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进补枣正当时 食用有7禁忌

春季艾灸养生正当时。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就饮食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入秋进补枣正当时 食用有7禁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核心提示:秋季正是枣成熟的季节,枣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厚爽,排毒解毒,还可以入药。每天早上吃上几颗红枣,或喝一杯红枣茶,都有很好的补血效果。然而,枣虽美味营养,在食用时还要注意以下7个问题。


1.腐烂变质枣忌食用


大枣腐烂后,会使微生物繁殖,枣中的果酸酶继续分解果胶产生果胶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


食用腐烂的枣,轻者可引起头晕,使眼睛受害,重则危及生命。


2.不宜与维生素同时食用


枣中的维生素可使维生素K分解破坏,使治疗作用降低。


3.不宜和黄瓜或萝卜一起食用


萝卜会有抗坏血酸酶,黄瓜含有维生素分解酶,两种成分都可破坏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


4.不应和动物肝脏同时食用


动物的肝脏富含铜、铁等元素,铜铁离子极易使其他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氧化而失去功效。


5.服用退热药时禁忌食用


服用退热药物同时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减少初期的吸收速度。大枣为含糖量高的食物,故禁忌食用。


6.服苦味健胃药及驱风健胃药时不应食用


苦味及驱风健胃药是靠药物的苦味来刺激味觉器官,反射性地提高食物对中枢的兴奋性,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若服用以上药物时用大枣,则明显地影响药物的疗效。


7.龋齿疼痛、下腹部胀满、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忌与葱、鱼同食。


中医认为,葱是辛热助火的食物,枣也属于性甘辛热之物,二者同食,易使火气更大。

扩展阅读

大病初愈,吃鱼进补正当时


皮肤不好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带鱼,带鱼中维生素含量较多,还能帮助缓解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寒,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泽与弹性。此外,带鱼对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辅助食疗作用。

我们平时在家中最常吃的草鱼有平肝、祛风、活痹等功效,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为淡水鱼中的上品。对于患有风湿、头痛等疾病的人,吃点草鱼能起到更好的暖胃、去痛作用。如果是病后恢复食用,最好熬鱼头汤或者蒸鱼头吃,这样可以把食疗效用发挥到最大。

而鲫鱼和鲤鱼比较适合产妇食用,尤其是鲫鱼汤,不但清热解毒,还有助于增加产妇的奶水。但对于肝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在病后少吃草鱼、鲫鱼和鲤鱼,避免摄入过多蛋白质,增加肝肾负担。

平时很不起眼的泥鳅,其实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能暖中益气、利尿解毒,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用泥鳅炖豆腐,不但口味鲜美,而且也是营养的最佳搭配。

暖身进补正当时 冬至时节如何养生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即是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在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三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该保护身体的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那么冬季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冬季养生主要包括起居、养心、药物、饮食、进补禁忌等五个方面。

一、起居护养(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

四、饮食调养(审慎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冬令时节饮食调理,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以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不同时间里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对饮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古代五行形相学认为,人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种人的体质不一,食补也各异。

土形人: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土形人一般脾胃功能好,适应能力强,一年四季都能适应,所以体质很好,自我修复力强,自我感觉良好。

五、冬季进补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秋季养生,重阳“食补”正当时


秋天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气候干燥,冷暖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容易患病的季节,也是旧疾容易复发的季节。坚持正确而科学的饮食起居调摄,重在预防为主,才能安全度过“多事之秋”。

重阳节已至,老年人不宜“秋冻”,特别是深秋季节,防寒尤其重要。因为寒冷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甚至导致心肌梗塞、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同时老慢支患者、胃病患者、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到寒冷刺激后都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要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及时增添衣物,抵御风寒,防止旧疾复发,这是老年人秋季养生的重点之首。

秋季养生饮食非常重要,其气候突出的特点就是“燥”,中医认为“燥胜则干”,如皮肤干燥,口干咽燥,伤肺干咳不止,大便干结等,《黄帝内经》中指出:“燥者濡之”,即燥者润之,润燥之意,应多吃滋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萝卜、莲藕、山药等,煮些滋阴养肺的粥来喝对老年人来说最为适宜。同时早晚做些上下叩齿动作,将产生的津液咽下,可起到润脏养身的功效。

