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健康的养生 > 导航 > 双脚冰冷

双脚透露的健康问题

【www.ys630.com - 健康的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生保健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双脚透露的健康问题”,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脚寒或是心脏病 双脚透露的健康问题

人体是多组织器官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双脚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关注双脚异常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某些疾病,为治疗争取时间。

1.脚寒

脚趾冰凉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环差,有时候与吸烟、高血压或心脏病有关。糖尿病失控导致的神经损伤也会导致脚寒。其他病因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贫血。出现脚寒最好看医生,查清病因。

2.脚痛

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会导致脚痛,然而,脚痛还应当心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篮球和长跑等强度过大的运动容易导致脚部骨折,骨关节炎患者危险更大。脚部灼痛在发生外周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

脚部灼痛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B族维生素缺乏、脚气、慢性肾病、下肢血液循环差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脚跟疼痛的最常见病因是足底筋膜炎。关节炎、运动过量、鞋子不合脚等也会导致脚痛。

3.脚肿

站立过久、长途飞行、妊娠等都可能导致脚肿。脚肿的其他原因还有:血液循环不良、淋巴系统疾病、血栓、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脚痒

脚部瘙痒和脱皮可能是脚气真菌感染所致,在20~40岁年龄段较常见。接触性皮炎也会导致脚部瘙痒、发红和脱皮。另一大原因可能是牛皮癣。

5.溃疡

难以愈合的脚部溃疡是糖尿病的重要信号之一。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洗脚并检查脚部异常。

6.脚抽筋

锻炼过量或肌肉疲劳是导致脚部突然抽筋(痉挛)的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脚部血流量减少、脱水、或者钾、镁和钙失衡、维生素D缺乏等。孕期激素紊乱或甲状腺异常也容易导致脚抽筋。

适度锻炼可缓解肌肉疲劳,睡前伸展双脚及经常喝牛奶补钙,都有助预防。

7.脚趾疼痛

痛风容易导致大脚趾突然疼痛,并伴随红肿。骨关节炎和拇僵症也会导致大脚趾红肿疼痛。小脚趾(通常是第三第四跖骨)疼痛常与摩顿神经瘤(又称趾间神经瘤)有关。

女性患该病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病因通常为外伤或脚趾压力过大。

8.杵状、爪状或勺状趾

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是杵状趾最常见的病因,但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爪状脚趾的可能病因包括:糖尿病、酗酒或神经性疾病。

运动拉伸、穿特种矫正鞋或手术可以治疗。勺状趾的病因包括:外伤、缺铁或经常接触石油类溶剂等。

9.趾甲发黄或发白

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趾甲发黄和增厚。趾甲黄厚还可能是淋巴水肿、肺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趾甲发白的原因包括:外伤、感染等。趾甲完整但大部分变白,则可能是肝病、充血性心衰或糖尿病的症状。出现异常应去医院检查,如果及早治疗,趾甲多可恢复正常。

10.拖脚走路

走路拖脚可能是因为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脚部感觉失常所致。研究发现,大约30%的拖脚走路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原因还包括 :脚部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

ys630.COm精选阅读

双脚透露10大健康问题


人体是多组织器官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双脚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关注双脚异常变化,有助及早发现某些疾病,为治疗争取多些时间。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的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宾夕法尼亚足病医学院查尔斯·伯克教授总结的“双脚透露的健康问题”。

1.脚寒。脚趾冰凉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环差,有时候与吸烟、高血压或心脏病有关。糖尿病失控导致的神经损伤也会导致脚寒。其他病因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贫血。出现脚寒最好看医生,查清病因。

2.脚痛。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会导致脚痛。然而,脚痛还应当心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篮球和长跑等强度过大的运动容易导致脚部骨折,骨关节炎患者危险更大。脚部灼痛在发生外周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脚部灼痛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B族维生素缺乏、脚气、慢性肾病、下肢血液循环差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脚跟疼痛的最常见病因是足底筋膜炎。关节炎、运动过量、鞋子不合脚等也会导致脚痛。

3.脚肿。站立过久、长途飞行、妊娠等都可能导致脚肿。脚肿的其他原因还有:血液循环不良、淋巴系统疾病、血栓、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脚痒。脚部瘙痒和脱皮可能是脚气真菌感染所致,在20~40岁年龄段较常见。接触性皮炎也会导致脚部瘙痒、发红和脱皮。另一大原因可能是牛皮癣。

5.溃疡。难以愈合的脚部溃疡是糖尿病的重要信号之一。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洗脚并检查脚部异常。

