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养生

2019-11-06

秋季养生“和”为贵

秋季养生常识和要点。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秋季养生“和”为贵》,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要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李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对儿童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员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ys630.COm精选阅读

秋季养生要“和”为贵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秋冻有节和用强身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饮食调和润肺防燥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健身锻炼动静和谐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注重预防和而安康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祸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夏季养生“清”为贵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 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思想宜清静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饮食宜清淡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游乐宜清幽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中医治病以“和”为贵


谈到病,相信现代人头脑里很快就会浮现出:感冒、发烧、咳嗽、口腔炎、扁桃腺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脑中风、肝炎、尿毒症甚至癌症等等。近现代医学自从明确了这些病名,很自然地走向了一条对症下药治病定式,如感冒者,投以阿斯匹林;高血压者,马上使用降压剂;狭心症或心肌梗塞者,随时准备一粒硝基甘油锭;长了癌肿则以手术割除,再用化疗放疗以希望能对癌细胞斩尽杀绝,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症治疗,满足了患者希望看到的立竿见影效果的心理需求,在一定情形下,临床也确实有急则治其标的必要性,但同时留下的药源病和医源病也成为当今社会难题之一。

美国狄恩?博威尔医师曾感慨说:我们将传授于你的知识中,有一半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是哪一半。这话其实并不夸张,让我们回头去重审一段历史也许会有所悟:1676年荷兰人吕文胡克创制出第一架可放大200倍左右的显微镜,从此人们知道在自然界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存在。再后来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人们又知道了在自然界还有一类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比细菌还要小的微生物病毒的存在。此后,人们对病毒、细菌等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致病机理以及种类等认识突飞猛进,相应的抗生素也不断被发现,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人们也确实体会到了杀死病毒细菌那种立竿见影疗效的快感。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逐渐显现,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逐年增加,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额外增加抗生素的消耗量,而且尤为严重的是,抗生素对人类的负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突出的危害表现在导致人体内稳态失调。在抗生素代代升级却赶不上致病微生物变异繁殖速度的今天,人类面临的是诸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毒(肠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在向人类疯狂地报复,人类处于手忙脚乱地疲于应对状态中。

我们知道,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自我发育而产生的生物圈是来之不易的,有人比喻,一幢富丽堂皇的大厦并不比一方貌似混乱的丛林更有秩序,因为前者是人为因素的产物,称为他组织,他组织的秩序是一种死秩序,后者称自组织,而自组织的秩序则是一种活秩序。当遭到外来冲击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自组织的秩序有自我修复能力。如人体消化道是个微生态环境,其中有100多种细菌,总量可达100兆个。这些细菌必须达到生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人类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严重破坏了人的内稳态,也就是自组织秩序,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类药。

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在生物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盛衰依存,祸福倚伏,共同形成一张环环互扣、丝丝相连的大网。每一种生物都是它所在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食和被食的关系和其他生物相连。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对待自然的智慧和伦理原则极具环保意识。中庸这个范畴,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是儒家处世的美德规范。中庸也叫中和,基本涵义是和谐、平衡、恰到好处。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得其位,一切都会走上正确的轨道,万物也会发育成长和繁荣。中医的治病观,正是立足于这种观念之上的治病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和同于道是最佳安身立命之道,立足阴阳失调谓之病及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认识高度,治疗方面给予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毒药攻邪,五谷为养,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调理,强调主体的自我控制与整体把握,而不是分析中了什么细菌病毒。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所以我们的生存是离不开细菌微生物的。大自然给人生存的权利,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你如果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你就不会得病,你就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如果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危害你了,你就病了。

中医治疗一切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一切养生和诊治方法都是为了回到主体自身,调动内在的生命因素,靠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去适应自然,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所以无论是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还是清热解毒的银翘散,还是辛温解表的麻黄汤等等历代名方,其根本都是为了提高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能力,以提高健康指数为要旨。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伤寒论》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让致病因子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打破,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让你的内环境得到自我修复,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用两千年前的麻杏石甘汤治疗今天的肺炎依然有效的原因。中医这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庸达观治病观,不仅与西医短兵相接、针锋相对治病观相辅相成,更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牛蒡贵不贵呢


很多人不知道牛蒡是一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牛蒡的价格贵贱,但是很多人知道牛蒡是一种治病的药材,也是一种保健身体的食物,用来当作药物食物都是可以的,但是很多人就是担心这个牛蒡的价格,人们想要保健自己的身体,但是价格不合理,太贵了很多人还是非常不舍的,那么牛蒡到底贵不贵呢?