老年人还要注重足部的保健。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深秋季节老年人耐寒能力差,脚部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用热水泡脚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及时消除疲劳,注重腿脚的保暖,还可预防感冒。也可用中药艾叶、红花、伸筋草、透骨草煮水泡脚加强改善循环的作用。

立春到养生防病正当时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将是您健康一整年的美好开端。

依照中医的观点,天人合一,人体只有及时顺应天时的变化,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而在四季之中,气候变化无常的当属春季了。因此,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

春季着装乍暖还寒须保暖

中国有一句养生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预防倒春寒。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

特别要注意衣着的适宜,使机体对寒热转变有一个积极的适应性调节。一般来说,转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衣服要渐渐减少,穿着宜偏暖些。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而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国外一系列试验表明,在寒冷的室内静止不动,可使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并能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在气温低于12℃的房间里静坐不动,会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负担。低温使老年人血压升高的原因是冷加压的作用。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专家提醒,倒春寒时,老年人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

另外,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这样对身体不利。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据报道,突尼斯的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风刺激的冬季也是如此。然而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也特别多,约占妇女总数的70%。

春季食疗以养肝护肝为先

祖国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下面简介几种养肝护肝的方法:

多喝水防止毒素损害肝脏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饮食平衡保障肝脏功能正常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少饮酒利于肝脏阳气升发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人,每天只能代谢6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乐观开朗肝气顺调心情舒畅

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

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春季起居决战春困有秘笈

春光明媚之际是运动养生的好时节。老年人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保证6-8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应到室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根据体质状况和天气情况,还可结伴春游,不但能增添生活乐趣,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大脑神经的调节功能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抵抗和减弱春困等不适。

不能起居无常,或彻夜围城、拱猪、拖拉机,或通宵泡吧、派对、看电视。起居无常,会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轻则精神萎靡,甚或旧病复发、新病缠身。常言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很有道理的。

一进了春天,人就特别容易犯困,睡觉睡不醒,工作也没精神,老人说这叫春困。到底为什么会出现春困?我们怎么做才能远离它呢?

其实春困不是病,而是自然气候变化、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是扩张的,大脑的供血相对情况下是比较少的,这个情况人就容易产生困乏。面对着春季气温的迅速地升高,人体的阳气生发有一个过程,显得相对不足,这时候人就感到困乏。

还有,在冬季里,因为紫外线及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内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加上维生素摄入也少,所以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

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足够了,过长的睡眠时间改变了睡眠和觉醒的正常周期,使人体生物钟的节律紊乱,使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同时,也会使大脑司管睡眠的细胞疲劳,醒后会感觉头昏、不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感觉越睡越困的原因。

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办法来赶走你身上的瞌睡虫呢?今天向您推荐六大绝招:

决战春困绝招一:活动肢体

当困意袭来时,您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起身活动一下肢体,因为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会使循环血量减少,使大脑及内脏器官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产生疲劳。适时的活动可以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

决战春困绝招二:视觉刺激

走出室外,到郊外、湖畔、山巅,举目眺望。如果长期在室内,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春困。

决战春困绝招三:触觉刺激

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消解春困的目的。不过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热水洗脸,这样既卫生又解困。

决战春困绝招四:味觉刺激

瞌睡时吃点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浓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决战春困绝招五:听觉刺激

困倦时,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激励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以愉悦身心,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影视,在获得欢笑中,兴奋神经,驱除困意。

决战春困绝招六:嗅觉刺激

困倦时,可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以及点燃的卫生香味道,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阳台或庭院中种养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对缓解乏意也有益处。

怎么样,有了这几样独门绝招,对付春困是不是已经初见成效了呢?

春季踏青小心提防两把刀

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传统的文体活动。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心肺的功能,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心血管病。因而,春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春光虽然明媚,却暗藏着小李飞刀式的杀机。

第一把飞刀花粉,这些植物的花粉一旦随风吻上旅游者的脸,转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旅游者立马从眼角鼻子到全身都能痒出一个个喷嚏来,一次旅游可能导致一次感冒。

第二把刀面瘫,春天是易发面瘫的季节,而造成旅游者面瘫的罪魁祸首即是羞羞答答温温柔柔的春风。旅游者长期出门在外,脸部暴露在风中,极易被风所寒,致使全身经络阻滞,终至眼斜口歪惨不忍睹的镜头出现。

