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补中益气食物 > 导航 > 补中益气食物

中医教你正确补中益气法

补中益气食物。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医教你正确补中益气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医通常把补益类中药分为四类:即补气类中药、补血类中药、补阴类中药、补阳类中药。其中补气中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补血类中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桑葚、龙眼肉等。补阴类中药有: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黑芝麻等。补阳类中药有: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蛤蚧、杜仲、核桃肉等。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补益类中药呢?中医上主要是依据病情和时令来选择。

一、根据病情补益

中医在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最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和原则,用药治病如此,在补益方面的选择也是同样,必须按照中医用药的特点,分清阴阳气血的虚实,辨证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其补益的功效。

阴虚:常见身体消瘦、头晕耳鸣、嘴唇殷红、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咳喘咯血、遗精。即可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阳虚:多见于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无精打采、腰膝酸软、自汗、小便清。即可选用补阳类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杜仲、核桃仁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气虚:当出现困倦乏力、气短、不愿多讲话或讲话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稍加运动即大汗淋漓时,即可判为气虚。这时就可以服用补气类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各类成药或汤剂。

血虚: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口唇与指甲盖色淡、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这时就可以服用补血类中药,如当归、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熟地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

通常虚证出现时不单纯只是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二、按时令补益

中医所讲的症,不但是讲明气血阴阳虚实的情况,而且反映出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在一年当中,由于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人体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中医认为春温、夏热、而暑湿盛,秋凉而燥,冬寒。因人的生理病理受这些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或是在出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季节特点来使用补益类药物。

春季,特别是遇到少雪温盛的异常气候时,肝病多发,此时便可应用一些滋阴养肝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杭菊花或菊花晶等。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易伤津液和气,故可常饮绿豆汤、藕粉、荷叶粥等,既可养阴益气,又可防暑降温。另外,夏季温度较高,如逢多雨也会使湿度大大增加,这样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夏季又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宜时常服用藿香正气水(丸),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体开始处于收缩的状态,这个季节常常会引起一些老年人咳嗽或咽喉痛,这时就可以服用一些生津润燥的药物,如银耳冰糖煎服,或再加些川贝效果更佳,还可服食百合粥、秋梨膏等。冬季天气寒冷,为了抗寒保温越冬,人体处于准备贮藏能量的阶段,此时予以适当的进补,增加体内的精血、元气,既可防寒抗病,又能为翌年春天打下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可用人参、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天麻、核桃仁等,阴阳皆虚者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脾气弱者可服用人参归脾丸。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年四季的变化与药物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若不考虑季节的不同,不加辨证分析的使用药物,轻者达不到目的,重者则会加重病情,危及健康。所以,四季用药的学问不可忽视。

Ys630.com相关知识

补中益气的偏方


现代人有很多的人都是需要补中益气的。补中益气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补中益气的偏方以及补中益气的方法和几种能够补中益气的食物,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补中益气的偏方

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2、人参酒偏方

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3、补中益气的偏方

用羊胃一具,装入羊肾四枚,地黄三两,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两、白拉丁文、桂心、人参、厚朴、海藻各一两五钱,甘草、秦椒各六钱,均研为末,缝好,蒸熟。再晒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4、赤芝偏方

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5、南瓜偏方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的五谷杂粮

(1)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2)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3)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4)高粱

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5)糯米

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6)小麦

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结语:通过这里推荐的几种能够有效治疗补中益气的偏方,相信很多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及了解吧!那么,如果你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的话!就要在医师的建议下赶紧用以上的偏方进行治疗了!