6.脚抽筋。锻炼过量或肌肉疲劳是导致脚部突然抽筋(痉挛)的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脚部血流量减少、脱水、或者钾、镁和钙失衡、维生素D缺乏等。孕期激素紊乱或甲状腺异常也容易导致脚抽筋。适度锻炼可缓解肌肉疲劳,睡前伸展双脚及经常喝牛奶补钙,都有助预防。

7.脚趾疼痛。痛风容易导致大脚趾突然疼痛,并伴随红肿。骨关节炎和拇僵症也会导致大脚趾红肿疼痛。小脚趾(通常是第三第四跖骨)疼痛常与摩顿神经瘤(又称趾间神经瘤)有关。女性患该病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病因通常为外伤或脚趾压力过大。

8.杵状、爪状或勺状趾。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是杵状趾最常见的病因,但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爪状脚趾的可能病因包括:糖尿病、酗酒或神经性疾病。运动拉伸、穿特种矫正鞋或手术可以治疗。勺状趾的病因包括:外伤、缺铁或经常接触石油类溶剂等。

9.趾甲发黄或发白。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趾甲发黄和增厚。趾甲黄厚还可能是淋巴水肿、肺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趾甲发白的原因包括:外伤、感染等。趾甲完整但大部分变白,则可能是肝病、充血性心衰或糖尿病的症状。出现异常应去医院检查,如果及早治疗,趾甲多可恢复正常。

10.拖脚走路。走路拖脚可能是因为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脚部感觉失常所致。研究发现,大约30%的拖脚走路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原因还包括:脚部炎症和脑血管疾病等。

双脚透露哪些健康信号



1.脚寒

脚趾冰凉的一大原因是血液循环差,有时候与吸烟、高血压或心脏病有关。糖尿病失控导致的神经损伤也会导致脚寒。其他病因还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贫血。出现脚寒最好看医生,查清病因。

2.脚痛

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子会导致脚痛。然而,脚痛还应当心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骨折)。篮球和长跑等强度过大的运动容易导致脚部骨折,骨关节炎患者危险更大。脚部灼痛在发生外周神经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脚部灼痛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B族维生素缺乏、脚气、慢性肾病、下肢血液循环差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脚跟疼痛的最常见病因是足底筋膜炎。关节炎、运动过量、鞋子不合脚等也会导致脚痛。

3.脚肿

站立过久、长途飞行、妊娠等都可能导致脚肿。脚肿的其他原因还有:血液循环不良、淋巴系统疾病、血栓、肾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脚痒

脚部瘙痒和脱皮可能是脚气真菌感染所致,在20~40岁年龄段较常见。接触性皮炎也会导致脚部瘙痒、发红和脱皮。另一大原因可能是牛皮癣。

5.溃疡

难以愈合的脚部溃疡是糖尿病的重要信号之一。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洗脚并检查脚部异常。

6.脚抽筋

锻炼过量或肌肉疲劳是导致脚部突然抽筋(痉挛)的常见病因。其他原因包括:脚部血流量减少、脱水、或者钾、镁和钙失衡、维生素D缺乏等。孕期激素紊乱或甲状腺异常也容易导致脚抽筋。适度锻炼可缓解肌肉疲劳,睡前伸展双脚及经常喝牛奶补钙,都有助预防。

7.脚趾疼痛

痛风容易导致大脚趾突然疼痛,并伴随红肿。骨关节炎和拇僵症也会导致大脚趾红肿疼痛。小脚趾(通常是第三第四跖骨)疼痛常与摩顿神经瘤(又称趾间神经瘤)有关。女性患该病的几率是男性的8~10倍。病因通常为外伤或脚趾压力过大。

8.杵状、爪状或勺状趾

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是杵状趾最常见的病因,但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爪状脚趾的可能病因包括:糖尿病、酗酒或神经性疾病。运动拉伸、穿特种矫正鞋或手术可以治疗。勺状趾的病因包括:外伤、缺铁或经常接触石油类溶剂等。

9.趾甲发黄或发白

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趾甲发黄和增厚。趾甲黄厚还可能是淋巴水肿、肺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趾甲发白的原因包括:外伤、感染等。趾甲完整但大部分变白,则可能是肝病、充血性心衰或糖尿病的症状。出现异常应去医院检查,如果及早治疗,趾甲多可恢复正常。

10.拖脚走路

走路拖脚可能是因为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脚部感觉失常所致。研究发现,大约30%的拖脚走路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原因还包括:脚部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

脸颊透露健康秘密


人们常说,面色红润气色好,脸颊,常常能透露出你的健康秘密。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个望字诀,好好看看你的脸颊,探究脸颊泄露的健康密码。

一、脸颊苍白预兆啥?

