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心理养生 > 导航 > 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

2019-10-06

老人再婚的心理建设

心理养生。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不同人群的养生呢?以下是养路上网站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再婚的心理建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老人再婚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因为老年人可塑性较差,长期的生活模式要改变是有困难的,再婚后双方一有矛盾,就会与前妻或前夫相比较,容易产生感情上的不谐调而导致婚姻破裂。

为了使双方迅速建立融洽的感情,呵护这朵迟来的爱情之花,首先要尽快摆脱前妻或前夫的影子。这显然不是易事,但必须努力去做,如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和理解之后,将旧人的物品搬走,以免引起睹物思人的尴尬 ;尽量不在对方面前提与旧人相处的情景,或尽可能不去进行二者的比较;多了解一些对方旧人的情况,努力比对方旧人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其次要注意不去触 动各自心理上的敏感点,例如双方条件的优劣问题、对方带来子女的问题、彼此间的信任问题,特别是那些因受过严重刺激而竭力回避或厌恶的事情,即对方的心里疮疤、感情上不幸的烙印,并且时时注意培养新的感情。经过上述努力,再婚夫妇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起来,就能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幸福家庭。

扩展阅读

再婚老人常见的几种心理


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即很多现代的年青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

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多的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时有的情感和行为。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情爱的伴恋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岐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岐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它原因,当时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进行老人再婚的心理保健


对配偶早逝或离异的老年人来说,都将面临一个再婚的问题。老年人对再婚应持慎重的态度,绝不可草率从事,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沙漠上的楼阁,会随时倒塌,再婚对老年人的体力、精力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如果认准了路,就要消除各种顾虑,如社会舆论的压力、子女反对的压力,大胆往前走。

老人再婚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因为老年人可塑性较差,长期的生活模式要改变是有困难的,再婚后双方一有矛盾,就会与前妻或前夫相比较,容易产生感情上的不谐调而导致婚姻破裂。

为了使双方迅速建立融洽的感情,呵护这朵迟来的爱情之花,首先要尽快摆脱前妻或前夫的影子。这显然不是易事,但必须努力去做,如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和理解之后,将旧人的物品搬走,以免引起睹物思人的尴尬;尽量不在对方面前提与旧人相处的情景,或尽可能不去进行二者的比较;多了解一些对方旧人的情况,努力比对方旧人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其次要注意不去触 动各自心理上的敏感点,例如双方条件的优劣问题、对方带来子女的问题、彼此间的信任问题,特别是那些因受过严重刺激而竭力回避或厌恶的事情,即对方的心里疮疤、感情上不幸的烙印,并且时时注意培养新的感情。经过上述努力,再婚夫妇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起来,就能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幸福家庭。

老人再婚,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老伴在世时,老张总是乐呵呵的,但自从妻子去世后,他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以往的笑容没有了,甚至见了熟人也懒得说话。孩子们担心他窝出病来,托朋友做工作,给他又找了个老伴。新老伴68岁,是一位退休工人,心直口快,老张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老两口常常相跟着去买菜,遛弯儿……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大约半年后老张的新老伴毅然和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们问爸爸原因,他说嫌新老伴爱唠叨,经常让他生气。而新老伴则委屈地说:“好心好意让老张少喝点儿酒,少抽点儿烟,还不是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可他不但不领情,还发脾气,不识好歹,太不尊重人了!”弄得做儿女的也不知如何是好。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丧偶者超过几百万,再婚已成为不少丧偶或离异老人的选择。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银发老人喜结良缘的佳话不断传出,有相当一部分再婚老人很快选择了离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一方不能善待唠叨而引起矛盾,以至于“分道扬镳”者不在少数。

那么,老年人应怎样才能善待唠叨呢?首先,对唠叨应充分地理解。唠叨多是由于不顺心的事引发出来的,她(他)心中有委屈,有想法,又一时得不到自我解脱,只好向她(他)最信赖、最亲密的人倾诉,这是她(他)敞开心扉向老伴袒露真情实感的一种方式,是夫妻关系中一种本能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唠叨就是信任,就是恩爱,就是责任,这样理解老伴的唠叨,就不会产生反感了。