中医教你正确选补虚中成药


导读:补虚药是指能补充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消费者购买中成药进行保健者逐渐增多。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仅凭经验或被媒体广告左右而购买,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如何正确选补虚中成药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药品质量。

首先应到医院药房或正规药店购买。因其可靠的进货渠道、规范的管理能保证其质量。其次消费者本人可多选择名牌厂家如宛西制药、同仁堂制药等厂家的产品,再注意产品包装的精制程度、瓶口是否密封,药物是否有霉变,效期的远近等等。另外价格与质量层次也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只贪图便宜,而忽视质量。

二是咨询中医。

消费者在服用一段时间补药后,应注意观察自身病证或其他的一些变化,特别是年长者或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应及时联系咨询中医师。

三是阅读说明书。

消费者在服用补药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服用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禁忌证等。如补肾药用淡盐水服用可增强疗效。补虚药不宜与萝卜同时服用,且感冒时应停止服用。

四是积累医药知识。

中医治病讲求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若人体的气、血、阴、阳不足,由此而产生的病证,分别称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气虚多指肺脾气虚,症见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动则气促汗出等,可选用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健脾丸等。

血虚可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唇爪色淡,妇女可出现月经不调等,可选用归脾丸、养血饮、复方阿胶浆等。

阴虚可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唇赤颧红、心悸失眠、盗汗等,可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

补中益气丸配方


补中益气丸这种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以及补血的,对于脾肺气虚的患者是最好的药物,而且便秘患者也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补中益气丸。然而,补中益气丸为什么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功效,主要是因为这种药物含有白术以及黄芪这种药材,所以才能够起到调理肠胃。

【组成】黄芪18g,党参10g,当归6g,陈皮8g,升麻4g,柴胡4g,白术9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②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③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析】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举阳气,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当归养血和营,与黄芪相伍以补气生血;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运,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使药。方中诸药,补益、升提、燥湿、行气兼顾,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且能燥脾之湿,补不壅中,使脾气旺,清阳升,运化健,气血生,元气充,则诸证自愈。

【加减】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应用】本方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的作用,临床运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临床证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均可加减应用。

【宜忌】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看好时令巧补中益气


中医通常把补益类中药分为四类:即补气类中药、补血类中药、补阴类中药、补阳类中药。其中补气中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等。补血类中药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桑葚、龙眼肉等。补阴类中药有: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黑芝麻等。补阳类中药有: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蛤蚧、杜仲、核桃肉等。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补益类中药呢?中医上主要是依据病情和时令来选择。一、根据病情补益中医在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最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和原则,用药治病如此,在补益方面的选择也是同样,必须按照中医用药的特点,分清阴阳气血的虚实,辨证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其补益的功效。气虚:当出现困倦乏力、气短、不愿多讲话或讲话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稍加运动即大汗淋漓时,即可判为气虚。这时就可以服用补气类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各类成药或汤剂。血虚:常常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口唇与指甲盖色淡、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这时就可以服用补血类中药,如当归、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熟地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阴虚:常见身体消瘦、头晕耳鸣、嘴唇殷红、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咳喘咯血、遗精。即可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枸杞子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阳虚:多见于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无精打采、腰膝酸软、自汗、小便清。即可选用补阳类中药,如鹿茸、冬虫夏草、韭菜子、杜仲、核桃仁等,或是以这些药为主的成药或汤剂。通常虚证出现时不单纯只是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二、按时令补益中医所讲的症,不但是讲明气血阴阳虚实的情况,而且反映出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在一年当中,由于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人体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中医认为春温、夏热、而暑湿盛,秋凉而燥,冬寒。因人的生理病理受这些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健康的情况下,或是在出现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季节特点来使用补益类药物。春季,特别是遇到少雪温盛的异常气候时,肝病多发,此时便可应用一些滋阴养肝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杭菊花或菊花晶等。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易伤津液和气,故可常饮绿豆汤、藕粉、荷叶粥等,既可养阴益气,又可防暑降温。另外,夏季温度较高,如逢多雨也会使湿度大大增加,这样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夏季又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宜时常服用藿香正气水(丸),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体开始处于收缩的状态,这个季节常常会引起一些老年人咳嗽或咽喉痛,这时就可以服用一些生津润燥的药物,如银耳冰糖煎服,或再加些川贝效果更佳,还可服食百合粥、秋梨膏等。冬季天气寒冷,为了抗寒保温越冬,人体处于准备贮藏能量的阶段,此时予以适当的进补,增加体内的精血、元气,既可防寒抗病,又能为翌年春天打下一个良好的生长基础。可用人参、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天麻、核桃仁等,阴阳皆虚者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脾气弱者可服用人参归脾丸。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年四季的变化与药物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若不考虑季节的不同,不加辨证分析的使用药物,轻者达不到目的,重者则会加重病情,危及健康。所以,四季用药的学问不可忽视。