尽管春风常常是暗藏杀机,可是倘若旅游者早做防范,与那些婀娜多姿,随风而飘的花朵儿保持眼看手不动的距离;倘若旅游者一改动不动就迎风而立,逆风飞扬,那春风的妩媚也就不再是一把又一把剪刀了。

由此可想而知,春天里旅游者出外旅游与大自然沟通的过程,不仅是个与大自然相互亲热、回归大自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感悟的过程。科学早已证明,大自然中的任何一草一木都会对人所赋予它的不同情绪,相应作出喜怒哀乐的反应。如是,身为一个旅游者,岂能对自己所面对的大自然属性不闻不问不知。春天里出门旅游,只要你能将自身的需求与自然的属性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大自然才有可能回报你快乐。

春季健身坚持锻炼六不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许多年轻人喜欢锻炼的季节,但春季锻炼要注意以下六点

锻炼不宜骤然进行:锻炼前应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以防韧带和肌肉扭伤。

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锻炼时不宜用嘴呼吸:锻炼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鼻子里有很多毛,它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

不宜空腹进行锻炼:清晨除了血糖偏低外,人体血液黏滞,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若空腹锻炼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猝死。

不宜早起外出锻炼:清晨空气并不新鲜,只有下午4时左右的空气才富含氧气负离子,那种闻鸡起舞的观念应予更新。

春季护肤远离三大皮肤病

春季,皮肤大敌一般有三种:病毒性疾病造成的皮肤问题,过敏和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冬季延续症

春季虽然来到,但是,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干燥气候的挑战,一些瘙痒病人在初春也不会好转,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他们皮肤分泌油脂等保护物质的机能减退,所以更容易发病。

皮肤最外面是角质层,如果角质层受伤,那么它保护皮肤的作用就会失去,细胞内的水分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更为干燥。所以即使瘙痒程度加剧了,也不能使劲抓挠,因为把皮肤抓破了会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细菌容易进入皮肤引起皮肤发炎、溃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浸了凉水的毛巾冷敷来化解瘙痒。

应对春季皮肤瘙痒,首先应该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棉织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要每天用强力的浴液或肥皂使劲擦洗,洗澡太勤只会使皮脂减少更为加剧,刺激皮肤更加瘙痒。洗澡时,水温应在24℃至29℃。水温过高,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会给皮肤带来损伤。洗澡后应该经常搽凡士林之类的滋润性护肤品,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另外,应该少吃牛羊肉和葱、蒜等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时少喝酒、抽烟。如果自己调整后皮肤干燥瘙痒程度仍然没有缓解的话,最好还是请医生对症下药。

病毒性疾病:当心风疹麻疹

春天是孩子容易被风疹、麻疹病毒侵害的季节,这些疾病原属于传染病,但由于会出现皮疹等反应,一些年轻的父母分不清楚,也会到皮肤科求诊。对于这类疾病,家长最应该注意的是隔离。如果在幼儿园或学校发生了麻疹、风疹,应该让健康的孩子尽快和病儿隔离。

过敏性皮肤:离开过敏源

春天是气候转换的季节,由于空气中散布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一些有过敏性皮肤的人在接触了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物质后,皮肤会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出现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因为这些问题到皮肤科门诊来求治的病人也不少。

减少过敏先要离开过敏源,皮肤敏感的人户外活动时要比一般人更小心,免得面部皮肤沾到花粉等物质。

春季防病保护好易感人群

专家提醒大家,春季传染病种类多,危害大,要提高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意识,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控制的措施。

预防春季传染病首先是保护好易感人群。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对宠物狗、猫及各种家畜接种相关疫苗。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要保持办公地点以及家中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电影院、游艺活动室等),外出时戴口罩并作好必要的空气消毒。家中备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对室内表面进行消毒清洗。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专家认为,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春食芽菜正当时


小时候,到了春天,经常和小伙伴去野外采摘洋槐树芽和枸杞芽,回到家把战利品交给妈妈的那一刻感觉非常自豪,勤劳贤惠的妈妈会用热水把芽菜焯一下,然后加入醋、盐、香油、蒜泥一拌,便是一道可口的佳肴。