诊断:贫血体现为嘴唇、眼睑内侧和脸颊苍白。

原因:这是血液中负责氧气输送的血红素供应不足引起的。另外,呼吸微弱会让皮肤机能衰退,制造黑色素的功能降低,也容易导致脸颊苍白。

开方:除了补充营养,建议你多做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这样才能确保氧分供应充足。

二、脸颊发红预兆啥?

诊断:不知什么时候起,脸颊爬上两团莫名其妙的高原红,这可能是西医所说的原因不明的微热

原因:主要原因是体力过度消耗、身体水分失调。如果你除了两颊发红,还会过量出汗、经常气喘,那可能是由于高热引发的血流障碍。

开方: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吃两片退烧药,再美美得睡一觉,很快就能得到缓解,让脸色恢复正常。

三、脸颊发黑预兆啥?

诊断:如果你发现脸色发黑,就得考虑是不是肾脏的毛病。

原因:肾脏具有过滤的功能,能调节体内水分的代谢水平。如果不幸,你的肾脏过滤功能降低,就会使废物长期堆积在体内,使皮肤呈现为黯黑色。一开始的表现是在皮肤较薄的地方出现色素沉淀,慢慢地会向四周扩散。

开方:建议你尝试一下韩国流行的三日蔬果排毒法:每天喝大量的水,吃新鲜蔬果,避免肉食,你体内沉积的废物很快就能排出。

四、脸颊毛孔粗大预兆啥?

诊断: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皮脂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的保湿能力也开始下降,如果这时身体缺乏某种特定维生素,毛孔就会粗大。

开方: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摄取足量维生素C,其中所含的胶原蛋白能提高肌肤保湿力,让肌肤显得有弹性,毛孔也会随之缩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苹果、芹菜、香蕉和猕猴桃等。

五、颧骨上的皱纹预兆啥?

诊断:突然发现颧骨处的皮肤上多了几道细纹?可能是肝脏功能异常所致。

原因:如果肝功能无法净化血液或供给血液足够氧分,会让血液变浑浊,血液循环发生异常,体内新陈代谢速率降低,皮肤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小皱纹出现。

开方:德国健康专家指出,除了咨询医生、提高肝功能代谢水平外,还应避免日晒,因为颧骨处的皮肤较薄,紫外线也能带来伤害。

六、脸颊两侧长粉刺预兆啥?

诊断:荷尔蒙分泌失调会在额头、下巴长粉刺。

原因:如果脸颊两侧长粉刺,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清洁不彻底的缘故。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心情急躁、生活焦虑、工作压力过大所致。

开方:不妨来趟自助游,给身体也给心情放个假!

五状态透露健康秘密


1.脸上出现黑眼圈
如果说黑眼圈,仅偶尔光顾,很可能只是熬夜、失眠,或喝过量咖啡等因素造成。但是,如果连续或长期存在,就有可能表明,你的月经不调引起,女子经期前后气血不畅,是很容易形成黑眼圈。
当然,过敏性鼻炎等病患,或眼部卸妆不彻底造成色素沉淀,平常缺乏体育锻炼,使血液循环不良等,日常生活上有许多因素,会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熊猫眼。
2.清晨起床感觉头晕
如果,你是办公室OL一族,清早起头晕,最有可能原因,就是长期用电脑,你的颈椎出了问题。颈椎疾病,就会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如果,平时饮水与运动量不足,血黏度较高,也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
3.清晨起床感觉虚汗
清晨起来,感到周身出虚汗,其原因很多,如低血糖等。如果仅只是出汗,没有其他症状,这是处于“亚健康”的一种表现,说明你身体受季节影响,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
4.清晨眼睑感觉浮肿
很多女孩子,早上起床的时候,眼睛会有一种浮肿的感觉,严重一点的话,眼睛甚至会眯起来。
女性很容易在清晨出现浮肿,尤其是眼睛最明显。一般的原因,是你头天晚上,临睡前喝水太多。如果,你自身的血液循环不好,有可能由于血液循环系统,来不及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去,让水分滞留在微血管里,甚至回渗到皮肤中造成浮肿。
5.清晨感觉口气很大
清晨口气,与你直接关系就是饮食原因,包括服药、喝酒、抽烟、喝咖啡及乳制品等都有可能产生口气。
不过,口腔异味,是你身体发出一种警报,如长时间嘴里酸酸的,可能与你的肝脏失调有关;如口中出现麦芽糖甜味,身体发出信号,在提醒你要注意养护好胃;若你口中出现苦味,说明你的肝胆郁热,或心火过重。

