藤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别名】钩藤饮

【处方】钩藤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甘草(炙令赤色,锉)1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令黄色)半两,丁香半两,大黄(锉,微炒)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传尸劳瘦,骨蒸、伏连、殗殜,命在须臾,精神尚爽。

【用法用量】钩藤饮(《普济方》卷二三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钩藤、茯神、当归、川芎、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钩藤汤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钩藤汤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柴胡羚角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羚角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柴胡羚角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鳖血柴胡6克 归尾6克 杜红花3克碧玉散9克(包煎)羚角片9克(先煎)桃仁9粒 小青皮4.5克 炒川甲3克 吉林人参3克 醋炒生锦纹9克

【功能主治】和解偏重破积主妇人温病发热,经水适断,热入血室,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甚则昏厥,舌干口臭,便闭溺短者。

【用法用量】水煎,临服调入牛黄膏3克。

【备注】此方以鳖血柴胡,入经达气,入络利血,提出少阳之陷邪,羚角解热清肝,起阴提神,并为君药;归尾、桃仁破其血结,青皮下其冲气,并为臣药;川甲、碧玉散、炒生军直达瘀结之处,以攻其坚,引血室之结热,一从前阴而出,一从后阴而出;妙在人参大补元气,牛黄膏清醒神识,并为佐使药。诸药相配,既能和解阴阳,又可大破血结,故适用于上症。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鳖血柴胡2钱,归尾2钱,杜红花1钱,碧玉散3钱(包煎),羚角片3钱(先煎),桃仁9粒,小青皮1钱半,炒川甲1钱,吉林大参1钱,醋炒生锦纹3钱。

【功能主治】和解阴阳,大破血结。主妇人温病发热,经水适断,少阳内陷阳明厥阴,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甚至昏厥,舌干口臭,便闭尿短。

【用法用量】临服调入牛黄膏1钱。

【各家论述】此方君以鳖血柴胡,入经达气,入络利血,提出少阳之陷邪;羚角解热清肝,起阴提神。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青皮下其冲气。佐以川甲、碧玉散、炒生军直达瘀结之处,以攻其坚,引血室之结热,一从前阴而出,一从后阴而出。妙在人参大补元气,以协诸药而神其用。牛黄膏清醒神识,以专治谵语如狂。此为和解阴阳,大破血结,背城一战之要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大家看过对柴胡羚角汤的介绍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没有觉得很长知识呢,活到老学到老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


伤寒,我们都知道,是一种被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烧症状,这个疾病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怎么办呢?建议大家多喝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钩藤大黄汤的功效在治疗小儿伤寒方面是很不错的。有需要的朋友来看钩藤大黄汤的用法是什么?

处方

钩藤皮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大黄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里不解,发惊妄语,狂躁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6分,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伤寒广要》卷十二。

小儿伤寒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相对缓脉、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自然界生存能力较强,耐低温,干燥后多在数小时死亡,易被5%石炭酸或0.5%~1%漂白粉杀灭。

伤寒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除在急性期通过大小便排菌外,恢复期仍可排菌2~6周,个别病人可终生排菌。病菌污染水和饮食可引起传播。被污染的手和苍蝇也是传播媒介。大多见于夏秋两季。人类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本病潜伏期为7~14日。急性发病,除高热外,可有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成人可见相对缓脉,年龄越小,相对缓脉越少见。小儿少见玫瑰疹,多见咳嗽、口因充血。婴儿常在全病程中存在腹泻,常有轻微贫血、白细胞减少。总病程约2~4周,发热13日不等,个别达5~6日。停用抗菌药物2周左右可复发。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伤寒后肝炎、肾损害、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及胆管感染等。

在流行区、流行季节,有伤寒病接触史者如出现持续高热、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应考虑本病。此病要注意与败血症、风湿热及其他沙门氏茵感染鉴别。本病预后较佳,但营养不良小儿预后较差,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对伤寒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在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同时,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个人也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管理好病人及带菌者。儿童从1岁开始应接种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3联疫苗,注射后免疫力可维持2~3年,每年再加强注射1次。

病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高热者物理降温,慎用降温药物;注意皮肤及口腔卫生;严格隔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无渣,少量、多餐。腹胀病儿减少牛乳和糖类。如发生剧烈腹痛、腹胀,应怀疑肠穿孔,禁食。注意维持营养,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及水分。

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氯霉素,因毒副作用大,特别可发生白细胞减少,目前已较少应用。复方新诺明,易出现皮疹及血尿,近年也较少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头孢三嗪和头孢哌酮。

热退后要继续卧床至少2周,合并心肌炎者更应延长卧床时间。出院条件为临床症状消失后,间隔5天,粪便培养至少2次阴性。

伤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结语:有关钩藤大黄汤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钩藤大黄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小儿伤寒是一个比较棘手的病症,家长们遇到了不要太惊慌哟。做好护理和治疗工作,自然会渐渐转好的。有需要的可以服用些钩藤大黄汤。

钩藤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钩藤皮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钩藤皮汤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钩藤皮汤。

