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s630.com - 心理养生四要素】

大家知道吗?心理养生是指从精神上维持一个最佳状态,让机体功能正常运行,使得身体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中医心理养生能让我们做到修身养性、远离不良心理,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我们的心理和身体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心理健康,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大家知道中医心理养生的要素有什么吗?

首先,善意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怀善意,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怀善意,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怀善意,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灵,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怀善意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意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其次,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阈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阈。

然后,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最后,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中医心理养生的几大要素,大家现在清楚中医心理养生的要素了吗?其实,简单来说,中医心理养生的要素就是善意、宽容、乐观和淡泊,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几点,就证明我们的心理养生成功了一半。

延伸阅读

夏季养生小常识夏季养生的五要素


夏季养生是我们一年四季的节奏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下面为大家介绍了夏季养生的五大要素,让你轻松度过一个炎热夏季,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养阳。

“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补品药品也无济于事,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养护阳气、祛除湿邪来防治。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中医认为,在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可抵御疾病的侵袭。

1、少食冷饮:夏天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肉等。

2、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

3、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这样寒凉之气会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乘虚而入。

4、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5、走路壮阳:走路也可固护阳气,每天走半小时左右。

第二:湿热

一般来说,夏天多暑多湿,人们经常会出现头沉重、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等症状。夏季饮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或用冬瓜与莲叶、薏米共煮汤喝。此外,要多开窗通风。

第三:睡眠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把生物钟打乱了。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早起、午睡,可以弥补睡眠不足。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

第四:饮食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只吃七八分饱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地搭配营养。另外,夏季气温高,剩菜剩饭易被细菌污染,所以新鲜菜最好新鲜吃;生吃瓜果,应洗净削皮;用来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开。

虽然人与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但饮食都应定时定量,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夏季应尽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以保护好肠胃。同时,要多饮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第五:健身

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季仍需坚持适量的运动,但不应在阳光下运动,要及时补充水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不仅需要我们坚持健康的作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我们能够把这些有益的方法坚持到底,同时不断根据当时的需要,找到各种适用自己的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人信任选择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中医带给人们的好处很多,但是中医药物有很多,我们要的保养,而不是胡乱的保养,这样胡乱保养对身体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中医的养生方法安全卫生,还非常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它。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在中医上该如何用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了吧,中医养生必须要了解中医文化,这个中医也是传承了很多代的历史,大家如果相信的话那么不妨试试,选择中医来给自己养生的时候最好是记得饮食合理,睡眠得当,还要注意做好保健的运动方法。

养生之道老年人长寿要素


由于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将会迅猛增长,因此遗传学家、医生正努力研究,如何才能让老人更加长寿、健康地生活?美国《大西洋月刊》综合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系列研究,发布了《老年人的长寿指南》。文章指出,长寿需要具备以下几大要素:

遗传

长寿可能是世代相传的。波士顿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帕奥拉·塞巴斯帝安称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在百岁老人的“基因中似乎有某些东西”使他们长寿。

加州大学老龄化研究所的生化专家朱迪斯·坎皮西称,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科学家试图研制一些药物来延缓老人罹患的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不过,即使你没有较好的遗传因素,也不要对成为百岁老人失去信心。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长寿工程》的作者之一霍华德·弗里德曼估计:“遗传占长寿的1/4,剩下的就全部由自己掌控。”

运动

长寿的方式中“最显然且最少令人质疑的”是锻炼。但据Buck老龄化研究所的生化专家西蒙·米洛夫说,“大多数人不愿意运动。”他说,运动可防止认知功能下降。

老人没必要去长跑,种花、散步、游泳、做木工活,所有这些都比坐着发呆有好处。中国复旦大学如皋长寿研究所调查发现,大多数百岁老人劳作不停。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对此十分同意,她表示:“对老人来说,家务是最好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更获得自信,证明他们还是有用之人。老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尽可能自己操持家务,而不是找子女、保姆代劳。”

饮食

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副所长玛丽·伯纳德说:“合理膳食包括不吸烟、不吃高脂食物和少吃糖,有助于预防因心血管病造成的记忆衰退。”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中国百岁老人的饮食也很讲究。鸡蛋、牛奶、鱼虾是他们公认的长寿食物。

精神状态

成功变老是个积极的过程,社交、智力和精神上都要保持健康的状态。研究表明,多数百岁老人生活得很有目的感,比如做志愿工作、照顾孙子孙女。

积极的心态是长寿的前提,美国神经心理专家雷诺说,“抑郁可造成身体残疾。”此外,婚姻中,女性通常是男性的“健康侍者”,她们常提醒丈夫注意身体。

中医养生中医的诊断方式


闻诊是中医诊断学名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一、闻声音

(1)语声

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亢洪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因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而致的为实;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而致的为虚。新病声哑属实证,久病失音属虚证。

妊娠七月而失音,称为子瘖,是生理现象,分娩后不治自愈。语言错乱,多属心有病变。躁扰不宁是狂证,多为痰火内扰所致,属阳证;喃喃自语,痴呆静默是癫证,多为痰气郁闭所致,属阴证;神识不清,语言颠倒,声高有力,称谵语,属实证;神志恍惚,语言重复,声低无力称郑声,属虚证。

(2)呼吸声

呼吸有力,声粗浊,多为热邪内盛,属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微,多为肺肾气虚,属虚寒证。呼吸急促而困难是喘证,发作急骤,声高气粗,以呼出为快的,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而致,属实证;发作缓慢,声低息微,呼多吸少,气不接续,或痰鸣不利的,属虚证。呼吸困难而有痰鸣音,是哮证,为痰阻气道而致。

(3)咳嗽声

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声漉漉,痰稀易吐,为湿痰蕴肺;咳嗽干裂声短,痰少干结,为燥邪伤肺。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嘶哑,呼吸困难,是喉风,属危急证候。

(4)呕吐声

呕吐徐缓,声低无力,是虚寒证;呕吐势猛,声高有力,为实热证。

(5)呃逆声

呃逆,俗称打嗝。日常嗝逆,声音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多因咽食急促而致,不属病态。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属虚寒。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6)嗳气声

嗳气,古称噫气。若是饱食之后,因食滞肠胃不化而致的,可有酸腐味,声音较响;若是胃气不和或胃气虚弱引起的,则无酸腐味,声音低沉;若是情志变化而致的,则声音响亮,频频发作,嗳气后脘腹舒适,属肝气犯胃,常随情志变化而嗳气减轻或加重。

二、嗅气味

主要是嗅病人口气,汗气,痰涕及大、小便的气味等。口臭,多为肺胃有热,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味,多是胃有宿食,消化不良;口出腐臭气,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汗有臭秽气味,为瘟疫;汗有腥膻气味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

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味,多是肺痈。

鼻出臭气,经常流浊涕为鼻渊证。

大便酸臭,秽臭为肠中积热;气味腥臭多属寒。

小便臊臭,多为湿热。

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闻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中医心理养生的要素》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心理养生四要素”专题供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