提醒:眼屎透露的健康讯息


◆ 正常人也有“眼屎”

正常人在晨起或早晨洗脸时,会发现在眼角处有极少量的分泌物存在,这与夜间睡觉时眼睑运动减少,泪液分泌减少,排出迟缓有关。正常人的眼分泌物主要来自泪腺、睑板腺、眼表细胞分泌的黏液及脱落的眼表上皮细胞等。大多为透明或淡白色,平常不易察觉。由于分泌物量小,并可及时从泪道排出,不会引起眼部不适。

当眼睛发生某些疾病时,眼分泌物就会发生数量或者性状的改变。通常人们观察到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同时,还会感觉一系列不舒服,如晨起睁眼困难、视物模糊等。

这时候,分泌物的成分除了上述内容,会含有较多脱落的组织细胞、炎性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

眼部分泌物,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眼屎”,与不少眼科疾病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眼分泌物的观察,就可以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某些眼科疾病,这一点,对新生儿、儿童及戴隐形眼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 异常分泌物主要有5类

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颜色等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样、黏性、黏脓性、脓性、血性分泌物等。不同性质的分泌物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眼部疾病的大概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脓性分泌物

这是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脓性分泌物的出现常提示有细菌的感染,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新生儿出生3―4天内,如果双眼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高度提示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化脓性泪囊炎的患者,也常出现脓性分泌物,一般集中在内眼角。

2.黏性分泌物

常出现在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常表现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与常用的胶水性状十分相似,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异物感、眼痒等症状。尤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清晨醒来时,孩子常说可以从眼睛里拉出丝来,常常就是黏性分泌物。

黏脓性分泌物,为较为黏稠的,略带淡黄色的物质,这类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3.水样分泌物

为稀薄稍带黏性的水样液体,这种分泌物增多往往提示病毒性角结膜炎、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轻微外伤等。儿童由于鼻梁骨发育尚未完全,部分孩子可能有内眦赘皮,伴有倒睫,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并有水性分泌物增多。老年人若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睑外翻等,也会引起水样分泌物增多。

4.血性分泌物

如果发现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应该考虑眼睛外伤。眼分泌物呈淡粉或略带血色,应考虑急性病毒性感染,这时患者同时会伴有眼睛红、耳前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 莫名流泪可能是眼镜不合适

另外,如果近视或散光得不到及时矫正或眼镜不合适,也会出现长时间阅读后水样分泌物增多,同时伴有眼部疲劳。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双眼水性分泌物增多,总是“泪汪汪”的,而且黑眼珠较大时,应该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先天性青光眼。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眼部分泌物的观察方便简单,因此是良好的身体自查指标。想要健康,就要细心。

眼屎向你透露的健康讯息


◆ 正常人也有“眼屎”

正常人在晨起或早晨洗脸时,会发现在眼角处有极少量的分泌物存在,这与夜间睡觉时眼睑运动减少,泪液分泌减少,排出迟缓有关。正常人的眼分泌物主要来自泪腺、睑板腺、眼表细胞分泌的黏液及脱落的眼表上皮细胞等。大多为透明或淡白色,平常不易察觉。由于分泌物量小,并可及时从泪道排出,不会引起眼部不适。

当眼睛发生某些疾病时,眼分泌物就会发生数量或者性状的改变。通常人们观察到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同时,还会感觉一系列不舒服,如晨起睁眼困难、视物模糊等。

这时候,分泌物的成分除了上述内容,会含有较多脱落的组织细胞、炎性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

眼部分泌物,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眼屎”,与不少眼科疾病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眼分泌物的观察,就可以帮助人们早期发现某些眼科疾病,这一点,对新生儿、儿童及戴隐形眼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 异常分泌物主要有5类

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颜色等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样、黏性、黏脓性、脓性、血性分泌物等。不同性质的分泌物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眼部疾病的大概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脓性分泌物

这是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脓性分泌物的出现常提示有细菌的感染,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新生儿出生3―4天内,如果双眼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高度提示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化脓性泪囊炎的患者,也常出现脓性分泌物,一般集中在内眼角。

2.黏性分泌物

常出现在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常表现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与常用的胶水性状十分相似,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异物感、眼痒等症状。尤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清晨醒来时,孩子常说可以从眼睛里拉出丝来,常常就是黏性分泌物。

黏脓性分泌物,为较为黏稠的,略带淡黄色的物质,这类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3.水样分泌物