其次,对待唠叨不能愤然出击,老年人的唠叨多是约束、激励,期待晚年生活更加美好愉快。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离退休的老年人就是在老伴的唠叨中学会了煮饭、炒菜,戒了烟酒,改变了睡懒觉、不卫生的不良习气,双双去了老年大学,练书法、听音乐、下围棋,增进了身心健康,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相反,像老张那样,因为对唠叨愤然回击而刺伤了再婚老伴的自尊心,导致了离异的结局;甚至,有的老人由于对待唠叨愤然回击,使另一方血压升高或发生猝死或留下终生的残疾或苦痛。所以当老年夫妻遇到唠叨时,切不可以说气话、绝话,不要愤然回击。

再次,化解矛盾是治愈唠叨的良方。老年人的唠叨道出心声,摆出问题,让人知道了矛盾的所在。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另一方应针对唠叨中暴露出的矛盾妥善解待,如她(他)因你打麻将玩牌而唠叨,你就应自我检查一下,是否打麻将玩牌超过了“度”?能否因她(他)替你担心而改变一下自己的娱乐方式?这种化解矛盾的方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皆大欢喜的。如果遇到唠叨,一时找不出化解矛盾的良策,还可选择“暂时回避”的办法――出去走一走,避开矛盾,或者保持最好的心态沉默不语,因为“沉默是金”。

总之,善待唠叨是调整夫妻间心理状态的良方,再婚的老年朋友们不妨一试。

细数老人再婚的四大心理障碍


孤身的老年人内心渴望能再找个老伴,携手人生风雨,无可非议。但太多的世俗束缚让一些孤独的老人“做梦都在想,醒来不敢讲”。在目前社会环境下,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是:

陈旧道德观念的束缚

老年人往往自己给自己泼凉水:“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似乎老年人谈恋爱有“老不正经”之嫌。有一些老年人因受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认为无欲是高尚人的修养,所以即便有再婚的想法和欲望,也会自我压抑。

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我国尤其是解放前,鳏夫再娶,寡妇改嫁,历来名声都不那么好。许多人总以“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迂腐观念来加以评头论足,老人再婚经常成为左邻右舍茶余饭后的话柄,而且周围人在谈论中总带有几分讽刺的意味。这使那些想再婚的老年人望而生畏。

子女的反对

女反对可以举出无数条理由来,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闲话,认为晚辈不孝,长辈才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长者;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老年人好不容易谈妥了婚事,就因为子女的这些理由而被迫解除婚约的例子层出不穷。老年人双方情投意合,却无法结婚,让人不免叹息。

生活水平方面的困扰

倘若没有住房和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经济来源,势必会阻碍老年人的婚恋。两个老人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若住房条件不宽裕,或者得与儿女们住在一起,那生活上肯定不是很方便,这也非常可能成为制约老年人再婚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再婚的心理调适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那么老年人再婚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

矫正再婚心理动机

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有些老年人认为再婚只不过是找个“伙伴”,打发日子而已,忽视了再婚的爱情价值。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克服回归心理

老年人总喜欢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之中,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就在感情上拉开了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双方都应认识到,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家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信任,才能创造美满幸福的新家庭。

适应对方心理特征

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但进入更年期后,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老伴的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同等对待前婚子女

再婚夫妇应克服“排他”心理,与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关系,把双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视同仁。

此外,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是令人心碎的悲伤事件,但又无可挽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把老伴的遗物收藏起来,将注意的重点转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不要老是回忆往事,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减轻老伴故后的孤独凄凉感。再婚老年人常有对不起已故老伴的自责心理,可进行一些积极、愉快的活动来避免这种心理。

老年人再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拥有勇敢地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儿女在孝敬老年人的同时也要支持他们再婚,让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再婚夫妻存在哪些心理?