【别名】钩藤饮

【处方】钩藤皮2分,麻黄(去节)2分,龙齿6分(研,绵裹),银1斤,寒水石12分,栀子(劈)12分,知母12分,石膏(碎,绵裹)12分,杏仁(去两仁皮尖,研)12分,升麻10分,子芩14分,蛇蜕皮7寸(炙),蚱蝉4枚(去足翅,炙),柴胡10分,芍药8分,沙参8分,生葛汁5分,蜜7合,牡牛黄(如大豆粒)10枚(煎成研下之)。

【功能主治】救急疗痫。主小儿癫痫。

【用法用量】钩藤饮(原书卷三七七)

【注意】慎热面、炙肉、鱼、蒜、粘食、油腻、冷水。

【摘录】《普济方》卷一○○

钩藤皮汤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钩藤皮汤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原羚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原羚角,下面我们就来对原羚角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英文名】Chamois angle

【别名】小羚羊、西藏黄羊、西藏原羚、普氏原羚、滩黄羊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原羚、普氏原羚的角。

【原形态】1.原羚,体形小于黄羊,体长一般在1.1m以下。耳短而尖。四肢短小,蹄也小,尾极短。雄兽有角,角细长,由头部升起,弯向后方,略呈侧扁形;除尖端外均有环棱。角后有腺体1对。全身被棕灰色的毛,腹面白色。臀部有明显的大白斑,其周围为锈棕色。尾黑色与锈棕色相混。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高原地区荒漠草原地带。

【性状】原羚角细长,略呈侧扁形。角上除尖端部分外,均长有环棱,棱多而窄,横棱且深。

【性味】味咸;苦;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主久泻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之功能。主治痫症,中风、小儿惊风、温热病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对于原羚角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

鬣羚角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小,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药材调理身体。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药材鬣羚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文名】angle of mane antelope

【别名】鬣羚、苏门羚、山驴子、明鬃羊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角。

【原形态】鬣羚,体形中等,身长1.4-1.7m,尾长9-11cm,肩高1.1m,重可达120kg。耳宽大, 颈背有鬃毛。吻端裸露,雌雄均有角,雄角较大,长达20cm,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具环棱。全身黑色稍带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黑棕色。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尾尖黑色。个体毛角差异较大。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善跳跃,独栖,性刚强。

【性状】鬣羚角长约20cm,粗短而尖,角基部粗,环棱紧密,中部环棱较疏,尖端光滑无棱,微弯曲。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主温热病高热神昏抽搐;小儿惊风;痫证;惊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50g;或烧存性研末,3-6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之功能。主治痫症、中风、小儿惊风、温热病等。

【摘录】《中华本草》

由以上对鬣羚角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鬣羚角对人体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改善人体的一些不好的症状,对人体是很有用的一种药材。

藏羚角的功效与作用


藏羚角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藏羚角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藏羚角的记载,藏羚角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英文名】Antelope angle

【别名】羚羊、西藏羚羊、一角兽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藏羚的角。

【原形态】藏羚,体型中等,体长约1.2m,肩高约80cm。尾较短而尖。鼻端被毛,鼻孔大,内有扩张的囊。雄兽吻部肿大,有角,角长而侧扁,长约60cm,形直,除角尖处外,具有明显而等距的横棱。体毛厚而密,毛直立;背部呈浅红棕色,腹部白色;雄兽脸部黑棕色或黑色,头顶白色,雌者脸部则无黑色。耳内几呈现白色,耳背则为纯白;四肢浅灰白色,雄兽在前面有黑棕色或黑色纵纹。尾与体背同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4000-6000m的高原地带,常结成小群活动。性懦怯,白昼多荫蔽于岩穴中晨昏出动,以各种牧草为食。奔走极为迅速,为犬狼所不及。

【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藏羚角注射液40mg/kg腹腔注射,对静注三联菌苗发热家兔,有与羚羊角相似的解热作用。其提取液2.5g/kg腹腔注射,对静注啤酒酵母液所致发热大鼠也有明显解热作用。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入胃、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甲状腺肿大;胃痛;久泻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胃炎、甲状腺肿大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藏羚角以及藏羚角的特点,可以知道藏羚角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黄土汤方剂功效


黄土汤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黄土汤还可以作为中药方剂使用,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土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黄土汤。

【分类】理血剂-止血。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半斤(30g)。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功效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方解

本方所治之各种出血证,都因脾阳不足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吐衄,下走而为便血、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皆为脾气虚寒及阴血不足之象。治当标本兼顾。

方中灶心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功能温中、收敛、止血而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脾胃统摄之权,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既可补益阴血之不足,又可制约术、附之温燥伤血,是为佐药;生地、阿胶得术、附,则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

方用苦寒之黄芩,不仅止血,且又佐制温热以免动血之用,亦为佐药。甘草为使,和药并益气调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以刚药温阳而寓健脾,以柔药补血而寓止血。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

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归脾汤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证,故以黄芪、人参等益气健脾药为主组方;黄土汤用于脾阳不足,阳虚失摄之证,故以附子、白术合灶心土为主组方,功能温阳摄血。

方歌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注意事项

因实热出血者,不可服用;有外邪者,不宜使用。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黄土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黄土汤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羚角钩藤汤方剂功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