为稀薄稍带黏性的水样液体,这种分泌物增多往往提示病毒性角结膜炎、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轻微外伤等。儿童由于鼻梁骨发育尚未完全,部分孩子可能有内眦赘皮,伴有倒睫,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并有水性分泌物增多。老年人若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睑外翻等,也会引起水样分泌物增多。

4.血性分泌物

如果发现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应该考虑眼睛外伤。眼分泌物呈淡粉或略带血色,应考虑急性病毒性感染,这时患者同时会伴有眼睛红、耳前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 莫名流泪可能是眼镜不合适

另外,如果近视或散光得不到及时矫正或眼镜不合适,也会出现长时间阅读后水样分泌物增多,同时伴有眼部疲劳。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双眼水性分泌物增多,总是“泪汪汪”的,而且黑眼珠较大时,应该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先天性青光眼。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眼部分泌物的观察方便简单,因此是良好的身体自查指标。想要健康,就要细心。

清晨5状况透露健康秘密


每天清早醒来之时,你除了懒懒地不想起床外,会不会还有一些不舒服小毛病?

请千万别忽略这些小症状,健康的问题就是隐蔽在这些症状上,这是你身体给予你发出的不健康信息,其中正隐藏疾病啊,不可麻痹大意哦!

一、脸上呈现出黑眼圈

如果说黑眼圈,仅偶尔光顾,很可能只是熬夜、失眠,或喝过量咖啡等因素造成。但是,如果连续或长期存在,就有可能表明,你的月经不调引起,女子经期前后气血不畅,是很容易形成黑眼圈。

当然,过敏性鼻炎等病患,或眼部卸妆不彻底造成色素沉淀,平常缺乏体育锻炼,使血液循环不良等,日常生活上有许多因素,会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熊猫眼。

提示:黑眼圈,表示你可能患上一些慢性病,如消化吸收功能不好、慢性胃炎,或慢性肝病,所以要引起重视。

二、清晨起床感觉头晕

如果,你是办公室OL一族,清早起头晕,最有可能原因,就是长期用电脑,你的颈椎出了问题。颈椎疾病,就会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如果,平时饮水与运动量不足,血黏度较高,也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

三、清晨起床感觉虚汗

清晨起来,感到周身出虚汗,其原因很多,如低血糖等。如果仅只是出汗,没有其他症状,这是处于"亚健康"的一种表现,说明你身体受季节影响,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

四、清晨眼脸感觉浮肿

很多女孩子,早上起床的时候,眼睛会有一种浮肿的感觉,严重一点的话,眼睛甚至会眯起来。

女性很容易在清晨出现浮肿,尤其是眼睛最明显。一般的原因,是你头天晚上,临睡前喝水太多。如果,你自身的血液循环不好,有可能由于血液循环系统,来不及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去,让水分滞留在微血管里,甚至回渗到皮肤中造成浮肿。

五、清晨感觉口气很大

清晨口气,与你直接关系就是饮食原因,包括服药、喝酒、抽烟、喝咖啡及乳制品等都有可能产生口气。

不过,口腔异味,是你身体发出一种警报,如长时间嘴里酸酸的,可能与你的肝脏失调有关;如口中出现麦芽糖甜味,身体发出信号,在提醒你要注意养护好胃;若你口中出现苦味,说明你的肝胆郁热,或心火过重。

嘴巴透露的身体健康讯息


嘴巴,不仅仅只能吃饭和讲话,其实她的状态也在告诉你身体的讯息!

◎唇色发白

嘴唇和下眼睑一样,都是薄薄的,才能完全反映血色,如果唇色变浅,可能是血红细胞不足。建议改变食谱,从而减轻贫血症状。

◎唇色过红

如果双唇过于鲜红,别自鸣得意,可能你正被“热症”困扰。中医将热症分为“实热”和“虚热”,“虚热”是体内水分减少所引起。当体温上升,身体调节功能减弱,两颊和唇、舌才会局部变红。多吃新鲜水果、喝大量的水,能帮你化解体内过剩热量,让唇色恢复正常。

◎嘴角破裂

感觉嘴角刺痛,甚至红肿破裂,很可能是早期胃炎的预警。当胃壁黏膜处于疲劳状态,会引发内热,导致嘴角红肿。不过,80%的早期胃炎都能被治愈。建议吃饭时多咀嚼几下,充分吸收和消化食物。胃壁温度降低后,嘴角红肿很快就会消失。

