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 导航 > 十个养生方法

脚上十个穴位祛百病 按摩厉兑穴通调肠胃

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脚上十个穴位祛百病 按摩厉兑穴通调肠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足部保健的功效很多,脚上有许多的穴位都是和人身体器官有所关联的,按摩这些穴位能起到祛除百病的功效。今天中医给大家讲解脚上穴位的按摩方法,使你日常工作更加轻松。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小编一起去学习学习吧。

厉兑穴:通调肠胃

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按摩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觉就可以了。

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症状。

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此穴在四个脚趾最外侧小脚趾那边,距离趾甲根脚的一手指四分之一处。主要治寒热、嘴里发苦、偏头疼、,臀部、膝盖、小腿外侧、四个脚趾。

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ys630.COm精选阅读

按摩脚心祛百病


按摩脚心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强身健体,祛除病邪。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

人的脚掌密布许多血管,故科学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
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按摩脚心时,还要多动脚趾。祖国医学认为,大脚趾是肝、肺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脚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可防便秘、肋骨痛。常按摩脚心、脚趾,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精神性阳痿、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心时用左手,转圈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按摩“脚心”祛百病


按摩脚心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强身健体,祛除病邪。

人的脚掌密布许多血管,故科学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

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按摩脚心时,还要多动脚趾。祖国医学认为,大脚趾是肝、肺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脚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可防便秘、肋骨痛。常按摩脚心、脚趾,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精神性阳痿、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心时用左手,转圈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按摩七穴位百病不侵 按摩尺泽穴散热去痛



党参黄米茶的养生功效

党参黄米茶,民间常用以治疗中气虚弱,尤其病后体虚、消化不良一类疾病,临床上如有食欲不振、脾虚泄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亦常用作辅助饮食治疗。

配方:党参25克,粳米(炒焦黄)50克。

制法:党参、粳米加水10o0毫升煎至500毫升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除烦止泻。

用法:隔日1次,代茶饮。

配料功用


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干燥根。王产于东北和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性味甘、微温。含生物碱、皂甙、蛋白质、淀粉、维生素E,、维生素B,、蔗糖、葡萄糖、菊糖、帖液质和树脂等。功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闷。《纲闩抬遗》用以“治肺虚,益肺气”。近代研究党参能增加血液中白细胞量,临床用治白细胞减少症,尤以气虚者更佳。

黄米,即大米炒至焦黄。大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粳稻的种仁,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扫族维生素,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及多种有机酸。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的功效。《奉草纲目》指出:“炒米汤,益胃除湿”。《别录》说它“主益气,止烦止泄”。《干金·食治》记载它能“平胃气、长肌肉”。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按摩十个穴“排气”治疗头痛



一、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二、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三、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四、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五、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六、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七、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八、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九、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十、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艾灸祛百病


艾灸已经变成了现在很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种养生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用来治疗非常多难以根治的疾病,可以从根本上面去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也是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的,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比以前变得更加好的,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脚上十穴位按摩方法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9、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5、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6、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7、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8、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胃火重怎么解决 脚上十个穴位祛胃火管用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脚上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有66个,脚的穴位数目是33个,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下面为您介绍脚上穴位按摩的方法。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灸法可祛百病


那天到针灸科,看到邢医生正在为一位面瘫患者朋友进行灸法治疗。这是一位20多岁的女大学生,一个月前晨起刷牙时发现口角流口水,一照镜子,看到自己口眼向左边偏斜。当时她被吓坏了,到医院看医生,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经过一个月的针刺治疗,仍没有获得满意效果。

邢医生介绍说,临床上有一些顽固面瘫,针刺有时候不起作用,这时可以用灸法。邢医生一边说着,一边在女孩的人中、迎香、地仓等穴位上,放上薄薄的姜片,然后把艾绒捏成小小的圆锥状,放在姜片上,用火柴点燃,并让实习医生照看着,等艾锥燃尽,再换上新的点燃。半个小时之后,治疗完成,女孩的症状已有明显好转。

说到针灸,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在穴位上针刺。实际上,针灸包括两类治疗方法,上面所说的灸法是其中的一类。这类方法主要是用点燃的艾绒或其他药物,在特定的穴位烧灼、温熨,借助火的温热力量,以疏通气血,祛除寒气,激发机体的抗病、祛病能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外治方法。

