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人群 > 慢性病人群夏季养生 > 导航 > 慢性病养生小常识

慢性病老人更要预防流感

慢性病人群夏季养生。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有效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为此,养路上网站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慢性病老人更要预防流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进入十一月,天气渐凉。很多有慢性病的老年朋友会担心寒冷季节流感侵袭。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冬季是疾病的高发期和加重期。这时,机体就需要补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

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上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流感是他们冬季健康生活的主要威胁之一。流感对老年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通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因为病毒进入呼吸道后,会先破坏机体防御能力,可以继发感染,引起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哮喘等,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如肺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的病情。

这些并发症很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死亡。有数据显示,患流感后,0-59岁的死亡率为6%,60-69岁的死亡率为12%,70-79岁的死亡率为28%,80岁以上的死亡率为54%,其中因流感引起的死亡94%都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那么,老年人如何在入秋之后预防慢性病发作和流感侵袭呢?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因其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毒能力降低,可根据个体情况接种流感疫苗,给身体加上一道防护门。

世界卫生组织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监测点,每年由各监测点把所监测到的有代表性的毒株,送到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毒株,预测出在下一年度中可能会流行的毒株。用它来制造疫苗,会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效预防流感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儿童、老人及一些慢性病患者都是流感易患人群。如果在每年流感流行前一两周接种一针,就可以比较安全地度过流感流行期。目前适合老年人接种的有裂解型疫苗如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福禄立适”等,其特点是免疫原性高、副作用少、安全性好。而且接种一支可防护一年,特别适合老年人接种。所以建议患有慢性疾病的上了年纪的人群可以接种该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

ys630.COm精选阅读

慢性病患者不妨自制药历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来说,购药服药是场持久战。专家建议,慢病患者不妨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个月用量两种,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还可以制作“药历”,即服药清单,将要吃的药列个清单,或直接在日历上用大字写好每天要吃的药,每次吃完后就“打钩”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很多慢病患者看病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

开始服药后应留意身体情况,有异常及时找医生。复诊时必须诚实、主动告知真实服药情况、前后身体变化、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内容。此外,两个月清点一次药箱,及时清除过期药。

春季老人应该如何预防流感?


核心提示:流感春季多发,春季温度回升,细菌繁殖,细菌很容易入侵抵抗力差的人,尤其是老人,那么春季老人应该如何预防流感?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鼻咽部症状最为突出,如流涕、咳嗽、咽痛等,伴有或不伴发热,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100多种,病程有一定自限性,通常为5—7日,预后良好;而流感全身感染症状相对较重,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等其他并发症,甚至死亡,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有人不禁会问,既然流感如此凶险,我们要不要服药预防呢?事实上,如果身边没有流感患者,不经常在密集人群中逗留,就没有必要服药预防。只要做好日常的以下的一些基本措施就好:1.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多饮水可促进新陈代谢。不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还可以防治上述干燥症状的出现,最主要的还可防止内热的产生。2.坚持快走。早晨上班多走路,下班也要去散步。每天行走5至l0公里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适合所有人。如果上班太远可以走1至2站路,再坐车或早下两站。3.饮食荤素搭配。冬天是进补的季节,而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外感风寒即可患上流感。精神放松勿过劳。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精神紧张超负荷工作造成抵抗力下降有关,感冒也不例外。所以,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情同样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使患了病,放松的调养也可以使疾病及时康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三分冶,七分养”。当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很重要,如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在流感高发期,少到人群密集区﹔出门戴口罩。

知道了春季老人应该如何预防流感,建议您饮食要合理,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

老人发烧更要小心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家们提醒老年人,发热时必须尽快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因为经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时,发热不明显或不发热,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最高体温及最低体温与年轻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9℃,肛门温度为37.39℃。老年人口腔温度持续高于37.2℃,肛门温度持续高于37.59℃,就属于发热。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即表明有发热。并且,当老年人患心内膜炎、肺炎等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约有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因此,老年人发热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老人更要坚持卫生习惯


2012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老龄化与健康,口号是“健康有益长寿”。专家建议,老龄化社会健康问题多发,老年人应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

在2012年4月6日贵州省疾控中心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贵州省疾控中心健教所所长郝森说,根据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8.57%,贵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意外伤害、老年性痴呆等。

郝森说,老年人保健须从三大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实行分餐,使用公筷,不共用水杯,多开窗通风,冬春季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寒冷时节出门戴口罩等。

二、是注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三、是要防止意外伤害如跌伤等,须注意改善社区环境、设施及老年人的住宅建筑设计,构建良好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环境;开展老年人心理咨询和包括对其子女的健康教育,引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智力活动,参加富有生气的娱乐,如经常读书看报,给大脑新的信息刺激,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推迟脑的萎缩,做到有劳有逸,劳逸适度。

郝森说,近年来社会上大量的医疗保健食品、药品及器械广告夸大甚至虚假宣传,一些单位或个人打着“社区”的旗号宣传组织老年人到非正规医疗机构体检和购买医疗保健服务,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建议子女应劝导老年人不要参加非正规医疗卫生单位举办的医疗保健活动,更不要到无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慢性病老人更要预防流感》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慢性病人群夏季养生”专题。

慢性病老人更要预防流感的延伸阅读