◎嘴唇干涩

嘴唇虽是黏膜,但与皮肤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汗腺。嘴唇无法分泌油脂、保存水分,需要口腔黏液滋润,黏液不足时,嘴唇容易变干,抵抗力随之减弱,细菌、病毒正好趁虚而入。除了多喝水,也建议多用淡盐水漱口,盐分是促进口腔黏液生成的一大动力。

◎口气不佳

对着镜子大呼一口气,如果闻到“口气不佳”,可要注意了――六成以上“口气”由牙齿疾病引起。当细菌侵入牙根与牙龈间的缝隙,繁殖后将引发牙龈炎,生出难闻的口气。此外,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形成的齿垢,也会让你呼出难闻气味,彻底洗一次牙才能解决问题。

◎流口水

早晨醒来后,总发现枕边淌着一圈口水?流口水是唾液分泌过多引起,可能是胃肠功能虚弱,无法充分吸收水分,造成水分滞留,唾液被稀释,才流到嘴边。如果你还感到肠鸣、胃鸣,最好去肠胃科先挂个号。

“心灵窗户”也能透露你的健康


导读: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不止如此,眼睛还是健康的窗户。专家表示,通过观察眼睛,无需手术即可……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不止如此,眼睛还是健康的窗户。专家表示,通过观察眼睛,无需手术即可了解血管、动脉和视觉神经等健康状况。

1、眉毛脱落

甲亢或甲减。眉毛会随着衰老而逐渐稀疏。但是眉毛外侧脱落1/3则是甲状腺疾病(甲亢或甲减)的症状。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2、消不掉的麦粒肿

皮脂腺癌。如果眼睑内外出现的红色小包(麦粒肿)3个月不消失或者反复在同一处出现,并出现睫毛脱落,应当心皮脂腺癌。建议早做诊断,手术摘除。

3、眼睑处长黄斑

胆固醇过高。眼睑处长黄斑是因胆固醇过高而在眼睑部位形成的脂肪堆积物。建议看眼科或皮肤科医生。

4、视野出现盲点、闪光或波浪线

偏头痛。大脑血流变化是其病因。开车时出现这一症状,应立即停车休息。症状超过1小时,应看医生,若伴有发烧、肌无力或言语模糊,则应考虑中风危险,必须赶紧就医。

5、看电脑时眼睛灼痛或视力模糊

电脑视觉综合征。人到中年眼泪更少,使用电脑时间过长会出现视力模糊等眼部不适。平板LCD显示屏比老式显示屏更好。要避免屏幕反光,眼睛平视屏幕,定时休息远眺,避免空调电风扇对着眼睛吹。

6、突然发生重影、眼前发暗或者看不见东西

中风。除了视觉变化之外,中风症状还包括:四肢或面部(特别是一侧)突然麻木或无力、步行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说话不清或头痛难忍,建议立即拨打120求救。

7、眼睛分泌物增多

眼睑炎。眼睛分泌物增多是眼睑炎所致,而该病通常与掉头屑和痤疮关系密切。伴随症状包括:眼灼痛、流泪或者干涩。建议洗手后用温湿毛巾热敷眼部5分钟,严重时应看医生。

8、眼睛发干畏光

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或狼疮患者。眼干畏光和口干一般同时发生。建议多喝水,及时就医。

9、眼睛发红瘙痒

眼过敏症。眼睛发红,且伴随打喷嚏、咳嗽、鼻塞或流鼻涕等症状,则为眼过敏症。过敏原包括:花粉、灰尘或动物皮屑等。建议远离过敏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眼药或眼膏等。

双脚抬高的好处


双脚抬高除了可以缓解腿部疲劳以外还具有很多的好处,平时在休息时把双脚抬高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防止静脉曲张,同时能起到瘦腿的作用。抬高双脚时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和感受来调整时间长短,发现有麻木感时要立刻停止,防止给身体带来其它不良的影响。

抬高脚的好处

1.增进血液循环。抬高脚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在脚部垫上一个枕头,这样我们不需要做任何锻炼,只需要把脚放在枕头上,然后睡觉就可以了。通过这个姿势,我们的腿部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腿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回流到肺部和心脏,使肺部和心脏得到充足的氧气,促使腿部和脚部的静脉血液循环活跃起来。

2.振奋精神。每当我们把脚跷起来之后,这样的做法就等于直接让身体松了一口气,使精神面貌重新健康旺盛起来,并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3.缓解静脉曲张。很多人的工作需要长久站立,如教师,服务员等,因为长时间的站立,使这些人容易造成下肢静脉血管曲张,血液容易积累在下肢。通过抬高下肢可以使血液充分流回心脏,利于下肢的疲劳恢复。

