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 导航 >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2019-10-20

养生先养心 中医养心四大方法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生先养心 中医养心四大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维持心脏动力 保持心中阳气

护心的根本原则在于维护心脏的阳气,也就是它的动力。专家认为,可补肺养心。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心脏的保健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肺的耐力。有氧运动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还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1)快步走

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次左右。这样坚持运动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

(2)太极拳

太极拳的重点在于“呼吸调整、全身放松”。每天都打一轮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大有益处。太极拳使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有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抗衰老的功能。

维护血脉通道 保持血流通畅

“冠心病的元凶就是动脉硬化,当血管内斑块形成时,高血压、高血脂等导致血栓脱落,可诱发急性心梗的发生。”因此,专家认为,对于保持血流通畅对于“养心”非常重要。

(1)按压太冲穴降压法

首先,找到太冲穴的正确位置,它在第一和第二足趾之间;其次,用大拇指按压或掐此穴位,以有疼痛感为宜,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中医认为,对于突然急剧的血压升高,采用按压或针刺双侧太冲穴的方法,常可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把血压“吃”下来

芹菜,入肝经,性偏凉,低盐,高钾。《本草纲目》记载:“芹菜”可治疗甘阳头晕,面目红赤等。所以,芹菜对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像黑芝麻,黑豆,桑椹等这几种食物,常吃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尤其是肾虚型高血压患者有利。

(3)让血管“做体操”

据说,国医大师邓铁涛就有用冷热水交替沐浴的习惯,这种方法可使血管舒缩运动加强,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对于预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的好处。

具体方法:先用温热水洗,再用稍凉的水冲洗。沐浴时,水温的选择要合适。温水不宜太热,以人体感觉温热舒适为度,一般38℃-43℃为宜;冷水冲洗时,水温不宜太低,以人体感觉微凉为度,一般25℃左右为宜。

培养兴趣调心神

我们常常听到病人说:“医生,我那天跟家人吵了一架,情绪很差,结果心绞痛就发作了。神乱则血脉乱,神和则血脉安,所以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对于养心也很重要。

(1)静坐吐纳功

端坐,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右手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此法可稳定情绪、运行气血、调养心神。

(2)培养良好兴趣爱好

通常我们说,怡情养心,意思就是人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以下提供几个简单的参考: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体现了中医所倡导的形神共养的统一性。除此之外,诗词歌赋、音乐、舞蹈、戏剧、乐器、棋艺、种花等,都是非常健康,都可以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对养心非常有帮助的兴趣爱好。

(3)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使人体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做一个内心与言行一致的人,可以减少矛盾心理的产生,减少矛盾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询问,有利于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减少过激和过度思虑情绪都对心主神明的影响。

以德养心

养生始于养德,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好,随时随地都乐于做好事,肯牺牲自己利益,肯于助人为乐者,比那些为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为人固执、性格孤僻,斤斤计较的人,死亡率低2.5倍。

(1)宽心待人,助人为乐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啊!专家说,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心脏和血管保持良好的功能。

(2)道德养心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相关阅读

养生先养心 心养则寿长


易性养心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但是,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中医易性的养心一法恰是对症的良方。所谓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因人因事而异,如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或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或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或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或情志不遂开怀谈笑可解等等。事实上,图书、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等,都可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情性的防病治病作用,拥有它们必健康、长寿。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即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事实上,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中医有哪些养心方法 中医说这样养心身体更好


心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中医经常对我们说养生就和练武一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养生不养心健康留不住”,因此养生先养心,这样才可以让健康长留,那么在生活中怎样养心呢?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中医有哪些养心方法。

中医有哪些养心方法

养心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心脏不好、心态不好、心性不好,健康就如同空中阁楼、水中月亮一样。那么怎样养心有效呢?