再婚夫妻存在哪些心理呢?再婚夫妻的心理状况同初婚夫妻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具有后者一般所不具有的某些心理敏感,下面做了详细介绍。

再婚夫妻存在的心理:

习惯心理一般在第一次婚姻中可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再婚后相互之间一时不能适应,特别是性生活习惯,如果互相不去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欲望、要求和技巧,很可能导致性生活的不和谐,引起双方的不满。

所以,再婚夫妻应当主动适应对方的习惯,寻找一个能照顾到双方习惯的折中解决办法。此外,双方都应有足够的宽容精神,扬长避短,互相协调,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活习惯。

自私心理初婚家庭的子女用血缘这条固有纽带,把父母粘合在一起,而再婚家庭的子女因无血缘关系,容易滋生矛盾而起离间作用,易使各自父母产生自私心理偏袒自己子女。其实,血缘不能完全超越后天的感情,关健是再婚后双方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度博爱的胸怀,处理好与继子女的关系,如果视对方的孩子如自己的亲生儿女,甚至更胜一筹,那就可以大大缩短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

戒备心理再婚夫妻双方都有一些过去家庭中的财物,鉴于前次婚姻的破裂,常会产生戒备心理,实行经济封锁、分心眼、留后手、闹独立,这会使现实家庭名存实亡。其实,既然重建了家庭,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共同使用一切财物,这样才能密切夫妻感情。

怀旧心理多见于前婚夫妻感情深厚,一方因病或意外事件而亡故的再婚者。再婚后时常流露出对前婚配偶的怀念之情,而这种怀旧心理最易引起再婚中对方的痛苦。所以,再婚者在再婚后必须从感情上面对现实以增强防范怀旧心理。

比较心理再婚夫妻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便是用原配偶的优点与现配偶的缺点相比较,事事挑剔,处处不满。这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也使自己对重建的家庭失望,导致婚姻的再度破裂。殊不知人各有长,亦各有所短。应当积极地全面地评价对方,了解对方,认识对方优点,帮助其克服缺点,使对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配偶。

嫉妒心理许多再婚者常嫉妒或计较对方的前婚生活,不时地揭其隐私、捅伤疤,亵渎对方人格,挫伤对方自尊心,日久必将影响双方的感情。因此,再婚夫妻必须防范嫉妒心理,特别是性爱型嫉妒,重视对方的心理贞操,珍惜对方爱的感情,抚慰对方饱受创伤的心灵,才能使两颗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报复心理不少被动离婚者,对前配偶心怀怨恨,在重新选择对像时只要求外貌或某些方面超过前配偶,达到报复的目的。由于这种选择常有盲目性,不讲感情基础,非但不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而且也使再婚后家庭基础也不稳固。因此,婚姻心理学家认为:重要的是反思一下自己,重新评价一下自己在过去家庭中的表现,找出前婚的误区,并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这才有助于在新组合的家庭中当好称职的角色,从而,提高现实婚姻的质量。

再婚老人最忌讳什么


如今,老人离婚、丧偶后再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新组成的家庭常常并不都幸福;甚而很快夭折。其原因之一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处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伤了对方。因此再婚老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双方敏感的问题应有所“忌讳”。

一是莫将新伴比旧伴。许多丧偶老人都会想念以前的老伴,再婚后也容易将新伴与旧伴相比,若新伴在某些方面不如原来的老伴,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新老伴面前夸奖旧伴。这样会导致新老伴的心理不平衡,引起摩擦不和。

二是莫将原来的家庭阴影带入新家庭。因为感情不和与老伴分开的老人,再婚后如果把原来感情上的阴影带进新的家庭,事事耍态度、提防新老伴,这样双方的感情就会出现隔膜,生活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三是不要让经济问题侵蚀双方情感。经济问题是再婚后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双方都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私藏小金库或总将钱放在嘴边,为金钱而斤斤计较,这也会给婚姻带来阴影,而使新的婚姻难以维持。

四是不要因偏心导致婚姻夭折。人们都认为孩子是自家的好,在孩子问题上,如果双方都偏袒自己的孩子,很容易使子女同老人形成对立,从而影响老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再婚老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言行,细心呵护培育双方植下的婚姻之树,这样才能得到晚年的幸福和快乐。

心态好老人再婚不难!