临床上,针法和灸法有各自的适宜病症,具有相辅相成之妙。《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学家李梃进一步指出,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的主要作用是温阳起陷、行气活血,因而特别适应于阳虚有寒的沉痼之疾。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失眠、痛经、不孕不育症等,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配合灸法,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在家里我们可以选择温灸器灸、电热灸、敷药灸等,作为日常保健、祛除寒气的重要措施。不管什么病症,只要感到比较怕冷,手脚容易凉,都可以用灸法治疗。

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穴位关元穴。关元属于人体任脉上的一个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的地方。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在肚脐到耻骨上方的前正中线上画一条直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的地方,就是关元穴。这个穴位的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如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肥胖、内分泌失调、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失眠、荨麻疹、亚健康状态等,因此,中医有针必三里,灸必关元的说法。

历史上,有许多医学家善用灸法治大病、重病。被誉为神医的华佗,给患者朋友治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许多病就能当场痊愈。晋代著名的女医生鲍姑,更是擅长用灸法。她的丈夫葛洪受其影响,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录有99条灸方。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以至能年过百岁还精力充沛。灸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节约的医疗技术,在当今社会尤有重要价值。一人学会灸法,一家的健康便有了保证。

家庭按摩治百病


中医按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推拿按摩的医学实践活动,譬如,劳作的人们,不慎遇到损伤,就会本能地按摩疼痛之处,结果呢,疼痛消除或有减轻。在经络、穴位理论的指导下,中医通过按摩和推拿,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这里,我们说一说,在家庭条件下,通过按摩治病和养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能使人精力充沛,并且能缓解一些女性常见的小毛病。最重要的是,在涌泉穴上下点功夫,可以实现我们变成健康美人的梦想。

一、涌泉穴是健康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当第2,3足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涌泉”源于《灵枢·本输篇》“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在《灵枢·根结篇》中是这样描述的:“少阴根干涌泉,结于廉泉。”意思是说,人体的少阴经脉,从涌泉穴到廉泉穴为止。

经常按摩涌泉穴能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对很多妇科和生殖系统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

女人爱美,可以常常按揉“涌泉”。只要经常刺激脚底“涌泉”,对防止皱纹早生及面部美容也有独特的作用。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经常通过对涌泉穴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即能够使皮肤白嫩。

二、 具体的功效对应按摩方法如下:

1、缓解失眠:夜间属阴,肾主一身正气,失眠的病人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肾阴不足,刺激涌泉穴能补肾气缓解失眠。将吴茱萸磨成粉,用蜂蜜调和,睡前贴敷于涌泉穴能缓解失眠。

2、补肾气:用手掌使劲搓涌泉穴,把脚底板搓热,可以起到补肾气的作用,不要用手指使劲按涌泉穴。

3、降血糖:涌泉穴位于脚掌三分之二处,有补肾、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涌泉”保健法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让人肾精充足、精力充沛,而且百病不生。

三、按摩涌泉法:

①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②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力度应该以自身能耐受为度。

③在手法上,除了点按之外,还可以用拇指指腹从足跟推向足尖,这个方法称之为“推涌泉,每天推100~500次不等,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8萝卜食疗 祛百病


萝卜是我们在冬季常吃的一种食物,你知道萝卜有什么营养价值吗?你想知道萝卜的食疗方法吗?那就马上跟着小编去看看吧!

萝卜又称莱菔。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萝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芥子油等有益成分。常吃萝卜有以下保健功能。

1、帮助消化

萝卜中含的芥子油和类似物质相互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防癌抗癌

萝卜中所含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能力;萝卜中含有多种成分,可分解致癌物亚硝酸胺。一般来说,萝卜越辣。则防癌效果越好。

3、预防感冒

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常吃萝卜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4、抗菌作用

萝卜中含有的杀菌素有抗菌作用。

萝卜可生食、凉拌、烧煮,还可加工腌渍成酱菜。下面介绍几种萝卜的吃法:

萝卜茶

取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水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萝卜羊肉汤

取青萝卜1000克,羊肉250克,香菜50克。将羊肉去筋膜洗净,切成小方块,将萝卜去皮切成小块。将羊肉块放入开水锅中,用微火煮30分钟后放入萝卜块,加精盐、味精、料酒少许,煮5分钟后,撒上香菜末即成。此汤具有解热祛疾的食疗功效。