维持心脏动力 保持心中阳气

护心的根本原则在于维护心脏的阳气,也就是它的动力。专家认为,可补肺养心。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心脏的保健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肺的耐力。有氧运动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还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1)快步走

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次左右。这样坚持运动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

(2)太极拳

太极拳的重点在于“呼吸调整、全身放松”。每天都打一轮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大有益处。太极拳使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由于太极拳重视人体下盘功力训练,有利于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血压高、抗衰老的功能。

维护血脉通道 保持血流通畅

“冠心病的元凶就是动脉硬化,当血管内斑块形成时,高血压、高血脂等导致血栓脱落,可诱发急性心梗的发生。”因此,专家认为,对于保持血流通畅对于“养心”非常重要。

(1)按压太冲穴降压法

首先,找到太冲穴的正确位置,它在第一和第二足趾之间;其次,用大拇指按压或掐此穴位,以有疼痛感为宜,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中医认为,对于突然急剧的血压升高,采用按压或针刺双侧太冲穴的方法,常可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2)把血压“吃”下来

芹菜,入肝经,性偏凉,低盐,高钾。《本草纲目》记载:“芹菜”可治疗甘阳头晕,面目红赤等。所以,芹菜对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像黑芝麻,黑豆,桑椹等这几种食物,常吃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尤其是肾虚型高血压患者有利。

(3)让血管“做体操”

据说,国医大师邓铁涛就有用冷热水交替沐浴的习惯,这种方法可使血管舒缩运动加强,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对于预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的好处。

具体方法:先用温热水洗,再用稍凉的水冲洗。沐浴时,水温的选择要合适。温水不宜太热,以人体感觉温热舒适为度,一般38℃-43℃为宜;冷水冲洗时,水温不宜太低,以人体感觉微凉为度,一般25℃左右为宜。

以德养心

养生始于养德,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好,随时随地都乐于做好事,肯牺牲自己利益,肯于助人为乐者,比那些为蝇头小利而争吵不休,为人固执、性格孤僻,斤斤计较的人,死亡率低2.5倍。

(1)宽心待人,助人为乐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啊!专家说,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佳状态,使心脏和血管保持良好的功能。

(2)道德养心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

中医养生:五粥养心益气


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生脉粥

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参粉归芪粥

高丽参粉5克,当归、黄芪、大枣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高丽参粉、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益气养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健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浮肿尿少、腹胀恶心、舌淡苔薄白、脉结代或细而无力等。

三七三子粥

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参附桂枝粥

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立夏养生需养心 养生四原则


本文导读: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一到,炎炎夏日就即将要来到了。在这炎热夏日来到的时刻,我们要如何来养生?下面跟小编一起看下立夏养生的原则。


1、立夏已至:养生重养 心 天热宜戒怒

专家指出,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 百般红紫斗芳菲 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专家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

2、关注心脏保养:多做安静的事情

随着天气的燥热,我们的内心也会变的躁动不安。所以,炎热的天气,我们要做到 戒燥戒怒 ,保持心境的平衡。在饮食方便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如山药、海产品等食物。既能清热防暑又能增进食欲。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专家表示, 立夏 时节要做好 精神养生 ,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3、注重补肾助肝: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夏季饮食养生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多吃些稀食。比如喝粥。粥,既能清凉解暑又能止渴。另外也要多补充维生素,比如吸光、冬瓜、西红柿等。

4、根据季节调整: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 立夏 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们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 打盹 。专家称,13时至15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热,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的供血就更为减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应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实的特点,更需要午睡。中午没午睡习惯的人,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来说,午休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不宜过长,睡醒后不要急于起来,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这四大方法可去除眼袋


多数人的眼部都会有眼袋,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有的人一大早起来之后,眼部的眼袋非常的明显,这与自身的生活习惯有较大的关系。而在以下内容里,小编主要告诉大家去除眼袋的方法是哪些。

怎样消除眼袋

眼袋就是眼部周围的皮肤浮肿、下垂形成的,它的存在,不仅提示着年龄的增长、衰老,而且影响美观。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消除眼袋呢?