益气补脾丸与补中益气丸哪个好呢


生活中有的男性会出现很多的疾病,比如脾气不足,甚至有的人会挑食,精神方面也会有一些,补气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那么益气补脾丸是很多人都爱吃的药物,但是也有的朋友会口服补中益气丸,那么这两种补充益气的药物哪个会更好一些呢,下面就针对两种药物的知识详细的关注一下,简单的了解一下。

健脾丸(唐龙)

脾气虚症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一般是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导致的,那么,补中益气丸和健脾丸哪个更好?

脾气虚症的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软无力,脾气虚证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法,常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病所表现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胃脘嘈杂,嗳气胀痛,大便溏泻症状,用健脾丸每次6克,饭后姜枣汤送服,可以得到调补和改善症状二痊愈,因此,补中益气丸和健脾丸对脾气虚症的治疗效果均不错,而健脾丸的性价比比补中益气丸的高。

益气补脾丸是很好的一种补充益气的方法,选择用益气补脾丸呢对个人的脾气补充是很好的,而且有的人会选择用益气补脾丸来补养身子,其实有的人选择用补中益气丸来补充,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药物来补充气血,对健康都是有帮助的,而且每种药物的功效都是很重要的。

补中益气丸治疗鼻炎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患有鼻炎的症状,大体分为慢性鼻炎和急性鼻炎,诱发的病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主要表现症状有:鼻子堵塞、流鼻涕、嗅觉下降等,直接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目前可以缓解鼻炎的方法很多,本文就介绍下补中益气丸治疗鼻炎,健康有效,患有鼻炎的患者可以尝试下。

补中益气汤治疗鼻炎也疗效确切,这是因为中气不足,必然导致肺气不足,而鼻为肺窍,肺气一旦不足,鼻窍必然不耐受刺激,而容易表现出慢性炎症的症状。所谓中气不足,九窍为之不利,就是这个意思。

治疗鼻炎的手段就是,外感的用辛夷散,如果患者素体中气不足,合用补中益气汤或者理中汤、甚至附子理中汤;单纯气虚型的常服补中益气丸就可以了;痰浊重的温胆汤加藿香、黄芩;气虚而痰湿重的补中益气汤合温胆汤加藿香。反正就是这几个处方变来变去,就能取效,如果患者能坚持长期吃点药,鼻炎也就可以痊愈了,谈不上什么不治之症。

鼻炎的并发症

1. 急性鼻窦炎 鼻腔炎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内蔓延,引起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其中以上颌窦炎及筛窦炎多见。

2. 急性中耳炎 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

3. 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感染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小儿、老人及抵抗力低下者还可并发肺炎。

4. 鼻前庭炎 感染向前直接蔓延。

5.其他感染 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泪囊炎等。

其它治疗鼻炎方法:

1. 病因治疗 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临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 局部治疗

(1)鼻内用糖皮质激素 慢性鼻炎首选用药,具有良好抗炎作用,并最终产生减充血效果。根据需要可较长时间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好。

(2)鼻腔清洗 鼻内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3)鼻内用减充血剂 可选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长期应用0.5%~1%麻黄碱滴鼻液可损害鼻黏膜纤毛结构,应尽量避免。若不得不使用,应少量间断使用。禁用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4)其他治疗 包括封闭疗法、针刺疗法等,已很少应用。