4.助睡眠。双脚抬高时,身体深度放松,这种状态下,身体的消化能力提高,容易是人从疲劳中恢复过来,更容易入睡。

5.保护脊椎。我们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脊椎容易僵硬,导致身体疲劳,严重的还会造成机体损伤,通过高抬脚,我们的脊椎可以保持在一个水平的状态下,同时血液流通顺畅,可以缓解脊椎压力。

6.瘦腿。这是我们现代女性最为追求的一点好处。经过一天的行走和站立,我们的双腿疲惫,并且会水肿,这就很影响美观。通过高抬腿,我们可以达到去除腿部水肿的功效,并且配合运动,长期坚持,更可以减去腿部脂肪,达到瘦腿的目的。

抬高脚的方法

高抬脚根据我们的需求不同,抬腿的方法也不尽一样。

如果我们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减缓疲劳,那我们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把腿放在沙发或者茶几上,只要抬高过身体即可。这种方式既方便又随时可以进行。

如果我们想要助睡眠,并且要缓解静脉曲张的话,那我们最好在睡觉的时候在脚部垫上枕头,将腿部抬高至心脏以上,然后入睡。经过一夜的高抬腿,血液回流会身体,心脏和大脑,有助于我们入睡。

如果我们是想要瘦腿,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双腿抬高至90度,可以靠墙,也可以悬空抬腿。当然,如果用悬空的方式,效果会比靠墙更好。要是想要更快更好的达到瘦腿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在抬腿的同时,双腿做交叉动作,一次3分钟左右。

什么人适合抬高脚

1.老人。老人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速度比较缓慢,血液容易滞留在腿部无法上行,导致身体血液不流通,四肢冰凉。这个时候将双腿抬高,可以使血液有效回流回心脏,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身体不适感。

2.长时间站立及静脉曲张患者。站立的时间久了,双腿会水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抬高脚,并且加以按摩,代谢掉体内的水分,减少水肿情况。同时也对静脉曲张有缓解作用。

3.想要瘦腿的人。

煲仔饭暗含的健康问题


【导读】煲仔饭暗含的健康问题,冬季正当时,在寒冷记得季节,我们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热气腾腾的沙煲饭。砂煲,焦香入味的米粒,再加上腊香四溢的腊味。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还有什么比吃个热气腾腾的煲仔饭更诱人呢?一人一碗的煲仔饭,并算不上大鱼大肉。可是,如果吃煲仔饭没挑对食材,选对吃法,热量绝不比一顿大餐少。

煲仔饭暗含的健康问题

问题一:油太多,脂肪超标

煲仔饭将食材和米饭一起蒸煮,常用食材如腊味、五花肉等,都含较多脂肪。蒸煮时肉里的油分渗入饭里,每一口饭都避不开肥油。许多商家为了让煲仔饭更香,米粒不粘锅,还会在煲内抹一层油,无形中又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吃煲仔饭时应该尽量选择鸡肉、排骨和牛肉等含脂肪相对较少的食材。

煲仔饭暗含的健康问题

问题二:盐分过高

最经典的煲仔饭是腊味煲仔饭,可是,腊肉、腊肠、腊鸭等加工肉类,盐分偏高;再加上煲仔饭通常会放不少酱油,因此含盐量往往不低。要少吃腊味煲仔饭.一旦小店使用了不合格的腊味,可能还存在过量使用发色剂等不安全因素。另外,要控制吃煲仔饭的次数,一周别超过一次,肾病、高血压患者及孕妇更要少吃。

问题三:过多食用锅巴可能有害

不少人吃煲仔饭最爱吃的就是焦黄脆香的锅巴。但研究证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经长时间高温加热,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就此,大家吃煲仔饭时,要少吃锅巴,尤其是过焦过糊,甚至已经发黑的锅巴。消化不太好的人,也要少吃这类煲仔饭。

问题四:分量太多

吃过煲仔饭的人都有体会,大大一煲,自己却不知不觉间都咽下肚了。据报道,成人每餐适宜饭量为1~1.5碗,即约150~225克米饭;而餐馆里的煲仔饭,一般都有1.5~2碗饭。吃煲仔饭一定要量力而为。饭量较小的人,最好两人分吃一份。

煲仔饭暗含的健康问题

问题五:缺乏膳食纤维

煲仔饭的配料以肉类为主,只搭配少量青菜,缺乏膳食纤维,与菜多肉少的健康饮食原则背道而驰。建议吃煲仔饭一定要多搭配蔬菜。菜心、生菜等常见的绿叶菜都可以。因为煲仔饭本来就盐多油多,配的蔬菜最好以水煮、水焯为主,不要再吃含油量高的炒菜。