1、不要熬夜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睡眠不好是引起眼袋的原因之一,因此一定要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2、睡前不喝水

临睡觉前最好不要喝水,不然的话,水就可能会积聚在眼睛下方,造成第二天起来的眼泡浮肿。

3、常敷眼

可以使用天然的敷眼工具,比如新鲜的黄瓜片,也可以把刚喝过的茶叶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干净的纱布中做成茶袋,放到冰箱冷冻,然后再取出来敷在眼部。

4、按摩眼部

每次洁面后,用无名指的指腹轻轻点按眼袋部位,也可以轻轻地将皮肤由内向外提拉,要坚持每天都按摩。

眼袋是怎样形成的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是形成眼袋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对女性朋友来说,睡眠不足,经常熬夜不仅容易让脸上长出眼袋和黑眼圈,还很容易造成皮肤提前衰老。一般来讲,每天8个小时睡眠时足够的,而且要注意提高睡眠质量,平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保证心情愉悦,以免失眠。

2、眼部血液循环不畅

平时一定要注意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状况,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工作累了可以停下来做做眼睛保健操,眺望一下远方。也可以经常按摩眼部穴位,可以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状况,防止眼袋的形成。另外,可以拿新鲜的苹果片,土豆片来敷眼,也能起到消除眼袋的效果。

3、化妆品使用不当

想要消除眼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霜和睡眠眼膜。注意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用双手无名指轻轻涂抹在眼部肌肤处,并且配合按摩动作,这样可以加速营养的吸收。另外,经常化妆的MM一定要注意做好卸妆工作,不要有化妆品残留。

结语:黑眼圈是影响眼部美观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眼袋也会影响。所以,去除眼袋是关键。去除眼袋的方法有很多,但首先要知道自身眼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本文主要告诉大家眼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清楚知道,才能彻底去除眼袋。

养生必先养心


邓铁涛,1917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邓老将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运用于生活中,使阴平阳秘,精神恬淡,起居合宜,而达高寿。

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一、在于养心

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情志过于强烈,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发病。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纵欲无度则有损健康,甚至化生百病。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心态,颐养浩然之正气。而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莫大的好处。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二、运动而不使过度

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运动种类可分外功与内功。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当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网球等剧烈运动,以其刚也,刚则耗气。而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精华。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还可选择每天散步30分钟(平地行走),医学上也称之为医疗步行。60岁以上的人,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40分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每天午饭前我都会围绕我住的楼房悠闲地散步10圈。

运动不单是体力的,也包括脑力运动,读书、看报纸,使脑筋运动;思考问题、写文章,脑部也可以运动。老年人不妨坚持写写日记,可以起到延缓健忘的作用,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处。

三、药食同源以平调阴阳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伤及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呼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重要因素。我一周有两餐吃粥、馒头;一餐吃南瓜、番薯,既清淡又润肠,可谓一举两得。

人体日常状态都有其偏态,绝对的阴平阳秘非人之常态,阴阳的轻度失衡在亚健康状态最为常见。因此,可以药食之性味纠正人体之失衡。我偶尔会炖服中药,如人参10克、陈皮1克,补益而不腻,是岭南地区很好的保健品,还可加田七片5~10克,起到活血通脉之功。我还喜喝茶,养成了清晨在家喝茶的习惯。我患有高血压,因此常用少量活血行气的玫瑰花或菊花搭配平肝凉肝的龙井茶或用能助消化的普洱茶作为早茶,每天起床后饮上数杯。喝茶可以添寿。茶是什么意思呢,茶字拆分开来是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喝茶可以使人寿命超过茶数。

养生先养心 抑郁是妇科病根源


在临床中观察中发现,痛经患者中,肝郁气滞型占大多数;在闭经患者中,肝郁气滞型占三分之一以上;崩漏患者中肝郁化火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肝郁气滞血瘀;在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中,肝郁占三分之一以上。说明临床常见的月经病均与肝的情态调节失常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直接关系为情态失调、失血、外邪侵袭等,间接关系为脾病及肝、肾病及肝等。所以月经病以肝之失调为多见,治疗当以调肝为主,七情病因在妇科疾病病因学中占重要地位,其范围广,理应引起重视,故大力提倡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期及更年期的精神调护,对于预防和治疗妇科病有重要的意义。.