科植物,根和果可入药。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第一年仅生根叶,第二年开花结种子。主根肉质肥大,直立茎,高100-260厘米,多分枝。根生叶大,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为互生,呈三角状圆形。边缘稍呈波状或有细钢锯齿,叶面呈深绿色,光滑,叶背面灰绿色,有外绒毛,头状序花,红紫色管状,花簇生茎顶,瘦果,长卵形可倒卵形,灰褐色,有斑点。其肉质根细嫩香脆,营养丰富,是蔬菜中的珍品,既可煮食,亦可烧、炒、腌、酱、做汤、沏茶、制汁等,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糖尿病、便秘、高血压之功效,种子主治外感咳嗽、肺炎、咽喉肿痛、疮痛肿毒等病症。

牛蒡适应性强,可生在原野山坡,沟路旁,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生长期需水多,较低的丘陵和低山栽培最适宜。牛蒡为深根植物,喜肥,种植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10月份前后播种,播前要浇水,待水渗后按行株距 60-80厘米, 50-60厘米开穴,穴深6-10厘米,每穴播7-8粒,覆土3厘米。次年5-6月可收获根茎。年亩产根茎2000公斤。

中国人一般不吃,都是外国人吃,山东有,一般出口到国外!!药用价值很高!!对男对女的特殊作用很好,有粗有细。

牛蒡不特别贵。

上面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牛蒡的相关知识,大家看了之后对这个牛蒡也就更了解了,知道了牛蒡其实也并不是很贵,自己都能消费,所以说下次选择牛蒡的时候很多人也不担心费用的高低,牛蒡用来滋补身体的效果非常的好,牛蒡不是很贵,但是也不便宜,大家必须要珍惜食材。

中医养生 扶阳为纲


一、中医养生,扶阳为纲

从平衡论我们知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就是说: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了我们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医理真传》讲得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故人的寿命被称为阳寿)。这样绝顶重要的东西亦有绝顶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潜藏而不宜飞越。所谓阳不患多,贵在潜藏。

人体中的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生命乃得长久。如果真阳得不到潜藏或派作其他用场,生气得不到温养,生命怎能不危机四伏?故做好真阳、命火的潜藏对生命绝顶重要。失于潜藏使真阳过度耗散甚至外越,不仅不能长寿,且会导致诸多危证的发生(危重病人临终前出现回光返照,就是真阳外越动摇生命根本的征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饮暴食、醉酒纵欲等错误的饮食起居,或者烦躁忧虑、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绪都会耗损阳气,使阳气失于潜藏。

养生就是养阳气。万物生长靠太阳,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光耀我们的五脏六腑,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二、阳衰的表现与调养之法

由于传统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陨:

1.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不是非常红润,类似于亚健康状态;或面色黧黑(肾气不固以致外露之故,很危险)。

2.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容易感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故);或喜喝热茶、热汤,腰背部有被冷水浇的感觉(阳衰,以致背部督脉阳气不升。)

3.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泄,特别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劳累或受寒后容易拉肚子(脾胃有赖于先天肾阳之温煦,方能蒸化水谷。阳衰,肾火不生脾土,以致脾不健运之故)。

4.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大多为脾肾两虚。)或劳累后体力恢复困难,受伤后愈合慢(阳气功能之一表现为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青少年及儿童一般阳气充足,所以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很快)。

5.稍微运动是心慌、气短,容易出汗,夜间多尿(阳衰,阳失统摄之故)。

6.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或肤色灰暗;男性阳痿、早泄等。

7.腰部酸痛、周转不灵,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脾肾两虚之故)。

以上是阴盛阳衰的表现,总根源就是阳气虚弱。时至今日,上述症状不再专属久病体衰之人,正常人也或多少具有以上部分症状。可以说:阳气虚弱是现代多数人的通病。凡阳气虚弱明显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身体。否则接下来就可能得大病。

阳气虚弱者,可根据自身具体虚损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产品来顾护培补人体阳气,在生活中遵循合乎的饮食起居,进行专业调养。这样人体就能逐渐正气来复、恢复平衡,增强体质重获健康。调养时不要过于着急,保持淡定、顺其自然的心态最利于人体阳气生、长、收、藏。事实证明:只要按法调养,就可逐渐养足身体阳气,百日内多数人可使身体发生本质改变。

养生就是养阳气。只有顾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无论春夏秋冬均需时时顾护阳气,有经济条件可长期服用杜仲雄花茶来顾护、温养人体阳气来养生。