心跳透露健康 自我把脉防心律失常


导读:一提起摸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这是中医用来诊病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某种程度上带……

一提起摸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这是中医用来诊病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某种程度上带点神秘色彩的技艺。其实,通常意义上的摸脉远不如中医摸脉那样复杂,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特别是老年朋友,一旦养成摸脉这个简单的好习惯,就会从中受益良多。

自我摸脉 有助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

摸脉所提供的信息主要用于早期检出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的判定。需要强调的是,部分患者在发生心律失常时往往并没有主观症状,因此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通过自己给自己摸脉可以很早期的发现这些心律失常。

临床上有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叫做房颤,可以导致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很多房颤患者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这种严重心律失常的,而其时可能已经过了该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了。实际上,房颤发作时有非常显著的脉搏跳动特点:其一是脉搏跳动次数增快,其二是脉搏跳动很不整齐,这两个特点都非常容易识别,因为房颤时的脉搏和正常规律的脉搏有非常大的差别,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都可以分辨出来。因此,如果养成摸脉的好习惯就能在很早期的发现这种心律失常,从而获得根治的机会。

有些老年朋友平时没什么不适,然而一活动就会感觉气短。这种情况当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负责心脏跳动的司令部一个叫做窦房结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其突出表现是心脏跳动的次数无法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心脏跳动的次数会增加,越是剧烈的运动,心脏跳动的次数增加的越多。然而,在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活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或只轻微增加,例如休息时40多次,轻体力活动时50来次。这些心率变化的信息通过患者自己的摸脉可以非常简单迅速的得到。这些信息不仅能非常有助于医生诊断,而且通过及时植入心脏起搏器能给能预防日后晕厥等严重症状的出现。最后一个例子,很多朋友知道一种叫做心脏早搏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部分频发的心脏早搏可能导致心脏扩大等严重后果。

然而,很多心脏早搏患者完全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由于心脏早搏时脉搏跳动或者会出现间歇,即原本规律出现的一次脉搏波动没有出现;或者次数会减少,譬如原本每分钟80次的心跳,在摸脉时发现自己的脉搏只有40次/分钟,因此,通过摸脉可以及时发现心脏早搏的存在。

心律失常如何诊断

健康人在休息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在50~100次之间,多数在60~90次之间。而每一次心脏的跳动,都会转化为脉搏的一次搏动,换言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实际上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有了这个前提就不难理解,通过给自己摸脉就会对自己心脏跳动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例如,休息时每分钟脉搏跳动高于100次,表明可能存在心动过速了,而低于50次则表明可能存在心动过缓,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因此,我们说,脉搏是心脏跳动情况的晴雨表,通过摸脉能够及时发现心脏跳动的异常,后者的学名叫做心律失常,是一大类非常常见的心脏疾病。此外,通过摸脉有时还可以反映血压的一些变化比如,发现自己两侧肢体(包括双下肢)脉搏跳动的强度显著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就诊了,因为需要排除是否存在一侧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情况。

如何给自己摸脉

摸脉的方法很简单,具体就说采用端坐位,把一侧的上臂手心向上平放到桌面上,然后把对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并排轻放到该侧手腕的拇指一侧,这时候往往稍加寻找就会清晰的触摸到自己的脉搏。如果开始不太熟悉触摸的方法,可以在触摸侧的手腕下面垫上一个小枕头,这时脉搏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如果反复触摸都摸不清自己的脉搏,这本身就提示需要到医院就诊了。

摸脉时都需要记录那些信息

摸脉时需要记录的首要的和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每次用于数脉搏跳动的时间不能小于一分钟。其次是脉搏跳动的规整性,这一点往往需要在练习几次后就会感觉到。最后一点是脉搏的强弱,特别是左右两侧脉搏跳动的强度是否差别很大。对自己脉搏强弱的掌握可能需要稍微长一点时间的练习,但并非很难。

多长时间摸一次自己的脉合适

由于心律失常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所以,对于60岁的老年朋友,我们建议每天都能抽出两三分钟,摸一下自己的脉搏。在出现胸部不舒服的时候,更要及时去摸一下自己脉搏的跳动情况。对于60的中年朋友,我们建议每周,譬如周末时,能够静下心来摸一下自己的脉搏情况。当然,在感知胸部不适或者心慌时也要及时去摸脉搏。对于青年朋友来说,由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可以仅在自己感到心慌不适时再去摸自己的脉搏情况。

双脚透露的健康问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