调经先须调情志,未病先防畅气机。预防妇科病从调整抑郁开始!《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古人对妇科疾病与七情内伤对脏腑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视的,心情抑郁,不得疏泄,易导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调摄情志是陈氏调经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室女经闭成劳证论》中指出: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遂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鬃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强调青春期女子闭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积思宿虑损伤心脾或暴怒气逆所致,这是有一定见地的。因积思在心,思虑过度则损伤心脾,脾虚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而致形体消瘦及闭经。从另一方面看,暴怒伤肝而导致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而成经闭。所以陈氏提出调七情,保神气的调经原则,对后世妇科调经治肝深有影响。明未清初妇科名家傅山亦非常重视情志对月经病和血崩的影响。如他在《傅青主女科郁结血崩》中指出: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夫肝主藏血,气结而血亦结,何以反至崩漏?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开郁为主。傅氏调经,无论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其病责之肝肾。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肝、脾、肾。清代名家叶天士调经本女子以肝为先天,对月经病多从肝论治。秦天一对叶氏调经理论有如下评语:观叶氏先生案,奇经八脉故属重要,其次最重调肝,因此女子以肝为先天。

中医如何养心呢


   很多人经常会出现心神不宁的症状,偶尔还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这大部分原因是心脏出了问题,心脏是我们整个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心脏除了问题,轻着可能会出现一些心脏偶尔不适的症状,重者可能会由于心脏问题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保养心脏是一件特别必要的事情,那么在中医里是如何帮助我们养心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当然是补法养心安神。心阴:即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并和肺阴、肾肺等的消长盈亏有关。如阴虚内热的病症,常同时表现心、肺、肾等三脏阴液的亏乏。

   心阳: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候。

   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属补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不同脏腑的阴虚证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阴法有补心阴、补肺阴、补胃阴、补肝阴、补肾阴等。常用地黄、龟版、天冬、麦冬、百合、熟地、知母、山萸肉等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如沙参麦门冬汤、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临床上具体使用补阴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实热或感受外邪时所致的发热、口渴、自汗出等病证,不适宜用本法治疗。②因温燥药易伤阴液,故阴虚证忌用温燥药物。

   中医温煦脏腑组织,治疗阳虚证的方法。又称助阳或振阳。属补法。振阳法常用于治疗畏寒肢冷,神疲嗜睡,面色?白 ,呕吐清水 ,下利清谷 ,筋脉拘弯 ,肢体关节冷痛 ,舌质淡,脉沉弱或迟等虚寒病证。不同脏腑的阳虚证临床表现不同 ,其治法和用药也有差异,故补阳法又有补心阳、补脾阳、补肾阳等。常选用附子、肉桂、干姜、鹿茸等温热药物组成方剂,如参附汤、理中丸、肾气丸等。临床上具体运用补阳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 ① 凡病属实热 ,阴虚火旺所致的发汗、口渴、汗出、便秘等病证不适宜使用本法。②阳虚证忌用寒凉药物,以免损伤人体的阳气.

   

   根据以上的了解我们知道,中医帮我们养心是有一些方法的,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医的要求,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情,遇事豁达,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在药物的帮助下养好自己的心脏,多注意注意和保养,这样才能有效果。

中医教你3大方法轻松防病养生


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于是在日常会尤为重视身体的保健事项,其实,要想更好的防病养生,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拥有一个好方法方能达到佳的养生防病功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中医养生的3大方法!

中医养生防病的3大方法

1、饮食调养

民以食为天,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中饮食需有节制,不能过饱或过饥,每餐多以8分饱为宜,否则暴饮暴食很容易对肠胃造成不良的损伤。

另外,进食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而是将食物放在嘴巴中进行充分咀嚼,能有效的促进唾液的分泌,进而帮助食物进行消化。

2、情绪辅助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精神情志都是脏腑机能活动的主要体现,而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一个精神紧张或者压抑的状态中,很容易对神经产生反复、持续的不良刺激,于是使得人体的气机出现紊乱、气血失调等不良症状产生。

所以说,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对于养生防病是很重要的。若遇到烦闷不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找朋友倾诉、谈心,或者是听听音乐,都是极好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3、规律作息习惯

中医养生理论中十分重视规律的起居作息,人体拥有一个规律的作息习惯是极好的防病养生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生活起居事项中,一定要遵循日落而出、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

尤其是晚上千万不要经常性熬夜,否则易使得身体的各项机能呈现紊乱的症状,同时早上也不能太贪睡,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样能有效利于气血的流通,拥护身心健康!以免使得过劳对人体气血产生不良损伤,进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结语:上文中就是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中医养生的3大方法,方法简单易行,人们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重视并坚持,便可以起到极好的养生防病的功效,希望大家为了更好的养生保健,一定要认真执行!