为你揭开秋季润肺药膳的奥秘


最近几天嗓子一直不舒服,有点痒,有点干,为了预防秋燥,可以哪些什么食物能润肺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药膳,有效的滋补润肺,清肺美味的食物,你肯定爱吃,一起来看看吧。

1. 经常会喘的人可以选择一些补肺益肾的药膳

(1) 党参30克,山药30克,胡桃肉30克,肉桂4克,生姜10克,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本方具有良好的益气补肾纳气平喘作用,适宜于老年哮喘、肺气肿患者春天预防调养用。

(2) 西洋参10克,紫河车15克,黄芪30克,蛤蚧1对(去头足),苏子10克,补骨脂20克,沉香5克,洗净,用纱布包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具有良好的益气补肾、养肺防喘作用,适宜于原有肺心病患者易于并发气喘者调养。

2. 容易的感冒的朋友可以挑选一些选补气养肺、祛风散寒的药膳

(1) 黄芪30克,生姜6克,防风10克,大枣10克,苏叶12克,煎汤当茶饮。本方具有益气散寒、祛风防感作用,春天常饮具有良好的预防感冒作用,适宜于老年人、小孩体虚者预防。(2) 太子参30克,黄精15克,荷叶15克,白芷10克,贯众12克,洗净,用纱布包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具有良好的益气养肺防治流感作用,适宜于体虚者预防感冒调养用。

3. 经常会咳嗽的朋友则可以选择一些祛风利咽类药膳

(1) 南沙参15克,桑叶12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桔梗5克生甘草5克,煎汤或泡茶饮用,具有祛风利咽清肺止咳之功,适宜于有慢性咽炎者预防咳嗽用。

(2) 荆芥10克,杏仁10克,牛子10克,阿胶珠10克,僵蚕10克,太子参12克,苏叶10克,苏子10克,洗净,用纱布包扎,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具有良好的养肺祛风宣肺止咳作用,适宜于有慢性支气管炎易于咳嗽者调养预防。

(3) 银耳100克,罐头糖水橘200克,白糖适量。先将银耳去蒂洗净,加入白糖和适量清水,待银耳质地预想软时加入罐头橘瓣,稍煮,当点心食用。具有补气益肾、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等。

(4) 蜂蜜35克,鸡蛋1个。先将蜂蜜加水300亳升煮开,打入鸡蛋,煮至微沸,顿服,早晚空腹服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久咳。

(5) 胡萝卜120克,红枣40克。先将红枣洗净,浸泡2小时,胡萝卜洗净,与红枣一并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煮约1小时左右,以红枣熟烂为度,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具有养阴益气、利气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呛咳、口干自汗、精神疲乏等症。

(6) 百合60克,鸡蛋2个。先将百合洗净,与洗净的鸡蛋一同入锅内,加入适量,煮至蛋熟,去蛋壳,日服1剂,饮汤,吃蛋和百合。具有补肺和营养的功效。适用于肺虚久咳。

(7)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肥鸭肉150克。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入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饮汤吃鸭肉。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口燥咽干,肺结核咳嗽等。

(8)鲜百合30克,鲜枇杷30克,鲜藕30克,淀粉、白糖适量,桂花少许。先将鲜藕洗净切成片,与百合、枇杷一同入锅加水煮,将熟时加入适量的淀粉调匀成羹,食用时加白糖和桂花各少许,不拘时食用。具有滋阴润肺、清热止咳的功效。适用于燥热伤肺,肺阴不足,虚热扰胸所致的干咳不止。

润肺的食物

润肺食物有山药、白萝卜、百合、绿豆、荸荠等都是不错的润肺食物,但食用时要了解清楚食物的药效。山药适宜于大便稀溏者;白萝卜适宜于痰多、咳嗽者;百合能润肺止咳,以熬粥、煮水饮较佳;绿豆适宜于内火旺盛的人群;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同时,由于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服用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对症选吃”,并切忌同食辣、咸食物。

身体健康的人最好通过吃水果、蔬菜来吸收维生素,现在市场上销量较大 的西红柿、草莓、胡萝卜、橘、橙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吃含丰富维生素C以及对肺部和喉部有帮助的水果,比如:

1、梨

秋冬季节润肺,首先可以吃的就是梨,梨有着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润肺的作用,非常适合有肺热咳嗽、麻疹、支气管炎症的患者、咳嗽的老年人食用。梨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榨汁喝,或者是炖煮。

2、石榴

石榴也是可以润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烦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将它捣烂成汁或煎汤喝。