胡萝卜烧豆腐干

取胡萝卜250克,豆腐干50克,海米10克。将胡萝卜洗净切成小方块,豆腐块切成小方丁,海米冲洗后用温水泡透。锅内底油七成热时放入胡萝卜丁,煸炒至七成熟时,放入黄酱5克,葱、姜各10克及少许料酒、味精、酱油翻炒,放入豆腐干及海米翻炒,淋上少许香油即成。此菜具有养血益气之功效。

胡萝卜苹果芹菜汁

取胡萝卜1个,苹果1个,芹菜50克,柠檬1个。将胡萝卜洗净去皮,苹果、柠檬洗净去皮、核,切成片,与洗净的芹菜一同放入果汁机中搅碎取汁,饮用。此汁具有平肝、和胃的功效。

凉拌萝卜丝

先将白萝卜300克洗净,削去皮,然后切成丝。加入适量精盐、香油、味精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防治便秘的功效。

白萝卜叶茶

取白萝卜叶适量。先将萝卜叶清洗干净,晾晒3~4天。然后把30克晾晒后的白萝卜叶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煮开后改成中火煮几分钟,过滤后就可以喝了,如果觉得味道不好可适当加一点糖。日常饮用可防止皮肤老化,阻止黑色色斑的形成,保持皮肤光滑白嫩。

冰糖萝卜饮

取新上市的白圆萝卜1个。把萝卜洗净,擦干水,在萝卜的上部1/3处横切一刀,上部放在一边,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注意留1厘米左右的边,在空洞中放入冰糖。再把萝卜上部盖好,周边用牙签固定好,放入密封罐存入冰箱,6天后拿出来,打开萝卜,里面的冰糖已成浓汁(注意放萝卜时要放正,歪了水会倒出来),将汁水滗出,再加少许蜂蜜,即可做成冰糖萝卜饮。在冬天,人们常常会出现燥热痰多、肺部不适等症状,喝一些这种萝卜汁对肺有很好的滋养作用,润肺止咳。

萝卜素菜汤

取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豆腐各适量。将上述食材洗净,切成大小相似的长条,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再放入适量油到锅中烧至五成热,炒香辣椒酱后倒入清汤,把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等大火煮开后加入大白菜,再次煮开,用盐、味精调味,最后撒上香菜末盛出即可。

温馨提示:萝卜虽好,但食用过多会损耗正气,并引起泄泻。体弱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另外,萝卜与熟地、何首乌等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可致皮疹。

吃萝卜时需注意:

胡白萝卜忌同吃:胡萝卜和白萝卜不适合调配在一起食用。白萝卜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若与胡萝卜混合就会使维生素C丧失殆尽。其原因是胡萝卜中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解酵素,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

萝卜桔子忌同食:萝卜和桔子几乎同时上市,极易两者同吃。当萝卜摄入人体后,可迅速产生一种叫硫氰酸盐的物质。桔子中的类黄酮物质在肠道转化成羟苯甲酸及阿魏酸,它们与硫氰酸盐作用加强成硫氰酸,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

吃了萝卜别再吃柿子:吃了大量含植物色素的水果,就会在肠道分解出一种酸性物质,再吃萝卜,人体就会产生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或导致甲状腺肿。柿子、梨、苹果、葡萄等水果都含有大量的植物色素,吃了萝卜后,短时间内不要再吃这些水果。

萝卜忌与木耳同吃:吃了易得皮炎。炒胡萝卜忌放醋。维生素A是人体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胡萝卜被称为“维生素A的宝库”。但无论生吃或熟吃,最多只能吸收其维生素A的一半。若用醋来炒胡萝卜,会将胡萝卜素破坏,被吸收的维生素A更少。

胡萝卜最好不要生吃。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很大,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胡萝卜素在小肠受酶的作用,在肝脏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细胞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参与视紫质的形成等重要生理作用。但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时,才能在人体肝脏转变成维生素A,为人体所吸收。如生食胡萝卜,就会有90%的胡萝卜素成为人体的“过客”而被排泄掉,起不到营养作用。

总结:上面讲的关于萝卜的功效你都记住了吗?熟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所以在这个冬季一定要多吃萝卜哦!这样我们的身体会变得非常的健康的!

脚上十个穴位祛百病 按摩厉兑穴通调肠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