本篇文章版权归三九养生堂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寡欲养心 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 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 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 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 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 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 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 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中医养生境界 既养身又养心


导读:通则寿,畅则康,通畅寿而康,不通不畅欠健康。不仅生理上要畅通,心理上也要畅通,这样才能远离病缠身。如何能做到身心皆畅通呢?

姜良铎,1948年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治疑难病症。

知道姜良铎教授是在七八年以前。他的名字随着他研制的排毒养颜胶囊的畅销而广为人知。姜良铎操着一口浓重的陕北口音,说话时会不时哈哈大笑,那嗓门,透着秦腔般的嘹亮率直。姜良铎从医至今,虽帮别人搞过药物研发,也遇到过名利双收的机会,可他却一直坚守在临床上。他谨记导师、国医大师张学文老先生给他抄录的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一段话: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以此在业务上精益求精。

通则不病 病则不通

姜良铎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养生的研究,提出了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学术观点,认为在养生保健上,通则寿,畅则康,通畅寿而康,不通不畅欠健康。对于便秘的老年人,他开具的健康处方就是:注意饮食结构,多食水果和蔬菜或含大量植物纤维的多渣食物;每日晨起空腹饮淡盐水1杯,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加强活动及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同时还可采用自我腹部按摩的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年龄不同 食量有异

不饱食或过食对养生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对保持消化道的通畅有积极作用。姜良铎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因长期饱食或过食而患病,只要控制饮食,就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吃多了首先增加肠胃的负担。人进入成年,生长发育的使命已经完成,人对食物的需求仅仅是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如果摄取过多的营养物质,超出人体需要的部分就会堆积在体内,有的营养物质就成了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对人体的许多器官有毒害作用。现代医学证明,经常饱食,尤其是暴饮暴食,不仅影响肠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胃炎、胰腺炎,还会使体内的脂肪过剩,血脂增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患。另外,过量进食后,肠胃血液增多,大脑供血量相应减少,长期下去还会使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大脑早衰。

为了杜绝、推迟、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姜良铎建议,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确定饮食量。40岁以前可以吃九分饱,40岁后吃八分饱,50岁后吃七分饱,60岁后吃六分饱。当然,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合理确定进食量,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体重。对于老年人以及患病的人,尤其是患消化系统疾病,每一次进食量不能过多,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这是因为老年人和患病的人,消化能力减弱,只有通过适当增加进食次数,才可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有人认为,节食就是少吃或不吃主食。姜良铎解释,这是一个明显误区。他说,人体能量的供应,碳水化合物应占65%左右,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供给能量,代谢是不完全的,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废物酮。近年来,由于酮引起恶心、疲劳以及脑部损害的疾病明显上升,这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激增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做到合理搭配,均衡饮食。

活动筋骨调和脏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适当运动可以活动筋骨、疏通气息、畅达经络,达到调和脏腑、增强体质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姜良铎谈起运动养生自有一套理论。他分析,如果人体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机体内气血的运行就会迟缓而不通畅,排毒管道就会壅滞,体内的代谢产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的毒素就会危害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头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就会接踵而至,所以中医理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之说。

姜良铎说,每个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年轻人可选择爬山、踢球、游泳、攀岩、跑步等运动项目;中年人可选择跳舞、舞太极剑、练习健身球等;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练气功以及叩齿、咽津、梳发、摩面等养生保健方法,并注重劳逸结合,确保平安。

中医养心:戒除不良心理

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之目的,必须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私心太重

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温馨提示: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才是拥有健康的生活。

养生先养心 中医养心四大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