3、甘蔗

甘蔗是解热、润燥、滋养、生津的佳品,它有着消痰镇咳的作用,能助脾和中,对于一些有口舌干燥、大便干燥、高烧、烦渴等症状的人可以食用甘蔗。

4、百合

有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秋冬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百合调理滋养,百合有着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直接煮熟吃或者是煎汤喝。

5、荸荠

荸荠有着凉血解毒、化湿祛痰、清热的作用,对于热病伤津、口干舌燥、肺热、咳嗽等症的治疗调理功效佳,荸荠可以和莲藕一起榨汁喝。

6、葡萄

葡萄有着益气益血、利尿、补肝肾、生津的功效,秋冬季节可以食用葡萄滋阴去烦。可以直接把葡萄捣烂成汁液,然后再加蜂蜜煎膏,用开水冲服。

7、柑桔

秋冬季节润肺还可以吃柑桔,除了可以润肺止咳,柑桔还可以醒酒利尿,一些身体虚弱或是热病之后又津液不足、伤酒烦渴的人可以食用。

8、柿子

柿子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吃新鲜的生柿能治疗肺痨咳嗽、咳嗽痰多、虚劳咯血。而红软的熟柿子能调理治疗热病、口干舌烂等症。

9、萝卜

秋冬季节润肺还可以吃萝卜,萝卜可以清热化痰、消食,对于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秋季润肺是关键,保护好肺部,让你健康过秋季,为了家庭的健康,在平时多喝药膳汤,好处多多。

中药何首乌贵吗


我们具体了解到的是生首乌能进行解毒,常常有着润肠通便的良好作用。而且他对于一些有着风疹瘙痒,肠燥便秘的疾病的患者有十分强烈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功效。而且何首乌可以帮助我们补肝肾,益精血,还有帮助黑须发,强筋骨等等的健康作用。但是市面上的何首乌价钱是怎么样呢?

而何首乌第一个功能是促进造血功能。小鼠皮下注射首乌液0.2g,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可使粒系祖细胞的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液50mg/kg连续给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并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值明显升高。

第二个主要功能是增强免疫功能。何首乌对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引起的老年小鼠脾、胸腺抑制性改变有明显对抗作用,使脾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饲喂首乌乙醇浸膏能明显提高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修复能力。小鼠灌服制首乌 6g/kg,连续给药 7日,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吞噬指数下降,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现在还有一些人有着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的一些疾病症状,我们都可以采用何首乌制作成中药然后来进行治疗,而且何首乌也可以在医疗上面用于我们治疗高脂血症的一个用途,现在市场上面的何首乌并不是特别的贵,所以说我们可以购买他们,进行我们身体方面的护理。

秋季为女人准备的保健美容药膳


女性想拥有漂亮这是非常正确的想法,但光想却还不行,实际行动当然是不可少,不过光是用保养片还不行,尤其在进入秋天后女性更应该在饮食中更自己增色,下面就为女性朋友介绍这些美容保健药膳让女性们能过美美的度过这个秋天季节。

一、美颜补血粥

[ 原料 ] 当归 10 克 ,川芎 3 克 ,黄耆 5 克,红花 5 克 ,鸡汤 1000 毫升,粳米 100 克 。

[ 制法 ] 将前 3 味用米酒洗后,切成薄片,与红花共入布袋,加入鸡汤和清水,煎出药汁,去布袋后,入粳米,用旺火烧开,文火熬煮成粥。

[ 用法 ] 每日 1 剂,分次食用。

[ 功效 ] 补血、理气、祛瘀、和色、祛斑功效。

[ 主治 ] 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者,并可消除皮肤黑斑与黑眼圈。

[ 按语 ] 孕妇及月经量多者不宜用。

二、乌发汤

[ 原料 ] 怀山药、菟丝子、核桃仁各 3 克,丹皮、泽泻、天麻各 1.5 克,枣皮 2 克,当归、红花、侧柏叶各 1 克 ,炙首乌、黑芝麻、黑豆各 5 克 ,羊肉、羊骨各 500 克 ,羊头 1 个,葱、生姜、白胡椒、食盐各适量 。

[ 制法 ] 1. 将羊骨、羊头打破。羊肉洗净,入沸水中除去血水,同羊骨、羊头一起放入锅内(羊骨垫底)。将以上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放入锅内,并放入葱、生姜和白胡椒,加水适量。