经过下述努力,再婚夫妇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起来,就能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幸福家庭。

对配偶早逝或离异的老年人来说,都将面临一个再婚的问题。老年人对再婚应持慎重的态度,绝不可草率从事,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沙漠上的楼阁,会随时倒塌,再婚对老年人的体力、精力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如果认准了路,就要消除各种顾虑,如社会舆论的压力、子女反对的压力,大胆往前走。

老人再婚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因为老年人可塑性较差,长期的生活模式要改变是有困难的,再婚后双方一有矛盾,就会与前妻或前夫相比较,容易产生感情上的不谐调而导致婚姻破裂。

再婚老人要注意不去触动各自心理上的敏感点,例如双方条件的优劣问题、对方带来子女的问题、彼此间的信任问题,特别是那些因受过严重刺激而竭力回避或厌恶的事情,即对方的心里疮疤、感情上不幸的烙印,并且时时注意培养新的感情。

为了使双方迅速建立融洽的感情,呵护这朵迟来的爱情之花,首先要尽快摆脱前妻或前夫的影子。这显然不是易事,但必须努力去做,如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和理解之后,将旧人的物品搬走,以免引起睹物思人的尴尬 ;尽量不在对方面前提与旧人相处的情景,或尽可能不去进行二者的比较;多了解一些对方旧人的情况,努力比对方旧人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再婚让老人不再孤独


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丧偶的老人再婚以后生活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感孤独,觉得生活更有意义。这说明重婚可以解决老年人丧偶后在生活、情感上的痛苦与无助。


首先,一个新的老伴可以共同分享、追忆生活的往事、喜怒哀乐,这样可以排除内心的烦恼、焦虑、苦闷忧郁。使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刺激达到平衡。


其次,对于再婚老人来说,有人陪伴度日可以消除孤独。白天做些两个人都感兴趣又对社会有益的事。晚上一起听音乐、看电视;夜深人静时互相体贴、安慰。这样的生活既解决了平时在生病时有人照顾,又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所以,再婚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扶持,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互相沟通和慰藉,这样在心理上能达到的平衡,精神上也可以放松。它能使人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享受人生的最后阶段。


调整心态 老人再婚不是难事


对配偶早逝或离异的老年人来说,都将面临一个再婚的问题。老年人对再婚应持慎重的态度,绝不可草率从事,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沙漠上的楼阁,会随时倒塌,再婚对老年人的体力、精力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如果认准了路,就要消除各种顾虑,如社会舆论的压力、子女反对的压力,大胆往前走。

老人再婚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因为老年人可塑性较差,长期的生活模式要改变是有困难的,再婚后双方一有矛盾,就会与前妻或前夫相比较,容易产生感情上的不谐调而导致婚姻破裂。

为了使双方迅速建立融洽的感情,呵护这朵迟来的爱情之花,首先要尽快摆脱前妻或前夫的影子。这显然不是易事,但必须努力去做,如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和理解之后,将旧人的物品搬走,以免引起睹物思人的尴尬 ;尽量不在对方面前提与旧人相处的情景,或尽可能不去进行二者的比较;多了解一些对方旧人的情况,努力比对方旧人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其次要注意不去触 动各自心理上的敏感点,例如双方条件的优劣问题、对方带来子女的问题、彼此间的信任问题,特别是那些因受过严重刺激而竭力回避或厌恶的事情,即对方的心里疮疤、感情上不幸的烙印,并且时时注意培养新的感情。经过上述努力,再婚夫妇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起来,就能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幸福家庭。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再婚的心理建设》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心理养生”专题。

老人再婚的心理建设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