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初春饮食养生 > 导航 > 立夏养生饮食有讲究

立夏养生饮食有讲究

2019-10-06

老人初春饮食有讲究

初春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方面的误区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老人初春饮食有讲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气候变化较大,容易使老人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因此,老年人在初春要注重养生,尤其要讲究饮食。

老人初春饮食有讲究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营养构成要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该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为好。老人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虾、牛奶、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早春过后,气候由寒转暖,温度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物质在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含量最多。

另外,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容易使老人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饮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200克,或用香蕉皮50克煎水代茶饮。还可用芹菜3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等。也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煮后,在饭前空腹服,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是,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老人春季养生吃什么 四大健康食谱最养生

下面介绍了几款适合老年人春季养生的食谱,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芹菜粥

大米250克,加适量水,煮至半熟状,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120克,煮粥至熟食用。春季既是芹菜大量上市,又是肝火头痛和高血压病的好发时期,食用芹菜粥,可以清肝热,降血压,止晕。

猪血菠菜汤

取猪血500克,切成片,菠菜500克,洗净切断,共煮汤调味食用,每曰或隔曰1次。此汤是具有补而兼通供销,体弱及老人便秘、痔疮便血者最宜食用。

竹叶粥

淡竹叶干品15克(鲜品竹叶30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白砂糖适量。先将竹叶、石膏同放入沙锅内,加水5碗,煎至4碗,去渣取汁,后下粳米做米做粥,待熟烂,入糖搅匀即可。每曰食1次,连服3~5曰,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症见口渴多饮,心烦,目赤,舌红,苔黄,脉树或洪大,口舌生疮糜烂,尿黄,以及诸热毒肿,发背痈疽等。

蜜糖蒸萝卜

大白萝卜1个,清洗干净,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蜂蜜,置于碗中,隔水蒸熟。春天对风热感冒,食用蜜糖蒸萝卜,防止感冒,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病症效果较好。

扩展阅读

初春老人护好关节



初春老人护好关节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膝关节的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容易在春天复发的疾病。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往往冬季注意保暖关节,春季却容易疏忽。

骨科专家提醒,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多雨潮湿,往往是关节炎的发作季节,很多病人在这个时候出现关节冷痛、怕风、怕冷等症状。那么,如何在初春护好关节呢?

一、时刻保暖要记得

“秋勿忙加衣,春忌早减棉”。千万不可因为气温回暖,就过早把棉衣脱掉,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要注意对膝部的保暖,外出要戴上护膝。即使出汗后,也不要马上用冷水洗澡或冲洗膝关节,以防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

二、平时锻炼要适当

老年人都喜欢晨练,不过春季早上凉,锻炼前,可以先活动膝关节两分钟,使膝关节得到放松。

大风天气避免外出,以免寒气入侵,让膝关节得到休养。跑步锻炼时,不要跑得太快,脚踩地时不要用力过猛,这样可以缓冲腿的震动。

早春可以选择多在家里进行关节锻炼。仰卧躺在床上,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直腿上抬,慢慢地增加角度。对体况较好的老年人,可以模拟踏自行车动作。这些功能性锻炼,可使膝关节屈伸活动自如,还可预防肌肉萎缩,增强肌力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但注意不可过度消耗体力。

三、闲暇娱乐要多动

老年人闲来无事喜欢打牌、玩麻将或看电视,不过时间不要太久,否则膝关节就会酸痛不舒服,不管是做哪项娱乐活动都应隔一段时间站起来走动走动,活动活动膝关节,或者自己按摩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

肩关节也是需要老年朋友在早春重点保护的部位。尤其要在早春预防“漏肩风”。注意肩部保暖,早晚穿上护肩、棉马甲等,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以降低发病的几率。

另外,老人春季痰多,多与气管着凉有关,要注意出门要护住脖子,咽喉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门户”,是预防外感疾病、气管炎、咳嗽要保护的地方。不要过早地穿低领衣服,如果没有领子可系上围巾。

总之,“保暖”二字,要贯穿老年人早春全程。

饮食上,建议高龄老人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阳光好的天气,多做“日光浴”。

每次锻炼前,充分的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在剧烈运动时建议带好护膝、护躁,穿长袜,以保护关节与肌肉。运动后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血管突然痉挛造成局部组织代谢障碍。
.

老人手杖有讲究


理想的手杖应该是杖杆质地坚固,长度合适,杖头(杖杆下端)用金属箍加固。当然,不是用金属把杖头整个包起来,因金属接触地面容易打滑。杖柄大小适宜,能握紧而且使人感到舒适。

手杖是老年人的“朋友”,依靠它的帮助,行走或站立可以省不少力,也可避免摔、滑等意外的发生。因此,手杖虽小,对老年人却至关紧要。一根理想的手杖,可使老人行走时感到舒适、可靠。

并不是每一根手杖都适合生理要求。有不少老年人的手杖是不理想的,有些手杖甚至容易出现危险。英国老年医学部门曾对60名老年人使用的手杖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只有15人使用的手杖长度是恰当的。另外还发现许多手杖已经裂开,或者与地面接触的一端已经磨得很平滑。国内也有人访问了一些使用手杖跌倒过的老年人,发现多是因杖杆过长,有14根超过标准长度10厘米以上,26根手杖有危险,其中23根质量低劣、太陈旧或缺少金属箍,2根容易弯曲变形,1根杖杆已破裂。

理想的手杖应该是杖杆质地坚固,长度合适,杖头(杖杆下端)用金属箍加固。当然,不是用金属把杖头整个包起来,因金属接触地面容易打滑。杖柄大小适宜,能握紧而且使人感到舒适。

怎样确定手杖的标准长度呢?英国的沙英勃利博士曾介绍过两种测量手杖长度的方法:

一、将上肢紧贴身体一侧下垂,腕部与地面的距离即是应该使用的手杖的正确长度;

二、测量地面到大腿骨上端外侧突出点(即大转子)的距离,应是手杖的长度。

手杖的握手部位不宜太小,杖柄稍宽,可使老人或关节炎病人手感舒适,疼痛减轻。手杖头用金属箍加固也很重要,以免在使用时杖杆损坏而发生意外。许多老年人金属箍掉了也不在意,容易出现危险。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初春饮食有讲究》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初春饮食养生”专题。

老人初春饮食有讲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