2. 将锅置炉上,先用武火烧开,撇去浮沫,捞出羊肉切片再放入锅中,用文火炖 1.5 小时,待羊肉炖至熟透,将药包捞出不用。

[ 用法 ] 服用时可加入食盐等调料。吃肉喝汤,每日 2 次。

[ 功效 ] 滋肝补肾,补血养气,乌须发。

[ 主治 ] 适用肝肾不足、血虚风燥的脱发、头发早白等症。

[ 按语 ] 本方由《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去茯苓加味而成。所加之药着力于三个方面:一为增强养血活血和熄风的当归、黑大豆、红花、天麻等,以消除血虚风燥而致脱发的现象;二为增补肝肾和乌须发的制首乌、菟丝子、黑芝麻、侧柏等,以治肝肾不足的须发早白;三为增强补虚损、温肾阳的羊肉、胡桃肉等,使肾之阳气充足,则气血之生化亦旺盛。从而使全方成为一首滋补肝肾、养血润燥、乌须黑发的方剂。

三、轻身汤

【配方和服法】

红小豆 30 克 ,箩卜子(即来 菔子 )、花生壳、淫羊藿各 15 克 ,何首乌、黄耆、泽泻、夏枯草各 20 克 。将以上各味药共研末,装保温瓶内,加开水,密闭浸泡 60 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功能利水消肿,通乳汁,排脓散肿,除湿解毒。箩卜子味甘辛,性平微凉,功能顺气利尿,止咳化痰,消食健胃,热病消渴,清热解毒。淫羊藿味辛甘性温,有补肾壮阳、强筋骨、袪风湿的作用。可治腰膝无力,筋骨酸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

淫羊藿性味辛甘温,有温肾壮阳,强筋骨,袪风湿的作用。何首乌性味干涩微温,有补益精气,固肾乌须的功效。黄耆性味甘温,是补气固表的要药。前人认为其 ”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

实验证明,本药具有双向性作用,既能闭塞皮肤分泌孔,抑制发汗而止也能扩张全身末梢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而发汗。此外,他还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泽泻性味甘淡寒,可利水渗湿,泄热。夏枯草性味苦辛寒,可清肝火,散郁结。综上所述,此药膳汤可益气利水渗湿,降脂减肥。

【适应证】

适用于中老年肥胖妇女或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肥胖,长期饮用有显效。

【注意事项】

余热未尽,感冒发热者忌服。

四、六君子瘦猪肉汤

【配方和服法】

人蔘、白术 、陈皮、半夏各 10 克 ,茯苓 15 克 ,生姜 3 片,猪瘦肉 200 克 。将上述材料洗净,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文火熬煮 30-45 分钟即成。调味食用,喝汤吃肉。

【功效】

该方适用于脾胃功能不好的女性。方中人蔘甘温,入脾肺,大补 元气为 君药。白 术、法夏, 健脾燥湿化痰,助运化为臣药。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和胃,陈皮行气化痰。生姜可温中健脾。猪肉味甘、碱,性微寒,具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的功效。以上诸物合用,可使脾胃气旺,运化复常,则生化之源充足。乳房属脾胃,故健脾胃可起丰胸作用。综上所述,本方功效为:健脾丰胸。

【适应证】

适用于少女乳腺发育不良,妇女产后乳房下垂。

中医饮食养生应以"简"为原则


食物搭配不合适,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有时是近期的、明显的,有时是潜在的、隐性的、远期的。古人食物简单,种类较少,所以比较容易发现食物搭配宜忌。现在人们吃的品种繁多,很难看清楚食物之间的关系。

简就是简单。简单主要就是每餐所吃种类不要太多,简单一些,少一些,不要像有人说的那样越杂越好。古人很讲饮食宜忌。为什么古人这样重视饮食禁忌,尤其是搭配禁忌呢?中医学有中药的七情理论,将药物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七种情况。一些药物合在一起效果得以增强,而一些药合在一起会减弱效果,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食物也是这样。食物有四气五味,食物搭配也有七情。现代科学提倡,每餐要尽可能吃多品种的食物,因为其营养成分可以互相补充,营养更加全面。但是有一个道理被忽略了,这就是食物品种越多,五味调和越难保证,食物搭配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越难保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长寿者的日常食物往往是简单的,他们每餐通常并不是吃很多种的食物。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往往每餐都吃许多种食物,一盘菜里放很多的配料、调料,虽达到了美味的效果,却忽略了健康。

因此,想要避免食物搭配不合理,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每日或每餐少吃一些品种。品种少一些,五味不和的危险就会少一些。

秋季养生“和”为贵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