什么是补中益气颗粒


补中益气颗粒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成药,补中益气颗粒的药用功效非常的强大,所以补中益气颗粒受到了很多朋友的欢迎,补中益气颗粒有补中益气和治疗脾胃虚弱的效用。虽然补中益气颗粒的药效很好,但是我们在服用补中益气颗粒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补中益气颗粒。

成份

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白术(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辅料为糊精。

性状本品

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辛。

功能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

规格

每袋装3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中成药,那就是补中益气颗粒了,我们知道补中益气颗粒的药效很明显,所以补中益气颗粒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补中益气颗粒的功效和服用补中益气颗粒的注意事项。

补中益气颗粒的功效


人的身体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其中就包括气血不足这种毛病,出现气血不足以后会导致身体出现贫血、头昏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在孕妇以及经期等女性身上出现,然后补血益气的方法可以通过吃药来实现,其中就包括补中益气颗粒,这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药,那么补中益气颗粒的功效是什么?

脾虚是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补中益气颗粒在补理气血上具有很不错的效果,多用于体质、脾胃虚弱的人群,在提高免疫力、泌尿与杀菌上是非常明显的,可以防治病毒的侵入,对内分泌失调的人群也有调节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头晕、皮疹等过敏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服用补中益气颗粒期间,如果感到不适要尽快告诉医师或药师。情况紧急可先停止使用,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补中益气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炙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以及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建议你还是及时的面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处理的,平时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的,不建议你乱吃药的。

补中益气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主要作用是补气健脾,升阳举陷,适合于中气虚的人服用,比如说平时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少气懒言,饮食减少如果说你是平时大便不成形的话,那建议你可以选择服用人参健脾丸,大便不成形一般常见于由于脾气虚或者说阳虚造成的。

生活中中医养生法


中医养生保健是以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维持人体见看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对于调身养性、抵抗疾病、增进健康大有裨益。以下几种简便的方法,我们不妨一试:

按按耳门防耳鸣 耳门附近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临床上可针刺、点压这3个穴位治疗耳鸣、耳聋。平时,我们可以将两手掌同时紧压左右耳门,以出现酸胀感为度,持续5~6分钟为宜。此方法具有清窍开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有利于预防耳鸣、耳聋。在按压耳门的同时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叩击后脑,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能防治头痛、头晕等。

抵压上腭促消化 吃完饭并用清水漱口后,保持坐位,用舌尖抵压上腭数次,使唾液分泌增加,然后将唾液缓慢咽下。这样既能促进消化功能,还能改善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屏气呼吸助健康 傍晚时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然后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屏住,再慢慢吐出,休息2分钟后,再重复此动作5~6次。这是中医调气的方法,能调节人的身体功能,改善呼吸,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很有帮助。

背部保暖抵风邪 背部是风寒病邪容易侵犯机体的常见部位之一,在天凉时候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暖。当背部发僵、发紧,甚至有酸胀痛感觉,说明背部受凉。在添加衣物的同时,可以拔拔火罐,还可以将红花、千年健、桃仁、防风等药物用布包裹后放入水中蒸煮,待水温适宜时,将毛巾浸湿后敷在背部。

扩胸运动护心肺 心肺在胸中。两拳紧握,两侧上肢同时向外、向后伸开,连续做15次左右为一个过程,每天重复3~4次。还有一种方法,将手掌伸开,五指合拢,从两胁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发热为度,既能保护胸壁肌肉,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点按足底强整体 现代全息理论认为,足是人体的整体反映,通过足部刺激可增强人体功能。如点按足底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当第二跖骨间隙中点凹陷处),可防治高血压、便秘、咽喉肿痛等;点掐阿氏穴(大脚趾甲旁外侧约3毫米处)可以预防颈椎病,这几个动作都是以酸胀痛为度。

中医教你正确补中益气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