随着春天的到来,心中便又想起了儿时吃过的那些芽菜

芽菜的分类

芽菜可分为种芽菜和体芽菜两种。前者指由种子萌发形成的芽苗菜,如豆芽苗、萝卜芽苗等;后者则指直接在植株上长出的,如香椿芽、槐树芽等。

芽菜的历史

芽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传统的芽菜通常指绿豆芽、黄豆芽和蚕豆芽等豆芽菜,而我们现在提起芽菜可远不止这些,香椿芽、枸杞芽、花生芽、萝卜芽、荞麦芽、苜蓿芽、花椒芽等都属于芽菜。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早已认识到一些植物的幼嫩器官可供食用,并将这一类食品冠以芽、脑、梢、尖、头等名称,以表达其幼小、鲜嫩、清洁、富有营养等特点。这表明古人已为体芽类蔬菜界定了一个大体范围。

《红楼梦》中曾多次提到芽菜,例如第六十一回中有油盐炒枸杞芽的描写;《金瓶梅》第四十五回有黄芽菜馄饨汤的吃法。其他象柳芽、槐芽的各种吃法,在民间更是名目繁多。

香椿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香椿芽即香椿树的嫩芽,是人们熟悉的体芽菜。民间有杜鹃啼血椿芽红的诗句,表明采摘椿芽的最佳时间是每年清明节前后。

花椒树的枝条在春天绽出的嫩芽叶,也是人们喜食的体芽菜。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椒中有:其芽叶及青摘去,可以为菹。北京时令菜椒蕊黄鱼中的椒蕊就是春天采下来的花椒芽。

人们食用的姜芽是从种姜上的芽萌动至第一片姜叶展开时采摘下来的,也是一种体芽菜。武汉的姜芽子鸡,上海的姜芽千丝均是地方名菜。诗人苏东坡有春社姜芽肥胜肉的诗句,足见人们对姜芽的喜爱。

中国人喜欢的茶叶,多是由嫩芽及嫩芽下第一、二片嫩叶制成,茶叶入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杭州名菜龙井虾仁就是由梅坞龙井与鲜活河虾做成,因此这茶叶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特殊的芽菜。

竹笋看起来个头很大,似乎和芽菜沾不上边,但实际上它是竹子发芽时的产物,也属于芽菜之列,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诗经》上有其簌伊河,惟笋及蒲的记载。所以,笋也是芽菜,我们日常食用的笋就是嫩肥短粗的鞭芽。北宋诗人欧阳修有残血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的名句。

芽菜的特点

芽菜和普通的蔬菜比起来,有其独到之处。

第一,芽菜生长期短,一般长一到两周就可以食用,也正因为生长周期短,所以生虫生病的几率小,一般也不会使用农药,这使得芽菜比普通的菜更加安全;

第二,芽菜通常不需施肥,只要浇适量的水就行了,芽菜的营养基本靠种子和植物本身供给;

第三,芽菜食用时口感细嫩,而许多芽菜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可以食用,一旦长老就没法吃了;

第四,芽菜通常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我们的身体有较好的营养作用。

芽菜的烹调方法

芽菜的吃法很多,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

第一, 芽菜炒着吃。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吃法,例如蒜蓉豆苗、荤炒芽菜、素炒芽菜、茄汁虾仁芽菜等。

第二, 生吃芽菜。许多芽菜适合生吃,口味清爽。如萝卜苗、香椿芽等,生吃时也可采用蘸酱等调味方法,让芽菜更可口。

第三, 水焯后凉拌。洋槐芽、枸杞芽等芽菜直接生吃时会有苦涩味,最好的做法就是先用热水炒一下,拔一拔苦味,然后再加入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将能起到很好的去苦增香的作用。

第四, 芽菜蒸着吃。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蒸菜的习惯,芽菜也可以这种烹调方法。把芽菜和适量面粉搅拌均匀,然后上锅蒸大概7-8分钟(视芽菜种类、火力大小,时间略有不同),出国后加入蒜汁、盐、醋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或是将作料调制成汤汁,蘸着吃蒸菜,美味至极,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五,把芽菜用于做汤羹。我们制作汤、羹类食物时,在出锅前加入适量芽菜,既能起到点缀颜色的作用,还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并且让汤羹更美味。(作者:王旭峰)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入秋进补枣正当时 食用有7禁忌》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春季艾灸养生正当时”专题。

入秋进补枣正当时 食用有7禁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